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政離開後,楊正信無奈搖了搖頭,心道:還是那麽天不怕地不怕的,真是個官場怪胎!
不單單楊正信,包括其他人都會這麽認為。
一個有背景、有能力、有年齡優勢的年輕幹部,按官場常理推斷,應該做的是絕對保護自身安全,借助背景迅速往上爬,穩穩妥妥的,盡快爬到省部級。哪會像林方政這樣,悶著頭往火坑裏跳,專挑硬骨頭去啃的。殊知官場如戰場,一步踏空,萬劫不複。稍微一耽誤幾年,什麽優勢都蕩然無存了,本來可以爬到省部級,結果在廳級就打止。無疑是最愚蠢的行為了。
楊正信原以為,林方政經過朗新縣折戟貶謫,應該會更加愛惜自己的前途,從此明哲保身起來。卻沒曾想,團市委一趟,反而把他淬火成鋼、勵心更堅了。特別是王定平的到來,更是給他打了個雞血,愈發鬥誌激昂了。
這便是林方政。世人都覺得團市委一趟,肯定會讓他灰心收斂一點。卻不曾想,這一趟,反而讓他更加磨礪出堅鋼不奪其誌的堅韌之心。真是禍福相依、變化萬幹啊。
官位權力,當然重要,越高的位置、越大的權力,就能承擔越大的責任,也能做更大的事。但人活一世,如果隻為了升官發財,沉浸在追逐攀爬中,那就太沒有意義了。
試想一下,等到退休時,回頭看去,自己這輩子光顧著往上爬了。老百姓隻聽說有你這麽號人物,官挺大的,再一問,不知道這個人做了什麽事,估計是個混日子的庸官,沒給老百姓做一點好事。那是什麽感受?
再回頭望去,這輩子雖然官不大,但在當地一問,老百姓都豎起大拇指:這個官不錯,給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這裏搞過什麽什麽改革,才有今天的發展。又是什麽感受呢?
兩種情況,都有代表人物。前者就不說了,這個體製大部分官員恐怕都是前者,所以才不會讓人記住。而後者,例子很少卻讓人家喻戶曉、百世流芳。比如焦裕祿、耿彥波等等。哪怕是已經落馬的劉誌軍,仍然讓老百姓在罵他腐敗之餘,也會感慨,因為劉誌軍的鐵路改革,才推動中國高鐵事業如此迅猛發展,給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
人心都有一杆秤。是活在過眼煙雲的名利中,還是永遠活在老百姓代代相傳的讚譽中,是每一個官員都應當捫心自問的內心問題。
幾天後,林方政向王定平作了專門匯報。
王定平沒有任何反對,爽快簽上了字。
“你再不來跟我匯報,我就要主動把你叫過來批評了。”
“您也一早就有這個想法?”林方政驚訝道。
王定平點了點頭:“管他難事易事,首先它是一件好事,是好事那就得爭取!”
林方政不禁心中感歎:是啊,道理就是這麽簡單樸素。可世人總被名利得失所束縛,忘了這件事本質上就是好事。
“您說的太對了!”
“好了,讓市委辦趕緊往上麵報吧。”
王定平還真沒看錯林方政,或者說真把林方政摸透了。他就等著林方政主動挑起這個擔子呢,再拖半個月不來,他就要失望生氣了。
領導就算想重用你,你也不能躺在那等吧,要跟領導想到一塊去。
林方政這樣走程序,雖然沒問題,但很容易得罪人。也是仗著跟王定平、楊正信關係都熟,才能這麽幹。否則在楊正信這裏就把材料撂了:按程序先報市委辦!
再一個,給市委書記的請示,繞過了市委秘書長和市委辦,搞先斬後報,也可能得罪了他們。
林方政之所以這麽幹,就是想節約材料在路上的時間。多一個部門,就多一個門檻。從來是閻王好說,小鬼難纏。市委辦那幫人最難對付了。
獲得王定平簽字後,林方政便指示編辦正式將領導批示和材料一同報市委辦,再由市委辦正式向上行文報送。
接下來的事情,便不是林方政所能操作了,隻有靜靜等待。可能會有結果,也可能什麽結果都不會有。
五一勞動節,在向市委報告後,林方政離開秦中,同孫勤勤前往東江省看望女兒。
之前是團市委副書記,林方政離開工作地和家庭居住地,隻需要向薛偉誠報告即可。當然,他有幾次為了目的達到,都沒有履行報告手續,薛偉誠也沒找他的茬。
可現在他是市直單位一把手。市直單位和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離開駐地都是需要提前報備市委的,不得未經報告擅自離開。哪怕你是去省城出差,也要報備,以防市領導找不到你人。
這些事不用林方政親自做,跟綜合科說一聲就是了。
孫衛宗聽說林方政要爭取小縣製試點後,讚賞地點了點頭:“既然省委沒有決定,那就應該去爭取。如果真能爭取到的話,搞個樣板出來。東江省也學習學習。”
“東江沒必要學吧。您這邊經濟發達,就算人口少,財政也完全供養富餘。”
東江省確實有人口小縣,但還是那句話,小縣製改革,不是單純按人口規模去搞,否則全國都搞的話,那每個省都要涉入其中,波及範圍就太廣了。所以還要參考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像東江省這樣的富餘大省,即便是拿人口最少的縣和朗新縣作對比,人口不足朗新的一半,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卻超出朗新3倍多,gdp也是朗新的兩倍。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啊。”孫衛宗感歎道,“越是身居高位,越要眼光長遠。目前大環境對沿海也不樂觀,出口受阻、外貿萎縮。大趨勢也是人口生育率持續走低,外來人員人口回流現象嚴峻,短時間內或許還看不出什麽,但長期以往,終究是要出現像你們一樣問題的。如果有機會,早作謀劃,也是件好事。”
“也是。”林方政對孫衛宗的話深以為然。
眼前的事,誰都能看到。未來的事,就需要穿透時代的眼光才能觸及了。.
不單單楊正信,包括其他人都會這麽認為。
一個有背景、有能力、有年齡優勢的年輕幹部,按官場常理推斷,應該做的是絕對保護自身安全,借助背景迅速往上爬,穩穩妥妥的,盡快爬到省部級。哪會像林方政這樣,悶著頭往火坑裏跳,專挑硬骨頭去啃的。殊知官場如戰場,一步踏空,萬劫不複。稍微一耽誤幾年,什麽優勢都蕩然無存了,本來可以爬到省部級,結果在廳級就打止。無疑是最愚蠢的行為了。
楊正信原以為,林方政經過朗新縣折戟貶謫,應該會更加愛惜自己的前途,從此明哲保身起來。卻沒曾想,團市委一趟,反而把他淬火成鋼、勵心更堅了。特別是王定平的到來,更是給他打了個雞血,愈發鬥誌激昂了。
這便是林方政。世人都覺得團市委一趟,肯定會讓他灰心收斂一點。卻不曾想,這一趟,反而讓他更加磨礪出堅鋼不奪其誌的堅韌之心。真是禍福相依、變化萬幹啊。
官位權力,當然重要,越高的位置、越大的權力,就能承擔越大的責任,也能做更大的事。但人活一世,如果隻為了升官發財,沉浸在追逐攀爬中,那就太沒有意義了。
試想一下,等到退休時,回頭看去,自己這輩子光顧著往上爬了。老百姓隻聽說有你這麽號人物,官挺大的,再一問,不知道這個人做了什麽事,估計是個混日子的庸官,沒給老百姓做一點好事。那是什麽感受?
再回頭望去,這輩子雖然官不大,但在當地一問,老百姓都豎起大拇指:這個官不錯,給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這裏搞過什麽什麽改革,才有今天的發展。又是什麽感受呢?
兩種情況,都有代表人物。前者就不說了,這個體製大部分官員恐怕都是前者,所以才不會讓人記住。而後者,例子很少卻讓人家喻戶曉、百世流芳。比如焦裕祿、耿彥波等等。哪怕是已經落馬的劉誌軍,仍然讓老百姓在罵他腐敗之餘,也會感慨,因為劉誌軍的鐵路改革,才推動中國高鐵事業如此迅猛發展,給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
人心都有一杆秤。是活在過眼煙雲的名利中,還是永遠活在老百姓代代相傳的讚譽中,是每一個官員都應當捫心自問的內心問題。
幾天後,林方政向王定平作了專門匯報。
王定平沒有任何反對,爽快簽上了字。
“你再不來跟我匯報,我就要主動把你叫過來批評了。”
“您也一早就有這個想法?”林方政驚訝道。
王定平點了點頭:“管他難事易事,首先它是一件好事,是好事那就得爭取!”
林方政不禁心中感歎:是啊,道理就是這麽簡單樸素。可世人總被名利得失所束縛,忘了這件事本質上就是好事。
“您說的太對了!”
“好了,讓市委辦趕緊往上麵報吧。”
王定平還真沒看錯林方政,或者說真把林方政摸透了。他就等著林方政主動挑起這個擔子呢,再拖半個月不來,他就要失望生氣了。
領導就算想重用你,你也不能躺在那等吧,要跟領導想到一塊去。
林方政這樣走程序,雖然沒問題,但很容易得罪人。也是仗著跟王定平、楊正信關係都熟,才能這麽幹。否則在楊正信這裏就把材料撂了:按程序先報市委辦!
再一個,給市委書記的請示,繞過了市委秘書長和市委辦,搞先斬後報,也可能得罪了他們。
林方政之所以這麽幹,就是想節約材料在路上的時間。多一個部門,就多一個門檻。從來是閻王好說,小鬼難纏。市委辦那幫人最難對付了。
獲得王定平簽字後,林方政便指示編辦正式將領導批示和材料一同報市委辦,再由市委辦正式向上行文報送。
接下來的事情,便不是林方政所能操作了,隻有靜靜等待。可能會有結果,也可能什麽結果都不會有。
五一勞動節,在向市委報告後,林方政離開秦中,同孫勤勤前往東江省看望女兒。
之前是團市委副書記,林方政離開工作地和家庭居住地,隻需要向薛偉誠報告即可。當然,他有幾次為了目的達到,都沒有履行報告手續,薛偉誠也沒找他的茬。
可現在他是市直單位一把手。市直單位和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離開駐地都是需要提前報備市委的,不得未經報告擅自離開。哪怕你是去省城出差,也要報備,以防市領導找不到你人。
這些事不用林方政親自做,跟綜合科說一聲就是了。
孫衛宗聽說林方政要爭取小縣製試點後,讚賞地點了點頭:“既然省委沒有決定,那就應該去爭取。如果真能爭取到的話,搞個樣板出來。東江省也學習學習。”
“東江沒必要學吧。您這邊經濟發達,就算人口少,財政也完全供養富餘。”
東江省確實有人口小縣,但還是那句話,小縣製改革,不是單純按人口規模去搞,否則全國都搞的話,那每個省都要涉入其中,波及範圍就太廣了。所以還要參考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像東江省這樣的富餘大省,即便是拿人口最少的縣和朗新縣作對比,人口不足朗新的一半,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卻超出朗新3倍多,gdp也是朗新的兩倍。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啊。”孫衛宗感歎道,“越是身居高位,越要眼光長遠。目前大環境對沿海也不樂觀,出口受阻、外貿萎縮。大趨勢也是人口生育率持續走低,外來人員人口回流現象嚴峻,短時間內或許還看不出什麽,但長期以往,終究是要出現像你們一樣問題的。如果有機會,早作謀劃,也是件好事。”
“也是。”林方政對孫衛宗的話深以為然。
眼前的事,誰都能看到。未來的事,就需要穿透時代的眼光才能觸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