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薏苡,君心難測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左右中有人又道:“想不到小小的薏苡竟然能有如此大的威力,能將堂堂的伏波將軍害得落到如此下場。”
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這薏苡能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
由於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他卻沒有想到給洛陽的天子、權貴都分一些,就這樣把這一車薏苡運回了家中,
當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
於是洛陽的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
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去觸這個眉頭。
但是正如花無百日紅一樣,人也亦是如此,沒有長盛不衰的,馬援死後,有人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回。
馬武、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說馬援確曾運回過一車珍稀之物。劉秀更加憤怒。
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為何如此震怒,不知馬援究竟身犯何罪,惶懼不安。
馬援的屍體運回,不敢埋和原來的墳地,隻買了城西幾畝地,草草埋葬在那裏。
馬援的賓朋故舊,也不敢到馬家去吊唁,景況十分淒涼。
葬完馬援後,馬援的侄兒馬嚴和馬援的妻子兒女們到朝廷請罪。
劉秀拿出梁鬆的奏章給他們看,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後,先後六次向皇帝上書,申訴冤情,言辭淒切。
劉秀這才命令安葬馬援。前任雲陽令朱勃也上書為馬援鳴不平,但劉秀沒有同意為馬援平反,繼續將此事壓著,哪怕是馬援還替他在稱帝的第四年便勸降了不時懷有二心的隴右割據軍閥隗囂,對劉秀崛起初期助力頗多,
可是帝王就是這樣,升米恩鬥米仇的,根本不會在乎這些,即便是不計較讒言中那一車連存不存在都不知道的珍珠文犀,這在劉秀稱帝之初被馬援勸來歸附、又反複無常、想腳踏兩條船的隗囂之事上便埋下了不滿厭惡的隱患,
但那時又處在天下四分五裂、軍閥勢力割據眾多的時局下,平定叛亂便需要像馬援這樣的人,因此對馬援的不滿便可以往後放一放的,待到四海平定之時再找個合適的時機再授意朝中的官員發難便可,
在王莽代漢稱帝之後的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王莽的堂弟王林任衛將軍,廣招天下豪傑,選拔馬援為掾,並把他推薦給王莽,王莽於是任命馬援為新城大尹。
更始二年(24年),新朝滅亡,馬援和哥哥增山連率馬員一起離開了各自的任所,逃至涼州避難。
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馬員到洛陽投奔劉秀。馬援則羈留在西州,受到隴右割據勢力隗囂的器重,被任命為綏德將軍,參與隗囂的決策定計。
同年,公孫述在蜀地稱帝,隗囂派馬援去探聽虛實。馬援跟公孫述本是老鄉,而且交情很好,馬援本以為這次見麵定會握手言歡,沒想到公孫述卻擺起皇帝的架子。
公孫述先陳列衛士,然後才請馬援進見,待剛見過禮,又馬上讓馬援出宮,住進賓館;接著命人給馬援製作都布單衣、交讓冠。
然後才在宗廟中聚集百官,設宴招待他。席間,公孫述表示要封馬援為侯爵,並授予他大將軍的官位。
馬援的隨從賓客以為受到了禮遇,都願意留下來,馬援則認為公孫述隻是是裝腔作勢,不能久留天下士,於是毅然返回隴右,並對隗囂道:“公孫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專意經營東方(劉秀)。”
建武四年(28年),馬援攜帶隗囂的書信到洛陽,在宣德殿麵見劉秀。劉秀道:“你周旋於二帝之間,現在見到你,使人大感慚愧。”
馬援道:“當今世道,不隻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君主。臣如今遠來,陛下怎麽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
劉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過是個說客。”
馬援道:“天下反反複複,竊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現在見到陛下,寬宏大量,與高祖一樣,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
劉秀佩服他的膽識,認為他與眾不同。
不久,馬援隨劉秀南巡,先到黎丘,後轉到東海。南巡歸來,劉秀又以馬援為待詔,日備顧問。馬援要回西州時,劉秀派太中大夫來歙持節相送,畢竟要讓隴右歸附,排場搞大些也是應該的。
馬援回來後,隗囂詢問東方的傳言和在京師的得失。
馬援道:“前次到朝廷,陛下多次接見我,每次與其在宴間談話,從夜談到清晨,陛下的才能勇略,不是別人所能匹敵的,且坦白誠懇,無所隱瞞。胸懷闊達而有大節,大抵與高帝(劉邦)相同,而其經學之淵博,處理政事和文章辭辯,在前世無人可比。”
隗囂又問:“陛下比高帝怎樣?”
馬援回答:“不如。高帝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為;而當今陛下喜愛政事,處理政務能恰如其份,又不喜歡飲酒。”
隗囂心裏不高興,說:“像你這樣說,陛下倒勝過高帝了。”話雖如此說,隗囂到底還是相信馬援。他同意歸漢,派長子隗恂到洛陽去做人質。
馬援攜家屬隨隗恂到洛陽,數月都沒有被任命職務。他發現三輔地區土地肥沃,原野寬廣,而自己帶來的賓客又不少,於是便上書劉秀,請求率領賓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此時,隗囂聽信了部將王元的挑撥,想占據隴西,稱王稱霸,因而對漢朝存有二心,處事狐疑。
馬援見狀,多次寫信,好意相勸。
隗囂怨恨馬援,認為他背離自己,見到信後愈發惱火,後來竟起兵抗拒朝廷。
馬援上書劉秀,陳述消滅隗囂的計策。
劉秀采納馬援的計策,令他率突騎五千,遊說隗囂的將領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豪,陳述利害禍福,分化瓦解隗囂集團。
馬援又寫信給隗囂部將楊廣,陳說利害,希望他能歸附漢朝並勸諫隗囂懸崖勒馬,楊廣沒有答複。
建武八年(32年),劉秀親征隗囂。
軍隊行進到漆縣,不少將領認為前途情況不明,勝負難卜,不宜深入險阻,劉秀也猶豫不定,難下決心,正好馬援奉命趕來。
劉秀連夜接見,並將將領們的意見告訴馬援,征詢他的意見。
於是,馬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隗囂的將領已有分崩離析之勢,如果乘機進攻,定獲全勝。
說著,他命人取些米來,當下在光武帝麵前用米堆成山穀溝壑等地形地物,然後指點山川形勢,標示各路部隊進退往來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隱,無不畢現,對戰局的分析也透徹明白。劉秀大喜道:“敵虜已在我眼中了。”
遂決意進軍,第二天,光武帝揮軍直進,抵達高平第一城。
當時,涼州牧竇融率河西五郡(指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輜重車五千輛與劉秀會合,分數路攻隴。
隗囂大將十三人及部眾十萬餘人不戰而降,隗囂逃至西城,援隴蜀軍李育、田弇逃至上邽。
漢軍占領了天水的16座屬縣,劉秀派吳漢、岑彭圍西城,派耿彝圍上邽,至此,隗囂軍主力基本上被漢軍消滅,
若是沒有馬援這個之前在隗囂麾下擔任綏德將軍、頗受器重之人劉秀身旁,那劉秀平定隴右興許也沒有這麽大的勝算。
聶有回憶起他以前在史書上看到的這些,感慨道:“馬援將軍如此盡心盡力的幫劉秀,可最後卻落得個如此下場,正如陛下對陸伯言陸都督那般,
即便是陸都督為陛下立下取荊州、在夷陵大破蜀軍,解了吾國的滅頂之災,可還是落得個憤恚致卒的下場,哎,自古以來君心皆是難測啊!”
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這薏苡能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
由於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他卻沒有想到給洛陽的天子、權貴都分一些,就這樣把這一車薏苡運回了家中,
當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
於是洛陽的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
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去觸這個眉頭。
但是正如花無百日紅一樣,人也亦是如此,沒有長盛不衰的,馬援死後,有人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回。
馬武、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說馬援確曾運回過一車珍稀之物。劉秀更加憤怒。
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為何如此震怒,不知馬援究竟身犯何罪,惶懼不安。
馬援的屍體運回,不敢埋和原來的墳地,隻買了城西幾畝地,草草埋葬在那裏。
馬援的賓朋故舊,也不敢到馬家去吊唁,景況十分淒涼。
葬完馬援後,馬援的侄兒馬嚴和馬援的妻子兒女們到朝廷請罪。
劉秀拿出梁鬆的奏章給他們看,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後,先後六次向皇帝上書,申訴冤情,言辭淒切。
劉秀這才命令安葬馬援。前任雲陽令朱勃也上書為馬援鳴不平,但劉秀沒有同意為馬援平反,繼續將此事壓著,哪怕是馬援還替他在稱帝的第四年便勸降了不時懷有二心的隴右割據軍閥隗囂,對劉秀崛起初期助力頗多,
可是帝王就是這樣,升米恩鬥米仇的,根本不會在乎這些,即便是不計較讒言中那一車連存不存在都不知道的珍珠文犀,這在劉秀稱帝之初被馬援勸來歸附、又反複無常、想腳踏兩條船的隗囂之事上便埋下了不滿厭惡的隱患,
但那時又處在天下四分五裂、軍閥勢力割據眾多的時局下,平定叛亂便需要像馬援這樣的人,因此對馬援的不滿便可以往後放一放的,待到四海平定之時再找個合適的時機再授意朝中的官員發難便可,
在王莽代漢稱帝之後的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王莽的堂弟王林任衛將軍,廣招天下豪傑,選拔馬援為掾,並把他推薦給王莽,王莽於是任命馬援為新城大尹。
更始二年(24年),新朝滅亡,馬援和哥哥增山連率馬員一起離開了各自的任所,逃至涼州避難。
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馬員到洛陽投奔劉秀。馬援則羈留在西州,受到隴右割據勢力隗囂的器重,被任命為綏德將軍,參與隗囂的決策定計。
同年,公孫述在蜀地稱帝,隗囂派馬援去探聽虛實。馬援跟公孫述本是老鄉,而且交情很好,馬援本以為這次見麵定會握手言歡,沒想到公孫述卻擺起皇帝的架子。
公孫述先陳列衛士,然後才請馬援進見,待剛見過禮,又馬上讓馬援出宮,住進賓館;接著命人給馬援製作都布單衣、交讓冠。
然後才在宗廟中聚集百官,設宴招待他。席間,公孫述表示要封馬援為侯爵,並授予他大將軍的官位。
馬援的隨從賓客以為受到了禮遇,都願意留下來,馬援則認為公孫述隻是是裝腔作勢,不能久留天下士,於是毅然返回隴右,並對隗囂道:“公孫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專意經營東方(劉秀)。”
建武四年(28年),馬援攜帶隗囂的書信到洛陽,在宣德殿麵見劉秀。劉秀道:“你周旋於二帝之間,現在見到你,使人大感慚愧。”
馬援道:“當今世道,不隻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君主。臣如今遠來,陛下怎麽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
劉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過是個說客。”
馬援道:“天下反反複複,竊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現在見到陛下,寬宏大量,與高祖一樣,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
劉秀佩服他的膽識,認為他與眾不同。
不久,馬援隨劉秀南巡,先到黎丘,後轉到東海。南巡歸來,劉秀又以馬援為待詔,日備顧問。馬援要回西州時,劉秀派太中大夫來歙持節相送,畢竟要讓隴右歸附,排場搞大些也是應該的。
馬援回來後,隗囂詢問東方的傳言和在京師的得失。
馬援道:“前次到朝廷,陛下多次接見我,每次與其在宴間談話,從夜談到清晨,陛下的才能勇略,不是別人所能匹敵的,且坦白誠懇,無所隱瞞。胸懷闊達而有大節,大抵與高帝(劉邦)相同,而其經學之淵博,處理政事和文章辭辯,在前世無人可比。”
隗囂又問:“陛下比高帝怎樣?”
馬援回答:“不如。高帝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為;而當今陛下喜愛政事,處理政務能恰如其份,又不喜歡飲酒。”
隗囂心裏不高興,說:“像你這樣說,陛下倒勝過高帝了。”話雖如此說,隗囂到底還是相信馬援。他同意歸漢,派長子隗恂到洛陽去做人質。
馬援攜家屬隨隗恂到洛陽,數月都沒有被任命職務。他發現三輔地區土地肥沃,原野寬廣,而自己帶來的賓客又不少,於是便上書劉秀,請求率領賓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此時,隗囂聽信了部將王元的挑撥,想占據隴西,稱王稱霸,因而對漢朝存有二心,處事狐疑。
馬援見狀,多次寫信,好意相勸。
隗囂怨恨馬援,認為他背離自己,見到信後愈發惱火,後來竟起兵抗拒朝廷。
馬援上書劉秀,陳述消滅隗囂的計策。
劉秀采納馬援的計策,令他率突騎五千,遊說隗囂的將領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豪,陳述利害禍福,分化瓦解隗囂集團。
馬援又寫信給隗囂部將楊廣,陳說利害,希望他能歸附漢朝並勸諫隗囂懸崖勒馬,楊廣沒有答複。
建武八年(32年),劉秀親征隗囂。
軍隊行進到漆縣,不少將領認為前途情況不明,勝負難卜,不宜深入險阻,劉秀也猶豫不定,難下決心,正好馬援奉命趕來。
劉秀連夜接見,並將將領們的意見告訴馬援,征詢他的意見。
於是,馬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隗囂的將領已有分崩離析之勢,如果乘機進攻,定獲全勝。
說著,他命人取些米來,當下在光武帝麵前用米堆成山穀溝壑等地形地物,然後指點山川形勢,標示各路部隊進退往來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隱,無不畢現,對戰局的分析也透徹明白。劉秀大喜道:“敵虜已在我眼中了。”
遂決意進軍,第二天,光武帝揮軍直進,抵達高平第一城。
當時,涼州牧竇融率河西五郡(指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輜重車五千輛與劉秀會合,分數路攻隴。
隗囂大將十三人及部眾十萬餘人不戰而降,隗囂逃至西城,援隴蜀軍李育、田弇逃至上邽。
漢軍占領了天水的16座屬縣,劉秀派吳漢、岑彭圍西城,派耿彝圍上邽,至此,隗囂軍主力基本上被漢軍消滅,
若是沒有馬援這個之前在隗囂麾下擔任綏德將軍、頗受器重之人劉秀身旁,那劉秀平定隴右興許也沒有這麽大的勝算。
聶有回憶起他以前在史書上看到的這些,感慨道:“馬援將軍如此盡心盡力的幫劉秀,可最後卻落得個如此下場,正如陛下對陸伯言陸都督那般,
即便是陸都督為陛下立下取荊州、在夷陵大破蜀軍,解了吾國的滅頂之災,可還是落得個憤恚致卒的下場,哎,自古以來君心皆是難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