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以此做出總結分析,步兵肯定是趕不活捉敵將,而騎兵雖然有機會,但也別忘了敵人的士兵也會趕到,趙雲則是借著跨下的良駒夜玉照,才有擊殺生擒敵將的機會,總體來說這捉將之器,還是作用不小的,同時其成功率也有運氣成份。
之後魯傑認為還有改進的空間,比如將繩索再加長,並且換成加牛筋的繩索,增加捆縛與纏繞之力,重新改裝優化瞄準裝置,再專門訓練一隊會套繩的士兵,活捉敵人猛將的機率將大大提高。
當然有了小成果之後,便是魯傑歐冊等專業人員的事了,趙雲便放下此事專心準備南征事宜。
七月份,漢廷又有新動向,原射聲校尉馬日磾破格晉升為太尉,這也是漢靈帝時期的最後一任太尉。
馬日磾是大漢著名經學家馬融的族孫,生於扶風茂陵,倒是與馬騰是同鄉,不過並非近親同族。
馬日磾本來就是一名文官謀士,臨危受命當上了大漢的太尉,足以說明漢靈帝已經不再信任武人,否則皇甫嵩、朱俊、盧植等名將,那一位不比馬日磾強十倍,甚至是軍伐做派的董卓,還有鎮守並州的丁原,大漢還是有諸多人才。
漢靈帝身為帝王,必有帝王之心,他已經開始安排後世,盡可能的不去任用有功勳有威望的將帥,使繼任者不受武勳的威脅,才會選一文人當太尉,從而使新君平穩過渡。
樂浪郡的七月,則有數樁喜事,一則今年樂浪可預測為豐收之年,除非出現不可抗拒的天災,否則樂浪秋收必豐。
二則黃忠之子黃敘,不光身體狀況極佳,還與妻子生下了兒子黃綜,此時也正朝鮮縣練兵的黃忠頓時老淚縱橫。
弓弩校尉黃忠已是今年四十有一,多年為獨子黃敘的疾病奔波而鬱,自從投奔趙雲後,黃敘便由華佗親自調理,在去年恢複健康,並且娶了一名賢妻,如今又喜得貴子。
剛剛當上祖父的黃忠,心中萬分的激動,本來打算給孫子取為黃宗,意義黃家宗祠的香火傳人,可惜宗與忠同音,黃忠便為孫子改名為黃綜,並且大擺延席數日,朝鮮城周邊的百姓皆可吃席,這也是叫生兒飯。
黃忠貴有大上造之爵,有房宅20畝,田地八十六頃,還有多年的獎賞與薪奉積蓄,本來愁容滿麵,擔心無人繼承家業,如今喜得長孫,便狠狠的發泄了一番。
趙雲見老黃如此高興,也就改變了下一波南下的人選,改派韓當帶著前旗運著機械等物資,南下入駐提溪縣。
當然趙雲也送上諸多禮品以示慶賀,做為都鄉侯、征東將軍、樂浪太守,他領著兩份高薪,還有三鄉封地,可謂是收入極高。
然而這些收入根本不夠開銷,在樂浪隻要是軍侯與縣令以上級別的文武,一旦有喜喪之事,趙雲少不了送上禮品與泊金,還有趙雲家中的諸位敗家娘們,眾位兒女的開銷。
特別公孫圓月、吳景潔、童紅冕三位皆是武人出身,手底下養著數百名的娘子軍,各種開銷非常巨大,雖說公孫圓月有豐厚的嫁妝,但早被揮霍一空了。
好在婦聯與女子學校的費用,如今由郡衙支付,否則加上經常有人侯府來蹭飯,趙雲估計要成為窮光蛋了。
當然趙家每年的收益也有一半進入侯府的錢庫,由趙雲的父親管理,才使侯府不至於窮困潦倒支收虧空。
反倒是蔡文姬與李鴻雁比較顧家,蔡文姬沒少化名投稿,每個月都能獲得一筆稿費,而李鴻雁則喜歡織錦繡花,自己也有一些收入,同時兩人的花銷也少。
因為樂浪的第三件喜事,趙雲又拿出了一大批禮品與金錢,親自來到了諸葛府上,看望大病初的諸葛珪。
三十六歲的諸葛珪,在華佗的調理下終於康健下床,躲過死神的鐮刀,據華佗所說隻要注意飲食習慣,諸葛珪還有十餘壽命。
如令其弟諸葛玄在定縣當縣令,領著比六百石的薪俸,而十四歲的諸葛瑾也在將軍府任記室掾,也有比四百石的待遇,諸葛家也有穩定的收入。
但是諸葛珪之前為官清正廉潔,又長期患病,來樂浪時基本沒有帶什麽錢財,所以弟弟與兒子的收入,也無法支撐全家過上富人的生活,因而趙雲每一個月都會送來一筆錢財,才使諸葛家有官吏的生活姿態。
如今七歲的諸葛亮與十三歲的諸葛誕皆在崇文院學習,若是不出意外諸葛玄的兒子諸葛誕,幾年後也將做上官吏,諸葛家未來將會是趙雲的主力智力輸出。
趙雲與周倉剛踏入府中,諸葛瑾就迎麵而出,並且向趙雲行跪拜大禮,隨後將趙雲引了後堂。
諸葛珪拄著拐杖早在後堂等待已久,他見到趙雲後便想下拜,被趙雲急步攔了下來。
諸葛珪隨後緩緩說道“君侯何故不願意受我一拜,君侯乃是我諸葛家的恩人,若非君侯贈藥我早以歸西,又收留了我一家老小,此等恩惠!珪無以為報!”
趙雲出言打斷道“君貢兄不可如此,你我雖相交不長,卻十分投緣誌氣相投。君貢兄為官清正廉潔,乃我趙雲之楷模,雲心中萬分的敬仰。況且兄長當年在奉高城出手相助,否則趙雲必遭奸人所害!你我有以兄弟相稱,怎可行此大禮,豈不是折殺小弟!”
諸葛珪聽後平複了一下心情說道“君侯如此言語,愚兄也就不再多言,隻能待愚兄康複後,為君侯傾力效死!”
趙雲聽罷則搖了搖頭說道“兄長怎可如此,待兄長康健過後,也不可再做操勞之事,倒不如到崇文院教育人如何?眼下崇文院雖有多位名士做鎮,但其實沒有一位能教授學子從吏為官,兄長從政十幾餘年,為父母官多年,其經驗不易獲得,還請兄長能幫幫小弟!”
諸葛珪想了想說道“愚兄臥病在床多時,也知曉樂浪與征東軍的現狀,聽聞君侯要南征三韓,將來文職官吏缺口便會不小,樂浪遠離中原,少有士子來投,辦學育才確實是一條路子,愚兄願意用有生之年,為君侯培養更多的人才,以報君侯的諸多恩遇!”
之後魯傑認為還有改進的空間,比如將繩索再加長,並且換成加牛筋的繩索,增加捆縛與纏繞之力,重新改裝優化瞄準裝置,再專門訓練一隊會套繩的士兵,活捉敵人猛將的機率將大大提高。
當然有了小成果之後,便是魯傑歐冊等專業人員的事了,趙雲便放下此事專心準備南征事宜。
七月份,漢廷又有新動向,原射聲校尉馬日磾破格晉升為太尉,這也是漢靈帝時期的最後一任太尉。
馬日磾是大漢著名經學家馬融的族孫,生於扶風茂陵,倒是與馬騰是同鄉,不過並非近親同族。
馬日磾本來就是一名文官謀士,臨危受命當上了大漢的太尉,足以說明漢靈帝已經不再信任武人,否則皇甫嵩、朱俊、盧植等名將,那一位不比馬日磾強十倍,甚至是軍伐做派的董卓,還有鎮守並州的丁原,大漢還是有諸多人才。
漢靈帝身為帝王,必有帝王之心,他已經開始安排後世,盡可能的不去任用有功勳有威望的將帥,使繼任者不受武勳的威脅,才會選一文人當太尉,從而使新君平穩過渡。
樂浪郡的七月,則有數樁喜事,一則今年樂浪可預測為豐收之年,除非出現不可抗拒的天災,否則樂浪秋收必豐。
二則黃忠之子黃敘,不光身體狀況極佳,還與妻子生下了兒子黃綜,此時也正朝鮮縣練兵的黃忠頓時老淚縱橫。
弓弩校尉黃忠已是今年四十有一,多年為獨子黃敘的疾病奔波而鬱,自從投奔趙雲後,黃敘便由華佗親自調理,在去年恢複健康,並且娶了一名賢妻,如今又喜得貴子。
剛剛當上祖父的黃忠,心中萬分的激動,本來打算給孫子取為黃宗,意義黃家宗祠的香火傳人,可惜宗與忠同音,黃忠便為孫子改名為黃綜,並且大擺延席數日,朝鮮城周邊的百姓皆可吃席,這也是叫生兒飯。
黃忠貴有大上造之爵,有房宅20畝,田地八十六頃,還有多年的獎賞與薪奉積蓄,本來愁容滿麵,擔心無人繼承家業,如今喜得長孫,便狠狠的發泄了一番。
趙雲見老黃如此高興,也就改變了下一波南下的人選,改派韓當帶著前旗運著機械等物資,南下入駐提溪縣。
當然趙雲也送上諸多禮品以示慶賀,做為都鄉侯、征東將軍、樂浪太守,他領著兩份高薪,還有三鄉封地,可謂是收入極高。
然而這些收入根本不夠開銷,在樂浪隻要是軍侯與縣令以上級別的文武,一旦有喜喪之事,趙雲少不了送上禮品與泊金,還有趙雲家中的諸位敗家娘們,眾位兒女的開銷。
特別公孫圓月、吳景潔、童紅冕三位皆是武人出身,手底下養著數百名的娘子軍,各種開銷非常巨大,雖說公孫圓月有豐厚的嫁妝,但早被揮霍一空了。
好在婦聯與女子學校的費用,如今由郡衙支付,否則加上經常有人侯府來蹭飯,趙雲估計要成為窮光蛋了。
當然趙家每年的收益也有一半進入侯府的錢庫,由趙雲的父親管理,才使侯府不至於窮困潦倒支收虧空。
反倒是蔡文姬與李鴻雁比較顧家,蔡文姬沒少化名投稿,每個月都能獲得一筆稿費,而李鴻雁則喜歡織錦繡花,自己也有一些收入,同時兩人的花銷也少。
因為樂浪的第三件喜事,趙雲又拿出了一大批禮品與金錢,親自來到了諸葛府上,看望大病初的諸葛珪。
三十六歲的諸葛珪,在華佗的調理下終於康健下床,躲過死神的鐮刀,據華佗所說隻要注意飲食習慣,諸葛珪還有十餘壽命。
如令其弟諸葛玄在定縣當縣令,領著比六百石的薪俸,而十四歲的諸葛瑾也在將軍府任記室掾,也有比四百石的待遇,諸葛家也有穩定的收入。
但是諸葛珪之前為官清正廉潔,又長期患病,來樂浪時基本沒有帶什麽錢財,所以弟弟與兒子的收入,也無法支撐全家過上富人的生活,因而趙雲每一個月都會送來一筆錢財,才使諸葛家有官吏的生活姿態。
如今七歲的諸葛亮與十三歲的諸葛誕皆在崇文院學習,若是不出意外諸葛玄的兒子諸葛誕,幾年後也將做上官吏,諸葛家未來將會是趙雲的主力智力輸出。
趙雲與周倉剛踏入府中,諸葛瑾就迎麵而出,並且向趙雲行跪拜大禮,隨後將趙雲引了後堂。
諸葛珪拄著拐杖早在後堂等待已久,他見到趙雲後便想下拜,被趙雲急步攔了下來。
諸葛珪隨後緩緩說道“君侯何故不願意受我一拜,君侯乃是我諸葛家的恩人,若非君侯贈藥我早以歸西,又收留了我一家老小,此等恩惠!珪無以為報!”
趙雲出言打斷道“君貢兄不可如此,你我雖相交不長,卻十分投緣誌氣相投。君貢兄為官清正廉潔,乃我趙雲之楷模,雲心中萬分的敬仰。況且兄長當年在奉高城出手相助,否則趙雲必遭奸人所害!你我有以兄弟相稱,怎可行此大禮,豈不是折殺小弟!”
諸葛珪聽後平複了一下心情說道“君侯如此言語,愚兄也就不再多言,隻能待愚兄康複後,為君侯傾力效死!”
趙雲聽罷則搖了搖頭說道“兄長怎可如此,待兄長康健過後,也不可再做操勞之事,倒不如到崇文院教育人如何?眼下崇文院雖有多位名士做鎮,但其實沒有一位能教授學子從吏為官,兄長從政十幾餘年,為父母官多年,其經驗不易獲得,還請兄長能幫幫小弟!”
諸葛珪想了想說道“愚兄臥病在床多時,也知曉樂浪與征東軍的現狀,聽聞君侯要南征三韓,將來文職官吏缺口便會不小,樂浪遠離中原,少有士子來投,辦學育才確實是一條路子,愚兄願意用有生之年,為君侯培養更多的人才,以報君侯的諸多恩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