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尾隨攻城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桓雖死,可呂布卻仍不停留,借著殺將的威勢調轉馬頭就要殺向其餘三人,仿佛一頭憤怒的雄獅。
而揚州軍這邊,見一起出城的同僚連連死於呂布之手,董襲幾人已沒有了再戰之心,亦沒有了再戰之勇氣。
最後還是年紀最長的賀齊率先開口道“此獠驍勇異常,今日我等難以取勝,當先行回城!”
說完幾人竟默契地直接朝著秣陵城逃去,並連連吆喝著讓一同出城的士兵們以弓箭阻攔呂布追擊的腳步,否則就憑赤兔的馬速,他們走不了。
然而他們幾人這一逃,加上此前朱桓三人的戰死,一場鬥將下來,直接導致了揚州軍士氣大泄。
一直在觀戰的何進當然不會放過這尾隨敗軍攻城的機會,連忙下令道“眾將士!敵軍已敗!傳朕旨意,全軍出擊,踏平秣陵!”
“全軍出擊!踏平秣陵!”數萬人齊聲高喊,聲勢滔天。
何進的主力中良將如雲,有他們的帶領,數萬大軍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運轉起來。
整支大軍分工明確,最先出擊的就由馬超統帥的攻城先鋒,龐德等人皆在其中。
對於這些未來的名將何進並未藏著掖著,而是將他們派到了最前線,期待著年輕人的血性能夠感染周圍的胞澤,為己方攻城打出聲勢來。
由於是尾隨攻城,講究的是速度,因此近萬人的攻城隊伍並沒有攜帶太多重型器械,反而都是較為輕巧的簡易雲梯,這大大提高了整支隊伍的機動性。
城樓之上的陳溫見己方連折數員大將,如今密密麻麻的大乾兵馬更是朝城池殺來,他的心中已是驚懼萬分。
“主公!還請快開城門放我們的人先進來啊!”同樣留在城樓上的還有朱治,此刻他看著還在城外的朱然幾人,顧不得自己剛剛兵敗被貶,開口便向陳溫勸道。
“這…這…若開城門,敵軍順勢進城又該如何是好?”好在心情慌亂的陳溫並沒有抓著他兵敗的點不放,但要這個時候下令打開城門他卻也是不敢。
“主公!公苗(賀齊)幾人都是我軍大將,若不救其回來,恐對士氣不利啊!此時敵軍尚未靠近,不如將城門開一小口,能救多少是多少!”朱治想救自己的外甥,卻拿賀齊說事,焦急地再次向陳溫勸道。
而揚州軍中與朱治交好的將領亦開口相助,勸陳溫道“是啊,主公,公苗幾人為保我揚州而出城與敵軍相鬥,今若見死不救,恐寒了將士們之心啊!現在開門,敵軍必然還追不進來!”
“你們!”見眾將紛紛開口相勸,陳溫也知道今日這人若是不救,隻怕這城池都沒法守了。
於是隻得改口道“既如此!可依君理(朱治)之言,但務必隻能開一道小口,千萬別進了敵軍!”
“謝主公!屬下這就帶人下城接應,保證不放入一名敵軍!”朱治激動地說道。
對他而言能將城門開一道口子就夠了,此刻朱然三將策馬跑在最前方,士兵則被留在了後麵阻擊大乾追兵。
所以隻要城門能開,便能救得了朱然幾人,至於其餘的士兵,就不是他朱治能救得過來的了。
何況在他看來,這些士兵多是朱然幾人的親兵,能為親兵者,便當早就做好為保護主將而犧牲的準備,否則若主將身死,他們這些親兵即便逃回城中也隻能死於軍法之下。
或許有些殘酷,但這就是事實,亦是戰場上的規則。
跑在最前方的朱然幾人見城門開啟,激動地瘋狂抽打著戰馬,並相互鼓勵著“快!進了城就安全了!”
很難想象這是此前信誓旦旦要出城擊殺呂布的幾人,現在卻已完全喪失了膽氣,這一刻他們的心中隻有對生的渴望。
“快!關城門!”片刻過後,見到朱然幾人逃回城中,於城門處接應的朱治連忙高呼道。
而此刻能在幾人身邊同時逃回城中的揚州軍士卒也不過一兩百人,至於其他的,卻因為朱治的這道命令被永遠留在了城外。
戰爭就是殘酷的,不可能不死人,他們的犧牲不但換取了主將的活命,也讓大乾的兵馬最終沒能一路尾隨著直接殺入城內,秣陵城暫時得以保全。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大乾兵馬猛烈的攻勢,負責擔任先鋒的馬超見城門關閉也不氣餒,直接下令全軍攻城。
由於為了接應朱然幾人回城,城中根本來不及拉起護城河上的吊橋,見狀馬超也不客氣,直接下令士兵將吊橋的鎖鏈毀壞,這也使得接下來的攻城戰中,大乾的兵馬都能夠直接威脅到秣陵城牆。
盡管城上箭如雨下,卻根本阻擋不了大乾將士們建功立業之心,一架架雲梯被掛上了秣陵城頭,攻城戰正式打響。
而何進見馬超部最終未能一舉殺入城中,便又派出幾隊士兵將衝車、炮車等攻城器械送去給馬超使用。
與此同時,又命張飛、孫策各帶幾千人馬,趁著城上的守軍被馬超攻城隊伍牽製的時機,去搭建更多可供士兵渡過護城河的浮橋以為後續的持久攻城做好準備。
另外何進還不忘吩咐夏侯淵領本部一萬兵馬做好準備,若馬超部最終無法攻破秣陵,在兩個時辰後,將由其領兵替換下馬超繼續對城池發動攻勢,以圖盡快破城。
隨著攻城戰的持續,雙方的死亡率都在不斷飆升,戰場上血肉橫飛,生命在這一刻仿佛成為了最為廉價之物。
士卒們都隻記得將手中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向身前的敵軍揮舞,即便很多人早已精疲力竭,卻也隻能咬牙堅持,因為一旦慢了半分,死的人就會是自己。
守軍這邊,由於水戰與鬥將的相繼失利而士氣低迷,這使得馬超麾下士兵多次登上城頭。
若不是董襲、朱然等將也還算驍勇,且抱著戴罪立功之心一次又一次地衝在最前線與大乾士卒廝殺並將對方擊退,秣陵城或許就要被馬超一鼓作氣給攻破了。
可即便揚州軍憑借地利勉強守住,可其作為守城方,其士卒死亡率竟然比攻城的大乾兵馬還要多。
以至於當最後何進軍中鳴金聲響起,夏侯淵部撤回之後,陳溫命人統計,一場仗打下來揚州軍重傷加死亡人數近有四五千人之多,輕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連陳溫自己都不知道,若大乾再攻幾次,他這秣陵城還能再堅持得了多久…
而揚州軍這邊,見一起出城的同僚連連死於呂布之手,董襲幾人已沒有了再戰之心,亦沒有了再戰之勇氣。
最後還是年紀最長的賀齊率先開口道“此獠驍勇異常,今日我等難以取勝,當先行回城!”
說完幾人竟默契地直接朝著秣陵城逃去,並連連吆喝著讓一同出城的士兵們以弓箭阻攔呂布追擊的腳步,否則就憑赤兔的馬速,他們走不了。
然而他們幾人這一逃,加上此前朱桓三人的戰死,一場鬥將下來,直接導致了揚州軍士氣大泄。
一直在觀戰的何進當然不會放過這尾隨敗軍攻城的機會,連忙下令道“眾將士!敵軍已敗!傳朕旨意,全軍出擊,踏平秣陵!”
“全軍出擊!踏平秣陵!”數萬人齊聲高喊,聲勢滔天。
何進的主力中良將如雲,有他們的帶領,數萬大軍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運轉起來。
整支大軍分工明確,最先出擊的就由馬超統帥的攻城先鋒,龐德等人皆在其中。
對於這些未來的名將何進並未藏著掖著,而是將他們派到了最前線,期待著年輕人的血性能夠感染周圍的胞澤,為己方攻城打出聲勢來。
由於是尾隨攻城,講究的是速度,因此近萬人的攻城隊伍並沒有攜帶太多重型器械,反而都是較為輕巧的簡易雲梯,這大大提高了整支隊伍的機動性。
城樓之上的陳溫見己方連折數員大將,如今密密麻麻的大乾兵馬更是朝城池殺來,他的心中已是驚懼萬分。
“主公!還請快開城門放我們的人先進來啊!”同樣留在城樓上的還有朱治,此刻他看著還在城外的朱然幾人,顧不得自己剛剛兵敗被貶,開口便向陳溫勸道。
“這…這…若開城門,敵軍順勢進城又該如何是好?”好在心情慌亂的陳溫並沒有抓著他兵敗的點不放,但要這個時候下令打開城門他卻也是不敢。
“主公!公苗(賀齊)幾人都是我軍大將,若不救其回來,恐對士氣不利啊!此時敵軍尚未靠近,不如將城門開一小口,能救多少是多少!”朱治想救自己的外甥,卻拿賀齊說事,焦急地再次向陳溫勸道。
而揚州軍中與朱治交好的將領亦開口相助,勸陳溫道“是啊,主公,公苗幾人為保我揚州而出城與敵軍相鬥,今若見死不救,恐寒了將士們之心啊!現在開門,敵軍必然還追不進來!”
“你們!”見眾將紛紛開口相勸,陳溫也知道今日這人若是不救,隻怕這城池都沒法守了。
於是隻得改口道“既如此!可依君理(朱治)之言,但務必隻能開一道小口,千萬別進了敵軍!”
“謝主公!屬下這就帶人下城接應,保證不放入一名敵軍!”朱治激動地說道。
對他而言能將城門開一道口子就夠了,此刻朱然三將策馬跑在最前方,士兵則被留在了後麵阻擊大乾追兵。
所以隻要城門能開,便能救得了朱然幾人,至於其餘的士兵,就不是他朱治能救得過來的了。
何況在他看來,這些士兵多是朱然幾人的親兵,能為親兵者,便當早就做好為保護主將而犧牲的準備,否則若主將身死,他們這些親兵即便逃回城中也隻能死於軍法之下。
或許有些殘酷,但這就是事實,亦是戰場上的規則。
跑在最前方的朱然幾人見城門開啟,激動地瘋狂抽打著戰馬,並相互鼓勵著“快!進了城就安全了!”
很難想象這是此前信誓旦旦要出城擊殺呂布的幾人,現在卻已完全喪失了膽氣,這一刻他們的心中隻有對生的渴望。
“快!關城門!”片刻過後,見到朱然幾人逃回城中,於城門處接應的朱治連忙高呼道。
而此刻能在幾人身邊同時逃回城中的揚州軍士卒也不過一兩百人,至於其他的,卻因為朱治的這道命令被永遠留在了城外。
戰爭就是殘酷的,不可能不死人,他們的犧牲不但換取了主將的活命,也讓大乾的兵馬最終沒能一路尾隨著直接殺入城內,秣陵城暫時得以保全。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大乾兵馬猛烈的攻勢,負責擔任先鋒的馬超見城門關閉也不氣餒,直接下令全軍攻城。
由於為了接應朱然幾人回城,城中根本來不及拉起護城河上的吊橋,見狀馬超也不客氣,直接下令士兵將吊橋的鎖鏈毀壞,這也使得接下來的攻城戰中,大乾的兵馬都能夠直接威脅到秣陵城牆。
盡管城上箭如雨下,卻根本阻擋不了大乾將士們建功立業之心,一架架雲梯被掛上了秣陵城頭,攻城戰正式打響。
而何進見馬超部最終未能一舉殺入城中,便又派出幾隊士兵將衝車、炮車等攻城器械送去給馬超使用。
與此同時,又命張飛、孫策各帶幾千人馬,趁著城上的守軍被馬超攻城隊伍牽製的時機,去搭建更多可供士兵渡過護城河的浮橋以為後續的持久攻城做好準備。
另外何進還不忘吩咐夏侯淵領本部一萬兵馬做好準備,若馬超部最終無法攻破秣陵,在兩個時辰後,將由其領兵替換下馬超繼續對城池發動攻勢,以圖盡快破城。
隨著攻城戰的持續,雙方的死亡率都在不斷飆升,戰場上血肉橫飛,生命在這一刻仿佛成為了最為廉價之物。
士卒們都隻記得將手中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向身前的敵軍揮舞,即便很多人早已精疲力竭,卻也隻能咬牙堅持,因為一旦慢了半分,死的人就會是自己。
守軍這邊,由於水戰與鬥將的相繼失利而士氣低迷,這使得馬超麾下士兵多次登上城頭。
若不是董襲、朱然等將也還算驍勇,且抱著戴罪立功之心一次又一次地衝在最前線與大乾士卒廝殺並將對方擊退,秣陵城或許就要被馬超一鼓作氣給攻破了。
可即便揚州軍憑借地利勉強守住,可其作為守城方,其士卒死亡率竟然比攻城的大乾兵馬還要多。
以至於當最後何進軍中鳴金聲響起,夏侯淵部撤回之後,陳溫命人統計,一場仗打下來揚州軍重傷加死亡人數近有四五千人之多,輕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連陳溫自己都不知道,若大乾再攻幾次,他這秣陵城還能再堅持得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