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是李黃門親來。”李賢雖是皇帝親信宦官,可何進掌權後,中常侍由趙忠在擔任,他便隻能暫時屈居六百石的黃門令。


    即便如此,丁宮卻不敢因此而輕視他,反而熱情地將其引入府內,並吩咐下人備下豐盛地餐食與美酒作為招待。


    同時又急忙派人去請此次謀劃中其餘幾名核心成員。


    聞訊趕來的還真都不是籍籍無名之輩,代表人物有尚書郎張溫、偏將軍王子服、以及前侍禦使鄭泰等,其中又以曾經擔任過太尉的張溫身份最為尊貴。


    此刻人都到齊,丁宮也是迫不及待問出了心中最在意的問題“不知天子如何答複?是否要按照老臣們的建議,擒下那何苗?”


    看得出李賢對此事亦參與頗深,以至於在說起擒拿何苗之事時,丁宮絲毫沒有避諱的意思。


    麵對在場眾多朝臣,李賢仿佛沒有一絲尊重,他不過是一宦官,卻高坐在此間主人丁宮下首第一位。


    而關於丁宮的問題,他也並沒有急著回答,反倒是是不緊不慢地喝了幾樽酒水。


    端足了皇帝親信的架子後,才頗有些傲慢地說道“陛下說了,丁司徒此策不甚穩妥,故不予用之。此外,陛下現已前往大將軍府中慰問,讓司徒與諸位各司其職,不可妄動。”


    丁宮等人聞言大驚,不明白好端端的,皇帝怎麽突然轉變態度了?


    可他們還想了解更多原因,李賢卻始終不願再透露。


    隻是簡單地交代幾句,讓在場眾人不得違背劉辯之意後,便在丁宮的親自禮送下離開了司徒府往皇宮而去。


    直到這時,其餘幾人才有機會一吐心中不快,曾擔任侍禦使的鄭泰為人剛正性情耿直,麵帶怒色地說道“這李賢不過一宦官,卻在司徒麵前如此張狂傲慢,實在可恨。天子身邊盡是此等人在,想要匡扶大漢何其難也!”


    丁宮則憂心地說道“老夫更為擔心的是,陛下此前對我等之策似有意動,今日怎又突然棄而不用,反倒是去了那何苗府上慰問?”


    同是朝堂元老級別人物的張溫輕歎一聲後說道“此刻在宮中,還能改變陛下想法之人,想必隻有太後了。”


    “張公言之有理,太後亦是何氏女,她又豈能同意我等之策?”鄭泰聞言憤憤說道“可恨婦人誤國,她隻想著護衛自己的兄弟,卻不知大漢江山已到了及其危險的境地,稍有不慎,外戚將顛覆這劉姓天下。”


    “現在說這些也是無用,關鍵是如今我等該如何行事?莫非真按照剛才李賢所說,繼續渾渾噩噩、隨波逐流?”丁宮問道。


    “聽那李賢話中之意,陛下無非是擔心我等之策不夠穩妥,不敢使用罷了。既如此,我等不妨還是依計行事,隻要能在城中擒下何苗,到時木已成舟,即便是太後也無法再改變什麽。而天子見我等擒住何苗,必會改變想法,支持我等。”偏將軍王子服建議道。


    作為在座唯一手握兵權之人,想要擒住何苗就少不了他出力,而他顯然也不願放棄這樣擒拿權臣、匡扶漢室的大功,暢想道“彼時我等請來天子詔,再收下南北兵權,則洛陽可定、大漢可興也!”


    丁宮聽完也有些意動,似他們這般的謀劃一旦開始,又怎甘心輕易放棄?


    於是將目光看向朝中元老,也是幾人中最擅兵事的張溫問道“伯慎以為此計可行否?”


    張溫沉默片刻,心中感慨萬千。他曾位極人臣,後來仕途幾經起伏,到了如今也已年邁,本應無欲無求安安心心混個退休。


    然而朝廷局勢動蕩不安,外戚專權、奸臣當道,像他這樣世襲漢祿的老臣們,哪個又不是心懷不滿呢?


    若是可以,他還是希望能夠撥亂反正,為匡扶漢室江山貢獻一份綿薄之力的。


    現在這樣的機會就放在眼前,即便他們的計劃伴隨著一定風險,可在他看來,朝堂奪權之路向來充滿艱難險阻,又豈會是一片坦途?


    但隻要能匡扶大漢,即便前路布滿荊棘,他又有何畏懼?


    於是堅定地點頭說道“王將軍此言可行。由於是在洛陽城內,故何苗每次出行隻會有百餘兵馬護衛。而近日城中關於何進身死的流言傳的沸沸揚揚,王將軍又剛好隸屬執金吾麾下,負責洛陽治安。他的兵馬可以名正言順地巡視城中各處,若是選擇一合適時機,布置妥當之下,擒住何苗當不是難事。”


    但老成持重的他還是補充道“然而要行此事,卻還需先派人前往兗州袁術處,了解戰事真相,看看何進是否真的重傷或是死亡。”


    這是他們行動的先決條件,如果何進受傷隻是謠言,即便能擒住何苗,可何進與他麾下的大軍還在,自己等人就絕對招降不了洛陽的守軍,也擋不住對方的反撲。


    “當是如此。” “是啊,必須先搞清真相。”在場之人也紛紛點頭附和。


    張溫見狀繼續說道“若傳言是假,我等便如陛下所言,各司其職,當作什麽也沒發生。但若傳言是真,何進的確重傷或是身亡,我等便可順勢向袁術提出朝廷的條件,許他為征北將軍、鄴侯。當初袁太傅之死本就是何進、何苗兄弟一手主持,待王將軍擒下何苗,我等以天子詔書收服南北兵權後,便可殺何苗以安撫袁術之心,讓他能夠安心領兵退回冀州。”


    “不過…此事太過重大,稍有泄露,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前往袁術軍中之人首先要能信得過,還要有足夠的名望、資曆讓袁術不敢小瞧,並且也要有能力以朝廷封賞、殺何苗為條件說服袁術尊天子、回冀州。”張溫說完,目光掃過在場眾人,大家紛紛開始思索,到底誰能勝任前往袁術軍中的重任。


    最終還是鄭泰主動請纓道“諸公都是朝中重臣,如今奸臣當道,陛下身邊正是需要人輔佐之時,諸公皆不可輕離洛陽。而泰賦閑在家,並無朝事纏身,便讓泰前往袁術軍中跑一趟吧。”


    鄭泰作為大漢名士,曾受何進征召入朝為官,可後來何進欲引董卓等外軍入京誅殺十常侍,鄭泰苦勸何進不聽,於是棄官而走。


    如今在場眾人隻有他賦閑在家,最適合走這一趟。


    而且早年他與袁氏兄弟都曾聚集在何進的大旗下對付宦官,與袁術的關係也還算不錯,算得上是舊識,去了袁術軍中也能說得上話。(曆史上他謀劃誅殺董卓失敗,前往投奔的就是袁術,並被後者表為揚州刺史,兩人關係可見一斑。)


    兗州畢竟是在打仗,前往袁術軍中不光要經曆長途跋涉之苦,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場眾人大多本就不願前往。


    現在能有這樣一位有名望、有資曆、還與袁術有舊交的鄭泰主動請纓,大家自然是樂見其成。


    於是紛紛稱讚鄭泰心懷忠義、為國為民,其高風亮節雖古之義士不能及。


    今日議事到現在,先有王子服不懼兵少,敢於執行擒何苗之重任,後有張溫明明可以獨善其身,卻為了大漢社稷義無反顧參與謀劃,現在又有名士鄭泰主動請纓往袁術軍中為使。


    大家為了心中的大漢皆不顧自身安危,讓此間主人,三公之一的丁宮感動不已,於是向鄭泰說道“老夫亦曾與故太傅袁隗有久交,正好休書一封交與公業,向袁術說明厲害,以助公業成事!”


    而就在丁宮等人商量著“扶漢大計”的同時,天子劉辯的車駕也出現在了大將軍何苗府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小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小笙並收藏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