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沉默了一下,跟孫大牛說:“派你的左副將唐固帶兩萬人和武器去守南陽吧。”
關鍵南陽關那一大片要是沒人管,等於把大乾的後背露給北齊和魏國。
孫大牛搓手:“這意思是,南陽也歸我們了。”
楊業:“我暫時不想要。可是現在不要不行了。”
孫大牛說:“我們這裏百姓那麽多,巴不得多點土地。”
楊業:“先這麽辦吧,以後有情況變化再說。”
收了南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好好把襄陽城加固一下。
唐固帶著人進了南陽城,南陽的百姓才安心回去了。
南陽府下轄郡縣的縣官們都等著楊業,給他們開會。
楊業卻沒有動靜。
晚上楊業把武將們叫到一起,打開地圖,問:“你們怎麽看這一次北戎打北關的事。”
孫大牛:“我總覺得像是調虎離山。”
楊業微微點頭:“是,很明顯。可他們到底是想把那座山的老虎調走呢?”
白起挨個指著地圖上大乾的領國,說:“南越和南楚的關口是我們的,所以肯定不是銅嶺關和南關了。北齊和燕國不會蠢到跟北戎合作。魏國沒那個膽子。這幾個關口就算被調走,大乾暫時也無憂。因為有我們。”
“那他們的目標隻有可能跟西狄接壤的西林關了。北戎集中攻打的北關關口跟西林關最近。”
楊業說:“嗯,西狄不知道跟北戎說了什麽,讓北戎願意配合。現在就看齊蓮兒夠不夠聰明,會不會上當了。”
聽說楊業接管了南陽關,齊安國反倒鬆了一口氣。
齊姝他們支援北關之後依舊寡不敵眾。
此事大乾的禦書房裏,齊蓮兒正在跟齊安國商議如何支援北關的事情。
齊安國:“把跟北齊相接的大梁關的五萬人調過去吧。”
齊蓮兒:“不不不,北齊,燕,趙都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這個幾個絕對不能動。”
齊安國:“那皇上的意思是......”
齊蓮兒:“從西林關調人過去。”
齊安國下意識就說:“調西林的人怕是不妥。”
當年楊業布重兵把守,絕對是有原因的。
齊蓮兒:“朕知道皇叔的顧慮。不過當年西林關是楊先生親自訓練士兵鎮守,且打退過無數次西狄的攻打,且把西狄的精兵強將幾乎消滅殆盡。西狄這些年肉眼可見的衰弱了,已不足懼。”
齊安國皺眉:“當年楊先生還在西林鎮守的時候就曾說過,若是北關有難,可以隨時向他求助。他後來沒把西林的人撤走莫非也是準備時刻援馳北關?”
齊蓮兒點頭:“對的。皇叔跟我想到一起去了。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隻讓副將帶四萬人過去支援,留主將和一萬守西林足以。”
齊安國:“好吧。那就這樣吧。如今軍情緊急,也容不得我們猶豫了。畢竟北關如果被突破麻煩更大。”
齊蓮兒的軍令一發出去,紅瑤送給楊業的密報已經在路上了。
其實楊業早就要她離開大京,來南關。
可是紅瑤堅持要留下打探消息。
楊業收到這封密報,忍不住歎氣:“齊蓮兒果然又選了最蠢的選項。”
白起:“怎麽辦?”
楊業抬頭望向他:“白將軍,還想去打北戎嗎?”
白起:“想,這幾年,我天天做夢都在想。”
楊業:“我給你兩萬精兵,這一次定要叫北戎以後再不敢滋擾我們。”
白起:“啊,不滅完他們嗎?”
楊業:“還沒到完全滅了他們的時機,不過,我們可以順便把西狄滅了。”
孫大牛掏了掏耳朵:“我怎麽聽不明白。到底是要打西狄還是北戎。”
楊業:“誰來打誰。”
白起:“有個問題。怎麽過去?”
從這裏到北關要穿過整個大乾,四五個關口。
那就等於要把大乾先打通關。
雖然那些守將未必會抵抗,可是這等於是在扇齊蓮兒的耳光,也會給大乾百姓造成不必要的死傷。
以楊業的脾氣是不會這麽幹的。
楊業說:“我們不從大乾過。”
白起和孫大牛他們一起問:“那從哪裏過。”
楊業:“從南楚和大乾的邊界穿插過去,直奔西狄的都城。”
西狄跟大乾之間全是高山大河,跟南楚之前也是天塹險隘。
之前西狄不敢從這邊繞過來打大乾,也是因為有南楚擋著。
孫大牛:“有個問題,南楚憑什麽答應我們借道。”
楊業:“我跟南楚王談談。他就會肯了。”
孫大牛:“那可能要你犧牲比較大.......”
比如犧牲色相,娶楚阿嬌。
楊業淡淡地說:“不用擔心。我有製勝法寶。”
孫大牛:“你又想一個人去?!”
楊業:“嗯,最多帶上守勤。讓他見識見識談判的場麵。”
見大家都沉默了。
楊業說:“我是去談判又不是去打仗,而且帶太多人,會讓西狄警覺,就暴露了計劃了。”
孫大牛又說:“白將軍帶兩萬人太少。”
楊業:“放心,路上會有援軍。”
孫大牛皺眉問:“你說的是西林的守軍?西林守軍現在滿打滿算也隻有一萬人。”
楊業:“不是,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
楚阿嬌聽說楊業要去跟楚王談判,立刻要求跟隨前往.
楊業說:“行,我正好把你送回去。”
楚阿嬌一聽就把攥著韁繩的手鬆了,退了一步,滿腹委屈望著楊業:“你怎麽總想把我送回去。我在這裏幹得不好嗎?”
楊業:“你總要回去的,不可能一直待在這裏。”
楚阿嬌賭氣說:“好,我跟你回去。”
齊清卻上前一把捉住楚阿嬌的胳膊:“這會兒你留在這裏,楊先生更安全呢。”
雖然楚阿嬌在這裏很安全,可是隻要她留在這裏一日,楚王就不敢對楊業不利。
楚阿嬌咬著唇一跺腳,轉身跑了。
楊業這會也沒心思追她回來,一勒韁繩,跟守勤策馬奔騰而去。
楚王收到消息,派太子來迎接。
楚大郎對楊業說:“父王叮囑我向楊先生致歉,他最近偶感風寒,無法親自來迎接。”
早上他出來的時候,楚王又發作了一次,痛苦不堪。
這會兒也不知道燒退了沒有。
關鍵南陽關那一大片要是沒人管,等於把大乾的後背露給北齊和魏國。
孫大牛搓手:“這意思是,南陽也歸我們了。”
楊業:“我暫時不想要。可是現在不要不行了。”
孫大牛說:“我們這裏百姓那麽多,巴不得多點土地。”
楊業:“先這麽辦吧,以後有情況變化再說。”
收了南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好好把襄陽城加固一下。
唐固帶著人進了南陽城,南陽的百姓才安心回去了。
南陽府下轄郡縣的縣官們都等著楊業,給他們開會。
楊業卻沒有動靜。
晚上楊業把武將們叫到一起,打開地圖,問:“你們怎麽看這一次北戎打北關的事。”
孫大牛:“我總覺得像是調虎離山。”
楊業微微點頭:“是,很明顯。可他們到底是想把那座山的老虎調走呢?”
白起挨個指著地圖上大乾的領國,說:“南越和南楚的關口是我們的,所以肯定不是銅嶺關和南關了。北齊和燕國不會蠢到跟北戎合作。魏國沒那個膽子。這幾個關口就算被調走,大乾暫時也無憂。因為有我們。”
“那他們的目標隻有可能跟西狄接壤的西林關了。北戎集中攻打的北關關口跟西林關最近。”
楊業說:“嗯,西狄不知道跟北戎說了什麽,讓北戎願意配合。現在就看齊蓮兒夠不夠聰明,會不會上當了。”
聽說楊業接管了南陽關,齊安國反倒鬆了一口氣。
齊姝他們支援北關之後依舊寡不敵眾。
此事大乾的禦書房裏,齊蓮兒正在跟齊安國商議如何支援北關的事情。
齊安國:“把跟北齊相接的大梁關的五萬人調過去吧。”
齊蓮兒:“不不不,北齊,燕,趙都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這個幾個絕對不能動。”
齊安國:“那皇上的意思是......”
齊蓮兒:“從西林關調人過去。”
齊安國下意識就說:“調西林的人怕是不妥。”
當年楊業布重兵把守,絕對是有原因的。
齊蓮兒:“朕知道皇叔的顧慮。不過當年西林關是楊先生親自訓練士兵鎮守,且打退過無數次西狄的攻打,且把西狄的精兵強將幾乎消滅殆盡。西狄這些年肉眼可見的衰弱了,已不足懼。”
齊安國皺眉:“當年楊先生還在西林鎮守的時候就曾說過,若是北關有難,可以隨時向他求助。他後來沒把西林的人撤走莫非也是準備時刻援馳北關?”
齊蓮兒點頭:“對的。皇叔跟我想到一起去了。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隻讓副將帶四萬人過去支援,留主將和一萬守西林足以。”
齊安國:“好吧。那就這樣吧。如今軍情緊急,也容不得我們猶豫了。畢竟北關如果被突破麻煩更大。”
齊蓮兒的軍令一發出去,紅瑤送給楊業的密報已經在路上了。
其實楊業早就要她離開大京,來南關。
可是紅瑤堅持要留下打探消息。
楊業收到這封密報,忍不住歎氣:“齊蓮兒果然又選了最蠢的選項。”
白起:“怎麽辦?”
楊業抬頭望向他:“白將軍,還想去打北戎嗎?”
白起:“想,這幾年,我天天做夢都在想。”
楊業:“我給你兩萬精兵,這一次定要叫北戎以後再不敢滋擾我們。”
白起:“啊,不滅完他們嗎?”
楊業:“還沒到完全滅了他們的時機,不過,我們可以順便把西狄滅了。”
孫大牛掏了掏耳朵:“我怎麽聽不明白。到底是要打西狄還是北戎。”
楊業:“誰來打誰。”
白起:“有個問題。怎麽過去?”
從這裏到北關要穿過整個大乾,四五個關口。
那就等於要把大乾先打通關。
雖然那些守將未必會抵抗,可是這等於是在扇齊蓮兒的耳光,也會給大乾百姓造成不必要的死傷。
以楊業的脾氣是不會這麽幹的。
楊業說:“我們不從大乾過。”
白起和孫大牛他們一起問:“那從哪裏過。”
楊業:“從南楚和大乾的邊界穿插過去,直奔西狄的都城。”
西狄跟大乾之間全是高山大河,跟南楚之前也是天塹險隘。
之前西狄不敢從這邊繞過來打大乾,也是因為有南楚擋著。
孫大牛:“有個問題,南楚憑什麽答應我們借道。”
楊業:“我跟南楚王談談。他就會肯了。”
孫大牛:“那可能要你犧牲比較大.......”
比如犧牲色相,娶楚阿嬌。
楊業淡淡地說:“不用擔心。我有製勝法寶。”
孫大牛:“你又想一個人去?!”
楊業:“嗯,最多帶上守勤。讓他見識見識談判的場麵。”
見大家都沉默了。
楊業說:“我是去談判又不是去打仗,而且帶太多人,會讓西狄警覺,就暴露了計劃了。”
孫大牛又說:“白將軍帶兩萬人太少。”
楊業:“放心,路上會有援軍。”
孫大牛皺眉問:“你說的是西林的守軍?西林守軍現在滿打滿算也隻有一萬人。”
楊業:“不是,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
楚阿嬌聽說楊業要去跟楚王談判,立刻要求跟隨前往.
楊業說:“行,我正好把你送回去。”
楚阿嬌一聽就把攥著韁繩的手鬆了,退了一步,滿腹委屈望著楊業:“你怎麽總想把我送回去。我在這裏幹得不好嗎?”
楊業:“你總要回去的,不可能一直待在這裏。”
楚阿嬌賭氣說:“好,我跟你回去。”
齊清卻上前一把捉住楚阿嬌的胳膊:“這會兒你留在這裏,楊先生更安全呢。”
雖然楚阿嬌在這裏很安全,可是隻要她留在這裏一日,楚王就不敢對楊業不利。
楚阿嬌咬著唇一跺腳,轉身跑了。
楊業這會也沒心思追她回來,一勒韁繩,跟守勤策馬奔騰而去。
楚王收到消息,派太子來迎接。
楚大郎對楊業說:“父王叮囑我向楊先生致歉,他最近偶感風寒,無法親自來迎接。”
早上他出來的時候,楚王又發作了一次,痛苦不堪。
這會兒也不知道燒退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