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遊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由於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穀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嶽;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所以“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在洛陽城內的一所靜謐的小院裏,月光照著那一朵朵、一簇簇的牡丹,發出了清幽的馨香,葦簾懸垂在廊廡下,真是安靜到了極點。


    “……利用坑道隱蔽人員,囤集物資,防敵火力襲擊。表麵陣地上少布兵,坑道內多屯兵。以坑道為依托,利用表麵陣地野戰工事阻擊和殺傷敵人。表麵陣地被敵占領後,為保存有生力量和準備配合二線部隊實施反擊,退守坑道堅持戰鬥。退守坑道的部隊,以火力控製或小分隊出擊的戰法,集中力量保護坑道口,堅決阻敵進入坑道。坑道內部隊與縱深部隊相配合實施反擊,恢複表麵陣地。步兵、炮兵密切協同,堅守陣地。當敵進攻時,防守部隊的炮兵組成多道火網,集中襲擊集結、衝擊、增援之敵,並壓製其縱深炮兵;當步兵退守坑道作戰時,炮兵以火力襲擊占領表麵陣地之敵,保護坑道口,阻敵對坑道的破壞,支援步兵守住坑道;當步兵進行反擊時,炮兵以火力壓製占領表麵陣地之敵,支援步兵奪回表麵陣地……”書房內,一個矮小粗壯、蓄著短胡須的國軍上將正在仔細研讀著一張張的電報抄稿,並不時拿起筆在紙上畫著簡單的圖形。


    “以穩定製敵快速;以堅韌對敵強硬;以伏兵破敵銳利;以嚴明對敵秘密。”上將讀到此處,不由得拍案叫絕,“好,言簡意賅,切中要害,精妙啊!”說完,上將激動不已,繞室踱步。


    門外傳來了腳步聲,一個中將走了進來,笑著說道:“總司令,我猜您就沒休息,果不其然啊!”


    “光霱,快坐。”上將趕緊伸手示意,“你送來的真是好東西,這個餘萍確實不是等閑人物,見解精僻,眼光獨到。”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衛立煌將軍20世紀40年代叱吒疆場,所向披靡。在蔣介石軍事集團中, 他不是“穿黃袍(黃埔)戴綠帽子(陸大)的將領,隻能算是“嫡係中的雜牌”,卻是軍界人人敬仰的常勝將軍。衛立煌從孫中山先生衛隊中普通一兵,當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三星上將、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官、陸軍副總司令! 衛立煌將軍一生最自豪的是:沒有進過學堂門卻陸軍大學畢業;身經百戰卻沒有負過傷。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其他四將都是空有其名,隻有衛是名副其實的虎將,但恰恰是這員虎將卻最不為蔣介石信任。


    郭寄嶠,字光霱,衛立煌的同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為第九期炮兵科畢業。曾先後上陸軍大學、國防大學將官班繼續深造。時任第十四集團軍參謀長和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全力輔佐衛立煌率部對日作戰。在中條山防禦戰中,郭寄嶠根據敵我雙方裝備懸殊的實際,重點組織各部隊構築工事,建立側防交叉火力網,誘敵入山再圍而殲之屢屢奏效。敵人雖多次強渡黃河,但都分別被擊退。郭寄嶠還特別抓了電報電碼的變密事宜,盡量不使敵方有破譯的可能,而又頻頻從敵方的廣播和電台中獲取可資利用的情報。郭寄嶠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曾揚威於抗戰中,當時有“第一參謀長”之譽。


    “總司令是不是有些過譽了。”郭寄嶠淡淡一笑,說道:“光憑隻言片語,還不足以窺其全貌,不過,這個餘萍確實提出了很多應該能行之有效的戰術戰法,雖然有些粗疏,但也可以借鑒。”郭寄嶠學識很廣,也是個驕傲的人,輕易不會服人。


    “是的,是的。”衛立煌連忙點頭,意識到剛才那樣說話有些對參謀長輕視的意思,“光霱,拔冗見日,還需你這個高才呀,餘萍的建議過於淺薄,看來也不是身經百戰之輩,補充完善還需要參謀長這樣久經沙場老行伍呀!”


    “總司令,這是我重新設定的中條山一帶的防禦布署,按照餘萍所說大縱深防禦的構想,我軍防線將改為多層次,一線輕步兵盡量遲滯時間,並相對保存力量後撤;二線重步兵依靠山脈等有利地形和強大的火炮進行陣地防禦;三線以後為機動兵團,在需要的時候進行不同規模並適合進行反突擊。另外,調集工兵,在中條山山脈依托原來山洞開挖堅固的坑道工事,並大量儲存飲水、糧食、彈藥等物資,一旦在外圍作戰形勢不利時,便可以撤至山中與日軍周旋。”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黃河北岸,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高西南低,橫廣170公裏,縱深50公裏,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山互為犄角,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隨著山西各主要關隘的相繼失守,中條山的戰略地位愈加重要。對我方來說,占之,即可以此為根據地,瞰製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進能擾亂敵後方,牽製日軍兵力;退可憑險據守,積極防禦,配合整個抗日戰場。中條山目前也是國軍在山西最後的根據地。


    就日軍而言,得之,即占據了南進北侵的重要“橋頭堡”,既可渡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北上與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領地相連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華北占領區的治安狀況。日本華北方麵軍視中條山為“盲腸”,必欲除之而後快。


    日軍侵占山西後,為了固華北、抑洛陽、窺西安,自1938年以來曾十三次圍攻中條山地區,但均未得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風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飆並收藏抗日風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