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賦上,眾人反應倒是不強烈,原來的口賦、算賦、奴仆賦,確實非常不合理,征收老人與小孩,而且沒有免賦人群,其賦也過高的驚,而成年人每年五十銖錢確實合理。
而奴仆賦上麵,趙雲刻意增加兩倍,主要還是為了限製奴仆人數,增加主人家的負擔,以平壤侯府為例,侯府雇傭奴仆上百,需要給予工資,還得交納大額奴仆賦,當然與之前的二百四十銖還是要優惠九十錢。
李季又繼續說道“原戶賦也全部消取,從此不再征收半銖錢,因戶賦與人口賦重複,實在非常不合理!”
對於戶賦趙雲是相當的煩感,因為戶賦是使地主與富豪壯大的根源之一,普通百姓因為繳不起每年二百錢的苛捐雜稅,不得不賣身為奴,有些人甚至是躲入山中成為沒有戶籍的野人,還有一些人家,為了省去戶賦,一家三代人不分家立戶,在這一點會影響未來的分配口糧田計劃。
比如一戶人家有五個兒子,一家人居住於本村莊耕種自己的田地,而兒子們成年後,應該有自己的家庭,若是不願意分家,那新增人口的口糧田,該如何分配,村莊內的田地總會分配完,一旦人口飽和,又該如何處理。
取消戶賦後,新成的家庭便可以自立門戶,不用顧忌戶賦並且可往外遷移,如此原村莊人口土地不變,仍然有口糧田、官田及爵田,也不至於口糧田飽和,而爵田且無人租種,同時也能輕易打墾新地建造新的村莊。
李季讀完後,趙雲親自上場,叫李季下去休息一番,趙雲拿出文件說道“原規定的獻費每人每年六十三錢,不論男女老少皆按照舊規交納,此項也就此廢除,包括所謂捐費,從今往後我樂浪將不再強製征收,若是有需要,也不會按口按數征收,捐獻自然是屬於自願,捐獻多少適個人情況而定,包括捐獻修橋造路修築道觀在內,萬萬不可行征。當然樂浪政府部門,會對捐款給予監督,關注款項的實用情況及去向,一旦有人貪墨捐款,將與貪墨公款論處!”
本來獻費就是漢桓帝開始征收的,並且定為每年的固定項目,而獻費收取則不歸公,而是獻給皇帝個人享用。
捐費則是臨時加征,捐費用於宮城失修、宮殿遭遇火災、修建新行宮,其數額不定,偶爾皇帝還會以祭天祭神為借口,向官吏百姓強加征收。
而趙雲將捐獻定為公益,屬於你情我願的捐獻,雖然也會有名目,但絕對不會強求,隨個人自願捐獻,不捐半銖錢也不會犯任何法規。
趙雲拿過另一份文件繼續說道“關於更役與徭役也要做出改製,之前舊製也全部都廢除。原舊製凡男子十五歲以上至五十五歲以下,每年需服縣卒一個月,今生需服正卒三年及戍卒每年三日,將以上三者合並計日,若是能活到五十五高齡,則需服各類更役二千四一十六日,折合六年半的時間。試問人生在世有幾何,娶妻生子耕作勞動,還需要服耕役六年半,若是漢廷有大型工程需要征徭役,那人生還有何樂趣,一生窮困潦倒食不果腹,給人當牛做馬,那還有做人的半樣子!所以本侯決定,從此不再應征朝廷的任何遙役,並且將更役縮短改製。但凡男子十五歲至五十歲,今生僅需服縣卒、正卒、戍卒合計一千七百日。在鎮東軍服滿三年,計為一千四百日,此定為戍卒行列,而且是從正卒中選優者加入。若是在郡國兵中服滿三年計為一千兩日,此項則是定為必須服之,凡服過縣卒三個月,便可申請服正卒郡國兵,剩餘日數則在縣卒執行,服縣卒時也是每年一個月三十天計數,當然若是有人願意,也可以一次性服役完全,凡是傷殘智弱者可免。”
三年是一千零九十六天,若是服戍卒滿三年計一千四百,男子則會省去三百零四天,若是男子已服過正卒一年,之後又服三年戍卒,男子今生將不必再服任何更役,甚至服役數溢出,還會有額外獎勵或補貼。
至於縣卒方麵,趙雲更加希望縣卒有戰鬥力,鼓勵一次性服役數個月,或者直接完全剩餘日數,縣卒是漢兵訓練的根基,也漢軍強大的因素之一,所以趙雲仍然舍不得放棄。
趙雲又繼續說道“舊製凡女子十三至五十歲,每年需上繳一匹麻布半端絲綢,抵去女子更役,此舉相當苛刻。農家女子嫁作人婦後,每天早上要舂米數升,之後又要拾柴擔水洗衣做飯,同時還要兼顧照料老人小孩,參與勞低養蠶采桑,雖稱為家中賢內,卻忙於瑣事,僅有的時間為家人織布做衣,朝廷不體恤民生,還向其征收布匹與絲綢,時常還加重征收數量。此稅理當取消,從今後凡十五歲至四十五歲女子,每年僅需上繳麻布兩端及棉花五斤便可,當然傷殘智弱者同樣免去!”
一匹布為十丈長二尺五寸寬,相當於23.1米x0.6米,一匹為五端,一端為兩丈,而其中絲綢半端最為難織,所以工時折算起來新規為女子減少了八成更役,五斤棉花則不用加工,女子的負擔便會減輕,從而女子便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織布織錦做棉被賣錢,補貼家庭收入,民間的紡織業將會迅速發展。
此時議廳內的眾人已經習慣了,對於趙雲的改革也沒有一驚一乍,然而更加驚人的還在後麵。
趙雲笑盈盈的說道“眼下咱們樂浪是地廣人稀啊!五十一座城池,土地由南至北數千裏,可是百姓卻僅有一百三十三萬,各類軍事武裝約有十萬,奴隸十三萬左右,百濟人約有七八萬,平均下去一個縣僅有兩萬多人口,特別是南部二十三縣,目前土地房屋皆是空置,而耿副校尉則忙於遷三韓人,想從中原移民,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而奴仆賦上麵,趙雲刻意增加兩倍,主要還是為了限製奴仆人數,增加主人家的負擔,以平壤侯府為例,侯府雇傭奴仆上百,需要給予工資,還得交納大額奴仆賦,當然與之前的二百四十銖還是要優惠九十錢。
李季又繼續說道“原戶賦也全部消取,從此不再征收半銖錢,因戶賦與人口賦重複,實在非常不合理!”
對於戶賦趙雲是相當的煩感,因為戶賦是使地主與富豪壯大的根源之一,普通百姓因為繳不起每年二百錢的苛捐雜稅,不得不賣身為奴,有些人甚至是躲入山中成為沒有戶籍的野人,還有一些人家,為了省去戶賦,一家三代人不分家立戶,在這一點會影響未來的分配口糧田計劃。
比如一戶人家有五個兒子,一家人居住於本村莊耕種自己的田地,而兒子們成年後,應該有自己的家庭,若是不願意分家,那新增人口的口糧田,該如何分配,村莊內的田地總會分配完,一旦人口飽和,又該如何處理。
取消戶賦後,新成的家庭便可以自立門戶,不用顧忌戶賦並且可往外遷移,如此原村莊人口土地不變,仍然有口糧田、官田及爵田,也不至於口糧田飽和,而爵田且無人租種,同時也能輕易打墾新地建造新的村莊。
李季讀完後,趙雲親自上場,叫李季下去休息一番,趙雲拿出文件說道“原規定的獻費每人每年六十三錢,不論男女老少皆按照舊規交納,此項也就此廢除,包括所謂捐費,從今往後我樂浪將不再強製征收,若是有需要,也不會按口按數征收,捐獻自然是屬於自願,捐獻多少適個人情況而定,包括捐獻修橋造路修築道觀在內,萬萬不可行征。當然樂浪政府部門,會對捐款給予監督,關注款項的實用情況及去向,一旦有人貪墨捐款,將與貪墨公款論處!”
本來獻費就是漢桓帝開始征收的,並且定為每年的固定項目,而獻費收取則不歸公,而是獻給皇帝個人享用。
捐費則是臨時加征,捐費用於宮城失修、宮殿遭遇火災、修建新行宮,其數額不定,偶爾皇帝還會以祭天祭神為借口,向官吏百姓強加征收。
而趙雲將捐獻定為公益,屬於你情我願的捐獻,雖然也會有名目,但絕對不會強求,隨個人自願捐獻,不捐半銖錢也不會犯任何法規。
趙雲拿過另一份文件繼續說道“關於更役與徭役也要做出改製,之前舊製也全部都廢除。原舊製凡男子十五歲以上至五十五歲以下,每年需服縣卒一個月,今生需服正卒三年及戍卒每年三日,將以上三者合並計日,若是能活到五十五高齡,則需服各類更役二千四一十六日,折合六年半的時間。試問人生在世有幾何,娶妻生子耕作勞動,還需要服耕役六年半,若是漢廷有大型工程需要征徭役,那人生還有何樂趣,一生窮困潦倒食不果腹,給人當牛做馬,那還有做人的半樣子!所以本侯決定,從此不再應征朝廷的任何遙役,並且將更役縮短改製。但凡男子十五歲至五十歲,今生僅需服縣卒、正卒、戍卒合計一千七百日。在鎮東軍服滿三年,計為一千四百日,此定為戍卒行列,而且是從正卒中選優者加入。若是在郡國兵中服滿三年計為一千兩日,此項則是定為必須服之,凡服過縣卒三個月,便可申請服正卒郡國兵,剩餘日數則在縣卒執行,服縣卒時也是每年一個月三十天計數,當然若是有人願意,也可以一次性服役完全,凡是傷殘智弱者可免。”
三年是一千零九十六天,若是服戍卒滿三年計一千四百,男子則會省去三百零四天,若是男子已服過正卒一年,之後又服三年戍卒,男子今生將不必再服任何更役,甚至服役數溢出,還會有額外獎勵或補貼。
至於縣卒方麵,趙雲更加希望縣卒有戰鬥力,鼓勵一次性服役數個月,或者直接完全剩餘日數,縣卒是漢兵訓練的根基,也漢軍強大的因素之一,所以趙雲仍然舍不得放棄。
趙雲又繼續說道“舊製凡女子十三至五十歲,每年需上繳一匹麻布半端絲綢,抵去女子更役,此舉相當苛刻。農家女子嫁作人婦後,每天早上要舂米數升,之後又要拾柴擔水洗衣做飯,同時還要兼顧照料老人小孩,參與勞低養蠶采桑,雖稱為家中賢內,卻忙於瑣事,僅有的時間為家人織布做衣,朝廷不體恤民生,還向其征收布匹與絲綢,時常還加重征收數量。此稅理當取消,從今後凡十五歲至四十五歲女子,每年僅需上繳麻布兩端及棉花五斤便可,當然傷殘智弱者同樣免去!”
一匹布為十丈長二尺五寸寬,相當於23.1米x0.6米,一匹為五端,一端為兩丈,而其中絲綢半端最為難織,所以工時折算起來新規為女子減少了八成更役,五斤棉花則不用加工,女子的負擔便會減輕,從而女子便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織布織錦做棉被賣錢,補貼家庭收入,民間的紡織業將會迅速發展。
此時議廳內的眾人已經習慣了,對於趙雲的改革也沒有一驚一乍,然而更加驚人的還在後麵。
趙雲笑盈盈的說道“眼下咱們樂浪是地廣人稀啊!五十一座城池,土地由南至北數千裏,可是百姓卻僅有一百三十三萬,各類軍事武裝約有十萬,奴隸十三萬左右,百濟人約有七八萬,平均下去一個縣僅有兩萬多人口,特別是南部二十三縣,目前土地房屋皆是空置,而耿副校尉則忙於遷三韓人,想從中原移民,不知要到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