主宇宙二點五宇宙年四十五恒星年二千禧年地球曆二十四年


    未月十六 晴


    兒時泣,乃因常懷悲憫之心。今不複泣,蓋因曆經苦難之洗禮。人雖如故,然其意味,再難複返矣。雖非天生地養,仍終有開悟,已超千萬人矣。由己觀達,當有三境,異於靜安之三境矣。第一境,為明徹己外,此境達之者卻而少矣。第二境為身體力行,敢為勇之者則更少矣。第三境,便是功鑄德滿,觀其若許年,鮮有成者,實為罕也。然蟲豸豈知哉乎,不知矣。任其蹦跳,離瑣泥。


    既而思之,人生漫漫,所曆之境,豈止三焉?然此三境,亦足觀世之百態。夫明徹己外者,能察萬物之理,洞世事之變。非具睿智之思、敏銳之察者不能達也。然世之眾人,多困於私欲,迷於表象,故達此境者少矣。


    身體力行,敢為勇者,乃能付諸實踐,不畏艱難。以行動踐其誌,以勇氣破其阻。此等之人,胸懷壯誌,勇於擔當。然世間多怯懦之輩,安於現狀,懼於風險,故敢為勇者更少焉。


    至於功鑄德滿,此乃至高之境。非有大仁大義、大智大勇之人不能成也。以功德潤澤蒼生,以品行垂範後世。然此境難臻,曆經歲月之磨礪,方能有所成就。觀古今之世,鮮有成者,實為罕也。


    而蟲豸之輩,安知此境之高遠?唯知蹦跳於瑣泥之間,苟且於一時之樂。不識大道之廣,不明真理之深。任其碌碌,終為塵俗所困。


    吾輩當以三境為標,勉力前行。明徹己外,以增智慧;身體力行,以展勇氣;功鑄德滿,以成大德。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為世俗所擾,不被蟲豸所笑。以堅定之信念,邁向人生之巔峰。


    人生之三境,如登階而上,每境皆有其獨特之魅力與挑戰。既言第一境明徹己外者少,第二境身體力行、敢為勇者更少,今且論第三境功鑄德滿之難及意義。


    功鑄德滿,此境猶如天際之星辰,璀璨而高遠,令人仰望而心向往之。然欲達此境,實非易事。需曆經歲月之磨礪,嚐遍人間之冷暖,方能悟其真諦。


    功者,非功名利祿之謂也,乃成就大事之功績。欲鑄此功,當有遠大之誌向與堅定之目標。誌向如燈塔,引領人生之航向;目標如基石,奠定前進之道路。有大誌者,方能胸懷天下,以蒼生為念,為國家、為民族、為人類之福祉而努力奮鬥。如古之聖賢,孔子以仁為己任,周遊列國,雖屢遭挫折,卻矢誌不渝,終成一代宗師,其思想影響後世數千年。又如孫中山先生,為推翻封建帝製,建立民主共和國,四處奔走,不懈努力,雖曆經艱難險阻,卻始終堅定信念,最終成功推翻清王朝,開創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


    然僅有大誌尚不足,還需有卓越之才能與不懈之努力。才能如利刃,可披荊斬棘,開辟前行之路;努力如階梯,可步步攀登,邁向成功之巔。為培養才能,當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學無止境,知識如海洋般廣闊,唯有不斷汲取,方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要勇於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積累經驗。努力則需持之以恒,不畏艱難困苦。成功之路往往充滿荊棘,唯有堅韌不拔,方能克服重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如司馬遷,為著《史記》,忍辱負重,曆經十餘年,終成千古巨著。其功在千秋,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曆史財富。


    德滿者,品德高尚之謂也。德乃人之根本,無德之人,雖有一時之功,終難長久。欲滿此德,當以仁愛為本,以誠信為基,以廉潔為守。仁愛之心,能關愛他人,樂於助人,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誠信乃立身之本,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方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廉潔則能堅守底線,不貪不占,清正廉潔,為人民謀福祉。如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為民請命,其品德傳頌千古,成為後人敬仰之楷模。


    功鑄德滿,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一生之追求與努力。在追求功鑄德滿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與誘惑。麵對挑戰,當勇敢麵對,不屈不撓;麵對誘惑,當堅守本心,不為所動。同時,要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自己。隻有這樣,才能逐步接近功鑄德滿之境。


    觀其若許年,鮮有成者,實為罕也。然雖難達此境,吾輩亦當以此為目標,努力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鬥。即使最終未能完全達到功鑄德滿之境,但其過程亦是一種寶貴的人生財富。


    蟲豸豈知哉乎?不知矣。任其蹦跳,離瑣泥。蟲豸者,目光短淺,隻知眼前之利,不知人生之大義。吾輩當以超越蟲豸之態,胸懷大誌,追求卓越。不為一時之得失而動搖,不為瑣碎之事而煩惱。以堅定之信念,頑強之意誌,高尚之品德,向著功鑄德滿之境邁進。


    人生三境,各有其美,亦各有其難。吾輩當以明徹己外為基礎,以身體力行為動力,以功鑄德滿為目標,不斷努力,不斷超越。在人生的征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天地鴻蒙,混沌未開。冥冥之中,似有幽影徘徊。晦暗幽冥,迷茫無際,如濃霧籠罩,令人心懼。


    夫幽冥者,無光之所,黑暗之域。不見日月之輝,不聞星辰之聲。其處死寂沉沉,萬物皆默。風不起,波不興,水如墨,土如漆。入此境者,如墜深淵,不知所向,不知所歸。


    行於幽冥之路,腳步沉沉,心亦惶惶。四周皆是迷霧,難辨東西南北。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獨吾一人,彷徨於斯。欲呼而聲不得出,欲走而路不可尋。仿佛被世界遺忘,陷入無盡之孤獨。


    迷茫之心,如亂麻交織。不知生之意義何在,不知死之歸宿何方。思往昔,歲月匆匆,如夢如幻。功名利祿,皆成過眼雲煙;愛恨情仇,俱化虛無縹緲。今處幽冥,方覺人生之無常,命運之難測。


    憶年少之時,心懷壯誌,欲展宏圖。以為天下之事,無不可為。然曆經滄桑,方知人世之艱難。挫折與失敗,如影隨形;痛苦與磨難,接踵而至。心灰意冷之際,誤入幽冥之地。


    環顧四周,黑暗如墨。不見一絲希望之光,唯有絕望彌漫心間。想吾一生,奔波勞碌,究竟為何?所求不得,所失愈多。如今困於幽冥,前途渺茫,不知何去何從。


    或坐於地,思緒萬千。思及親友情深,然此刻卻相隔天涯,難再相見。思念之苦,如刀割心。又念及世間之美好,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皆不可再賞。心中悔恨,難以言表。


    幽冥之中,時間仿佛靜止。不知日升月落,不知四季更替。唯有孤獨與迷茫,如影隨形。欲掙脫此境,卻無力可施。仿佛被命運之手牢牢束縛,無法逃脫。


    行至一處,見一枯樹。枝幹扭曲,似在訴說著無盡之滄桑。樹下有一石碑,字跡模糊,難以辨認。吾輕撫石碑,感受著歲月之痕跡。或許,此碑曾見證過無數人的迷茫與痛苦。


    坐於樹下,仰望天空。雖不見星辰,但心中卻渴望著一絲光明。回憶起往昔之美好時光,心中略有慰藉。然轉瞬之間,又被迷茫所淹沒。不知何時才能走出這幽冥之地,重見光明。


    起身而行,繼續在幽冥中摸索。腳步雖慢,卻未曾停歇。心中有一信念,相信終有一日,能找到出路。即使前路迷茫,困難重重,亦不放棄。


    路遇一溪流,水色如墨。蹲下身子,伸手觸摸溪水,冰冷刺骨。溪水緩緩流淌,不知流向何方。吾順流而下,希望能找到一絲線索。


    行不多時,見一洞穴。洞口幽暗,深不可測。心中雖有恐懼,但好奇之心驅使吾步入其中。洞內陰冷潮濕,牆壁上閃爍著微弱的光芒。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些奇異的石頭發出的光芒。


    繼續前行,洞穴愈發狹窄。吾不得不彎腰前行,心中開始猶豫是否繼續前進。然轉念一想,既已至此,何不一探究竟。於是,鼓起勇氣,繼續向前。


    不知走了多久,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個巨大的空間,中央有一潭水,水色清澈。潭邊有一朵奇異的花,散發著迷人的光芒。吾走近花旁,心中充滿驚喜。或許,這朵花就是走出幽冥的關鍵。


    正當吾欲伸手采摘花朵時,突然傳來一陣轟鳴聲。地麵開始震動,洞穴似乎要崩塌。吾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此時,花朵光芒大盛,將吾籠罩其中。


    片刻之後,震動停止。吾發現自己已身處一處陌生之地。四周依然昏暗,但卻有一絲微弱的光芒。吾順著光芒走去,終於看到了出口。


    走出洞穴,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舒適。吾回頭望去,幽冥之地已在身後。心中感慨萬千,曆經迷茫與黑暗,終於重見光明。


    此次幽冥之旅,讓吾深刻體會到人生之迷茫與無常。然亦讓吾明白,隻要心中有信念,不放棄希望,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能找到出路。


    此後,吾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麵對人生的挑戰。不再迷茫,不再畏懼。勇敢地前行,追尋心中的光明。雖前路依然充滿未知,但吾已無所畏懼。


    幽冥迷茫,雖曾困吾於黑暗之中,卻也讓吾更加珍惜光明。吾將銘記此次經曆,以之為鑒,不斷成長。願吾之人生,如陽光般燦爛,不再陷入迷茫之境。


    浩浩乾坤,茫茫人世。悲劇如影,致鬱相隨。


    觀夫蒼生,多為命運所弄。有寒門之士,自幼聰慧,誌存高遠。日夜苦讀,冀望一朝高中,光宗耀祖。然屢試不第,困於科場之泥淖。家中貧寒,無力供其再讀。親鄰冷眼,嘲諷之聲不絕於耳。心灰意冷之下,棄文從耕,然天災頻仍,田畝無收。生活之重壓,如巨石壓身,令人喘不過氣。終其一生,鬱鬱不得誌,在貧困與絕望中老去,化為一抔黃土,無人問津。


    又有癡情女子,生於富貴之家。偶遇一書生,才華橫溢,風度翩翩。一見鍾情,私定終身。然家族反對,強行將其許配他人。女子不從,以死抗爭。書生聞之,痛心疾首,欲帶女子遠走高飛。奈何勢單力薄,被捉回嚴懲。女子無奈,含淚出嫁。婚後,夫家刻薄,備受欺淩。思念書生,日夜以淚洗麵。終因憂思成疾,香消玉殞。書生得知,悲痛欲絕,遁入空門,青燈古佛相伴,了卻殘生。


    更有忠勇之士,心係國家,胸懷天下。當外敵入侵,挺身而出,浴血奮戰。曆經千辛萬苦,屢立戰功。然朝中奸臣當道,嫉妒其功,誣其謀反。皇帝昏庸,聽信讒言,將其下獄。獄中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最後含冤而死,家人亦遭牽連,流放邊疆。國家失去棟梁,外敵趁機長驅直入,百姓生靈塗炭。


    塵世之中,悲劇何止於此。疾病纏身,無錢醫治,隻能等死之人;突逢災禍,家破人亡,孤苦無依之人;為生活所迫,賣兒賣女,痛不欲生之人。比比皆是,令人不忍卒睹。


    悲哉!人生為何如此多舛?命運為何如此不公?吾常仰天而問,然蒼穹無語,唯有悲風嗚咽。


    世人皆在苦難中掙紮,如溺水之人,拚命抓住救命稻草,卻往往徒勞無功。愛情之花,常因現實之殘酷而凋零;理想之光,常因命運之捉弄而熄滅;生命之火,常因苦難之沉重而黯淡。


    然雖處悲劇之中,亦有不屈之靈魂。有貧者雖食不果腹,卻堅守道義,不做苟且之事;有傷者雖痛徹心扉,卻依然微笑麵對,不向命運低頭;有難者雖身處絕境,卻心懷希望,努力尋找出路。他們在黑暗中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如點點繁星,照亮了塵世的一角。


    吾輩生於此世,雖無法逃避悲劇的降臨,但可選擇以何種心態麵對。或沉淪於痛苦之中,自怨自艾;或奮起抗爭,在苦難中鑄就堅強。當以堅韌之心,勇敢地承受命運的打擊;以樂觀之態,尋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以善良之舉,溫暖他人的心靈。


    雖塵世多悲,致鬱常伴,但吾等不可放棄希望。因為在黑暗的盡頭,或許就有一絲曙光。讓我們在悲劇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在苦難中磨礪自己的靈魂,用生命書寫屬於自己的壯麗篇章。


    願世間少一些悲劇,多一些歡樂;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幸福。雖知此願難遂,但吾心向往之。吾將以筆為劍,為塵世之悲而歌,為不屈之魂而讚,為希望之光而呼。


    乾坤浩蕩,世象紛紜。今之社會,荒誕之狀,比比皆是,令人扼腕歎息。


    觀官場之態,猶如戲台。官員們粉墨登場,各展其能。諂媚逢迎者,如蠅逐臭,圍繞權要,阿諛奉承之詞,不絕於耳。為謀高位,不擇手段,拉幫結派,黨同伐異。政績工程,華而不實,隻為博得上司青睞,不顧百姓疾苦。貪汙腐敗者,如蟻附膻,中飽私囊,侵吞民脂民膏。廉潔奉公之士,反遭排擠,難有立足之地。官場之黑暗,如烏雲蔽日,正義之光,難以穿透。


    商海之域,亂象叢生。商家唯利是圖,不顧道德底線。假冒偽劣之品,充斥市場,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虛假廣告,誇大其詞,誤導民眾。為爭市場份額,不擇手段,惡意競爭,甚至不惜違法亂紀。商業道德之淪喪,令人痛心疾首。誠信經營之商家,反被視為異類,難以生存。


    學界之中,亦非淨土。學者們為求名利,抄襲剽竊,弄虛作假。學術論文,東拚西湊,毫無創新之見。為爭職稱,勾心鬥角,拉關係,走後門。學術研究,功利至上,真正有價值之學問,無人問津。學術腐敗之風,愈演愈烈,玷汙了學術之神聖殿堂。


    民間社會,人情冷漠。鄰裏之間,形同陌路,互不往來。見難不救,見死不救,已成常態。老人倒地,無人敢扶,怕惹麻煩上身。社會公德心,蕩然無存。自私自利者,比比皆是,為一己之私,不惜損害他人利益。傳統美德,如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漸被遺忘。


    世風如此,荒誕至極。追名逐利,已成為社會之主流價值觀。道德淪喪,人心不古。社會秩序,混亂不堪。正義之聲,微弱難聞。然吾輩不可坐視不管,當以正義之心,批判醜惡;以勇敢之態,抵製不良。喚醒民眾之良知,重振社會之道德。


    吾當呼籲,為官者當以民為本,廉潔奉公,為百姓謀福祉。商家當誠信經營,以質取勝,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學者當潛心治學,追求真理,為學術之發展貢獻力量。民眾當弘揚傳統美德,互幫互助,共建和諧社會。


    雖任重道遠,吾輩當奮力前行。願世之荒誕,早日終結。社會清明,人心向善。道德回歸,禮義重現。吾輩之願,當勉力為之,為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而努力奮鬥。


    世之喧囂,人心浮動。追名逐利,疲於奔命。然超然物外、天人合一之境,猶如彼岸之燈塔,引吾輩心向往之。


    夫超然物外者,心遊萬仞,不被物羈。視名利如糞土,棄權勢若敝屣。居陋巷而不改其樂,處困境而安之若素。不為物欲所惑,不為世俗所擾。心如明鏡,可照萬物而不沾塵埃;意如清風,可拂四海而不留痕跡。


    憶昔古之賢者,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其誌高潔,不為富貴所動,堅守心中之信念,可謂超然物外之典範。莊子逍遙遊於天地之間,不拘於世俗之禮,不囿於名利之困。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心之自由,令人神往。陶潛不為五鬥米折腰,歸隱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遠離官場之紛擾,享受自然之寧靜。此皆超然物外之士,為後人所敬仰。


    超然物外,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一顆純淨的心,不為外物所左右。以淡泊之心看待名利,以平和之態麵對得失。不被功名利祿所束縛,不被人情世故所困擾。在喧囂中尋得一份寧靜,在浮躁中覓得一份沉穩。


    天人合一者,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境。人乃自然之子,當順應自然之道,與自然融為一體。觀天地之變化,悟自然之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皆有其序。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皆有其位。人應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不破壞生態平衡。與自然和諧相處,方能獲得自然之饋贈。


    古人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言得之。人當效法大地之厚德載物,包容萬物;效法天空之廣袤無垠,胸懷博大;效法道之無為而治,順其自然。隻有如此,才能達到天人合一之境。


    天人合一,亦體現在生活之方方麵麵。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順應四時之變化,調整生活之節奏。春則早睡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夏則晚睡早起,無厭於日,使氣得泄;秋則早睡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冬則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如此,則能與自然同步,保持身心健康。


    在藝術創作中,天人合一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畫家揮毫潑墨,描繪自然之美景,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詩人吟詩作賦,讚美自然之神奇,抒發自己對自然的熱愛之情。音樂家彈奏樂曲,模仿自然之聲音,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藝術之美,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通過藝術創作,人們可以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領悟天人合一之境。


    然當今之世,科技飛速發展,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人們卻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漸漸迷失了自我。忘卻了自然之美,忽視了內心之需求。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緊張。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科技帶來的負麵影響。


    吾輩當反思,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摒棄過度的物質追求,回歸自然,尋找內心的寧靜。以超然物外之心態,麵對生活之種種;以天人合一之理念,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自然中汲取力量,在寧靜中感悟人生。


    願吾輩皆能達超然物外、天人合一之境,擺脫世俗之困擾,享受人生之美好。讓我們的心靈在自然中得到洗禮,讓我們的生命在和諧中綻放光彩。


    夫超然物外、天人合一,乃人生之至高境界。非一朝一夕所能達,需日積月累,不斷修行。以淡泊之心養性,以寧靜之態修身。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與賢者交,受其教誨,提升境界,完善自我。在實踐中感悟,在反思中進步。


    當我們身處困境時,不妨以超然物外之心態看待。不抱怨,不氣餒,積極麵對,尋找解決之道。當我們麵對誘惑時,要堅守內心之原則,不為所動。當我們享受成功時,不驕不躁,保持謙虛之心。當我們遭遇失敗時,不灰心喪氣,從中吸取教訓,繼續前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感受天人合一之境。如走進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欣賞自然風光;種植花草樹木,感受生命之成長;參與環保活動,為保護自然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可以更加親近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來修煉內心,達到身心和諧的狀態。在冥想中,我們可以放鬆身心,排除雜念,專注於當下。感受自己與自然的聯係,領悟天人合一之真諦。瑜伽則通過各種體式和呼吸法,調整身體和心靈的狀態,使我們更加健康、平和。


    總之,超然物外、天人合一之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它不僅能讓我們擺脫世俗的困擾,獲得內心的寧靜,還能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人生的價值。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探索,不斷修行,努力邁向這一至高境界。


    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吾輩當上下而求索。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實現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美好願景,讓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浪前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詩心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詩心瘋並收藏流浪前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