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袁隗的打算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奎天畦的部族隻是草原上的一處縮影,屠殺持續了近一個月,嚴綱、單經兩路人馬加起來足足端掉了十幾個小型族丸、鮮卑等胡人部族。
雖然製定的策略是老少不留,但殺到後來,將士們因為天氣或戰鬥原因的減員,使得戰鬥力大打折扣。
加上所帶幹糧早已吃完,即便在胡人的部落裏不愁找不到牛羊充饑,但他們始終不是遊牧民族,長時間的行軍與風餐露宿還是讓將士們心身疲憊。
最終在進入草原大半個月後,開始有胡人被殺散逃脫,消息也在草原上徹底傳播開來。
這也意味著將士們的歸期將近,否則若是大股胡人來襲,憑借嚴、單二人手下這點人馬,在這草原當中,難有活路。
於是,又掃蕩了兩天後,將士們帶上了足夠路上消耗的食物,開始返程。
嚴綱依舊走來時漁陽郡的路線,而單經為了冒充冀州兵馬,則是用公孫瓚早已準備好的路引,分批進入代郡。
代郡同樣屬於幽州,卻緊挨著冀州的常山與中山,這便是公孫瓚為了達到拉冀州下水之目的而想出來的“辦法”。
實際上,當草原上的殺戮傳到丘力居耳朵後,他大感震驚與憤怒。
打心底,他不相信這是劉虞會做的事,可當數個部落的敗軍逃到自己的王帳外,向自己陳述漢軍對他們犯下的罪行,請求自己做主之時,丘力居就已經沒有了選擇餘地。
部族中的長老,權貴皆義憤填膺,叫嚷著要找漢人報仇,其中就不乏自己的從子蹋頓等族中精英。
這個時候他若是不起兵為受到漢軍屠戮的烏丸人討回公道,那其在族中必然威望大減,倒時難免被上穀的難樓壓過一頭。
於是他隻得一邊起兵,一邊聯絡更多盟友。
草原上,由於受到攻擊的不止是烏丸,還有部分鮮卑與匈奴人,是以丘力居派人聯絡了鮮卑首領軻比能與匈奴左賢王呼廚泉。
這個時候匈奴的單於於夫羅還受困於漢境,所以關外匈奴的實際“話事人”便是呼廚泉。
最終決定,丘力居聯合難樓、烏延等烏丸各部,合七、八萬兵馬,對外宣稱十五萬大軍,就近攻擊遼西、右北平等地。
而呼廚泉率則領三萬匈奴騎手攻代郡,對外宣稱五萬大軍,威脅幽、冀。
唯獨軻比能卻隻派了五千多人陳兵上穀外,牽製上穀兵馬不能支援隔壁代郡,算是分擔一下呼廚泉攻代郡的壓力。
倒也不是他不想趁此機會攻入漢地發一波橫財,而是這個時候鮮卑內部山頭林立。
軻比能雖以健勇、公正聞名於鮮卑各部,可曆史上他將鮮卑再度整合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這個時候,他手中的力量實在有限。
所以此番大戰,鮮卑人隻能是打打醬油的角色,有便宜就占,沒便宜也沒什麽損失。
幾方人馬當中,還是以丘力居與劉虞交往最多,也最為熟悉。
因此,開戰前,他還是連續派出了幾波使者,向劉虞討要說法,讓他交出“真凶”。
草原上什麽都缺,非到萬不得已,他還真不願意跟劉虞這樣的“朋友”開戰。
劉虞當然也不想引來戰火,可問題是他也不知道“真凶”是誰,雖也與丘力居一樣懷疑公孫瓚,可兩人畢竟立場不同。
劉虞生為漢室宗親,當朝太尉,別說這件事無憑無據,即便是有證據說明是公孫瓚輕啟戰端,要處理他,那也隻能將其交給朝廷,以國法處理。
沒有天子的命令,即便他是公孫瓚的頂頭上司,也不可能將這樣一位地方大員(太守)交給外族。
如此背景下,雙方各有為難之處,似乎不打不行了!
於是,邊境之上戰雲密布,告急書信一封封堆到劉虞案前,又被其手下整合送至洛陽。
兩片主要戰場,代郡這邊,本就沒有精兵強將坐鎮,太守董欣在抵抗了幾日後,居然棄城而逃,導致代郡門戶大開。
匈奴兵馬得以長驅直入,兵鋒直逼幽州上穀與冀州常山。
那邊鮮卑兵馬見匈奴人攻入代郡,竟也如聞到腥味的鯊魚一樣,尾隨著進入代郡,跟在匈奴身後對一些小型城鎮進行了洗劫。
冀州牧韓馥急忙點起五萬馬步大軍入常山郡以抗匈奴。
可盡管他麾下不乏謀臣良將,卻因其本人能力有限,一番指揮調度下來,反而勝少負多,被匈奴人打的灰頭土臉。
不得已一邊急令附近中山、渤海兩郡兵馬前來與自己的主力大軍匯合,一邊派出幾波信使向朝廷求援。
而遼西、右北平這邊的戰況,同樣不容樂觀。
原本丘力居視為勁敵的公孫瓚居然突然變的不經打了,野戰被自己輕鬆殺退,隻得依靠城池苦苦支撐。
即便如此,依舊被己方攻城的冷箭射中,雖短暫消失了幾天後又出現在城牆上,但其聲勢卻大不如前,讓丘力居覺得攻入幽州似乎指日可待。
邊境派出的求援信使一波接一波,猶如巨石般壓在了少年天子與朝堂諸公的心上。
最終,劉辯不得不求助於兩位先帝留下的輔政大臣,希望他們能想出良策來平息這場邊患。
袁隗苦思一番過後,對劉辯建議道“為今之計,隻有先調董卓的並州兵出雲中、雁門,威脅匈奴領地,以圍魏救趙之法逼迫匈奴兵馬回撤。再由朝廷派出援兵入幽州,擊退烏丸兵馬,如此方可解此次邊境之危。”
“恩?”劉辯聽了覺得有些道理,又繼續問道“那太傅以為,朝廷這邊,何人可以領兵救援幽州?”
“回陛下,此次邊患,以烏丸兵馬最多,是以援兵少了,必難將其擊退。但兵馬太多,普通將領又無法勝任統帥之職,是以老臣認為,此番還得辛苦大將軍掛帥,方能服眾。”
袁隗的建議聽起來似乎沒什麽毛病,幽州牧劉虞可是太尉,普通的將領即便能指揮朝廷的兵馬,到了幽州也不一定指揮得動幽州兵。
何進卻不一樣,雖然大將軍的職位依舊在太尉之下,但那隻是名義上。
何況以他的身份,又有天子站在背後,幽州各級將領,必然不敢陽奉陰違,如此統一調度,與烏丸決戰才會有一些勝算。
但袁隗卻也有更深的打算,上次何進率兵出征,他便借機打通了與宮內的聯係。
等到何進回來後,其勢力憑借軍功進一步膨脹,於洛陽地區已無人能製。
袁隗就是希望何進若再次出征,自己也可以有時間來謀取更多的政治籌碼。
聽了袁隗的建議,劉辯再次點頭,他亦認為何進是最適合的人選。
於是將目光看向何進,問道“袁太傅所言,不知大將軍以為如何?是否願意率兵出征,替我大漢驅逐外患?”
雖然製定的策略是老少不留,但殺到後來,將士們因為天氣或戰鬥原因的減員,使得戰鬥力大打折扣。
加上所帶幹糧早已吃完,即便在胡人的部落裏不愁找不到牛羊充饑,但他們始終不是遊牧民族,長時間的行軍與風餐露宿還是讓將士們心身疲憊。
最終在進入草原大半個月後,開始有胡人被殺散逃脫,消息也在草原上徹底傳播開來。
這也意味著將士們的歸期將近,否則若是大股胡人來襲,憑借嚴、單二人手下這點人馬,在這草原當中,難有活路。
於是,又掃蕩了兩天後,將士們帶上了足夠路上消耗的食物,開始返程。
嚴綱依舊走來時漁陽郡的路線,而單經為了冒充冀州兵馬,則是用公孫瓚早已準備好的路引,分批進入代郡。
代郡同樣屬於幽州,卻緊挨著冀州的常山與中山,這便是公孫瓚為了達到拉冀州下水之目的而想出來的“辦法”。
實際上,當草原上的殺戮傳到丘力居耳朵後,他大感震驚與憤怒。
打心底,他不相信這是劉虞會做的事,可當數個部落的敗軍逃到自己的王帳外,向自己陳述漢軍對他們犯下的罪行,請求自己做主之時,丘力居就已經沒有了選擇餘地。
部族中的長老,權貴皆義憤填膺,叫嚷著要找漢人報仇,其中就不乏自己的從子蹋頓等族中精英。
這個時候他若是不起兵為受到漢軍屠戮的烏丸人討回公道,那其在族中必然威望大減,倒時難免被上穀的難樓壓過一頭。
於是他隻得一邊起兵,一邊聯絡更多盟友。
草原上,由於受到攻擊的不止是烏丸,還有部分鮮卑與匈奴人,是以丘力居派人聯絡了鮮卑首領軻比能與匈奴左賢王呼廚泉。
這個時候匈奴的單於於夫羅還受困於漢境,所以關外匈奴的實際“話事人”便是呼廚泉。
最終決定,丘力居聯合難樓、烏延等烏丸各部,合七、八萬兵馬,對外宣稱十五萬大軍,就近攻擊遼西、右北平等地。
而呼廚泉率則領三萬匈奴騎手攻代郡,對外宣稱五萬大軍,威脅幽、冀。
唯獨軻比能卻隻派了五千多人陳兵上穀外,牽製上穀兵馬不能支援隔壁代郡,算是分擔一下呼廚泉攻代郡的壓力。
倒也不是他不想趁此機會攻入漢地發一波橫財,而是這個時候鮮卑內部山頭林立。
軻比能雖以健勇、公正聞名於鮮卑各部,可曆史上他將鮮卑再度整合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這個時候,他手中的力量實在有限。
所以此番大戰,鮮卑人隻能是打打醬油的角色,有便宜就占,沒便宜也沒什麽損失。
幾方人馬當中,還是以丘力居與劉虞交往最多,也最為熟悉。
因此,開戰前,他還是連續派出了幾波使者,向劉虞討要說法,讓他交出“真凶”。
草原上什麽都缺,非到萬不得已,他還真不願意跟劉虞這樣的“朋友”開戰。
劉虞當然也不想引來戰火,可問題是他也不知道“真凶”是誰,雖也與丘力居一樣懷疑公孫瓚,可兩人畢竟立場不同。
劉虞生為漢室宗親,當朝太尉,別說這件事無憑無據,即便是有證據說明是公孫瓚輕啟戰端,要處理他,那也隻能將其交給朝廷,以國法處理。
沒有天子的命令,即便他是公孫瓚的頂頭上司,也不可能將這樣一位地方大員(太守)交給外族。
如此背景下,雙方各有為難之處,似乎不打不行了!
於是,邊境之上戰雲密布,告急書信一封封堆到劉虞案前,又被其手下整合送至洛陽。
兩片主要戰場,代郡這邊,本就沒有精兵強將坐鎮,太守董欣在抵抗了幾日後,居然棄城而逃,導致代郡門戶大開。
匈奴兵馬得以長驅直入,兵鋒直逼幽州上穀與冀州常山。
那邊鮮卑兵馬見匈奴人攻入代郡,竟也如聞到腥味的鯊魚一樣,尾隨著進入代郡,跟在匈奴身後對一些小型城鎮進行了洗劫。
冀州牧韓馥急忙點起五萬馬步大軍入常山郡以抗匈奴。
可盡管他麾下不乏謀臣良將,卻因其本人能力有限,一番指揮調度下來,反而勝少負多,被匈奴人打的灰頭土臉。
不得已一邊急令附近中山、渤海兩郡兵馬前來與自己的主力大軍匯合,一邊派出幾波信使向朝廷求援。
而遼西、右北平這邊的戰況,同樣不容樂觀。
原本丘力居視為勁敵的公孫瓚居然突然變的不經打了,野戰被自己輕鬆殺退,隻得依靠城池苦苦支撐。
即便如此,依舊被己方攻城的冷箭射中,雖短暫消失了幾天後又出現在城牆上,但其聲勢卻大不如前,讓丘力居覺得攻入幽州似乎指日可待。
邊境派出的求援信使一波接一波,猶如巨石般壓在了少年天子與朝堂諸公的心上。
最終,劉辯不得不求助於兩位先帝留下的輔政大臣,希望他們能想出良策來平息這場邊患。
袁隗苦思一番過後,對劉辯建議道“為今之計,隻有先調董卓的並州兵出雲中、雁門,威脅匈奴領地,以圍魏救趙之法逼迫匈奴兵馬回撤。再由朝廷派出援兵入幽州,擊退烏丸兵馬,如此方可解此次邊境之危。”
“恩?”劉辯聽了覺得有些道理,又繼續問道“那太傅以為,朝廷這邊,何人可以領兵救援幽州?”
“回陛下,此次邊患,以烏丸兵馬最多,是以援兵少了,必難將其擊退。但兵馬太多,普通將領又無法勝任統帥之職,是以老臣認為,此番還得辛苦大將軍掛帥,方能服眾。”
袁隗的建議聽起來似乎沒什麽毛病,幽州牧劉虞可是太尉,普通的將領即便能指揮朝廷的兵馬,到了幽州也不一定指揮得動幽州兵。
何進卻不一樣,雖然大將軍的職位依舊在太尉之下,但那隻是名義上。
何況以他的身份,又有天子站在背後,幽州各級將領,必然不敢陽奉陰違,如此統一調度,與烏丸決戰才會有一些勝算。
但袁隗卻也有更深的打算,上次何進率兵出征,他便借機打通了與宮內的聯係。
等到何進回來後,其勢力憑借軍功進一步膨脹,於洛陽地區已無人能製。
袁隗就是希望何進若再次出征,自己也可以有時間來謀取更多的政治籌碼。
聽了袁隗的建議,劉辯再次點頭,他亦認為何進是最適合的人選。
於是將目光看向何進,問道“袁太傅所言,不知大將軍以為如何?是否願意率兵出征,替我大漢驅逐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