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聽罷想了想說道“倒不是我王允不明事理,而是此舉太過冒險。我等明知董賊囚禁皇甫將軍乃是計策,便是想騙君侯前來相救。長安地處董賊核心,道處是重兵把守,森嚴而不可犯。我助君侯去救人,豈不是送君侯入虎口!”
王允又起身踱步說道“就算救出皇甫將軍,對於局勢也無半點改觀,若是能殺死董賊,或是救出天子,才是破局的關鍵!”
王允之言倒是叫趙雲一時啞口無言,不得不承認王允講得沒有錯,趙雲自己確實是感情用事。
王允回到座位上又說道“再者以皇甫將軍的性格,也一定願意隨君侯去武州,倒不如我安排君侯與他見一麵再說!”
而趙雲已是頭緒萬千,因為他也突然感覺,自己有些魯莽了,沒有聽從賈詡的勸諫,千裏迢迢趕來長安,以自己及賈詡的安危冒險,似乎有些不值啊!
於是趙雲便回道“如此便由司徒大人安排,不過希望司徒大人能幫忙尋找宋憲三將的家人!”
王允點頭說道“這倒不是什麽難事,此來由我主持安置百姓,既然是呂布的部將家屬,我僅需查閱戶冊便能尋得。不過君侯得繼續以郭休之名,暫且與隨從藏於府中,不可隨意出府才是,李傕在周邊安有探子,時刻監視著司徒府,決不可輕舉妄動啊!”
之後趙雲便與周倉等人,入住司徒府偏院,王允派人將城外的九十人,陸陸續續帶入城中,安排至各處民宅。
同時,漢末三大名將之一的朱儁,以太仆之名入駐中牟縣,繼續號召天下諸侯反董,徐州刺史陶謙派三千人馬支持太仆朱雋,加上其他州郡的其人馬,朱雋總計募集了三萬精兵。
隨即朱雋率兵西進入駐洛陽城,與孫堅、劉備、關羽共守洛陽城,四部約有七萬之數,同時眾人共舉朱雋為車騎將軍,在朱雋的建議下,孫堅與劉備率部共擊函穀關,關羽與聶遼則繼續留守洛陽城。
董卓得後馬上下令放棄了函穀關、新安城,將大股兵力集中於澠池,大有決戰之勢。
關東眾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董卓心虛而恐懼,曾多次上表朱雋為太仆兼掛副丞相,做自己的副手,從而分擔仇恨,然而遭朱雋多次拒絕。
董卓退入函穀關時,曾打算派呂布與朱雋留守,朱雋卻不願意與董卓為伍,在趙雲等人攻打洛陽城時,朱雋早率私兵往東撤至中牟縣。
如今又有袁術兵臨武關,使董卓陷入恐慌,為了解決腹背受敵之勢,李儒建議屯大軍於繩池,與朱雋聯軍決戰,再回師南下解決袁術。
朱雋率六萬人馬入駐新安城後,又派人向袁紹與王匡要糧,可惜王匡早已退回河內郡,此時他正在河內壓榨百姓,搜刮糧草物資,強征青壯入伍,此舉不但沒有壯大自己,反而使河內百姓怨聲載道,所以河內太守王匡那有餘糧送去新安。
而盟主袁紹這裏也沒有糧草可送,此時正與冀州牧韓馥扯皮,韓馥已不向袁紹供糧,兩人已多次交涉無果。
其實韓馥並非堅實的反董諸侯,早先討董檄文發出時,韓馥收到檄文後,曾在冀州召開會議,在會議上韓馥問計下屬謀士,此時是該助董?還是該助袁?
隨後冀州治中劉子惠的一席話打臉,劉子惠嚴肅的說道:“此時董賊挾持天子,我等興兵肯定是為了大漢,又如何說什麽助袁?助董了?,我等乃助漢天子也!”
之後韓馥迫於無奈,又不敢得罪袁紹,畢竟韓馥也是袁氏門生,師從先太尉袁隗,便勉強加入了反董聯盟。
自從虎牢關之戰後,韓馥已生出雜念,因為擔憂袁紹的聲望過盛,袁紹僅用數月便得兵十萬,揮下來投的謀士與猛將如雲,擔心袁紹對冀州有所圖謀,甚至野心更大。
若是之前擁戴劉虞成功的話,他倒是會放下一部分雜念,全心為聯軍提供糧草,擁立失敗後,韓馥的憂慮加重,擔心萬一袁紹生出野心稱帝,那冀州必是袁紹的攻伐對象。
當然袁紹也確實對冀州有圖謀,至舉事以來,袁紹雖然手握重兵,卻沒有真正的硬核實力,十萬大軍皆是因袁氏名望得來,除了渤海郡外,袁紹沒有其他土地人口作為支撐。
後來袁紹手下的謀士逢紀,曾對袁紹說過“主公想要做大事,沒有一個州做根基地,便沒法站住腳根,更加不可能成就大業。如今冀州土地廣闊,並且十分的充實,而州牧韓馥才能非常平庸,他占據冀州實屬浪廢。我們可以暗中聯絡公孫瓚,使他率領軍隊南下占據常山,韓馥乃是膽小之人,得知後必然害怕公孫瓚。之後主公再派一名使者,去向韓馥遊說。韓馥必與主公聯盟共討公孫瓚,一旦我軍進入冀州,便可趁機占了冀州。”
後世常人皆笑劉備喜歡鳩占鵲巢,但卻不知最早玩這個把戲的人,是袁紹與曹操,袁紹起兵渤海郡,本為韓馥下屬太寧而以,而曹操救援東郡,不但趁機占了東郡,之後擊敗袞州刺史劉岱。
袁紹也聽從了逢紀的進言,因為糧草之事,袁紹已是十分的苦惱,對韓馥早生怨恨,所以他馬上向公孫瓚去了書信,以盟主之名叫公孫瓚假道冀州明言南下討董,進入冀州後再暗中偷襲韓馥,與袁紹共分冀州。
隨後袁紹又派外甥高幹與荀諶、郭圖、張景明等人,前去勸韓馥讓出冀州。在荀諶的遊說下,韓馥竟然同意荀諶的計策。
冀州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反對,後世曆史上還有騎都尉沮授,眾人向韓馥進言道“袁本初雖手握重兵,卻營中無糧,而我冀州帶甲百萬,儲備糧足夠十年之用。袁本祁是一個外來之人,他的軍隊正處窮困缺食,理當仰主公鼻息過活。他就如同嬰兒,在主公的股掌上麵,主公不給他喂奶,他立刻就會餓死。”
王允又起身踱步說道“就算救出皇甫將軍,對於局勢也無半點改觀,若是能殺死董賊,或是救出天子,才是破局的關鍵!”
王允之言倒是叫趙雲一時啞口無言,不得不承認王允講得沒有錯,趙雲自己確實是感情用事。
王允回到座位上又說道“再者以皇甫將軍的性格,也一定願意隨君侯去武州,倒不如我安排君侯與他見一麵再說!”
而趙雲已是頭緒萬千,因為他也突然感覺,自己有些魯莽了,沒有聽從賈詡的勸諫,千裏迢迢趕來長安,以自己及賈詡的安危冒險,似乎有些不值啊!
於是趙雲便回道“如此便由司徒大人安排,不過希望司徒大人能幫忙尋找宋憲三將的家人!”
王允點頭說道“這倒不是什麽難事,此來由我主持安置百姓,既然是呂布的部將家屬,我僅需查閱戶冊便能尋得。不過君侯得繼續以郭休之名,暫且與隨從藏於府中,不可隨意出府才是,李傕在周邊安有探子,時刻監視著司徒府,決不可輕舉妄動啊!”
之後趙雲便與周倉等人,入住司徒府偏院,王允派人將城外的九十人,陸陸續續帶入城中,安排至各處民宅。
同時,漢末三大名將之一的朱儁,以太仆之名入駐中牟縣,繼續號召天下諸侯反董,徐州刺史陶謙派三千人馬支持太仆朱雋,加上其他州郡的其人馬,朱雋總計募集了三萬精兵。
隨即朱雋率兵西進入駐洛陽城,與孫堅、劉備、關羽共守洛陽城,四部約有七萬之數,同時眾人共舉朱雋為車騎將軍,在朱雋的建議下,孫堅與劉備率部共擊函穀關,關羽與聶遼則繼續留守洛陽城。
董卓得後馬上下令放棄了函穀關、新安城,將大股兵力集中於澠池,大有決戰之勢。
關東眾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董卓心虛而恐懼,曾多次上表朱雋為太仆兼掛副丞相,做自己的副手,從而分擔仇恨,然而遭朱雋多次拒絕。
董卓退入函穀關時,曾打算派呂布與朱雋留守,朱雋卻不願意與董卓為伍,在趙雲等人攻打洛陽城時,朱雋早率私兵往東撤至中牟縣。
如今又有袁術兵臨武關,使董卓陷入恐慌,為了解決腹背受敵之勢,李儒建議屯大軍於繩池,與朱雋聯軍決戰,再回師南下解決袁術。
朱雋率六萬人馬入駐新安城後,又派人向袁紹與王匡要糧,可惜王匡早已退回河內郡,此時他正在河內壓榨百姓,搜刮糧草物資,強征青壯入伍,此舉不但沒有壯大自己,反而使河內百姓怨聲載道,所以河內太守王匡那有餘糧送去新安。
而盟主袁紹這裏也沒有糧草可送,此時正與冀州牧韓馥扯皮,韓馥已不向袁紹供糧,兩人已多次交涉無果。
其實韓馥並非堅實的反董諸侯,早先討董檄文發出時,韓馥收到檄文後,曾在冀州召開會議,在會議上韓馥問計下屬謀士,此時是該助董?還是該助袁?
隨後冀州治中劉子惠的一席話打臉,劉子惠嚴肅的說道:“此時董賊挾持天子,我等興兵肯定是為了大漢,又如何說什麽助袁?助董了?,我等乃助漢天子也!”
之後韓馥迫於無奈,又不敢得罪袁紹,畢竟韓馥也是袁氏門生,師從先太尉袁隗,便勉強加入了反董聯盟。
自從虎牢關之戰後,韓馥已生出雜念,因為擔憂袁紹的聲望過盛,袁紹僅用數月便得兵十萬,揮下來投的謀士與猛將如雲,擔心袁紹對冀州有所圖謀,甚至野心更大。
若是之前擁戴劉虞成功的話,他倒是會放下一部分雜念,全心為聯軍提供糧草,擁立失敗後,韓馥的憂慮加重,擔心萬一袁紹生出野心稱帝,那冀州必是袁紹的攻伐對象。
當然袁紹也確實對冀州有圖謀,至舉事以來,袁紹雖然手握重兵,卻沒有真正的硬核實力,十萬大軍皆是因袁氏名望得來,除了渤海郡外,袁紹沒有其他土地人口作為支撐。
後來袁紹手下的謀士逢紀,曾對袁紹說過“主公想要做大事,沒有一個州做根基地,便沒法站住腳根,更加不可能成就大業。如今冀州土地廣闊,並且十分的充實,而州牧韓馥才能非常平庸,他占據冀州實屬浪廢。我們可以暗中聯絡公孫瓚,使他率領軍隊南下占據常山,韓馥乃是膽小之人,得知後必然害怕公孫瓚。之後主公再派一名使者,去向韓馥遊說。韓馥必與主公聯盟共討公孫瓚,一旦我軍進入冀州,便可趁機占了冀州。”
後世常人皆笑劉備喜歡鳩占鵲巢,但卻不知最早玩這個把戲的人,是袁紹與曹操,袁紹起兵渤海郡,本為韓馥下屬太寧而以,而曹操救援東郡,不但趁機占了東郡,之後擊敗袞州刺史劉岱。
袁紹也聽從了逢紀的進言,因為糧草之事,袁紹已是十分的苦惱,對韓馥早生怨恨,所以他馬上向公孫瓚去了書信,以盟主之名叫公孫瓚假道冀州明言南下討董,進入冀州後再暗中偷襲韓馥,與袁紹共分冀州。
隨後袁紹又派外甥高幹與荀諶、郭圖、張景明等人,前去勸韓馥讓出冀州。在荀諶的遊說下,韓馥竟然同意荀諶的計策。
冀州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反對,後世曆史上還有騎都尉沮授,眾人向韓馥進言道“袁本初雖手握重兵,卻營中無糧,而我冀州帶甲百萬,儲備糧足夠十年之用。袁本祁是一個外來之人,他的軍隊正處窮困缺食,理當仰主公鼻息過活。他就如同嬰兒,在主公的股掌上麵,主公不給他喂奶,他立刻就會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