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虎頭蛇尾的攻城戰後,一連數天何進兵馬都沒有出過營地半步,而白馬的袁紹也忙著修補、加固破損的城牆,雙方各自舔舐傷口,彼此都享受著下一場大戰到來前的寧靜。


    鄴城之中,為戰事焦頭爛額的袁術也終是收到了紀靈的來信。


    “這個紀靈,竟然如此愚蠢!他怎敢冒然率軍過河?難道就沒有察覺到此乃袁紹這家奴的算計嗎?!”


    紀靈的信件是在袁紹撤掉逢紀的兵馬後,他決心渡河接管白馬津前所發,袁術此刻還並不知道後麵的戰況,憤怒地將信件狠狠擲於地上,破口大罵道。


    楊弘將信撿起後匆匆看了幾眼,微微一尋思,說道“主公息怒,請聽屬下一言。無論這是不是袁紹的計謀,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紀將軍都別無選擇。隻能冒險渡河接管白馬津,如此方能步步據敵,延緩敵軍的進攻步伐,消磨對方的銳氣。否則一旦何進先派人占據白馬津,將會完全切斷白馬城與冀州的聯係,沒了冀州的支持,袁紹即便有心堅守恐怕也難以持久。”


    不得不說,袁紹這一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妙招不光打了何進一個措手不及,亦讓袁術的算盤落空。


    白馬津這燙手的山芋,被他用的恰到好處,何進不敢取、袁術不敢放。


    依照何進最初的戰略構想是要穩紮穩打,逐步推進。


    當初考慮到過早地搶占白馬津不但己方大軍會因為白馬城的存在而無法全力渡河,還會將袁紹軍退路封死,從而激起城中袁軍的死守之心與戰鬥力,徒增己方傷亡。


    且占據了此地,還有可能引來袁術派主力前來搶奪,到時自己將不得不分兵抵禦,從而能用在攻城上的兵馬就更少了,在袁紹死守且知道援兵將至的情況下,白馬還能不能攻下可就不好說了。


    所以,不拔除白馬城這顆釘子,何進並不願意去提前占據白馬津。


    當然,他也考慮到了,即便暫時放棄攻占白馬津,袁術依舊可能會派兵渡河前來支援袁紹。


    可站在何進的角度,他麾下多是北方士兵,不擅水戰,所以其寧願與袁術在這白馬城下決戰,也不願與對方在黃河之上拉鋸。


    甚至他還盼著袁術能早點率主力前來,若能在白馬城下擊潰袁術主力,將來大軍渡河自然會容易許多。


    可何進的心思紀靈也不知道啊,甚至楊弘站在袁術的角度思考,亦不敢拿白馬津作賭。


    隻因何進大軍雖不擅水戰,他冀州兵馬同樣如此。是以何進想要渡河攻入冀州很難,可一旦白馬津被何進占據,在對方的重兵防禦下,袁術若想渡河攻入中原卻也是不易。


    所以白馬之地不能丟,這不光是冀州兵馬南下的橋頭堡,更重要的是,一旦此地被何進占據,大河之險將不隻是袁術軍所有。


    到時候對方即便暫時攻不進來,可僅需長期駐紮重兵,再配合幽、並兩州的兵馬夾擊,長久之下圍都能圍死己方了。


    於是楊弘繼續說道“主公,雖紀將軍已經過河,可他與袁紹兵馬加在一起也遠少於何進,更何況二人互不統屬,難免被何進拿來做文章。故弘請主公親自領兵前往坐鎮,如此方能與何進一較長短。若能在白馬擊退何進主力,幽、並的兩路兵馬將自退也。”


    “嗯~”袁術撫須思考著,楊弘說的道理他又如何不懂?甚至隨著大戰帷幕拉開至今,他麾下兵馬早已經集結完畢,想要南下也不過是須臾之間便能成行。


    隻不過他原本是希望袁紹能夠憑借城池多守上一些時日,畢竟何進的兵馬也不是鐵打的,攻城戰打的久了難免會心身疲憊,銳氣必然大不如前。


    到時自己再與其決戰,勝算無疑會大大增加,甚至未必不能一戰擊潰何進主力。


    如此一來,即便何進僥幸不死,可朝廷損失了數萬大軍,勢微之下,如呂布、公孫瓚之流也不會再聽命於他。


    彼時袁術坐擁富饒的冀州,天下又有何人還能製他?


    可隨著紀靈的突然過河,袁術不得不重新審視戰局,他甚至無法再將紀靈撤回,否則一旦援軍來了又退,袁紹軍難免軍心崩潰。


    “閻主簿以為如何?”袁術將目光投向閻象。他與楊弘一樣是最早投靠袁術的謀臣之一,被袁術倚為心腹。


    隻不過袁術占據冀州後為了拉攏原韓馥麾下的名士、良將,將屬官中的高級職位都讓給他們,閻象反而還是個主簿。


    卻沒想到他袁術的一番拉攏,這群冀州名士卻多對他起兵討何頗有微詞。


    甚至田豐還曾在起兵前當麵勸誡他,說何丞相並非殘暴無道之人,且所謂密詔也很難讓天下人信服,袁氏雖累世昌盛,可冒然起兵隻怕無人會相助,還可能連累家族。


    一番辯論之下,他甚至與袁術起了爭執,若不是考慮到大戰前夕冀州派係其他人的想法,袁術當時就會嚴懲田豐。


    後來果如田豐所言,起兵響應袁術的僅董卓一人(劉備是在後來起兵),並且袁氏在洛陽的族人全部背上叛逆之名被斬殺。


    袁術因此更不喜歡田豐,麵對此次朝廷三麵圍剿冀州,他便果斷將田豐派去張合軍中,眼不見心不煩。


    田豐乃冀州別駕,位還在張合之上,讓其去替後者參謀軍機,明眼人都知道是什麽意思,可田豐卻依舊不願服軟,自顧自地投張合軍中而去。


    就連他的好友沮授去袁術麵前相勸,卻也被打發去了鞠義軍中抵抗公孫瓚。


    一番操作下來,審配、辛評等人倒是不說話了,可袁術對他們也不再如當初那般信任。


    甚至像今天這樣的大事,他也隻叫了楊弘、閻象二人前來商議。


    其實閻象最初也並不讚同袁術起兵,可他久隨袁術,深知自家主公的脾性,更何況現在是已成定局,再是多說也已無意,既然認主就當替其分憂。


    當下的情況,若袁術主力要出擊,也隻能是南下白馬直麵何進主力。


    否則若先取呂布、公孫瓚兩路偏師,即便能擊退對方,可回頭一看何進大軍都已滅掉袁紹進入冀州了,那還有什麽意義呢?


    於是閻象朝袁術拱手說道“如今冀州三麵臨敵,即便想要派出使者前往各州拉攏盟友都難。要想破局,唯有正麵擊潰何進主力。故象亦認為當戰,主公可速提兵馬南下,如此方能穩固前方軍心,提升我軍鬥誌,才能依托白馬戰勝何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小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小笙並收藏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