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秘詔討何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雖如此,可即便算上楊奉,僅靠這臨時拚湊起來的一萬兵馬,風險也太高了些啊。”楊彪提醒道“如今洛陽周邊都是何進的人馬,南、北二軍的人數可不少,尤其北軍這幾年也打了不少勝仗,兵鋒正銳,而楊奉恰恰就跟他們駐紮在一起,想要起事,隻怕不易。”
“文先(楊彪)此言老成謀國,僅靠這一萬人確實不夠,所以若要起事,就必須先將何進的兵馬都先調出洛陽,最起碼也要調走大部分,如此方可一擊必勝。”袁隗笑道。
“哦,敢問袁公,如何調?”盧植好奇問道。
“是啊,經過上次的事情,何進難免會防備我等,又怎會輕易將兵馬調走呢?”馬日磾麵露憂色。
“哈哈哈!諸位!”袁隗故作停頓“諸位莫急,要說調走洛陽的兵馬,卻也不難…隻要地方有叛亂發生,我等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建議陛下派遣北軍前往平叛,至於楊奉部,則可以以其歸順不久,戰力低下等理由讓其留在駐地。實在不行也無所謂,隻要洛陽城沒了北軍在,我們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大半。”
“可是叔父,這些年朝廷大軍四處擊賊都獲大勝,而且各州的收成也都不錯,民心思定,這種情況,隻怕沒有賊軍敢反啊。”袁基提醒道。
“不錯!不過老夫就沒指望這些蠢賊們,想要調走北軍甚至扳倒何屠夫還得靠我們自己。在座諸位皆有門生故吏遍布各州,我袁家亦有子侄在冀州領兵。隻要大家多多聯絡,若各地兵馬願意打著誅權相的口號起兵,則北軍不走也不行了。”袁隗笑盈盈說道。
“不可!聯絡外兵作亂,這無異於是在謀反啊!何況兵亂一起,事情根本就不是你所能控製的!”盧植驚怒道。
“子幹勿憂,若是賊兵,自然難以控製,可我等聯絡起兵的都是各家子侄,正好與我等互通消息,裏應外合拿下何進!”袁隗目光狠狠地說道“不過,子幹的擔憂也並非沒有道理,所以待到各州義兵與北軍交戰後,我們就迅速起事拿下何進。而後以天子名義昭告天下,封賞各州義軍,讓他們退回駐地。到時候何進已死,大義盡在朝廷之手,各州兵馬遠離洛陽,且相互製衡,即便有人想要作亂,也難有所作為,若不想與天下人為敵,便隻能領賞並退回駐地。至於北軍中,願意效忠天子者亦可赦免其罪,如此罪隻在何進一人,天下必然不會亂。”
“此計可行,我楊家也有不少子弟在中原出仕,若袁家於冀州起兵討何,我可說動他們出力配合。”楊彪點點頭。
“恩,老夫也有不少門生,可以於地方起兵配合?”馬日磾亦附和道。
“如此甚好,待到功成之日,陛下收回大權,朝堂之上又有我等忠臣坐鎮,則大漢可興啊!”袁隗不禁暢想,隨後又看向盧植說道“對了,子幹,長安的朱儁與涼州的皇甫嵩都與你交情匪淺,就由你去信說服吧?”
盧植聽完卻悠悠一歎“朱公偉與皇甫義真雖是忠臣,可他們畢竟受何進舉薦上任長安與涼州,如今何進雖手握大權,卻並未做出什麽天怒人怨之事,要他們直接起兵討何,隻怕不易。”
袁隗點了點頭,他亦知盧植所言乃是實情,於是淡淡道“無妨,且嚐試一番,最起碼,也要他們按兵不動不助何進。”
“哎,老夫且去信一試吧。”盧植無奈歎道。
袁隗卻並不準備放過他,反而繼續提出“出師必須有名,想要聯合地方兵馬,最好還得有陛下詔書密令。子幹你常為陛下授課,單獨接觸陛下的機會最多,此事便一並交由你吧?”
“恩,此事老夫可以告知陛下,請求陛下賜下秘詔。”盧植自然明白出師有名的重要性,一番思索後,為了能推翻何進,還政於天子劉辯,他隻能答應下來。
“好!待到陛下賜下詔書,我等再一一簽上姓名,隨後發往冀州,讓安北將軍、冀州牧袁術召集天下英雄起兵討何!”袁隗一拍手,高聲道。
“老狐狸!”楊彪等人心中暗罵,他們又如何不知,一旦袁術持天子秘詔聚集天下英雄討何成功,那無論對袁術本人亦或是整個袁家的聲望都是極大的提升。
不過他們也明白,這好處還真就袁家能得,畢竟各家雖都有子弟、門生在各州為官,可像袁術這樣掌握一州兵馬的卻是沒有。
所以,即便他們持有詔書,也不可能有袁術這般號召力。
於是大家也隻能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袁隗提出的計劃。
最後,袁隗還是不忘提醒眾人“諸位,想要以此策除掉何進,無論是求得天子詔書,還是聯絡地方兵馬,都需要時間。所以,徐圖即可,務必不要操之過急,請諸位保守秘密,不要讓何進有所防範…”
一張針對何進的大網正在悄然中鋪開,而我們的何丞相本人還一點也沒有察覺,此時的他正被一封來自益州的奏書吸引了目光。
益州牧劉焉,於上月病逝了……
而這封奏書正是他生前所寫,內容也十分簡單,想要朝廷下旨,任命他的兒子劉璋為益州牧。
“終於死了啊!”何進用手指敲打著桌案,心中卻是在權衡如何應對益州之變局。
給劉璋是不可能的!子承父業,你劉焉又不是開國王、侯,哪能如此操作,此法隻會給各州一個壞的榜樣,顯然是不行的。
“看來,是時候找劉虞談談了。”何進喃喃道。
這是他之前的打算,依靠劉虞既是皇親,同樣也是劉璋之長輩的身份,逼迫劉璋交出益州。
不過現在想想,僅僅依靠一個劉虞顯然還是不夠的,因為若是劉虞這樣的忠臣坐穩了益州,其實對於何進而言與劉焉作益州牧沒區別。
反正他們都不是何進的人,甚至最後還有可能成為威脅。
所以何進覺得還須再派一人,劉虞是為了逼迫劉璋,但事成之後,益州之權卻隻能掌握在何進嫡係的手中。
否則,他又何苦費如此心思最後為他人作嫁衣?
“文先(楊彪)此言老成謀國,僅靠這一萬人確實不夠,所以若要起事,就必須先將何進的兵馬都先調出洛陽,最起碼也要調走大部分,如此方可一擊必勝。”袁隗笑道。
“哦,敢問袁公,如何調?”盧植好奇問道。
“是啊,經過上次的事情,何進難免會防備我等,又怎會輕易將兵馬調走呢?”馬日磾麵露憂色。
“哈哈哈!諸位!”袁隗故作停頓“諸位莫急,要說調走洛陽的兵馬,卻也不難…隻要地方有叛亂發生,我等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建議陛下派遣北軍前往平叛,至於楊奉部,則可以以其歸順不久,戰力低下等理由讓其留在駐地。實在不行也無所謂,隻要洛陽城沒了北軍在,我們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大半。”
“可是叔父,這些年朝廷大軍四處擊賊都獲大勝,而且各州的收成也都不錯,民心思定,這種情況,隻怕沒有賊軍敢反啊。”袁基提醒道。
“不錯!不過老夫就沒指望這些蠢賊們,想要調走北軍甚至扳倒何屠夫還得靠我們自己。在座諸位皆有門生故吏遍布各州,我袁家亦有子侄在冀州領兵。隻要大家多多聯絡,若各地兵馬願意打著誅權相的口號起兵,則北軍不走也不行了。”袁隗笑盈盈說道。
“不可!聯絡外兵作亂,這無異於是在謀反啊!何況兵亂一起,事情根本就不是你所能控製的!”盧植驚怒道。
“子幹勿憂,若是賊兵,自然難以控製,可我等聯絡起兵的都是各家子侄,正好與我等互通消息,裏應外合拿下何進!”袁隗目光狠狠地說道“不過,子幹的擔憂也並非沒有道理,所以待到各州義兵與北軍交戰後,我們就迅速起事拿下何進。而後以天子名義昭告天下,封賞各州義軍,讓他們退回駐地。到時候何進已死,大義盡在朝廷之手,各州兵馬遠離洛陽,且相互製衡,即便有人想要作亂,也難有所作為,若不想與天下人為敵,便隻能領賞並退回駐地。至於北軍中,願意效忠天子者亦可赦免其罪,如此罪隻在何進一人,天下必然不會亂。”
“此計可行,我楊家也有不少子弟在中原出仕,若袁家於冀州起兵討何,我可說動他們出力配合。”楊彪點點頭。
“恩,老夫也有不少門生,可以於地方起兵配合?”馬日磾亦附和道。
“如此甚好,待到功成之日,陛下收回大權,朝堂之上又有我等忠臣坐鎮,則大漢可興啊!”袁隗不禁暢想,隨後又看向盧植說道“對了,子幹,長安的朱儁與涼州的皇甫嵩都與你交情匪淺,就由你去信說服吧?”
盧植聽完卻悠悠一歎“朱公偉與皇甫義真雖是忠臣,可他們畢竟受何進舉薦上任長安與涼州,如今何進雖手握大權,卻並未做出什麽天怒人怨之事,要他們直接起兵討何,隻怕不易。”
袁隗點了點頭,他亦知盧植所言乃是實情,於是淡淡道“無妨,且嚐試一番,最起碼,也要他們按兵不動不助何進。”
“哎,老夫且去信一試吧。”盧植無奈歎道。
袁隗卻並不準備放過他,反而繼續提出“出師必須有名,想要聯合地方兵馬,最好還得有陛下詔書密令。子幹你常為陛下授課,單獨接觸陛下的機會最多,此事便一並交由你吧?”
“恩,此事老夫可以告知陛下,請求陛下賜下秘詔。”盧植自然明白出師有名的重要性,一番思索後,為了能推翻何進,還政於天子劉辯,他隻能答應下來。
“好!待到陛下賜下詔書,我等再一一簽上姓名,隨後發往冀州,讓安北將軍、冀州牧袁術召集天下英雄起兵討何!”袁隗一拍手,高聲道。
“老狐狸!”楊彪等人心中暗罵,他們又如何不知,一旦袁術持天子秘詔聚集天下英雄討何成功,那無論對袁術本人亦或是整個袁家的聲望都是極大的提升。
不過他們也明白,這好處還真就袁家能得,畢竟各家雖都有子弟、門生在各州為官,可像袁術這樣掌握一州兵馬的卻是沒有。
所以,即便他們持有詔書,也不可能有袁術這般號召力。
於是大家也隻能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袁隗提出的計劃。
最後,袁隗還是不忘提醒眾人“諸位,想要以此策除掉何進,無論是求得天子詔書,還是聯絡地方兵馬,都需要時間。所以,徐圖即可,務必不要操之過急,請諸位保守秘密,不要讓何進有所防範…”
一張針對何進的大網正在悄然中鋪開,而我們的何丞相本人還一點也沒有察覺,此時的他正被一封來自益州的奏書吸引了目光。
益州牧劉焉,於上月病逝了……
而這封奏書正是他生前所寫,內容也十分簡單,想要朝廷下旨,任命他的兒子劉璋為益州牧。
“終於死了啊!”何進用手指敲打著桌案,心中卻是在權衡如何應對益州之變局。
給劉璋是不可能的!子承父業,你劉焉又不是開國王、侯,哪能如此操作,此法隻會給各州一個壞的榜樣,顯然是不行的。
“看來,是時候找劉虞談談了。”何進喃喃道。
這是他之前的打算,依靠劉虞既是皇親,同樣也是劉璋之長輩的身份,逼迫劉璋交出益州。
不過現在想想,僅僅依靠一個劉虞顯然還是不夠的,因為若是劉虞這樣的忠臣坐穩了益州,其實對於何進而言與劉焉作益州牧沒區別。
反正他們都不是何進的人,甚至最後還有可能成為威脅。
所以何進覺得還須再派一人,劉虞是為了逼迫劉璋,但事成之後,益州之權卻隻能掌握在何進嫡係的手中。
否則,他又何苦費如此心思最後為他人作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