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將飛向太陽的偵測裝置傳回來的傳感器畫麵放在了麵前,仔細地觀察著那個耀斑的情況。


    他能看到那個耀斑的大概形態,隻能說和普通耀斑沒什麽區別。


    就是大量的恒星物質被拋灑而出,形成了可以被直接觀測的耀斑。


    隻是這個耀斑異常地明亮,讓陳明目前掌握的觀測手段沒有辦法直接看清楚耀斑的細節。


    而且就在陳明打算直接把至高點的偵查裝置送到恒星附近,進行新一輪的高精度偵查的時候。


    原本還在恒星表麵的耀斑突然間轉頭重新投入了恒星之中。


    所有噴發出來的恒星物質就這麽落入了恒星之下,再也無法觀測。


    雖然這有些巧合,但爆發出來的耀斑也就是恒星噴射出來的恒星物質也確實是有可能重新墜落到恒星中的。


    而且隨著陳明將偵測器送到恒星附近,對恒星進行掃描也並沒有發現後續的任何異常。


    雖然說由於恒星本身的性質,讓任何偵查設備都不太有可能直接深入到恒星的極深處,但隻看恒星外層的話,那確實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


    這似乎真的隻是普通的耀斑。


    雖然陳明心中的疑惑依舊揮之不去,但他也隻能選擇留下更多的偵測設備,就監視這個暗淡的恒星。


    隻要後續出現新的變化,他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陳明稍微費了點精神力,裝好了環繞於恒星周邊的大量偵測裝置。


    同時,他剛才派出的去往其他星球偵查的勘探艦也都各自有了初步偵查的結果。


    那些星球的狀況和陳明親自檢查的那個蓋亞星球的狀況差不多。


    除了星係裏最外麵的那個距離恒星最為遙遠的星球以外,其他的星球原來都不是如今這樣的被冰封星球。


    它們都是因為恒星的溫度降低所帶來的影響,才最終形成了如今這樣的被冰封的模樣。


    甚至陳明的勘探艦還在一個星球的冰層下發現了生命存在痕跡。


    然而隻是痕跡。


    那個星球不像陳明此時所在的這個真正意義上的蓋亞星球,沒有那麽強大的生態自我調節能力。


    在星球被冰封之後,上麵如今已經不存在任何還活著的生命,上麵有的,隻有死亡。


    但即便如此,這個星球也依舊不失為一個有研究和開發價值的星球。


    星係內的其他星球也一樣。


    雖然比不過始源星係那裏的星球資源豐富,但無論是如今積雪冰封的星球,還是在冰雪之下的曾經的星球,都是很不錯的星球。


    哪怕說星係裏沒有其他的這些冰封星球,光是那個蓋亞星球本身就已經有吸引著陳明去開發這個星係了。


    陳明的手頭上現在有始源星係作為蟲洞前的殖民地。


    那麽在蟲洞後當然也同樣需要一個這樣的地方。


    這是陳明之前就已經想好的事情。


    隻是在他進入了蟲洞,抵達蟲洞之後的世界的時候。


    剛好碰到蟲洞旁邊一個黑洞,黑洞裏還有個位麵之魘。


    有黑洞就算了,黑洞本身也是有一定威懾力的,蟲洞另一端的出口在黑洞附近也會變相加大始源星係的重要性。


    陳明在蟲洞後的世界建設的殖民地大不了距離黑洞遠一點。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解決掉了位麵之魘後蟲洞就直接跑路了。


    本來陳明是不清楚這到底算是好事還是壞事的。


    但是在比蟲洞更快抵達這個星係,確認了星係的情況之後,陳明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他可以嚐試在這裏建設蟲洞背後的殖民地,兩個殖民地雖然在物理距離上真正地間隔了一個宇宙。


    但它們實際上等同於正處於同一個星係之中這種特殊情況給兩個星係都帶來了額外的好處。


    隻是吃滿還不清楚一件事。


    那就是既然蟲洞還在移動,那蟲洞就存在著抵達這個星係後繼續移動的可能性。


    萬一蟲洞又跑路了的話,會很麻煩。


    當然陳明也不是沒有辦法,隻是會稍微費一些功夫。


    但陳明看著他此時所在的這個存在著自我意識的蓋亞星球。


    感受著他身處於蓋亞星球的時候,整個星球都在為了他的出現而改變自身,隻為了讓星球的環境更加適應他的這種感覺。


    他真得想辦法把這個蓋亞星球保護起來,並且成為他的殖民地的一部分。


    這個星球和星係值得他這麽做。


    陳明對於氣候改造技術了解的不算多,他還需要專門抽空去問問,具體應用這個技術應該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不過他為了建設殖民地幾年都熬過來了,也不差這一點就是了。


    更何況蓋亞星球的星球的意識也一定會盡力去配合陳明一同改良星球的氣候,氣候改造的見效時間一定會比預期地更短。


    而且說實在的,這件事情本身也不會占據陳明的太多時間。


    他要做的就隻是記錄星係內部的詳細數據,然後把數據丟給帝國的一個叫做泛宜居星球生態環境部門的部門。


    順便再準備點支持這個部門搞氣候改造的資金。


    剩下的等著就行。


    反正過程並不重要,會有人幫陳明準備好一切的。


    就是之後可能會有些人需要陳明幫忙帶一下,送到如今已經冰封的蓋亞星球來進行氣候改造的實際進程。


    那也是以後隨手就能搞定的小事。


    陳明想到就做。


    幾艘勘探船和恒星的勘探裝置取得的數據全部都被他記錄保存了下來。


    該有的氣候條件的分析數據全部都根據環境部官網上的要求記錄了下來,直接發了過去。


    環境部是有一個下屬的氣候改造部門一直挺清閑的,外接氣候改造任務也算是正常的事情。


    畢竟帝國境內不缺宜居星球,所以氣候改造技術本身的需求市場並不大。


    真的需要氣候改造的,隻有那些存在於具有開發價值的星係內的,氣候條件不太適合人類生存,但是又有登陸需求的星球。


    這樣的星球在數量上可不會太多,根本沒任務做。


    無論是帝國派發的任務還是什麽大公司有新建殖民地又或是一些有錢的個人,一年到頭最多也就一兩個來找氣候改造部的。


    所以這個部門基本上就是帝國每年撥一筆資金養著,專門負責研究氣候改造技術,其他的什麽都沒有。


    結果就是陳明聽說他們貌似已經閑得無聊開始研究自動化氣候改造技術了。


    依靠經過特殊改造的設備或者生物來進行,在投放後可以自適應生態環境來對星球氣候進行改良。


    據說他們的目的是力求做到把帝國的所有可以進行氣候改造的星球以極低的成本全部改造為宜居星球。


    還給這個項目起名為生命之籽計劃。


    目前八字還沒一撇,而且聽著極其不靠譜。


    但陳明還是決定相信一下這個部門。


    當然陳明指的不是生命之籽,而是氣候改造。


    雖然他以前聽說氣候改造的難度非常大,整個帝國貌似一共也沒多少個成功案例。


    但在他仔細地研究了一下帝國的這個技術後他發現,失敗的案例比起成功的案例要更少。


    或者說是真的一共就沒有多少個案例。


    陳明自己沒有動用權限,隨便查一查發現一共找到了大概兩百多個環境改造的案例。


    第一眼看著還以為不少,但放眼帝國,兩百個案例真的不算什麽。


    而其中成功案例一百七十多個,失敗案例三個,剩下的二三十個案例全部都是中止了,沒有繼續。


    這樣一個成功率接近九十的項目真沒什麽可說的。


    而且他也沒別的選擇了。


    帝國就這麽一個官方部門是搞環境改造的,他還能找誰呢?


    環境部門那邊反應很及時。


    在確認了陳明發過去的星球數據和要求之後,就直接給陳明打了個電話過來。


    陳明一接起電話,對麵就直接說道:“陳明先生,您的要求我們已經收到,有幾個問題需要和您確認一下。”


    “恒星輻射強度相較於同類型恒星強度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一,並沒有具體的情況數據可以說明原因,這裏您有什麽可以補充的消息嗎?”


    看樣子對麵應該是個研究員什麽的。


    陳明回應道:“我到那裏的時候這個星係就已經這樣了,我隻能根據星球上的情況把統合好的數據發給你們,多的我也不確定。”


    陳明確實不清楚星係內環境驟變的原因。


    他最多通過星球上的積雪情況和地下生態情況大概推測出這個地下生態係統的建設時間大概在三年前,而恒星光照減弱的時間大概是五年前。


    其他的一概不知。


    唯一值得懷疑的也就隻有剛才發現的那個突然出現的耀斑。


    不過他發過去了觀測到耀斑的記錄。


    氣候改造部門的人那邊既然沒提,大概不會是什麽重要的情況。


    雖然恒星強度很弱,但也不是說徹底不可能出現耀斑,也許真的隻是偶發現象吧。


    “明白了,下一個問題,您要進行氣候改造的星球已經存在穩定的地下生態係統,進行氣候改造的話有可能會導致地下生態係統崩潰或出現不可預知的後果,這個後果有很大的可能是負麵的,這個我們必須告知您。”


    “到時候我們也會實地進行一次檢查,來確定地下生態係統的情況,確定那個星球到底適不適合進行氣候改造。”


    陳明從電話裏似乎聽出了一點專業人士的自負。


    貌似對於陳明做出的調查結果不是很信任。


    陳明也理解。


    畢竟他自己調查出來發現地下生態係統最多不過維持了幾年的時間,而整個星球的生態發生聚變也不過幾年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很難去相信的。


    那他還能說什麽呢。


    他隻能隨口說一句:“不要緊,地下生態係統很穩定,不會受到影響。”


    氣候改造部人貌似有些想說些什麽,糾正一下陳明的說辭。


    畢竟在他看來氣候改造本就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會對星球的氣候造成幾乎不可逆的重大影響。


    無論原本的星球上的氣候如何,之後的氣候都會有極其重大的改變,對原本的生態係統造成毀滅性打擊可太正常了。


    所以他們進行過氣候改造的幾乎所有的星球,都是原本不存在生態圈的星球,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有影響。


    而如果是一個本身就有生態圈的星球的話。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結果都可能非常糟糕。


    但他們現在還真挺需要客戶的。


    所以即便陳明發送過來的數據看起來有問題,他們也沒有直接當著客戶的麵去糾正,而是換了一種更加間接的方式表示自己去確認。


    在陳明說了這種超過了他們認知的話的時候,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表示。


    反正最後是要簽合同的,出問題也找不到他們頭上。


    電話另一頭的環境部下屬的研究員忍下了在他看來的問題,說道:“最後一個問題,您說‘行星具有極強的生態調節能力’是什麽意思?”


    “字麵意思,我都說過了你們不用管原來的生態怎麽樣,隻要能想辦法恢複地表生態那就去做。”


    研究員真的有些按耐不住了。


    生態調節能力是根據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而決定的一種客觀的現象,不是說這個行星就能調節自己的生態環境。


    他真的很想說這句話。但為了避免客戶跑路,他沒說。


    反正平時外行指導內行的事情他見多了,也不差這一個。


    陳明大概也能猜出環境部的人的想法,但他完全就懶得爭辯,以後會有事實幫他證明他是正確的。


    “等一下。”


    氣候改造部的研究員語氣突然間有些怪,他問道:“您叫陳明是嗎?”


    “是啊,怎麽了?”


    “是那個陳明嗎?”


    “……”


    陳明沉默了一下,沒有回應。


    但他聽到了電話另一頭好像有些雜亂的動靜,似乎有好幾個人在旁邊忙碌著。


    而此時帝國的生態環境部下屬的氣候改造部門的辦公室。


    剛剛正在和陳明打電話的那個研究院趕緊將通信靜音,看向了旁邊同事的電腦。


    上麵顯示著一些有關於陳明的可公開資料。


    雖然不多,但結合他們平時偶爾有聽到的一些傳聞,他們發現貌似今天來的是一個他們惹不起的大客戶,而且這個大客戶在一些方麵的能力似乎比他們更強。


    他們理解不了不是因為人錯了,而是因為他們太菜。


    剛剛的研究員說話間都快帶上哭腔了,無比焦急地問道:“怎麽辦?”


    “給老大打電話,他可能有辦法。”


    沒過一會兒,剛才那研究員就突然換了一個新的熱情的態度,不再是剛才那公事公辦的態度對陳明說道:“真是您……”


    “所以?”


    “非常抱歉,陳明先生,我想再重新問您一遍,剛剛您說的那些是否和靈能相關?”


    陳明也沒有追究他,就事論事說道:“不能確定,首先關於那個星係裏恒星的狀況我確實不清楚。”


    “然後星球本身我也不確定是否和靈能相關,但是我可以確定那個星球是特殊的,它擁有著自我意識,可以主動對星球的情況進行調節。”


    研究院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對不起陳明先生,剛剛的問題全部都是我自己見識少了,全部都是我自己的問題,這次氣候改造我們可以免費幫您進行,請您諒解。”


    “沒事,我不在意。”


    都這麽說了,陳明也不會真去吃飽了撐得追究什麽。


    研究院鬆了口氣,想著剛剛自家老大說得那些話,試探性地對陳明問道:“請問您能否允許我們先去您說得那個星球上進行一段時間的檢查?”


    “您說得那個星係比較特殊,我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去驗證氣候改造能否進行。”


    “這……非常抱歉,我們也在沒有接觸過那個星球前真的沒辦法給您一個準確地回答。”


    “也行吧。”


    陳明也沒聽出這話裏有什麽問題,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讓氣候改造部那邊準備好需要的人手和設施,他到時候會把人全部送到目的地去的。


    安排好了氣候改造的事情。


    陳明立刻就無縫銜接了下一件事情。


    那就是找遺存者繼續上一次的交流。


    在上一次的交流的最後,遺存者那邊主動發起了交易請求,陳明用他們帝國需要商量為由拖延了下來。


    也是時候回複他們一個結果了。


    陳明還是繼續留在蓋亞星球的地下,隻能說這個星球給人的感覺真的太舒服了,讓他完全不想離開。


    他在這裏拿出了通信器對遺存者們說道:“我們這邊已經商討出結果了,我們可以和你們進行交易。”


    遺存者回複的速度還是和上次一樣,不過他們沒有直接說到帝國同意交易這件事情,而是問道:“請問和我們交流的還是之前的那一位嗎?”


    “是我。”


    “好的,我們這邊也沒有變化,同樣也還是我,你可以稱呼我,納米。”


    這個納米指的是閃耀文明中的納米一個名詞,如果放到人名上的話陳明應該音譯這個詞的。


    但音譯什麽的太麻煩了,為了省點腦子,陳明就直接用這個閃耀文明的名詞翻譯過來的意思,當做是遺存者的那個自稱擁有一定社交能力的“人”的代稱了。


    而在納米那邊給出了自稱之後,陳明也回應了自己的名字。


    “陳明。”


    在解決了稱呼上的問題之後。


    陳明直入主題說道:“關於我們之間交易的方式,帝國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你們可以聽一聽。”


    “沒意見的話就按照這個來,有意見的話可以提,我們可以再商量。”


    陳明給出了相比於上次更加和善的態度,遺存者當然也不可能拒絕陳明這個聽一聽的要求。


    具體的交易形式也是帝國其他人想出來的一種形式。


    簡單來講,就是和遺存者的初期的交易主要以技術方麵的交易為主。


    雙方互相指定一個技術方向。


    例如物理學、社會學、工程學。


    然後列出一百項技術,從中挑選一定的數量,進行交換。


    當然具體的範疇肯定不至於那麽大,而是要精細化到更多的層麵。


    比如物理學下麵比較前沿的就有計算技術、力場技術、粒子技術等等不同的方麵。


    選擇更精細的技術方麵,對於交易到需要的技術是有幫助。


    光說交易技術的話那確實是帝國更賺一些,因為閃耀文明的技術確實比帝國來的更強。


    所以遺存者並不一定會同意,帝國也準備了二號方案。


    不過遺存者那邊回複倒是省了陳明不少事情。


    “沒有問題。”


    這應該也算是他們再一次展現誠意的方式。


    等交易次數多起來,後續的交易將會逐漸平等,並且也會涉及到越來越多的方向。


    從技術逐漸衍生到文化、社會,這是必然可以預見的發展。


    至於以後會不會繼續進行這樣的交易,那就得看具體情況了。


    而第一次的交易雙方對於技術方向的選擇都比較特殊。


    帝國選擇了閃耀文明的靈能理論,而遺存者選擇了帝國的治國術,社會學方向的技術。


    陳明聽到遺存者想要的技術之後就感覺不對勁。


    而當他把交易的技術方向發給了帝國在確定遺存者存在之後從原本的文化部上麵擴建的文明文化部部長之後,那邊的陰沉的氛圍和態度貌似也在說明這問題的嚴重性。


    上來就直接要另一個文明的國策,這並不像是一個心懷友善的文明做得出來的事情。


    雖然也有借口可以解釋,比如閃耀文明因為和帝國的政治傾向不同,所以對帝國的這方麵很好奇。


    但在文明之間,所有的事情都不能朝著好的方向去想。


    不過臉皮不是現在就撕破的,治國術雖然重要,但也不是說公布出去就一定會出問題。


    在真正撕破臉突破底線之前,帝國和閃耀文明還會繼續這麽交易下去。


    和遺存者的交易到此為止。


    但陳明的時間還是沒做完。


    不光是之前的事情,甚至就在陳明和文明文化部的人聊過之後,他的事情又多了一件。


    靈能所長他還記得陳明的需求,僅僅幾個小時的功夫就幫他找來了一批待選的研究人員,並把名單發給了他讓他審核。


    陳明果斷地接收了文件。


    趁著他的那個蟲洞還沒到蓋亞星球所在的信息前趕緊把把事情忙完。


    蟲洞到了說不定還有一堆事情要做。


    靈能所長給的人員名單貌似是發動了關係去找來的,什麽地方的人都有。


    但陳明看這份名單的第一眼隻看到了一個讓他有些不爽的名頭。


    第五軍團。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海:從廢棄采礦空間站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一隻中陸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一隻中陸仁並收藏星海:從廢棄采礦空間站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