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相對你另有安排,若你願意則可免一死。”


    何進的話讓在場眾人皆露出驚訝的表情,但這種時候,誰也不會違背何進的意誌,於是都默不作聲,想看看丞相大人到底作的是何種打算。


    袁紹也感到十分意外,何進明知當初自己建議召外兵入京是把他當傻子忽悠、往死裏坑,竟還願意給自己一條活路?


    如此,即便是真,隻怕其的條件也會異常苛刻吧?


    可對方已經權傾朝野,自己又能為他提供什麽樣的價值竟可讓“從逆”的自己免除一死?袁紹對此將信將疑。


    何進哪裏還看不出他的質疑?無奈笑了笑,覺得袁紹是以小人之心度自己這何大君子之腹了。


    於是繼續說道“非但你可以免死,封侯、封王也並不是不可能。”


    “啥呀?”袁紹都懷疑是不是自己將死前出現幻覺了,在場如曹操、黃忠等何進麾下眾將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丞相剛才說了什麽?封侯、封王?!給袁紹?!


    要知道何進麾下嫡係封侯之人可都寥寥無幾,封王就更是連何進自己都還沒有達到。


    當然,這並不是大家懷疑何進的能量,實際上何進麾下許多人都堅信以大漢如今的局麵,何進封王隻是早晚的事,但憑什麽許給袁紹?他一敗軍之將、從逆之賊又有何德何能?!


    袁紹甚至都能感受到在場眾將看向自己眼神中的怒火,無奈說道“丞相有話不妨直言,又何必拿袁紹尋開心呢?”


    見袁紹模樣,何進也不再賣關子,直接開門見山問道“本初可知倭人?”


    “倭人?”袁紹想了半天才反應過來何進說的是什麽人,問道“莫非是那樂浪海中的蠻夷?”


    “不錯,正是那海中蠻夷。”何進滿意的點了點頭。


    然後“……” “……” 袁紹與何進眾將集體沉默,不知道何進是唱哪出。


    “咳咳!”何進見狀隻得幹咳兩聲以緩解尷尬。


    心中更是感歎,這個時代的英傑們,目光都在中原,對於小日子這樣的蠻夷即便聽過卻也知之甚少,所以根本不知自己用意啊。


    實際上它們與華夏早有來往,除了有些傳神的徐福東渡外,隨著科技與造船業的發展,至兩漢時交往更密。


    班固的漢書十誌,其中地理誌上記載了小日子向漢朝納貢的信息稱“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


    而後後武帝開疆拓土,在朝鮮之地設樂浪、玄菟等四郡,大漢王朝對外的影響力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小日子島上的眾多小國都因此爭先派人前往中原,希望獲得大漢認可並學習中原先進的文化、技術。


    東夷傳中以“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來描述當時的外交盛況。


    到了光武帝時雙方正式建立官方交往,小日子島上的南部倭王遣使朝貢,希望能得到漢朝正式的冊封,以增加對島內其餘諸侯國的影響力。


    光武帝於是賜封這名倭王為“倭奴國王”,並賜贈了“漢倭奴國王印”。


    且據何進所知,該枚金印至後世仍被收藏在福岡博物館,是兩國友好交往的佐證。


    而倭人對中原王朝的崇拜與交往也一直持續了數個朝代不曾斷絕,曆史上曹操的孫子曹睿還冊封小日子君子卑彌呼為“親魏倭王”,之後的多個朝代倭人也都不忘向中原的宗主國納貢。


    可即便這樣,袁紹等人對其的了解還局限在“樂浪海中的蠻夷”。


    何進忍不住揉了揉腦袋,怪隻怪這小日子沒存在感,還得自己多費唇舌地為眾人解釋“本初有所不知,這倭人雖為蠻夷,可這倭島之上卻有礦產、平原,適合農耕。如今這島上分有近百餘小國,隻顧相互攻伐,不重生產、不通王化。昔日光武帝曾封其中一國主為倭奴國王,卻依舊無法使島內靖平。既然倭人無法治其地,我大漢身為宗主國,當派人治之。”


    袁紹也算是聽明白了何進的意思“丞相想要用紹來治理倭地?”


    “不僅是治。”何進笑著解釋道“都是一群蠻夷,治不治的倒也沒那麽重要。本相要你占其地、伐其民、以聖人教化去祛其蠻性,凡倭地之蠻夷,有不服從王化者,本初皆可戮之。如此若幹年後,此地可為大漢一郡,而你袁氏一脈便又可回歸華夏本源。”


    何進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一群小日子,你治理的好,他們過上好日子跟何進與大漢有毛線關係?


    何進就是要袁紹狠狠地殺,把一切不服的倭奴都殺光,再以聖人之道教化感悟它們,賜予它們認祖歸宗的機會,從此並入華夏之土。


    可由於倭人在此時的漢民眼中太過渺小,這樣的工作若是交給別人隻怕沒人願意,甚至還可能會被當作是流放。


    但對於已經犯下死罪的袁紹,與可能受到牽連而族滅的袁氏而言卻無異於是一次新生的機會。


    而何進最後所說才是真正讓他動容的地方,想他袁家四世三公,袁紹作為袁家子,在整個大漢都是最尊貴的存在,怎麽會願意去治理蠻夷?


    但若能犧牲自己,換取家族子孫重新受到大漢認可,重回華夏懷抱,死後倒也能麵對祖宗了。


    見袁紹開始動搖,何進也繼續展開遊說“若本初答應下來,本相可即刻上表天子,拜你為日本侯。不但如此,待你將來掃平倭地,本相還可請旨表你為日本王。另外為了確保你有足夠的實力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本相還可以做主釋放你的部將顏良隨行,並將袁術手下被俘的橋蕤、郭圖等一並交給你,再從俘虜中挑選三千馬步精兵供你驅馳,如何?這可是開疆拓土的功績,本初不可遲疑自誤。”


    開疆拓土的確誘人,說不好就能改變自己從逆的口碑,在青史之上留下美名。


    種種優惠條件讓袁紹也為之動容,於是問道“敢問丞相,為何是日本侯?”


    恩?何進也沒想到袁紹會有此一問,於是極力為自己的一時惡趣辯解道“本初乃袁氏子弟,倭奴侯、倭奴王的稱呼都未免委屈了你,故本相改其名為日本,寓意你所征服的是大漢之東日出之地的國度,所謂日出東方、唯你不敗,也是本相對你此行大獲全勝的祝福。”


    何進意味深長地看著袁紹,心中卻不禁叫苦道“求你別再問了,再問我快編不下去了。”


    好在袁紹並不是如何進一般的穿越者,因此聽完後者所言大感有所道理。


    想他袁紹出身尊貴,即便前往倭地也是以上國征服者的姿態,若叫倭奴侯的確太過羞恥,死後估計袁家祖宗都得抽他。


    於是點了點頭說道“丞相言之有理,便叫日本侯吧,日出東方唯我不敗,借丞相吉言,紹必不負所托。”


    一句話,算是應承了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小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小笙並收藏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