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政接著請教:“我還有一個疑惑,怎麽才能既保證政策效果,又能拿出不一樣的東西來呢。現在很多地方都想弄點不一樣的政績,結果很多時候都是適得其反。”
孫衛宗回答:“判斷標準隻有兩個。一個是能不能管長遠,還是說隻是應景式的麵子工程。另外一個就是對當地群眾有沒有好處,還是說隻是給領導幹部賺了麵子。”
這兩個判斷標準,既可以回答林方政的問題,也可以成為所有領導幹部的決策要求。凡是不符合這兩點的,其政策目的和效果恐怕都要打上個問號。
“嗯,我記住了。”
林方政默默用筆將這兩個標準記在本子上,就在之前孫衛宗所提出的幾點發展建議後麵。
這也是林方政多年官場的習慣性動作了,隻要是可能涉及到與上級領導談話的場合,他都會隨身備一個小本子和筆,方便隨時記錄。
而孫衛宗,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裏,都可以稱為“上級領導”嘛。
回到家後,孫勤勤自然是追問孫衛宗這次談了什麽。
林方政沒有說孫衛宗要走的消息,隻是將孫衛宗給自己名單以及給自己提了很多寶貴意見的事情如實相告。
果不其然,孫勤勤很高興:“我爸總算是想明白要給你幫助了,哪有看著女婿不管不問的。”
“是吧。”林方政心裏苦笑了一下,與其說是幫助,不如說是兜底。就像是孔明給子龍的三個錦囊,在萬分危急的時候拆開來看,可保平安無虞。但不管怎麽說,這也是孫衛宗罕見地主動給林方政支持幫助。
高興之後,聰明的孫勤勤豈不會猜到林方政沒說出來的事情:“我爸是不是要離開秦南了?”
林方政微微點了點頭。
“那我估計我媽也會直接內退了,過去照顧我爸。”
“嗯,她本身也快到退休年限了。”
謝毓秋今年是58歲,按照規定,她身為副廳級領導幹部,退休年齡是60歲。
值得注意的是,國企與行政單位不一樣。放在以前,行政單位內退政策流行時,領導幹部經組織批準,可以提前退崗,回家休養。一般是科級53歲,處級55歲,正處級以上主要負責人57歲以上。主要目的很簡單,給後麵的人騰位置,保持幹部新老的合理交替。而內退的這些領導,是可以不用再來上班的,但拿的依舊是上班的待遇。
後麵職級並行後,這一規定在行政單位漸漸取消了,隻有國企有所保留。組織上不再批準你“合法不上班”,對於年齡過大,需要騰位置的,組織上會給你轉非領導職務,一般是提一級,給個安慰。
因為按規定,你隻是轉非,不是內退,照樣要遵守勞動紀律按時上下班、完成工作任務的。但大家覺得可能嗎?新局長麵對“退居二線”的老局長,好意思叫人家回來上班嗎?人家職級比新局長還要高一級,那豈不是要騰辦公室給人家坐?
(
所以,不同時代,稱呼不同罷了,內核都是一樣的。相比之下,現在的職級政策對領導幹部更實惠了。
謝毓秋大概率會直接辦理內退手續,然後就等著到年限正式退休了。
為什麽不回機關退休呢。其實也是一個製度問題,按照最新的調任管理辦法,從國企調任的副廳級以上領導,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5周歲。這是一道硬杠杠,孫衛宗也沒必要在這調整關頭去費大力去突破原則。反正早晚也就這兩年了,無非是退休待遇上有所差別,也在乎不了這麽多了。相比於孫衛宗的政治前途,這些都算不得什麽。
孫勤勤歎了口氣:“那以後在秦南官場,就隻有我們兩個了。我倒無所謂,關鍵是你,壓力可能要加大了。”
“能有什麽壓力。”
“當然有啊,不說別人故意來弄你吧。至少曾經因為咱爸而對你恭敬有加的人,今後恐怕也會換一副嘴臉了。這個你不能否認吧。”
“人走茶涼嘛,我有心理準備。”林方政說。
“嗯,你也不要太有心理壓力。實在不行我去跟爸提一下,我們跟過去就是了。”
林方政笑著搖了搖頭:“別開玩笑了,那他要是進京了,我們也跟過去啊。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三十而立,總是要靠自己的。”
孫勤勤小鳥依人般挽著他的臂膀:“行吧。反正你要是累了,不想走仕途了,我也絕對支持你。我們就這樣歲月靜好,一輩子過著普通日子,也沒什麽不好的。”
林方政有些感動,要知道,就在數年前,孫勤勤還對自己寄予厚望,不希望自己在嶽山蹉跎一輩子。而現在,她竟然主動改變觀念,願意接受自己的平凡了。
所以,沒有人一成不變。每個人的思想,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或許是林方政曾經經曆的生死考驗嚇到了她,或許是官場險惡崎嶇讓她有了更深感悟,或許是孫衛宗的即將離開讓她沒了信心,又或許是家庭的幸福圓滿讓她有了更多羈絆……各方麵原因交織下,她的想法已經參悟了。
由從前那個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副省幹金,轉變成了一個知性成熟、淡看官祿的賢惠佳人。
林方政當然很感動,也很欣慰。人說一個男人,最失敗的就是遇上一個不知滿足的妻子,一味的逼迫丈夫往上爬。
殊不知,在翻越欲壑的溝犁時,不僅有權力、金錢的誘惑,更有法紀、人性的套索,等著你一失足墜入無底深淵。
周日晚上,林方政回到朗新縣。
剛到辦公室,桌麵上擺上了一份調研方案。方案內容還是按照林方政的指示來的,將各鄉鎮的基本情況和優劣之處都裂列了出來,還提供了一份建議調研對象清單,以供林方政選擇。
看得出來,嚴海亦是在用心做了。隻是做起來很別扭,整個方案少了日程,與以往確定性的方案截然不同,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
革新總是會與現實有些格格不入的,林方政暗道。
孫衛宗回答:“判斷標準隻有兩個。一個是能不能管長遠,還是說隻是應景式的麵子工程。另外一個就是對當地群眾有沒有好處,還是說隻是給領導幹部賺了麵子。”
這兩個判斷標準,既可以回答林方政的問題,也可以成為所有領導幹部的決策要求。凡是不符合這兩點的,其政策目的和效果恐怕都要打上個問號。
“嗯,我記住了。”
林方政默默用筆將這兩個標準記在本子上,就在之前孫衛宗所提出的幾點發展建議後麵。
這也是林方政多年官場的習慣性動作了,隻要是可能涉及到與上級領導談話的場合,他都會隨身備一個小本子和筆,方便隨時記錄。
而孫衛宗,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裏,都可以稱為“上級領導”嘛。
回到家後,孫勤勤自然是追問孫衛宗這次談了什麽。
林方政沒有說孫衛宗要走的消息,隻是將孫衛宗給自己名單以及給自己提了很多寶貴意見的事情如實相告。
果不其然,孫勤勤很高興:“我爸總算是想明白要給你幫助了,哪有看著女婿不管不問的。”
“是吧。”林方政心裏苦笑了一下,與其說是幫助,不如說是兜底。就像是孔明給子龍的三個錦囊,在萬分危急的時候拆開來看,可保平安無虞。但不管怎麽說,這也是孫衛宗罕見地主動給林方政支持幫助。
高興之後,聰明的孫勤勤豈不會猜到林方政沒說出來的事情:“我爸是不是要離開秦南了?”
林方政微微點了點頭。
“那我估計我媽也會直接內退了,過去照顧我爸。”
“嗯,她本身也快到退休年限了。”
謝毓秋今年是58歲,按照規定,她身為副廳級領導幹部,退休年齡是60歲。
值得注意的是,國企與行政單位不一樣。放在以前,行政單位內退政策流行時,領導幹部經組織批準,可以提前退崗,回家休養。一般是科級53歲,處級55歲,正處級以上主要負責人57歲以上。主要目的很簡單,給後麵的人騰位置,保持幹部新老的合理交替。而內退的這些領導,是可以不用再來上班的,但拿的依舊是上班的待遇。
後麵職級並行後,這一規定在行政單位漸漸取消了,隻有國企有所保留。組織上不再批準你“合法不上班”,對於年齡過大,需要騰位置的,組織上會給你轉非領導職務,一般是提一級,給個安慰。
因為按規定,你隻是轉非,不是內退,照樣要遵守勞動紀律按時上下班、完成工作任務的。但大家覺得可能嗎?新局長麵對“退居二線”的老局長,好意思叫人家回來上班嗎?人家職級比新局長還要高一級,那豈不是要騰辦公室給人家坐?
(
所以,不同時代,稱呼不同罷了,內核都是一樣的。相比之下,現在的職級政策對領導幹部更實惠了。
謝毓秋大概率會直接辦理內退手續,然後就等著到年限正式退休了。
為什麽不回機關退休呢。其實也是一個製度問題,按照最新的調任管理辦法,從國企調任的副廳級以上領導,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5周歲。這是一道硬杠杠,孫衛宗也沒必要在這調整關頭去費大力去突破原則。反正早晚也就這兩年了,無非是退休待遇上有所差別,也在乎不了這麽多了。相比於孫衛宗的政治前途,這些都算不得什麽。
孫勤勤歎了口氣:“那以後在秦南官場,就隻有我們兩個了。我倒無所謂,關鍵是你,壓力可能要加大了。”
“能有什麽壓力。”
“當然有啊,不說別人故意來弄你吧。至少曾經因為咱爸而對你恭敬有加的人,今後恐怕也會換一副嘴臉了。這個你不能否認吧。”
“人走茶涼嘛,我有心理準備。”林方政說。
“嗯,你也不要太有心理壓力。實在不行我去跟爸提一下,我們跟過去就是了。”
林方政笑著搖了搖頭:“別開玩笑了,那他要是進京了,我們也跟過去啊。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三十而立,總是要靠自己的。”
孫勤勤小鳥依人般挽著他的臂膀:“行吧。反正你要是累了,不想走仕途了,我也絕對支持你。我們就這樣歲月靜好,一輩子過著普通日子,也沒什麽不好的。”
林方政有些感動,要知道,就在數年前,孫勤勤還對自己寄予厚望,不希望自己在嶽山蹉跎一輩子。而現在,她竟然主動改變觀念,願意接受自己的平凡了。
所以,沒有人一成不變。每個人的思想,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或許是林方政曾經經曆的生死考驗嚇到了她,或許是官場險惡崎嶇讓她有了更深感悟,或許是孫衛宗的即將離開讓她沒了信心,又或許是家庭的幸福圓滿讓她有了更多羈絆……各方麵原因交織下,她的想法已經參悟了。
由從前那個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副省幹金,轉變成了一個知性成熟、淡看官祿的賢惠佳人。
林方政當然很感動,也很欣慰。人說一個男人,最失敗的就是遇上一個不知滿足的妻子,一味的逼迫丈夫往上爬。
殊不知,在翻越欲壑的溝犁時,不僅有權力、金錢的誘惑,更有法紀、人性的套索,等著你一失足墜入無底深淵。
周日晚上,林方政回到朗新縣。
剛到辦公室,桌麵上擺上了一份調研方案。方案內容還是按照林方政的指示來的,將各鄉鎮的基本情況和優劣之處都裂列了出來,還提供了一份建議調研對象清單,以供林方政選擇。
看得出來,嚴海亦是在用心做了。隻是做起來很別扭,整個方案少了日程,與以往確定性的方案截然不同,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
革新總是會與現實有些格格不入的,林方政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