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伏波廟,割頭取發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據漢時的史書記載:珠崖二郡“人民可十萬家,皆殊種異類,被發雕身,而女多嬌好,白皙,長發美鬢”,
也記錄了珠崖二郡廢置的另外一些原因:“珠崖之廢,起於長吏睹其好發,髡取為髲。”髲,即假發。
古代貴婦人常裝假發以顯雍容華貴,因有這一需求,竟致於像《太平禦覽》引《林邑記》所說的那樣:“朱崖人多長發,漢時郡守貪殘,縛婦女割頭取發,由是叛亂,不複賓服。”
想不到吧?漢時的貴婦人竟然也喜歡像後世的女子一樣裝假發,雖需求有所不同,漢時的貴婦人是為了更加的雍容華貴,而後世則是因為自身的頭發稀少等一些原因,但其本質多半還是愛美罷了,
隻是漢時貴婦人的假發來源沾滿了澶州(海南)黎族年輕美麗女子的鮮血,不知道漢時的貴婦人白天裝著這些假發,晚上會不會做惡夢?
為什麽不在中原平民家的女子手中買呢?畢竟平民家的手頭也不怎麽寬裕,但是這時還是很盛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所以就算是出再高的價錢也多半是難以買到的,
在建安年間也有曹孟德“割發代首”的故事,既然如此那便隻能從這邊遠之地的新設郡縣的蠻族女子下手了,有了巨大利益的驅使,那些天高皇帝遠的珠崖兩郡官員才能做出如此殺人取發的惡事出來,
古人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裏繼承來的,隨便割掉不僅大逆不道,而且還是不孝的表現。曹操作為當時的大漢實際當權者,能夠割發代首,以身作則,實屬難能可貴,
說到底還是因他在此之前便讓人起草並頒布了“屯田令”,同時,命令軍隊也要大量開荒地,實行軍屯,並嚴令士兵保護莊稼,不準踐踏禾苗,若違犯,就按軍法處治,那便是要殺頭,
一次,正是麥熟時節,曹操帶兵出征,任務緊急,隊伍行軍急速。老百姓都躲得遠遠的,不敢收割莊稼。
曹操得知後,就傳下軍令,士兵如有踐踏麥田的,立即斬首示眾,請父老鄉親不要害怕。士兵們都小心翼翼地走過麥田,曹操騎著馬,麥田裏突然飛出一隻鳥,這隻鳥正從曹操騎的馬頭上掠過。
戰馬受驚,一邊嘶叫一邊四蹄奮起竄進旁邊的麥田。當曹操用力將馬勒住停下來時,低頭一看,踩倒了一大片麥子。
於是,曹操趕緊跳下馬,對主管法令的官說:“我的馬將麥子踩壞,違犯了禁令,請求按軍法議罪。”
主管法令的官員說:“將軍是一軍的主帥,怎能議罪?”
曹操又說:“我自己製定的法令,我違犯了不治罪,怎麽能夠服眾?”主管法令的官員又說:“對尊貴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罰的。
您是一軍的主帥,何況踏壞麥田又不是存心違法,而是出於意外,我看就不必議罪了。”
曹操聽了,略略沉思一會兒,說道:“既然這樣,那就暫且免去死罪吧,但是,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
說完,他脫下帽子,用劍把自己的頭發割下一綹來,用力擲在地上說道:“姑且用割發代替砍頭。”
曹操割發嚴守軍令的事,很快在全軍傳開了,全軍上下,個個敬畏,人人遵守軍令,無一敢違犯,由此便可見在當時頭發是很重要的、重要的能和性命對等,若不然手下的兵士怎麽會完全信服,
地方官吏荒淫殘暴到殺婦女以取美發的地步,百姓怎能不反?所以先是昭帝始元五年,因儋耳郡造反不斷,下詔罷廢。
這樣從立郡到罷廢不過二十多年,其時漢武帝已死。
昭帝罷儋耳郡,並入珠崖郡,然而,並郡之後,漢宣帝神爵三年,珠崖三縣複反,甘露元年,九縣反,元帝初元元年,朱崖又反。
諸縣更叛,連年不定,簡直是郡無寧日了,真可謂是按起葫蘆又起瓢,有些像現在的打地鼠遊戲,
但當時昏庸的漢帝不僅不思德政之失,反誣稱當地人“其民暴惡,自以阻絕,數犯吏禁”,於是,漢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最終連珠崖郡也罷棄了,從那時到如今也有兩百多年了,
“哢嚓”幾聲,儋耳縣的城門被轟然撞開,聶有帶兵身先士卒衝入城內之時,城頭上也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先登兵士已經開始沿著斜道往城門處而去,與聶有匯合,繼續往城中而去,
聶有帶兵攻的是東門,原本吳軍先到的是北門,但是北門有海河(義倫河)流經,直接連通大海,但是已經不可行大船了,
畢竟已經有兩百多年沒有好好清理這海河的河道了,若是要由此門攻入城中有些麻煩,聶有便領兵繞到東門攻城破門而入,
聶有帶兵入城後也是依照慣例先去將縣衙拿下,而後再清理城中殘留在各處的黎兵,在縣衙用過晚飯後,聶有又帶了向導去城北的伏波將軍廟、白馬井看了看,帶了些貢品去祭祀馬伏波(馬援),
傳說漢代馬伏波將軍南征澶州(海南島)時,因馬將軍的白馬用蹄刨沙湧出清泉而得名。
後來,人們為紀念這位漢代雄而造伏波廟設伏波井。
史書記載:“後伏波將軍乘白馬刨沙得泉,因為井去海濤才四十五步,其味清甘,鄉人於井上立伏波廟。”
聶有帶領左右在伏波廟中跪拜、而後在伏波像前的香爐中燃上香,擺上瓜果等祭品,隨後感慨道:“伏波將軍,吾等今日到此,特來祭拜,廢棄兩百餘年的儋耳縣,吾等今日又將其收複,相信可以告慰您的在天之靈了。”
左右紛紛道:“將軍,想必伏波將軍看到我國將儋耳縣收複,必定會很高興的。”
聶有隨後又去看了看那口方形的白馬井,在井口掬起一捧清澈的泉水一滴不剩的飲盡道:“果真清甜甘冽,當真是眼好泉水,
又離海如此之近,還沒有絲毫海水的苦味,真是奇特,不負白馬井之名啊!”聶有說著還將水囊中的水倒幹淨,取了些泉水裝在裏麵,帶回去飲用………………………
也記錄了珠崖二郡廢置的另外一些原因:“珠崖之廢,起於長吏睹其好發,髡取為髲。”髲,即假發。
古代貴婦人常裝假發以顯雍容華貴,因有這一需求,竟致於像《太平禦覽》引《林邑記》所說的那樣:“朱崖人多長發,漢時郡守貪殘,縛婦女割頭取發,由是叛亂,不複賓服。”
想不到吧?漢時的貴婦人竟然也喜歡像後世的女子一樣裝假發,雖需求有所不同,漢時的貴婦人是為了更加的雍容華貴,而後世則是因為自身的頭發稀少等一些原因,但其本質多半還是愛美罷了,
隻是漢時貴婦人的假發來源沾滿了澶州(海南)黎族年輕美麗女子的鮮血,不知道漢時的貴婦人白天裝著這些假發,晚上會不會做惡夢?
為什麽不在中原平民家的女子手中買呢?畢竟平民家的手頭也不怎麽寬裕,但是這時還是很盛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所以就算是出再高的價錢也多半是難以買到的,
在建安年間也有曹孟德“割發代首”的故事,既然如此那便隻能從這邊遠之地的新設郡縣的蠻族女子下手了,有了巨大利益的驅使,那些天高皇帝遠的珠崖兩郡官員才能做出如此殺人取發的惡事出來,
古人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裏繼承來的,隨便割掉不僅大逆不道,而且還是不孝的表現。曹操作為當時的大漢實際當權者,能夠割發代首,以身作則,實屬難能可貴,
說到底還是因他在此之前便讓人起草並頒布了“屯田令”,同時,命令軍隊也要大量開荒地,實行軍屯,並嚴令士兵保護莊稼,不準踐踏禾苗,若違犯,就按軍法處治,那便是要殺頭,
一次,正是麥熟時節,曹操帶兵出征,任務緊急,隊伍行軍急速。老百姓都躲得遠遠的,不敢收割莊稼。
曹操得知後,就傳下軍令,士兵如有踐踏麥田的,立即斬首示眾,請父老鄉親不要害怕。士兵們都小心翼翼地走過麥田,曹操騎著馬,麥田裏突然飛出一隻鳥,這隻鳥正從曹操騎的馬頭上掠過。
戰馬受驚,一邊嘶叫一邊四蹄奮起竄進旁邊的麥田。當曹操用力將馬勒住停下來時,低頭一看,踩倒了一大片麥子。
於是,曹操趕緊跳下馬,對主管法令的官說:“我的馬將麥子踩壞,違犯了禁令,請求按軍法議罪。”
主管法令的官員說:“將軍是一軍的主帥,怎能議罪?”
曹操又說:“我自己製定的法令,我違犯了不治罪,怎麽能夠服眾?”主管法令的官員又說:“對尊貴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罰的。
您是一軍的主帥,何況踏壞麥田又不是存心違法,而是出於意外,我看就不必議罪了。”
曹操聽了,略略沉思一會兒,說道:“既然這樣,那就暫且免去死罪吧,但是,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
說完,他脫下帽子,用劍把自己的頭發割下一綹來,用力擲在地上說道:“姑且用割發代替砍頭。”
曹操割發嚴守軍令的事,很快在全軍傳開了,全軍上下,個個敬畏,人人遵守軍令,無一敢違犯,由此便可見在當時頭發是很重要的、重要的能和性命對等,若不然手下的兵士怎麽會完全信服,
地方官吏荒淫殘暴到殺婦女以取美發的地步,百姓怎能不反?所以先是昭帝始元五年,因儋耳郡造反不斷,下詔罷廢。
這樣從立郡到罷廢不過二十多年,其時漢武帝已死。
昭帝罷儋耳郡,並入珠崖郡,然而,並郡之後,漢宣帝神爵三年,珠崖三縣複反,甘露元年,九縣反,元帝初元元年,朱崖又反。
諸縣更叛,連年不定,簡直是郡無寧日了,真可謂是按起葫蘆又起瓢,有些像現在的打地鼠遊戲,
但當時昏庸的漢帝不僅不思德政之失,反誣稱當地人“其民暴惡,自以阻絕,數犯吏禁”,於是,漢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最終連珠崖郡也罷棄了,從那時到如今也有兩百多年了,
“哢嚓”幾聲,儋耳縣的城門被轟然撞開,聶有帶兵身先士卒衝入城內之時,城頭上也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先登兵士已經開始沿著斜道往城門處而去,與聶有匯合,繼續往城中而去,
聶有帶兵攻的是東門,原本吳軍先到的是北門,但是北門有海河(義倫河)流經,直接連通大海,但是已經不可行大船了,
畢竟已經有兩百多年沒有好好清理這海河的河道了,若是要由此門攻入城中有些麻煩,聶有便領兵繞到東門攻城破門而入,
聶有帶兵入城後也是依照慣例先去將縣衙拿下,而後再清理城中殘留在各處的黎兵,在縣衙用過晚飯後,聶有又帶了向導去城北的伏波將軍廟、白馬井看了看,帶了些貢品去祭祀馬伏波(馬援),
傳說漢代馬伏波將軍南征澶州(海南島)時,因馬將軍的白馬用蹄刨沙湧出清泉而得名。
後來,人們為紀念這位漢代雄而造伏波廟設伏波井。
史書記載:“後伏波將軍乘白馬刨沙得泉,因為井去海濤才四十五步,其味清甘,鄉人於井上立伏波廟。”
聶有帶領左右在伏波廟中跪拜、而後在伏波像前的香爐中燃上香,擺上瓜果等祭品,隨後感慨道:“伏波將軍,吾等今日到此,特來祭拜,廢棄兩百餘年的儋耳縣,吾等今日又將其收複,相信可以告慰您的在天之靈了。”
左右紛紛道:“將軍,想必伏波將軍看到我國將儋耳縣收複,必定會很高興的。”
聶有隨後又去看了看那口方形的白馬井,在井口掬起一捧清澈的泉水一滴不剩的飲盡道:“果真清甜甘冽,當真是眼好泉水,
又離海如此之近,還沒有絲毫海水的苦味,真是奇特,不負白馬井之名啊!”聶有說著還將水囊中的水倒幹淨,取了些泉水裝在裏麵,帶回去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