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德可及萬世矣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請陛下加封魏公為魏王,以彰功德!”
楊彪之話猶如一記重錘般使劉辯一陣胸痛,他沒想到對方居然會在這種時候以這種理由提出如此建議。
劉辯已經禦極多年,當然不會天真的認為這是楊彪的意思。
雖早有預料何進在某天會要更進一步請封魏王,可萬萬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麽快、這麽突然。
他心中有怒,可卻又不敢表現出來,隻得強作鎮定,努力擺出天子架勢問道“司空,魏公乃大漢重臣,本身又是身居丞相之位,有統領百官、執宰天下的責任。如今大漢錢糧稅收有所增長,固然是大喜之事,可就依此封王,是否有欠妥當?”
他知道楊彪不過是被何進推出來的擋箭牌,所以正想通過楊彪的態度來試探何進的底線。
若能換一種封賞,哪怕再給魏公國劃上一郡封地也不是不能商量啊。
正如劉辯所想,楊彪的確是在替何進打頭陣,但其實楊彪的心中,卻並不是很願意做這樣的事,他一開始的立場,更傾向於保皇派。
隻不過作為弘農楊氏的當代族長,先有家再有國,楊彪亦有他自己的顧慮。
如今外戚與皇權的強弱實在太過分明,即便他死保劉辯也完全不是何進對手,還有可能讓家族步了袁氏後塵。
所以他隻能堅定地站在何進的戰車之上,隻有如此才能讓家族獲得更多利益。
楊彪覺得自己已算是投靠何進相對早的朝堂重臣了,又有家族作為依靠,正是何進需要的助力。
若自己能幫著對方一步步往上,甚至在某個時候登基禦極、改朝換代,這從龍之功足以保得楊氏至少百年富貴了。
沒有永恒的忠誠,隻有永恒的利益,即使楊彪心中同情劉辯,但至少目前來看還是幫助何進能夠獲利更多。
所以麵對劉辯的言語試探,楊彪搖了搖頭,嚴肅說道“回陛下,統領百官、助陛下執政天下的確是魏公本分。然無論是均田製或是商貿新政都是魏公首創,此皆惠及天下的善政、良策。而當今天下,百姓們耕種所用亦是魏公發明之新犁,魏公犁解放了人力,配合著均田製使耕地增加、使收益更豐,使百姓有飯可食。如此之功,不下造字之倉頡,今使倉頡聖人之功僅封魏公為王,又豈如陛下所言有欠妥當?”
楊彪先是狠吹了一把何進,而後又如教導晚輩般向劉辯說道“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陛下乃大漢之君,更應賞罰分明,如此方可不傷功臣之心,使百官拜服,令黑白分明!此乃治之至也,則君高枕而臣樂業,道蔽天地,德及萬世矣!”
論耍嘴皮子,劉辯又哪裏是楊彪這在朝堂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世家老臣之對手?
被對方一番引經據典說的啞口無言,即便心中憤怒,卻又無從反駁。
而朝臣多是魏公派係,為大佬請封之事自然無人會唱反調,至於少數非魏公派官員也因事發突然,又畏懼何進威勢紛紛選擇了沉默。
“這……”楊彪等人的步步緊逼與眾臣的反應都使得劉辯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大殿內的氣氛一時間也壓抑地讓在場眾人連呼吸都格外小心。
“楊司空身為我朝老臣,家中世食漢祿,理當匡君輔國,今陛下麵前,何敢出此粗鄙之言!”
正當在場眾臣都以為此事已有定論之際,一道刺耳地罵聲極其“不合時宜”地在大殿中響聲,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什麽?!”
“是誰?!”
“何人如此大膽?!”
群臣心中皆是震驚不已,甚至就連劉辯都有些意外地回過神來。
今日這局麵,先有大司馬何苗拋磚引玉,而後司空楊彪則作為先鋒替魏公請封。
如此重臣皆已下場,在場誰還看不出,魏公何進對此事誌在必得?
沒想到這般場合居然還有人敢持不同意見,於是大家都忍不住循聲望去,想要看看是哪個頭鐵娃如此有種!
“竟然是他?!”劉辯驚訝的都忘記了心中畏懼。
隻因說話之人正是魏公“嫡係”,由大將軍府走出來的朝臣之一,受何進親自舉薦成為當朝九卿中大司農的荀彧。
“什麽情況?!”在場眾臣也都被這一幕搞得迷糊了。
有一瞬間甚至以為這是魏公何進出於某種目的而自編自導的一出戲,可仔細想來卻又完全說不通。
隻得一個兩個皆瞪大雙眼拭目以待,仿佛吃了個天大的“瓜”一樣。
就連何苗與楊彪都第一時間本能地望了何進一眼,想要確認這是不是自家大佬的意思,而荀攸則滿臉疑惑又擔憂地望著自家叔父欲言又止。
若說在這大殿之中還有人沒有對此感到意外,便也隻剩下兩世為人的何進一個了。
楊彪身為老臣,被荀彧當眾斥責,臉麵上哪裏還掛得住?
在與何進眼神交流確認了這並非何進授意後,楊彪便要反駁。
可他還沒開口,荀彧就又搶先一步向劉辯說道“陛下,高祖皇帝曾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司空楊彪替魏公請封王位,實乃有違祖製,若魏公因此而封王,居陛下之側,恐遭天下臣民非議。楊司空出此粗鄙之言,實乃事陛下以不忠、陷魏公於不義,陛下萬萬不可聽取!”
荀彧此刻正值壯年,一番辯論說的鏗鏘有力、有理有據,引用高祖劉邦定下的規矩讓楊彪無從反駁。
卻又並未直接否定何進的功績與封王的想法,而是明智地作出分析,暗示何進,若其接受封王,則必遭世人非議,試圖以此方式勸說何進放棄封王。
“荀彧啊!荀彧,即便是在這個時空之下,你也這般迂腐固執嗎?”
何進神情複雜地看著殿內侃侃而談地荀彧,這本是自己的“王佐之才”啊,卻終於還是在封王問題上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麵。
作為後世之人,剝離出何進本身的視角,他其實大致還是能理解荀彧的。
其出身潁川世家,家世優越,自己又有謀略主見,更兼家中多位子弟入仕,僅是在何進麾下就還有荀攸作為魏公府核心成員。
這一切都是荀彧堅持己見的底氣,亦是他不用擔心會牽連家族的原因。
可他想要全自己忠臣名節,又哪裏知道何進心中憂慮?
何進無奈地搖了搖頭,此刻的他本身已是騎虎難下。
天子劉辯不信任自己,群臣則巴結自己想要推自己上位,劉表等宗室之臣、封疆大吏更如群狼環伺般盯著自己。
稍有不慎,這由他一手搭建的“高樓”就將麵臨坍塌之危,何進又哪裏能後退半步?
至於封王之事,此乃他與賈詡、李儒反複商量出的結果,亦是他打破“包圍網”的第一步,何進因此不能妥協。
即便勸說之人是自己極為看重的“王佐”荀彧,也不行!
楊彪之話猶如一記重錘般使劉辯一陣胸痛,他沒想到對方居然會在這種時候以這種理由提出如此建議。
劉辯已經禦極多年,當然不會天真的認為這是楊彪的意思。
雖早有預料何進在某天會要更進一步請封魏王,可萬萬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麽快、這麽突然。
他心中有怒,可卻又不敢表現出來,隻得強作鎮定,努力擺出天子架勢問道“司空,魏公乃大漢重臣,本身又是身居丞相之位,有統領百官、執宰天下的責任。如今大漢錢糧稅收有所增長,固然是大喜之事,可就依此封王,是否有欠妥當?”
他知道楊彪不過是被何進推出來的擋箭牌,所以正想通過楊彪的態度來試探何進的底線。
若能換一種封賞,哪怕再給魏公國劃上一郡封地也不是不能商量啊。
正如劉辯所想,楊彪的確是在替何進打頭陣,但其實楊彪的心中,卻並不是很願意做這樣的事,他一開始的立場,更傾向於保皇派。
隻不過作為弘農楊氏的當代族長,先有家再有國,楊彪亦有他自己的顧慮。
如今外戚與皇權的強弱實在太過分明,即便他死保劉辯也完全不是何進對手,還有可能讓家族步了袁氏後塵。
所以他隻能堅定地站在何進的戰車之上,隻有如此才能讓家族獲得更多利益。
楊彪覺得自己已算是投靠何進相對早的朝堂重臣了,又有家族作為依靠,正是何進需要的助力。
若自己能幫著對方一步步往上,甚至在某個時候登基禦極、改朝換代,這從龍之功足以保得楊氏至少百年富貴了。
沒有永恒的忠誠,隻有永恒的利益,即使楊彪心中同情劉辯,但至少目前來看還是幫助何進能夠獲利更多。
所以麵對劉辯的言語試探,楊彪搖了搖頭,嚴肅說道“回陛下,統領百官、助陛下執政天下的確是魏公本分。然無論是均田製或是商貿新政都是魏公首創,此皆惠及天下的善政、良策。而當今天下,百姓們耕種所用亦是魏公發明之新犁,魏公犁解放了人力,配合著均田製使耕地增加、使收益更豐,使百姓有飯可食。如此之功,不下造字之倉頡,今使倉頡聖人之功僅封魏公為王,又豈如陛下所言有欠妥當?”
楊彪先是狠吹了一把何進,而後又如教導晚輩般向劉辯說道“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陛下乃大漢之君,更應賞罰分明,如此方可不傷功臣之心,使百官拜服,令黑白分明!此乃治之至也,則君高枕而臣樂業,道蔽天地,德及萬世矣!”
論耍嘴皮子,劉辯又哪裏是楊彪這在朝堂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世家老臣之對手?
被對方一番引經據典說的啞口無言,即便心中憤怒,卻又無從反駁。
而朝臣多是魏公派係,為大佬請封之事自然無人會唱反調,至於少數非魏公派官員也因事發突然,又畏懼何進威勢紛紛選擇了沉默。
“這……”楊彪等人的步步緊逼與眾臣的反應都使得劉辯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大殿內的氣氛一時間也壓抑地讓在場眾人連呼吸都格外小心。
“楊司空身為我朝老臣,家中世食漢祿,理當匡君輔國,今陛下麵前,何敢出此粗鄙之言!”
正當在場眾臣都以為此事已有定論之際,一道刺耳地罵聲極其“不合時宜”地在大殿中響聲,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什麽?!”
“是誰?!”
“何人如此大膽?!”
群臣心中皆是震驚不已,甚至就連劉辯都有些意外地回過神來。
今日這局麵,先有大司馬何苗拋磚引玉,而後司空楊彪則作為先鋒替魏公請封。
如此重臣皆已下場,在場誰還看不出,魏公何進對此事誌在必得?
沒想到這般場合居然還有人敢持不同意見,於是大家都忍不住循聲望去,想要看看是哪個頭鐵娃如此有種!
“竟然是他?!”劉辯驚訝的都忘記了心中畏懼。
隻因說話之人正是魏公“嫡係”,由大將軍府走出來的朝臣之一,受何進親自舉薦成為當朝九卿中大司農的荀彧。
“什麽情況?!”在場眾臣也都被這一幕搞得迷糊了。
有一瞬間甚至以為這是魏公何進出於某種目的而自編自導的一出戲,可仔細想來卻又完全說不通。
隻得一個兩個皆瞪大雙眼拭目以待,仿佛吃了個天大的“瓜”一樣。
就連何苗與楊彪都第一時間本能地望了何進一眼,想要確認這是不是自家大佬的意思,而荀攸則滿臉疑惑又擔憂地望著自家叔父欲言又止。
若說在這大殿之中還有人沒有對此感到意外,便也隻剩下兩世為人的何進一個了。
楊彪身為老臣,被荀彧當眾斥責,臉麵上哪裏還掛得住?
在與何進眼神交流確認了這並非何進授意後,楊彪便要反駁。
可他還沒開口,荀彧就又搶先一步向劉辯說道“陛下,高祖皇帝曾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司空楊彪替魏公請封王位,實乃有違祖製,若魏公因此而封王,居陛下之側,恐遭天下臣民非議。楊司空出此粗鄙之言,實乃事陛下以不忠、陷魏公於不義,陛下萬萬不可聽取!”
荀彧此刻正值壯年,一番辯論說的鏗鏘有力、有理有據,引用高祖劉邦定下的規矩讓楊彪無從反駁。
卻又並未直接否定何進的功績與封王的想法,而是明智地作出分析,暗示何進,若其接受封王,則必遭世人非議,試圖以此方式勸說何進放棄封王。
“荀彧啊!荀彧,即便是在這個時空之下,你也這般迂腐固執嗎?”
何進神情複雜地看著殿內侃侃而談地荀彧,這本是自己的“王佐之才”啊,卻終於還是在封王問題上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麵。
作為後世之人,剝離出何進本身的視角,他其實大致還是能理解荀彧的。
其出身潁川世家,家世優越,自己又有謀略主見,更兼家中多位子弟入仕,僅是在何進麾下就還有荀攸作為魏公府核心成員。
這一切都是荀彧堅持己見的底氣,亦是他不用擔心會牽連家族的原因。
可他想要全自己忠臣名節,又哪裏知道何進心中憂慮?
何進無奈地搖了搖頭,此刻的他本身已是騎虎難下。
天子劉辯不信任自己,群臣則巴結自己想要推自己上位,劉表等宗室之臣、封疆大吏更如群狼環伺般盯著自己。
稍有不慎,這由他一手搭建的“高樓”就將麵臨坍塌之危,何進又哪裏能後退半步?
至於封王之事,此乃他與賈詡、李儒反複商量出的結果,亦是他打破“包圍網”的第一步,何進因此不能妥協。
即便勸說之人是自己極為看重的“王佐”荀彧,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