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自己的情況而言,若是想有一番作為,隻有幾條路可以走,若是向東滅掉公孫度,則與妹夫趙雲隔江相望,而趙雲的發展將被限製,兩人的關係將發生大轉變,所以公孫瓚暫時放棄了東進。
如果向東攻打劉虞,公孫瓚則會與劉虞陷入對峙疆局,因為兩人實力相當,就算是公孫瓚贏了,南下發展的道路,也會叫袁紹堵,屆時袁紹極有可能已控製冀、徐、青三州,其實力定然無人可敵。
眼下青州黃巾軍複起,冀州黑山軍作亂,袁紹初獲冀州根基不穩,青州處於相對真空期,公孫瓚便想提前在中原占得一席之地,而此時他周邊最不穩定的勢力,便是曹操曹孟德,一旦公孫瓚占據了東郡,便可控製黃河中下遊,未來突入司隸占據洛陽城,便能建立基業。
盧植聽罷心中暗笑,公孫瓚的想法他已了然於心,今日他率先講出,便是堵住自己的嘴,真真假假他盧植不想主持公道,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從中原大量遷走百姓才是王道,此舉可保住更多的漢人百姓,不至於使大漢人口因內戰,而損失太大。
從盧植的內心而言,他從來都沒有支持過公孫瓚,包括劉備在內,都不是他理想的輔佐者,兩人的情況與性格,做為老師的盧植早就看的透徹。
就後曆史而言,盧植與兩位學生少有交集記錄,盧植罷官回鄉後,根本沒有想過聯合兩人成就大業,而公孫瓚也沒去請盧植出山的記載。
顯然三者之間,互相都非常的了解對方,其誌向根本不一致,倒是如今的盧植,叫劉備與公孫瓚非常詫異,兩人都沒有想到,趙雲有本事說服盧植,使盧植心甘情願的為趙雲效力。
盧植默默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又輕輕了回去後說道“大漢天下紛紛擾擾,已成崩塌之勢,伯圭、本初、孟德、玄德皆是梟雄也,各懷雄心壯誌,想創立一番事業,各個必會產生磨差,我盧子幹才名輕微,如今隻是逃居武州,受子龍差遣前來交接流民而已,天下之事我已力評判,在此隻想告訴伯圭與玄德,某大業者當以民為本,不可將殺殺戮帶給平民!”
公孫瓚聽罷雙眼圓瞪,一臉不可置信的與劉備對視,心中想到眼前的恩師盧植似乎換了一個人,不再以大漢天子為中心,不再以剛直之性評判是非,匡扶社稷之誌已不存,僅留救濟世人的誌向,字裏行間已向趙雲稱屬。
這是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代儒學宗師,天下士人之楷模,國家棟梁的盧植,會放下自己的愚忠,去輔佐晚輩趙雲。
公孫瓚與劉備同時開始幻想,趙雲是用了什麽手段,難道趙雲監禁了盧植的家人,以此要挾盧植就範,又或者趙雲開出了天大的條件,以此籠住盧植。
然而這一切都是胡思亂想,以盧植的性格而言,任何舉動都會適得其反,兩人也僅是想不通,才會胡亂猜想。
盧植突然咳嗽了一聲,公孫瓚才反應過來連忙說道“武州地廣人稀,又是大漢新得之土,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並且十分的稀缺人口,恩師因愛民而協助子龍,學生又怎會從中作梗,反之在遷民之事上我當頂力相助。同時我與玄德皆會向子龍學習,不能讓戰爭波及百姓,一切請恩師心安!”
劉備也趕緊抱拳說道“恩師!我劉備多次擔任縣尉、縣令、國相等職,也稟承恩師的救世之術,自當知曉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劉備做為高祖後裔,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後,當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重振大漢之雄風,以報恩師的教導!”
盧植看了一眼公孫瓚說道“血脈傳承固然重要,但有名無實,與天下之大利無益處可言,希望玄德當以行動為先!”
盧植之言顯然是在劉備,讓他不要整天賣弄身份,做出有用的行動與行為才是王道。
當然劉備也是沒有辦法,他也決非虛情假意之輩,愛民如子這一項並不輸給趙雲,隻是他沒有一個好的平台,也沒有一位靠山可依仗,隻能以血脈彰顯自己,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說也是十分的無奈。
公孫瓚先場麵有些尷尬,便笑了笑朝盧植說道“恩師所言極是!學生聽後頗有感悟,此役學生俘獲了七萬多的蛾賊,願意交由武州安置,以此為流民出一分力!”
盧植聽罷便回道“如此甚好!伯圭今日便為華夏保下了七萬人口,此乃是大義之舉,下月的武州月報上,為師會親自為你撰寫表彰文章!”
盧植坦然自若的收下七萬流民,如今的盧植已然有了新的人生目標,而且還與趙雲重合,所以對流民他也是來者不拒。
然而盧植又沉思了一陣,看向公孫瓚說道“袞州有五十幾萬的流民,皆由蘿城海港轉運,想來勢必會打攪地方平靜,我武州便對蘿城百姓及伯圭有虧,索性不如此,伯圭暫將蘿城租借武州一年,就以錢銀做為租借費用,由此做為補償如何!”
公孫瓚聽後大吃一驚,先前他心裏還猜測著,盧植自願擔任遷民大使,想來必因為他的濟世之誌,心中應該是仍然效忠大漢,萬萬沒想到盧植,如今竟然能全權代表趙雲,這可不是因為百姓那麽簡單,顯然盧植已正式投效趙雲。
當然盧植的大轉變,也有他自身的原因,自從到了武州後,他平日在學院教書育人,旬日節假之時,又經常下鄉暗訪。
在這段時間裏,他感受到武州百姓的幸福,先前枯瘦如柴的流民百姓,如今已是個個滿臉紅光,說起趙雲更是搗頭如蒜敬若神靈,盧植在暗訪過程中,便受到了極深感染,在內心慢慢的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
之前賈詡又多次拜訪盧植,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講述了大漢的危機,也挑明了大漢不可救藥的原因。
如果向東攻打劉虞,公孫瓚則會與劉虞陷入對峙疆局,因為兩人實力相當,就算是公孫瓚贏了,南下發展的道路,也會叫袁紹堵,屆時袁紹極有可能已控製冀、徐、青三州,其實力定然無人可敵。
眼下青州黃巾軍複起,冀州黑山軍作亂,袁紹初獲冀州根基不穩,青州處於相對真空期,公孫瓚便想提前在中原占得一席之地,而此時他周邊最不穩定的勢力,便是曹操曹孟德,一旦公孫瓚占據了東郡,便可控製黃河中下遊,未來突入司隸占據洛陽城,便能建立基業。
盧植聽罷心中暗笑,公孫瓚的想法他已了然於心,今日他率先講出,便是堵住自己的嘴,真真假假他盧植不想主持公道,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從中原大量遷走百姓才是王道,此舉可保住更多的漢人百姓,不至於使大漢人口因內戰,而損失太大。
從盧植的內心而言,他從來都沒有支持過公孫瓚,包括劉備在內,都不是他理想的輔佐者,兩人的情況與性格,做為老師的盧植早就看的透徹。
就後曆史而言,盧植與兩位學生少有交集記錄,盧植罷官回鄉後,根本沒有想過聯合兩人成就大業,而公孫瓚也沒去請盧植出山的記載。
顯然三者之間,互相都非常的了解對方,其誌向根本不一致,倒是如今的盧植,叫劉備與公孫瓚非常詫異,兩人都沒有想到,趙雲有本事說服盧植,使盧植心甘情願的為趙雲效力。
盧植默默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又輕輕了回去後說道“大漢天下紛紛擾擾,已成崩塌之勢,伯圭、本初、孟德、玄德皆是梟雄也,各懷雄心壯誌,想創立一番事業,各個必會產生磨差,我盧子幹才名輕微,如今隻是逃居武州,受子龍差遣前來交接流民而已,天下之事我已力評判,在此隻想告訴伯圭與玄德,某大業者當以民為本,不可將殺殺戮帶給平民!”
公孫瓚聽罷雙眼圓瞪,一臉不可置信的與劉備對視,心中想到眼前的恩師盧植似乎換了一個人,不再以大漢天子為中心,不再以剛直之性評判是非,匡扶社稷之誌已不存,僅留救濟世人的誌向,字裏行間已向趙雲稱屬。
這是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代儒學宗師,天下士人之楷模,國家棟梁的盧植,會放下自己的愚忠,去輔佐晚輩趙雲。
公孫瓚與劉備同時開始幻想,趙雲是用了什麽手段,難道趙雲監禁了盧植的家人,以此要挾盧植就範,又或者趙雲開出了天大的條件,以此籠住盧植。
然而這一切都是胡思亂想,以盧植的性格而言,任何舉動都會適得其反,兩人也僅是想不通,才會胡亂猜想。
盧植突然咳嗽了一聲,公孫瓚才反應過來連忙說道“武州地廣人稀,又是大漢新得之土,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並且十分的稀缺人口,恩師因愛民而協助子龍,學生又怎會從中作梗,反之在遷民之事上我當頂力相助。同時我與玄德皆會向子龍學習,不能讓戰爭波及百姓,一切請恩師心安!”
劉備也趕緊抱拳說道“恩師!我劉備多次擔任縣尉、縣令、國相等職,也稟承恩師的救世之術,自當知曉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劉備做為高祖後裔,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後,當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重振大漢之雄風,以報恩師的教導!”
盧植看了一眼公孫瓚說道“血脈傳承固然重要,但有名無實,與天下之大利無益處可言,希望玄德當以行動為先!”
盧植之言顯然是在劉備,讓他不要整天賣弄身份,做出有用的行動與行為才是王道。
當然劉備也是沒有辦法,他也決非虛情假意之輩,愛民如子這一項並不輸給趙雲,隻是他沒有一個好的平台,也沒有一位靠山可依仗,隻能以血脈彰顯自己,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說也是十分的無奈。
公孫瓚先場麵有些尷尬,便笑了笑朝盧植說道“恩師所言極是!學生聽後頗有感悟,此役學生俘獲了七萬多的蛾賊,願意交由武州安置,以此為流民出一分力!”
盧植聽罷便回道“如此甚好!伯圭今日便為華夏保下了七萬人口,此乃是大義之舉,下月的武州月報上,為師會親自為你撰寫表彰文章!”
盧植坦然自若的收下七萬流民,如今的盧植已然有了新的人生目標,而且還與趙雲重合,所以對流民他也是來者不拒。
然而盧植又沉思了一陣,看向公孫瓚說道“袞州有五十幾萬的流民,皆由蘿城海港轉運,想來勢必會打攪地方平靜,我武州便對蘿城百姓及伯圭有虧,索性不如此,伯圭暫將蘿城租借武州一年,就以錢銀做為租借費用,由此做為補償如何!”
公孫瓚聽後大吃一驚,先前他心裏還猜測著,盧植自願擔任遷民大使,想來必因為他的濟世之誌,心中應該是仍然效忠大漢,萬萬沒想到盧植,如今竟然能全權代表趙雲,這可不是因為百姓那麽簡單,顯然盧植已正式投效趙雲。
當然盧植的大轉變,也有他自身的原因,自從到了武州後,他平日在學院教書育人,旬日節假之時,又經常下鄉暗訪。
在這段時間裏,他感受到武州百姓的幸福,先前枯瘦如柴的流民百姓,如今已是個個滿臉紅光,說起趙雲更是搗頭如蒜敬若神靈,盧植在暗訪過程中,便受到了極深感染,在內心慢慢的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
之前賈詡又多次拜訪盧植,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講述了大漢的危機,也挑明了大漢不可救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