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何丞相駕到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引得正在更換朝服的劉辯暗暗皺眉。
還有不到半個時辰就是朝會的時間,作為天子,作為一個立誌為明君的天子,劉辯盡管沒有掌握實權,可對於自己的天子“威儀”卻一直十分在意。
“何事如此驚慌?”見李賢快步走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劉辯忍住被人打斷的憤怒,冷冷問道。
禦極的這些年,劉辯幾乎每日都是在爭權中度過,一次次被強製打壓也讓他變得有些易怒而敏感。
也就是李賢這貼身宦官了,若換作其他人,今日少不了要挨劉辯的一頓訓斥。
李賢亦十分了解自己這位皇帝主人的性子,於是不敢廢話,對劉辯附耳說道“陛下……”
“什麽?!”劉辯先是一聲驚呼,隨即立馬調整狀態,恢複淡定模樣。
就這演技,這調整能力,隻怕朝偉、德華來了也得甘拜下風。
隨即劉辯佯裝不在意地揮退了在殿內服侍他更衣的宮人後,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冷冷問道“你不是說都通知到位了嗎?那為何丁司徒他們會突然埋伏大將軍?”
原來李賢帶來的正是丁宮等人將於今日朝會前伏擊擒拿大將軍何苗的消息。
其實丁宮就是故意等到將伏兵布置好,甚至與張溫都親自進入包圍圈並挑了個適合觀戰的好位置後,才派了參與此次計劃的一名核心官員提前進宮,找機會通知李賢,頗有那麽一些“先斬後奏”的意思。
之所以如此,就是害怕提前告知劉辯,根據其之前表現出來不夠堅定的立場,有可能會阻止自己等人擒拿何進的行動。
而好似現在這般,即便劉辯知道了,時間上也來不及阻止伏擊的發生。
丁宮等人也是想要通過李賢,好讓劉辯提前有個準備,以便在自己等人擒下何進後,這位皇帝陛下能迅速賜下抓捕何氏餘黨的詔書。
他們倒是一手好打算,卻讓李賢獨自在宮中承擔劉辯的怒火,李賢這會已對丁宮等人是恨得直咬牙。
“陛下,仆冤枉啊!”見劉辯一臉怒色,李賢立即拜倒在地哭泣起。
“當日在那司徒府,連同丁司徒在內的諸位大人的確都說會聽從陛下吩咐,按兵不動的啊!卻不曾想今日卻又為何不經奏報就擅自對大將軍動手,實在可惡!”
死道友不死貧道,李賢最後還不忘反咬丁宮等人一口,以宣泄他心中被人戲耍的憤怒。
其實嚴格來說,此事的確怪不了他李賢。
劉辯聽了他所言,也一下子冷靜了許多,相對於丁宮等朝臣,顯然劉辯更信任這位身邊人,可越是這樣,他的臉色就越發難看。
“母後曾言,即便何進與何苗都不在了,朕也不一定能使喚得動朝堂諸公,如今看來,還真是這樣。沒有朕的旨意,他們竟敢在這洛陽城中擅動刀兵,對當朝大將軍動手。”劉辯沉思著,此刻他甚至有些迷茫,滿朝諸公,究竟誰是忠臣,自己身為天子,又能與誰共商大事。
這一刻,他甚至頭一次諒解了自己的父皇,那位無論在後世還是當代都談不上口碑好的皇帝,其重用宦官,以致朝野內外人人唾罵。
劉辯繼位後立誌要做一有為明君,決不走父皇老路,卻沒曾想通過今日之事讓他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想法何其幼稚、何其大謬也!
原來一切都是自己當時年少無知罷了,等到如今經曆過挫折、千帆過盡之後才發現,原來天子的敵人不僅僅是有外戚,還有士族百官,真的是孤家寡人。
所以他的父皇才會寵信宦官,實在是因為宦官群體隻能依附於皇權,與豪門士族階級天生就是對立麵,能夠讓帝王用的更加放心。
甚至就連何氏之所以能成為外戚,也不過是為了平衡朝堂局勢、打壓豪門士族罷了。
正因如此,他的父皇才會在廢除皇後之後,又改立自己的母親何氏為後,就是因為何氏非士族出身。
並且父皇在位時設鴻都門學(相當於專科類大學),廣收寒門仕子,現在看來也不過是為了淡化一些太學的影響力。
因為太學生恩主要來源正是豪門士族子弟,父皇正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手段來選拔更多非士族出身的官員,從而打破朝堂之上士族獨大且相互抱團對抗皇權的局麵。
這一刻劉辯心中突然無比清明,更是內心感慨“父皇,原來一直都是辯兒錯怪了你啊。”隨即看向李賢的目光都不自覺柔和了很多。
實際上重用宦官不僅僅是靈帝一人而已,整個東漢自光武時期開始,就有提拔任用宦官的先例。
而對於劉辯來說,這偌大的皇宮當中,真正能算是他信得過的宦官,便隻有眼前的李賢了。
仿佛感受到了劉辯的目光,李賢雖不明白自己這位“主人”為何突然溫和了起來,但卻知道今日總算逃過一劫。
後怕的他連忙問道“陛下,要不仆現在就出宮,哪怕拚這條命,也要阻止丁司徒他們!”
一句話說的是像要拚命,其實求生欲滿滿,就是想努力在劉辯麵前做出一副為君分憂的模樣。
而剛剛還想著今後有機會便要重用他的劉辯對於他這般態度也十分滿意,但想起今日這事,最終還是無奈說道“不必了,丁宮他們就是算準了時間,你現在去也來不及,何況朝會馬上開始了,你就幹脆留在這陪著朕安心準備吧。”
劉辯覺得反正何氏兄弟與朝臣一個也靠不住,既然他們要鬥就鬥吧,自己便索性靜觀其變…
“天子駕到!百官肅靜!”一聲高呼,在朝臣們的矚目下,劉辯身著皇袍,緩緩步入大殿。
“拜見陛下!”待他落座,群臣紛紛拜倒。
“眾愛卿平身!”劉辯十分享受朝會時群臣拜服的感受,隻有這一刻他才有那麽一絲當皇帝的快感。
盡管這些人沒有一個是他的心腹,甚至其中或許還有人懷有異心。
借著說話的功夫,劉辯目光快速掃過朝臣們,果然前排十分顯眼的位置上,卻少了大將軍何苗與司徒丁宮。
“想必朕這舅父此刻已被丁宮等人所擒了吧?”劉辯心中不禁想到,他不知丁宮一會具體會如何稟告此事,亦不知朝臣們該會有怎樣的反應。
但有一說一,盡管不滿丁宮跳過自己就去對何苗下手,可劉辯也覺得,這朝堂上沒有丞相何進與大將軍何苗這對兄弟在,似乎順眼了很多啊,起碼他所受到的壓力少了很多。
而就在劉辯胡思亂想地這麽一小會,殿外忽然傳來了宦官大聲的通報“丞相駕到!大將軍到……”
還有不到半個時辰就是朝會的時間,作為天子,作為一個立誌為明君的天子,劉辯盡管沒有掌握實權,可對於自己的天子“威儀”卻一直十分在意。
“何事如此驚慌?”見李賢快步走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劉辯忍住被人打斷的憤怒,冷冷問道。
禦極的這些年,劉辯幾乎每日都是在爭權中度過,一次次被強製打壓也讓他變得有些易怒而敏感。
也就是李賢這貼身宦官了,若換作其他人,今日少不了要挨劉辯的一頓訓斥。
李賢亦十分了解自己這位皇帝主人的性子,於是不敢廢話,對劉辯附耳說道“陛下……”
“什麽?!”劉辯先是一聲驚呼,隨即立馬調整狀態,恢複淡定模樣。
就這演技,這調整能力,隻怕朝偉、德華來了也得甘拜下風。
隨即劉辯佯裝不在意地揮退了在殿內服侍他更衣的宮人後,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冷冷問道“你不是說都通知到位了嗎?那為何丁司徒他們會突然埋伏大將軍?”
原來李賢帶來的正是丁宮等人將於今日朝會前伏擊擒拿大將軍何苗的消息。
其實丁宮就是故意等到將伏兵布置好,甚至與張溫都親自進入包圍圈並挑了個適合觀戰的好位置後,才派了參與此次計劃的一名核心官員提前進宮,找機會通知李賢,頗有那麽一些“先斬後奏”的意思。
之所以如此,就是害怕提前告知劉辯,根據其之前表現出來不夠堅定的立場,有可能會阻止自己等人擒拿何進的行動。
而好似現在這般,即便劉辯知道了,時間上也來不及阻止伏擊的發生。
丁宮等人也是想要通過李賢,好讓劉辯提前有個準備,以便在自己等人擒下何進後,這位皇帝陛下能迅速賜下抓捕何氏餘黨的詔書。
他們倒是一手好打算,卻讓李賢獨自在宮中承擔劉辯的怒火,李賢這會已對丁宮等人是恨得直咬牙。
“陛下,仆冤枉啊!”見劉辯一臉怒色,李賢立即拜倒在地哭泣起。
“當日在那司徒府,連同丁司徒在內的諸位大人的確都說會聽從陛下吩咐,按兵不動的啊!卻不曾想今日卻又為何不經奏報就擅自對大將軍動手,實在可惡!”
死道友不死貧道,李賢最後還不忘反咬丁宮等人一口,以宣泄他心中被人戲耍的憤怒。
其實嚴格來說,此事的確怪不了他李賢。
劉辯聽了他所言,也一下子冷靜了許多,相對於丁宮等朝臣,顯然劉辯更信任這位身邊人,可越是這樣,他的臉色就越發難看。
“母後曾言,即便何進與何苗都不在了,朕也不一定能使喚得動朝堂諸公,如今看來,還真是這樣。沒有朕的旨意,他們竟敢在這洛陽城中擅動刀兵,對當朝大將軍動手。”劉辯沉思著,此刻他甚至有些迷茫,滿朝諸公,究竟誰是忠臣,自己身為天子,又能與誰共商大事。
這一刻,他甚至頭一次諒解了自己的父皇,那位無論在後世還是當代都談不上口碑好的皇帝,其重用宦官,以致朝野內外人人唾罵。
劉辯繼位後立誌要做一有為明君,決不走父皇老路,卻沒曾想通過今日之事讓他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想法何其幼稚、何其大謬也!
原來一切都是自己當時年少無知罷了,等到如今經曆過挫折、千帆過盡之後才發現,原來天子的敵人不僅僅是有外戚,還有士族百官,真的是孤家寡人。
所以他的父皇才會寵信宦官,實在是因為宦官群體隻能依附於皇權,與豪門士族階級天生就是對立麵,能夠讓帝王用的更加放心。
甚至就連何氏之所以能成為外戚,也不過是為了平衡朝堂局勢、打壓豪門士族罷了。
正因如此,他的父皇才會在廢除皇後之後,又改立自己的母親何氏為後,就是因為何氏非士族出身。
並且父皇在位時設鴻都門學(相當於專科類大學),廣收寒門仕子,現在看來也不過是為了淡化一些太學的影響力。
因為太學生恩主要來源正是豪門士族子弟,父皇正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手段來選拔更多非士族出身的官員,從而打破朝堂之上士族獨大且相互抱團對抗皇權的局麵。
這一刻劉辯心中突然無比清明,更是內心感慨“父皇,原來一直都是辯兒錯怪了你啊。”隨即看向李賢的目光都不自覺柔和了很多。
實際上重用宦官不僅僅是靈帝一人而已,整個東漢自光武時期開始,就有提拔任用宦官的先例。
而對於劉辯來說,這偌大的皇宮當中,真正能算是他信得過的宦官,便隻有眼前的李賢了。
仿佛感受到了劉辯的目光,李賢雖不明白自己這位“主人”為何突然溫和了起來,但卻知道今日總算逃過一劫。
後怕的他連忙問道“陛下,要不仆現在就出宮,哪怕拚這條命,也要阻止丁司徒他們!”
一句話說的是像要拚命,其實求生欲滿滿,就是想努力在劉辯麵前做出一副為君分憂的模樣。
而剛剛還想著今後有機會便要重用他的劉辯對於他這般態度也十分滿意,但想起今日這事,最終還是無奈說道“不必了,丁宮他們就是算準了時間,你現在去也來不及,何況朝會馬上開始了,你就幹脆留在這陪著朕安心準備吧。”
劉辯覺得反正何氏兄弟與朝臣一個也靠不住,既然他們要鬥就鬥吧,自己便索性靜觀其變…
“天子駕到!百官肅靜!”一聲高呼,在朝臣們的矚目下,劉辯身著皇袍,緩緩步入大殿。
“拜見陛下!”待他落座,群臣紛紛拜倒。
“眾愛卿平身!”劉辯十分享受朝會時群臣拜服的感受,隻有這一刻他才有那麽一絲當皇帝的快感。
盡管這些人沒有一個是他的心腹,甚至其中或許還有人懷有異心。
借著說話的功夫,劉辯目光快速掃過朝臣們,果然前排十分顯眼的位置上,卻少了大將軍何苗與司徒丁宮。
“想必朕這舅父此刻已被丁宮等人所擒了吧?”劉辯心中不禁想到,他不知丁宮一會具體會如何稟告此事,亦不知朝臣們該會有怎樣的反應。
但有一說一,盡管不滿丁宮跳過自己就去對何苗下手,可劉辯也覺得,這朝堂上沒有丞相何進與大將軍何苗這對兄弟在,似乎順眼了很多啊,起碼他所受到的壓力少了很多。
而就在劉辯胡思亂想地這麽一小會,殿外忽然傳來了宦官大聲的通報“丞相駕到!大將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