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經過改裝的舸船正式下水,並且由水兵從大同江碼入渤海,在遂城裝夠了物資,趙雲與關羽就著急試航。
在沒有航海圖與航海經驗的情況下,趙雲與關羽帶著六百兵,不顧眾人的反對,仗著手上有司南在手,就興奮的朝南行進,本來打算一趟青州或者是徐州,隻要一望見陸地就往回走,就算是試航成功。
趙雲將此船命名為樂浪一號,樂浪一號經過公輸盛精心改造後,一日能走四百多公裏,若是順利的話,三天就能到達青州的東萊郡,七天能抵達青州東海郡。
可是行了七天都沒有見到陸地,沒有任何的航海知識與經驗,僅僅靠司南指引方向,夜間不懂利用星晨,隻是停止搖櫓放下風帆,熟不知海洋是有洋流的,慢慢的已然偏離了航向。
好在臨行前準備了一年的口糧,除了淡水不容易存放外,其他都還好說,船上也有魚網,邊走邊撈魚倒也能改善夥食。
第二十天的早上,終於看見了一座島,樂浪一號走近看清楚後,才認出來這是釣魚島。
沒有記錯的話,釣魚島南邊便是台灣島,島上有取不盡的淡水,船上的淡水放久了已經發臭多日,不能洗漱隻能燒開了飲用。
沒得選擇反正已然到此,就先登上台灣島補充新鮮淡水,而後繼續南下呂宋,索性就將棉花種與番薯種取回。
基隆港處於台灣島的最北端,因為此地有山形似雞籠,因此被閩地的漁民稱為雞籠巷,很早就有閩浙沿海的漁民到達此處,基隆這個地名也是托便於雞籠二字。
基隆港是一處天然的避風巷口,從周邊的情況來看,海邊有漢族漁民停留的跡象,在一處簡易的草寮中發現了陶罐、修船工具,還有應急的糧食,顯然有漁民將此處當作應急之所。
三麵環山的基隆港,有占地不小的平原,約有一個鄉鎮的大小(一百多平方公裏),安東軍水兵登陸後,就上岸搜尋水源。
水兵們在基隆平原深處碰上了本地土著,他們就是凱達蘭人,從外貌來看,他們仍處於原始部落階段,長相與高山族人相似,膚色黃而略灰,應該也是屬於黃種人的範圍之內。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凱達蘭人發現安東水兵後,並沒有發出敵意,反而跑到水兵麵前手舞足蹈嘰裏呱啦的,也不知道想表達什麽。
隨後便有大批凱達蘭人,跑到了基隆港,他們朝著樂浪一號下跪而拜,再是一通嘰裏呱啦,不知道在興奮什麽。
好在水兵們見他們沒有敵意,也沒有做出攻擊之勢,便跑來稟告趙雲。
而此時趙雲與一些水兵找到了一片甘蔗林,台灣有三寶水稻、甘蔗和茶葉,在這時代應該隻有甘蔗,沒有水稻與茶葉。
甘蔗類分五種,有黑皮、黃皮、紫皮、紅皮、青皮。而今天發現的是野生青皮甘蔗,是最硬的一種,但也是含糖最高的一種,也被稱大蔗是後世榨糖的主要材料。
趙雲選了一棵最嫩的甘蔗,才勉強能咬動,果然青皮甘蔗不能當水果食用,不過趙雲很是興奮,嘴裏奮力嚼著蔗肉,吸吮甘甜的蔗水。
水兵們也有樣學樣,砍了一根青皮甘蔗,張口就咬下去,他們可不會選,都是隨意的砍,皮都沒咬掉,反而差點咬崩了牙,最後在趙雲的講解下,水兵們才品嚐到甜美的蔗汁。
趙雲有趙平的記憶,趙平在鄉下呆過,他能分清什麽樣的甘蔗能下嘴,因為他的爺爺就在農村種甘蔗,農民大體將甘蔗分為兩種,可以當水果的稱為水蔗,用於榨糖的叫作大蔗。
小時候趙平嘴饞,非要去啃大蔗,爺爺便從大蔗中挑選出了嫩的大蔗給趙平啃,嫩的大蔗一般藏在蔗林中心,陽光照射比較少,不容易變硬,免強能啃食吸汁,但是數量極其少。
趙雲聽說有土著拜船,便收拾了一些嫩大蔗,好奇的趕回岸邊查看。
此時海岸邊,有一大群的土著,他們正在搬東西,不知道他們從哪裏弄的水果與野味,堆了一大堆後又嘰裏呱啦的叫著。
隨之一個領頭的,應該是部落的酋長首領,他拿著一個陶罐,從內抓了一把稻米,又指了指那堆東西。
趙雲瞬間就明白了,他們想與自己等人交換,可能之前他們就與漢族漁民有接觸,甚至是還有一些物品交易。
反正此來糧食充足,趙雲就叫人卸下了一百石糧食給他們,這些凱達蘭人見此,開心得跳了起來,首領有拉著趙雲,貌似是要招待趙雲。
趙雲見他們純樸善良,也就與幾名士兵隨他們到部落,到了部落以後,趙雲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趙雲沒有看錯,凱達蘭人正在提煉蔗糖,他們用石臼將甘蔗弄爛取汁,然後又將蔗汁煮沸燒幹,便得到粗製的紅糖。
顯然有人在教他們做這些,石臼是漢人發明的,肯定是漁民運過來的,漁民教凱達蘭人製紅糖,然後拿糧食來換。
果然是不出趙雲所料,凱達蘭首領將糧食運回部落,並且儲存了起來,又拿麻袋裝了足足有百石的紅糖,運到了海岸邊。
趙雲這才恍然大悟,方才那些水果與野味也是招待自己的,而百石紅糖換百石糧食才是交易。
回到岸邊以後,趙雲看著百石紅糖,突然又明白了一件事,應該是有漁民在與凱達蘭人達成了某種交易,百石紅糖換百石糧食就是交易的價格。
趙雲聯想到樂浪郡地處苦寒,物產稀缺沒有經濟支柱,若是能將紅糖運回,與中原商戶換糧,從中賺取差價,也許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晚間在船上,趙雲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他在想如何與凱達蘭人交流,而今的交易雖然很小,但若是能攏斷下來,使整個台灣島的土著,為自己種蔗製糖。
那可是一項大產業,一來可以從中得利,二來也能控製台灣島,日後安東軍可以長駐守此地,也不會被土著攻擊。
在沒有航海圖與航海經驗的情況下,趙雲與關羽帶著六百兵,不顧眾人的反對,仗著手上有司南在手,就興奮的朝南行進,本來打算一趟青州或者是徐州,隻要一望見陸地就往回走,就算是試航成功。
趙雲將此船命名為樂浪一號,樂浪一號經過公輸盛精心改造後,一日能走四百多公裏,若是順利的話,三天就能到達青州的東萊郡,七天能抵達青州東海郡。
可是行了七天都沒有見到陸地,沒有任何的航海知識與經驗,僅僅靠司南指引方向,夜間不懂利用星晨,隻是停止搖櫓放下風帆,熟不知海洋是有洋流的,慢慢的已然偏離了航向。
好在臨行前準備了一年的口糧,除了淡水不容易存放外,其他都還好說,船上也有魚網,邊走邊撈魚倒也能改善夥食。
第二十天的早上,終於看見了一座島,樂浪一號走近看清楚後,才認出來這是釣魚島。
沒有記錯的話,釣魚島南邊便是台灣島,島上有取不盡的淡水,船上的淡水放久了已經發臭多日,不能洗漱隻能燒開了飲用。
沒得選擇反正已然到此,就先登上台灣島補充新鮮淡水,而後繼續南下呂宋,索性就將棉花種與番薯種取回。
基隆港處於台灣島的最北端,因為此地有山形似雞籠,因此被閩地的漁民稱為雞籠巷,很早就有閩浙沿海的漁民到達此處,基隆這個地名也是托便於雞籠二字。
基隆港是一處天然的避風巷口,從周邊的情況來看,海邊有漢族漁民停留的跡象,在一處簡易的草寮中發現了陶罐、修船工具,還有應急的糧食,顯然有漁民將此處當作應急之所。
三麵環山的基隆港,有占地不小的平原,約有一個鄉鎮的大小(一百多平方公裏),安東軍水兵登陸後,就上岸搜尋水源。
水兵們在基隆平原深處碰上了本地土著,他們就是凱達蘭人,從外貌來看,他們仍處於原始部落階段,長相與高山族人相似,膚色黃而略灰,應該也是屬於黃種人的範圍之內。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凱達蘭人發現安東水兵後,並沒有發出敵意,反而跑到水兵麵前手舞足蹈嘰裏呱啦的,也不知道想表達什麽。
隨後便有大批凱達蘭人,跑到了基隆港,他們朝著樂浪一號下跪而拜,再是一通嘰裏呱啦,不知道在興奮什麽。
好在水兵們見他們沒有敵意,也沒有做出攻擊之勢,便跑來稟告趙雲。
而此時趙雲與一些水兵找到了一片甘蔗林,台灣有三寶水稻、甘蔗和茶葉,在這時代應該隻有甘蔗,沒有水稻與茶葉。
甘蔗類分五種,有黑皮、黃皮、紫皮、紅皮、青皮。而今天發現的是野生青皮甘蔗,是最硬的一種,但也是含糖最高的一種,也被稱大蔗是後世榨糖的主要材料。
趙雲選了一棵最嫩的甘蔗,才勉強能咬動,果然青皮甘蔗不能當水果食用,不過趙雲很是興奮,嘴裏奮力嚼著蔗肉,吸吮甘甜的蔗水。
水兵們也有樣學樣,砍了一根青皮甘蔗,張口就咬下去,他們可不會選,都是隨意的砍,皮都沒咬掉,反而差點咬崩了牙,最後在趙雲的講解下,水兵們才品嚐到甜美的蔗汁。
趙雲有趙平的記憶,趙平在鄉下呆過,他能分清什麽樣的甘蔗能下嘴,因為他的爺爺就在農村種甘蔗,農民大體將甘蔗分為兩種,可以當水果的稱為水蔗,用於榨糖的叫作大蔗。
小時候趙平嘴饞,非要去啃大蔗,爺爺便從大蔗中挑選出了嫩的大蔗給趙平啃,嫩的大蔗一般藏在蔗林中心,陽光照射比較少,不容易變硬,免強能啃食吸汁,但是數量極其少。
趙雲聽說有土著拜船,便收拾了一些嫩大蔗,好奇的趕回岸邊查看。
此時海岸邊,有一大群的土著,他們正在搬東西,不知道他們從哪裏弄的水果與野味,堆了一大堆後又嘰裏呱啦的叫著。
隨之一個領頭的,應該是部落的酋長首領,他拿著一個陶罐,從內抓了一把稻米,又指了指那堆東西。
趙雲瞬間就明白了,他們想與自己等人交換,可能之前他們就與漢族漁民有接觸,甚至是還有一些物品交易。
反正此來糧食充足,趙雲就叫人卸下了一百石糧食給他們,這些凱達蘭人見此,開心得跳了起來,首領有拉著趙雲,貌似是要招待趙雲。
趙雲見他們純樸善良,也就與幾名士兵隨他們到部落,到了部落以後,趙雲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趙雲沒有看錯,凱達蘭人正在提煉蔗糖,他們用石臼將甘蔗弄爛取汁,然後又將蔗汁煮沸燒幹,便得到粗製的紅糖。
顯然有人在教他們做這些,石臼是漢人發明的,肯定是漁民運過來的,漁民教凱達蘭人製紅糖,然後拿糧食來換。
果然是不出趙雲所料,凱達蘭首領將糧食運回部落,並且儲存了起來,又拿麻袋裝了足足有百石的紅糖,運到了海岸邊。
趙雲這才恍然大悟,方才那些水果與野味也是招待自己的,而百石紅糖換百石糧食才是交易。
回到岸邊以後,趙雲看著百石紅糖,突然又明白了一件事,應該是有漁民在與凱達蘭人達成了某種交易,百石紅糖換百石糧食就是交易的價格。
趙雲聯想到樂浪郡地處苦寒,物產稀缺沒有經濟支柱,若是能將紅糖運回,與中原商戶換糧,從中賺取差價,也許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晚間在船上,趙雲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他在想如何與凱達蘭人交流,而今的交易雖然很小,但若是能攏斷下來,使整個台灣島的土著,為自己種蔗製糖。
那可是一項大產業,一來可以從中得利,二來也能控製台灣島,日後安東軍可以長駐守此地,也不會被土著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