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踏足揚州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憑借著孫策的身先士卒,甲板上的局勢終於有所轉變,隨著越來越多的揚州軍士卒被逼至甲板邊緣,孫策亦下達了射箭的指令。
對於這種密集的敵軍,箭矢的攻擊無疑十分有效,甚至不用瞄準便帶走了一名又一名揚州士卒的生命。
恐懼侵襲著每一名揚州士卒的心,當孫策軍發起衝鋒時,他們其實早已潰不成軍,最後僅有少數幸運者逃過接弦木板,而大多數則都死在了士氣高漲的孫策軍士卒刀槍之下。
可孫策的座船雖已基本肅清,但其餘幾艘中軍樓船的廝殺卻仍在繼續,畢竟孫策隻有一個,這樣的大戰想要徹底決出勝負卻並非一時片刻能夠做到。
“眾將士!尚有再戰之力否!”顧不得其餘樓船的情況,孫策隻能盡自己所能去改變戰事走向,現在他要帶領麾下將士殺上敵船,讓對方也嚐嚐被人登船的滋味。
“戰!戰!戰!”士卒們的回應十分簡單,仿佛感受到了主將的濃濃戰意一般。
“哈哈哈!好!不愧是我孫策的士兵!”孫策興奮高呼道“眾將士聽令!隨我殺上敵船,斬殺敵將!”
“殺上敵船!斬殺敵將!”成百上千的士兵附合著,跟隨孫策的腳步反攻上了朱治的座船…
然而,在這場雙方加起來快四萬人的戰場上,這樣的攻勢卻還不足以完全改變整個戰局。
盡管孫策已經足夠勇猛,但揚州水師也無愧是天下精銳,對比起孫策麾下的徐州降卒們,在船板上他們甚至常常都能做到以一敵二甚至更多。
此戰最終持續了幾乎整整一天,而真正使勝利天平向大乾傾倒的還是何進提前為這支水師準備的大量炮車。
何進自問造不出超過這個時代的配重投石車,更對火藥一竅不通,他有的隻是大乾占據九州的底蘊。
想著反正接下來攻城也要使用這些炮車,何進認為不如提前將它們搬上船隻,如此不但達到了運輸攻城器械的目的,還可以增加己方船隻火力。
出於這般考慮,他便將大軍南征所攜帶的炮車全都提前裝船,以供孫策使用。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決定,孫策的中軍幾乎每艘樓船都裝載了不下十幾架炮車,還有大量床弩,這才僥幸在混戰中擊穿了朱治座船的船板,迫使其在船隻沉沒前逃到了其他揚州軍樓船之上。
然而主將座船被擊沉就好比戰場上主將陣亡一般,對雙方的士氣影響都是巨大的,此消彼長下,揚州軍因指揮失靈而逐漸落入下風,被孫策麾下士卒殺的節節敗退。
最後朱治見事不可為,也隻得在諸將的護衛下舍棄笨重的樓船改成小船逃命。
但在混亂的戰場上,最終能逃出生天的揚州水軍也僅有三四千人。
雖看似還不算太少,但整個水軍的船隻除了少量小船得以保全,大部分船隻卻不是被擊沉便是被俘獲,尤其是那剩餘的幾艘樓船,由於來不及撤走全部都淪為了孫策軍的戰利品。
當朱治逃回南岸碼頭清點損失後,當即便要拔劍自刎。
所謂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也不過是如此,如今揚州水師力量幾乎盡喪,這也意味著長江天險對於大乾已成擺設,大乾的主力可以暢通無阻的渡江作戰。
身為揚州水師主將的朱治又哪裏還有麵目回去見陳溫?若不是一旁的董襲等人眼疾手快將其攔住,朱治便就已自裁於岸邊了。
最後還是朱然等人苦苦相勸,朱治才暫時收起了自裁謝罪之心,決定先帶著剩餘的水軍將士返回秣陵,畢竟大敗之罪還得有人來背。
若自己就這樣死了,實則是害了下麵的將士們,等到了秣陵,陳溫麵前要殺要剮他朱治也都認了。
臨行前,他還不忘將碼頭焚毀,以拖延大乾的腳步,為揚州爭取更多布置防禦的時間…
秣陵城中,陳溫卻早已收到了敗訊,秣陵臨近長江,在城頭上甚至可以眺望到滾滾江水。
朱治出征時陳溫就曾登上城頭觀望,那一艘接著一艘的船隊給予了他勝的希望,隨後放心不下的他更是一直守在城頭,雖看不見雙方的戰場,但這卻還是能讓他更為安心一些。
可當朱治敗回時,其船隻經過秣陵外的江麵,城牆上早有眼尖的士兵叫起了在城樓中休息的陳溫,距離原因雖看不清船上人的模樣,但從船隻的塗色以及殘留的旗幟判斷,陳溫不難斷定這便是朱治所統帥的揚州水軍。
敗了!他原本寄予厚望的水師敗了,他本還想著隻要朱治能將大乾的水師擊敗,短時間內對方就無法渡過長江天險,自然也威脅不到揚州本土,他便能從容地布置投降大乾的事宜。
可如今……
當再次見到敗回城中灰頭土臉的朱治,陳溫的確動了殺心,但想到大乾即將兵臨城下,此時斬殺己方大將有可能會使城中本就低迷的士氣進一步下降,這才作罷。
但死罪可免活罪卻難逃,陳溫命人打了朱治二十軍棍,隨即又免了其水軍主將之職貶為校尉。
反正水師都沒了,主不主將也無所謂,連同剩餘的幾千水師士卒都被陳溫一同編入了守城隊伍,美其名曰:戴罪立功…
另一邊的孫策在朱治逃跑後並沒有追擊,當然主要也是因為受到戰場上雙方船隻的阻攔根本來不及追上。
於是他索性返回座船,指揮士兵們擴大戰果,將水中尚未死亡的揚州軍都給打撈起來統統關押,又命人將對方來不及撤走的船隻全部駕回,這才一邊派出快船向何進報捷,一邊親自率領船隊前往秣陵。
兩天後,朱治焚毀的碼頭被孫策麾下士卒緊急重建,已勉強足夠水師屯兵之用。
而後孫策又設下水寨以拱衛這一登陸據點,做完了這一切,他才將樓船全數派出,往徐州去接何進的主力大軍渡江。
算上此番俘獲的揚州軍樓船一起,孫策水師往返一趟便能運輸一兩萬人馬,如此不出一兩日,何進大軍便可全算數踏足揚州……
對於這種密集的敵軍,箭矢的攻擊無疑十分有效,甚至不用瞄準便帶走了一名又一名揚州士卒的生命。
恐懼侵襲著每一名揚州士卒的心,當孫策軍發起衝鋒時,他們其實早已潰不成軍,最後僅有少數幸運者逃過接弦木板,而大多數則都死在了士氣高漲的孫策軍士卒刀槍之下。
可孫策的座船雖已基本肅清,但其餘幾艘中軍樓船的廝殺卻仍在繼續,畢竟孫策隻有一個,這樣的大戰想要徹底決出勝負卻並非一時片刻能夠做到。
“眾將士!尚有再戰之力否!”顧不得其餘樓船的情況,孫策隻能盡自己所能去改變戰事走向,現在他要帶領麾下將士殺上敵船,讓對方也嚐嚐被人登船的滋味。
“戰!戰!戰!”士卒們的回應十分簡單,仿佛感受到了主將的濃濃戰意一般。
“哈哈哈!好!不愧是我孫策的士兵!”孫策興奮高呼道“眾將士聽令!隨我殺上敵船,斬殺敵將!”
“殺上敵船!斬殺敵將!”成百上千的士兵附合著,跟隨孫策的腳步反攻上了朱治的座船…
然而,在這場雙方加起來快四萬人的戰場上,這樣的攻勢卻還不足以完全改變整個戰局。
盡管孫策已經足夠勇猛,但揚州水師也無愧是天下精銳,對比起孫策麾下的徐州降卒們,在船板上他們甚至常常都能做到以一敵二甚至更多。
此戰最終持續了幾乎整整一天,而真正使勝利天平向大乾傾倒的還是何進提前為這支水師準備的大量炮車。
何進自問造不出超過這個時代的配重投石車,更對火藥一竅不通,他有的隻是大乾占據九州的底蘊。
想著反正接下來攻城也要使用這些炮車,何進認為不如提前將它們搬上船隻,如此不但達到了運輸攻城器械的目的,還可以增加己方船隻火力。
出於這般考慮,他便將大軍南征所攜帶的炮車全都提前裝船,以供孫策使用。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決定,孫策的中軍幾乎每艘樓船都裝載了不下十幾架炮車,還有大量床弩,這才僥幸在混戰中擊穿了朱治座船的船板,迫使其在船隻沉沒前逃到了其他揚州軍樓船之上。
然而主將座船被擊沉就好比戰場上主將陣亡一般,對雙方的士氣影響都是巨大的,此消彼長下,揚州軍因指揮失靈而逐漸落入下風,被孫策麾下士卒殺的節節敗退。
最後朱治見事不可為,也隻得在諸將的護衛下舍棄笨重的樓船改成小船逃命。
但在混亂的戰場上,最終能逃出生天的揚州水軍也僅有三四千人。
雖看似還不算太少,但整個水軍的船隻除了少量小船得以保全,大部分船隻卻不是被擊沉便是被俘獲,尤其是那剩餘的幾艘樓船,由於來不及撤走全部都淪為了孫策軍的戰利品。
當朱治逃回南岸碼頭清點損失後,當即便要拔劍自刎。
所謂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也不過是如此,如今揚州水師力量幾乎盡喪,這也意味著長江天險對於大乾已成擺設,大乾的主力可以暢通無阻的渡江作戰。
身為揚州水師主將的朱治又哪裏還有麵目回去見陳溫?若不是一旁的董襲等人眼疾手快將其攔住,朱治便就已自裁於岸邊了。
最後還是朱然等人苦苦相勸,朱治才暫時收起了自裁謝罪之心,決定先帶著剩餘的水軍將士返回秣陵,畢竟大敗之罪還得有人來背。
若自己就這樣死了,實則是害了下麵的將士們,等到了秣陵,陳溫麵前要殺要剮他朱治也都認了。
臨行前,他還不忘將碼頭焚毀,以拖延大乾的腳步,為揚州爭取更多布置防禦的時間…
秣陵城中,陳溫卻早已收到了敗訊,秣陵臨近長江,在城頭上甚至可以眺望到滾滾江水。
朱治出征時陳溫就曾登上城頭觀望,那一艘接著一艘的船隊給予了他勝的希望,隨後放心不下的他更是一直守在城頭,雖看不見雙方的戰場,但這卻還是能讓他更為安心一些。
可當朱治敗回時,其船隻經過秣陵外的江麵,城牆上早有眼尖的士兵叫起了在城樓中休息的陳溫,距離原因雖看不清船上人的模樣,但從船隻的塗色以及殘留的旗幟判斷,陳溫不難斷定這便是朱治所統帥的揚州水軍。
敗了!他原本寄予厚望的水師敗了,他本還想著隻要朱治能將大乾的水師擊敗,短時間內對方就無法渡過長江天險,自然也威脅不到揚州本土,他便能從容地布置投降大乾的事宜。
可如今……
當再次見到敗回城中灰頭土臉的朱治,陳溫的確動了殺心,但想到大乾即將兵臨城下,此時斬殺己方大將有可能會使城中本就低迷的士氣進一步下降,這才作罷。
但死罪可免活罪卻難逃,陳溫命人打了朱治二十軍棍,隨即又免了其水軍主將之職貶為校尉。
反正水師都沒了,主不主將也無所謂,連同剩餘的幾千水師士卒都被陳溫一同編入了守城隊伍,美其名曰:戴罪立功…
另一邊的孫策在朱治逃跑後並沒有追擊,當然主要也是因為受到戰場上雙方船隻的阻攔根本來不及追上。
於是他索性返回座船,指揮士兵們擴大戰果,將水中尚未死亡的揚州軍都給打撈起來統統關押,又命人將對方來不及撤走的船隻全部駕回,這才一邊派出快船向何進報捷,一邊親自率領船隊前往秣陵。
兩天後,朱治焚毀的碼頭被孫策麾下士卒緊急重建,已勉強足夠水師屯兵之用。
而後孫策又設下水寨以拱衛這一登陸據點,做完了這一切,他才將樓船全數派出,往徐州去接何進的主力大軍渡江。
算上此番俘獲的揚州軍樓船一起,孫策水師往返一趟便能運輸一兩萬人馬,如此不出一兩日,何進大軍便可全算數踏足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