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事情陳明後續沒有太過於關注。


    他已經做好了所有他該做的事情。


    他該關注的永遠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隻要是他自己在做的或是在安排人做的零零散散的事情他都能全部都記在腦子裏。


    時不時去關照一下,看看進展。


    隨著時間的流逝。


    陳明手下能用的人越來越多。


    他真的需要時刻盯著的項目逐漸地就隻剩下了他自己的主力艦的設計項目。


    而這主力艦的項目的進度也隨著半年時間的過去接近了末期。


    之前的時候陳明花了半年時間規劃和決定了飛船的主控係統類型,後麵又花了幾個月決定好了飛船的能量源、引擎、裝甲和武器的方向。


    在這剛剛過去的半年裏他自然會把這些東西全部決定好。


    主力艦的能量源在最開始考慮的時候總歸是反物質引擎,這東西相比任何同一時代的技術都是降維打擊。


    隻要能夠搭配一台起輔助作用的生物質引擎,確保飛船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能量告急的危急情況,幾乎可以說是完美地符合了陳明的需求。


    不過。


    最後被決定安裝上去的,是陳明自己以實驗性質做出來的,融合了反物質引擎與生物質引擎效果的複合式引擎。


    機械、生物融合技術掌握了總歸要用一用。


    這樣的複合式引擎最終測試出來的效果確實很不錯。


    但當陳明把引擎帶弄出來的時候項目組負責引擎這一塊的研究員有不少都擔心這種半機械半生物技術的穩定性和適配性是個問題。


    陳明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有一點類似的想法。


    但隨著他複刻了好幾台複合式引擎並且在不同型號不同等級的飛船上都進行過了測試之後。


    就沒人有這個問題了。


    飛船的複合式引擎內海配備了以能量結晶技術為基礎的最新式的電池技術。


    這電池技術裏使用的可不光隻是陳明自己弄出來的能量結晶。


    自從前段時間他借安無平的手將包括能量結晶技術在內的一些生物技術共享出去後,幾乎所有技術都經曆了好幾次的迭代。


    能量結晶技術也才剛剛研究出來,有的是發展的前景。


    帝國那麽大,總歸是有人能夠看得出來這些,並且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把能量結晶技術發展下去的。


    如今,產出能量結晶的能晶蟲經過了多次帝國都罕見的物種基因的提取融合,所產出的結晶比起之前的儲能上限和儲能效率都有大幅提升,而能量自我逸散效率又有了極度降低。


    在經過進一步的電池封裝化的處理之後,結晶電池的能量逸散效率幾乎接近於零。


    在飛船長久續航以及短時高額能量使用方麵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甚至在主力艦設計的過程中,能量結晶技術都有好幾次迭代。


    原本飛船已經安裝好了的引擎和配套的設備都卸下來了好幾次,也是稍微浪費了點時間。


    但這些時間絕對是值得浪費的。


    飛船的引擎當然也搭載了額外的功能性引擎配件。


    包括超空間航道引擎和躍遷引擎還有如今同樣已經被迭代了數次的超空間航道躍遷引擎也一樣。


    不過飛船並沒有搭載相位引擎。


    原因也很簡單。


    這艘從相位巨獸族長的屍體上構築起來的主力艦本身就擁有那股力量。


    恰好最近一段時間帝國靈能技術也在飛速發展。


    有陳明依靠靈能研究和解讀從閃耀文明那邊取得的各種像是煉獄核心、同步加速器核心之類的遺物,以及帝國從遺存者那邊交換來的靈能理論。


    帝國對於各種靈能事物都有了最開始上手去研究的方式。


    前麵隻要順著陳明最開始研究煉獄核心的思路走,到後麵有的是人將這些技術融會貫通,把其他的東西研究出成果來。


    帝國有的是辦法複刻這些靈能造物。


    雖然效果不一定有閃耀文明原裝貨的效果好,但這隻是帝國邁出的第一步。


    而這些方法在經過了專門的研究之後完全可以轉化成用於調控相位巨獸相位力量的動力。


    雖然相位巨獸的相位力量並非靈能力量,但這種特殊的力量在性質上是和靈能近似的。


    也正是因為飛船自身結構所帶來的特殊優勢,陳明的這艘主力艦的大類型號在目前基本上已經可以定下來了。


    相位戰列艦。


    具體的名稱暫時還沒有決定,陳明隻是有了一點想法,到時候看具體怎麽樣還是看他的心情。


    主力艦不隻有引擎,它的裝甲同樣也在這段時間得到了完善。


    飛船複式裝甲的最內層采用是相位巨獸族長屍體上的經過蟲後修改過部分性質的相位巨獸鱗片。


    這些鱗片不隻能起到防護的效果,同時它們還一定程度上是相位巨獸使用相位力量的基礎。


    所以不能進行更換。


    而且如果隻是當做裝甲內襯的話,也確實沒有什麽更好的材料了。


    在最內層之外的裝甲中,包覆著的是陳明目前手頭上最常見的生物材料,蟲族甲殼,內部還帶有額外的緩衝層。


    雖然說蟲族甲殼這種材料十分常見,但蟲族甲殼本身就擁有著相當強大的效果。


    況且被布置在了裝甲內的蟲族甲殼還是蟲後專門為了主力艦而去特意加強過的在中下級飛船上無法有效使用的新式蟲族裝甲。


    名字還是一樣的,強度之間的差距卻天差地別。


    外層的裝甲還是像其他飛船一樣的金屬裝甲。


    而飛船裝甲的最外層則塗裝了一層人造噬星體液,這層噬星體液在凝固之後也可以算是一層噬星體裝甲。


    這一層噬星體裝甲的存在不是為了讓主力艦可以進入恒星,而是出於其他的目的。


    因為人造噬星體液的材料配比在過去的半年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原本的噬星體液的效果單純地隻是為了防止恒星高熱與輻射。


    但帝國就有人從中看出了機會,通過改變配比讓噬星體液實際作用的方向發生了改變。


    讓原本防止熱能與輻射這種能量作用效果的液體可以更大程度地限製能量武器的實際作用效果。


    隻需要薄薄的一層,就可以讓絕大部分能量武器的直接命中效果降低20%以上。


    這一層噬星體液裝甲本身就算是額外的附著,可以很輕鬆地進行修複。


    而這就是裝甲的總體結構。


    裝甲內部的生物質材料不用多提。


    蟲後能夠製造的最好的甲殼材料都會被用在上麵,還有陳明反反複複地優化加強,質量就擺在那裏。


    而飛船裝甲的金屬材料那就更離譜了。


    陳明在最早建造這艘主力艦的時候就是抱著把它當做他最重要的一艘飛船,並且也是艦隊的旗艦的想法去的。


    再加上相位巨獸族長的屍體可不是什麽好弄到的材料,陳明總不可能從相位空間得到了相位的給予和保護之後去把保護相位空間的巨獸宰了當材料。


    因此他在設計和建造這艘主力艦的時候完全不考慮量產的問題,隻要是能堆料的地方就硬堆。


    最終就導致飛船裝甲層裏的普通等級的材料占比隻有20%不到,高級材料占到了46%,剩下的全部都是陳明不計成本,隻看最好效果而投入進去的特種級別的材料。


    製造成本無比高昂,維修成本那更是一眼望不到頭。


    但陳明也想清楚了,如果他隻有一艘這樣的飛船,在有一整個蟲族和如今也正在飛速發展的餘輝的支持下完全沒問題。


    項目組曾經還有有不少人吐槽陳明暴殄天物,畢竟那些高級、特種材料拿出去完全可以製造更多的主力艦。


    不過隨著後麵陳明用蟲族主力艦和利維坦發生的數次衝突的情況被陳明公開,這樣的聲音就少了很多。


    在麵對頂尖的戰鬥力的時候有實力相當的頂尖戰力是多麽重要。


    無論這個頂尖戰力是靈能者,還是某艘強大的飛船。


    不過就算如此也還是有人在說些有的沒的。


    比如陳明為什麽不用這樣的材料去造泰坦級艦船。


    先不提有沒有相位巨獸的體型能達到泰坦級。


    光是主力艦和泰坦級那體型差距就能要陳明半條命,他也根本弄不出來那麽多材料。


    後續的維護和維修更是能把陳明的經濟徹底拖垮。


    更何況,泰坦級艦船大半年前才有理論,現在理論研究都沒搞完,弄泰坦船全是扯淡。


    陳明也懶得理他們,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反正他才是項目的主導,他的想法才是這艘主力艦的設計中最重要的。


    於是這艘主力艦的護盾,也在陳明的強製要求下被安裝上了靈能護盾。


    護盾,算是這艘飛船設計之初最早就在討論的一個問題。


    隻是當時的絕大部分的護盾陳明都有點看不上。


    於是他就強行壓住了護盾方麵的問題。


    一直到位麵之魘被殺死,通過位麵之魘的靈能護盾研究完畢,帝國又有了一定程度的靈能知識,足夠對靈能護盾進行複刻。


    陳明才決定了飛船護盾的發展方向。


    這個決定也是絕對正確的。


    帝國沒有任何一種護盾能夠比擬靈能護盾的強效。


    至於武器這種相比於主力艦本身而言可以算得上是外物的東西,陳明也一直都有在研發。


    主力級武器總不可能隻是把大型武器放大一下功率就拿出來用了。


    每一艘主力艦在設計的時候都會有專人去設計專門的用於配套主力艦的各種方麵的武器。


    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主力艦的優勢。


    比如陳明最熟悉的攻勢級的主力級武器,熱脈衝激光。


    這東西有著非常恐怖的能量消耗,使用的時候占據了飛船絕大部分的能源供應。


    一般的飛船開火輻能值蹭蹭往上漲,隻有像是攻勢這種本身裝甲極其厚重,護盾幾乎沒什麽用的戰列艦能夠節省出大量的能量才可以適配這樣的武器。


    所以陳明在設計自己的這艘主力艦的時候就充分地考慮過了艦船的性質和優勢,以及他自己的想法。


    最終他根據他所掌握的空間知識和他所掌握的相位空間的力量,研發出來了一台名為“變亂”級空間扭曲發生器。


    從空間層麵進行攻擊的武器。


    相當於是陳明部分能力的延伸。


    雖然前段時間打水母利維坦的時候空間扭曲的效果不太好,但水母利維坦是電磁生命。


    針對絕大部分類型的敵人空間武器絕對是最優選。


    到今天。


    關於陳明設計的主力艦的絕大部分結構都已經製造完成,隻剩下了艦船研發階段最後的一些步驟,就能進行組裝、優化、出廠流程。


    最遲三個月的時間,這艘主力艦的研發過程將徹底結束。


    陳明的辦公室中。


    陳明關掉了他電腦上的主力艦各項目組最近一段時間零零散散發過來的報告,舒了一口氣。


    今天也差不多就到這了。


    過幾天開始階段性收尾的時候他還有更多時間看這些東西。


    想著這些,陳明從辦公桌後起身,準備離開。


    雖然說他現在已經能夠做到不眠不休地專注地大概十幾天隻做一件事情。


    但他的生活可不隻是隻有工作,他現在可不是孤單一人。


    而且在帝國和機械族戰爭開始之前,陳明就已經跟白泉商量好了和星海婚禮的時間。


    戰爭既然結束地比預想中的要快,那相應的,婚禮的時間也該提早一些。


    婚禮,也還有三個月。


    陳明嘴角微微抬起,正準備關掉電腦。


    突然看到這時候電腦上接連發送過來了兩條信息。


    一條來自靈能部長,一條來自十四軍團。


    想著先處理遠的事情再處理近的,陳明先看了一下靈能部長的信息,裏麵帶著一份文件。


    文件的內容,是前段時間陳明在水母利維坦最早出現的脈衝星星係內的某個行星的地下發現的閃耀文明文化紀念館內部的考古進度。


    帝國總共派出了兩隊人馬去調查這個遺跡。


    一隊從閃耀文明曆史記錄的最開始往後,另一隊則從後往前。


    從前往後的那隊已經確定了閃耀文明在原始生物時期和智慧生命時期的曆史,很快就可以研究到閃耀文明步入文明的那段曆史了。


    這跟陳明關係不大,關係大的在於從底層,也就是從閃耀文明滅亡時期往前研究的那一個小組。


    他們的進展相比於另一隊不太理想。


    畢竟曾經的時代並不一定需要文字來進行詳細的記錄。


    早期時代的跨度長,生物進化又有跡可循,隻要有足夠的古物存在,總能分析出來些東西。


    但從底層開始對閃耀文明的末期進行研究必然需要文字配合。


    而這個遺跡中的文字又因為時間而磨損,根本沒有什麽線索。


    閃耀文明位於其他地方的遺跡都沒有像是這個遺跡一樣完全沒有任何文字記錄。


    隻能說星係裏的脈衝星的脈衝對於很多事物有很大的影響,導致電子設備損壞鏽蝕,也導致這些文字磨損的完全沒辦法看清。


    即便如此。


    這個考古小組也還是在努力嚐試著依靠帝國對閃耀的了解進行研究。


    並且,在最近,他們發現這個閃耀文明文化館的底層有一個奇怪的地方。


    在這個文化館接近於底層的某一層中,有一排已經鏽蝕的設備。


    通過一種專門用於考古的設備的調查,小組眾人在旁邊的牆體上發現了某種印痕。


    那是有設備在附近長時間製造三維投影,然後在牆體上留下了投影的印痕。


    考古小組把那些照片都拍了下來,交給了上級,最後交到了靈能部長那邊。


    而能讓靈能部長把照片發給陳明的原因。


    就在於那些投影出來的印痕的模樣。


    在陳明把這份文件看到最後的時候,他就已經發現,這些印痕的樣子,都是他見過的利維坦的模樣。


    陳明之前一共見過四種利維坦。


    拾荒者、位麵之魘、噬星體和三色水母。


    在過去的半年,他讓餘輝開始順著周邊星係開拓的時候又碰上了兩隻,也都被他幹掉了。


    分別是一隻從偽裝成宜居星球實際吞噬所有星球上生靈的卵中孵化出的利維坦。


    和一隻存在於某個星係的小行星帶中的晶體狀利維坦。


    後者一開始的時候陳明還不覺得它是利維坦,隻當是某種太空生物。


    因為他們一開始是零散地分布在小行星帶裏的。


    但是它們在陳明處理它們的時候突然間合二為一了,構成了一隻水晶巨獸。


    當然這並沒有影響陳明最後解決掉它。


    並且把兩個利維坦的屍體拖回了蓋亞星係,丟到軌道上建設了專門研究它們的空間站。


    這段時間這兩個新的利維坦空間站也各自都有自己的成果產出。


    那個卵中的利維坦很特殊。


    它會尋找一些合適的星球並把卵注入進星球中,然後注入其中的卵會在這個過程中把星球內部轉化成對於這個利維坦的營養。


    而這種營養,是帝國非常稀缺的一種易揮發的液態資源,哪怕氣態都很有價值。


    這個利維坦空間站所研究的,就是這個轉化的原理。


    而另一個水晶利維坦空間站在最近一段時間裏弄出來一個飛船晶體鍍層。


    隻要一小層,就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船體結構強度。


    陳明當然把這個技術用在了他的主力艦設計上。


    所以他對於所有利維坦都有深刻的印象。


    哪怕隻是看到一個剪影,他也可以確定這些印痕就是利維坦的印痕。


    除了位麵之魘,其他的利維坦的印痕他都在這些考古小組記錄下來的照片中看到了。


    並且其中還有更多陳明沒見過的利維坦。


    一整排數量至少上百。


    而在這一整排利維坦的投影的最邊上有一片十分模糊的星圖的投影。


    考古小組並不確定星圖的含義。


    畢竟星圖應該是三維成像的,一個二維投影真的很難看出些什麽。


    但既然這份星圖放在了這些利維坦投影的旁邊,那就說明這些星圖絕對和這些利維坦有關聯。


    靈能部長希望陳明可以對照星圖,去看看情況。


    畢竟這很有可能意味著,利維坦與閃耀文明有緊密的關係。


    如果這層關係真的存在,那麽利維坦很有可能跟遺存者也有關係,能夠解釋相當多的事情。


    陳明思考了一會兒,給靈能部長那邊回了個他知道了的消息。


    他會去做的,但不急於一時。


    緊接著。


    陳明又打開了十四軍團那邊發來的消息。


    十四軍團的消息並非白泉發過來的,而是軍團長的信息。


    雖然軍團長常年待在帝國和餘輝的前線,陳明和他見麵的次數不多,但陳明對軍團長還是有非常不錯的印象的。


    這時候找來,應該也是有什麽事情要問。


    陳明看了看消息的內容。


    這次倒是沒有什麽文件了,基本上都是軍團長口述的內容。


    大概說得就是前段時間因為帝國在和機械族的戰爭中取勝,並且展現出來了解決臨近敵人的決心的時候,餘輝準備撤退了的事情。


    當時靈能部長還特意過來問陳明這件事。


    陳明反正是沒意見的。


    他控製的隻有餘輝分出來的那部分,餘輝大部隊並沒有控製。


    特別是餘輝那邊確認他的存在之後更是對外來餘輝保持著十分的戒備。


    陳明幾次試探都被攔回來了,距離又隔得太遠,陳明就懶得去管他們了。


    更何況他已經有克萊特卡的複製品了。


    這個複製品隻需要經過他的靈能優化,完全可以做到克萊特卡本體能夠做到的所有事情。


    他甚至還想著之後帝國追擊餘輝大部隊的時候他可以順便薅點羊毛,拿到些不需要用在帝國,而是可以順走的核心。


    所以他對這件事並沒有意見。


    於是後麵就又是十四軍團負責追擊的這件事。


    餘輝和帝國摩擦了這麽多年,想跑,也得先經過帝國的同意。


    追擊在過去的半年裏一直在進行。


    但就在前幾天。


    原本還在大肆撤退的餘輝突然間靜默了。


    它們消失在了逃跑的路上。


    隻剩下了無數堆積在不同星係的物資,任由帝國追擊的部隊奪取。


    陳明想過很多種情況。


    比如餘輝徹底投降,重新融入帝國。


    或者集體自殺,寧死不屈。


    但丟了,是陳明完全沒想到的情況。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海:從廢棄采礦空間站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一隻中陸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一隻中陸仁並收藏星海:從廢棄采礦空間站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