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身尖細的“籲”聲,那名年輕的小宦官便拉住馬的韁繩,馬車便在一間人流量比較多的綢緞莊前停好,“噠—噠—噠”的馬蹄聲逐漸消失…………………………


    王沈等人進入店中詢問了的具體價錢,約莫是一寸蜀錦便可以換一寸金,這個他們在先前便是有所耳聞,覺得店中管事給出的價格也挺公道的,價格談好了之後,


    便讓店中管事叫幾個人去將那八十匹精美的蜀錦搬到店中櫃台上清點,結算價格,這可是天子府庫中的蜀錦,質量自然是上乘的,價值亦是挺“霸道”的,是流通天下諸國的硬通貨。


    蜀錦是我國的四大名錦,其曆史源遠流長,對我國乃至亞洲,世界的絲織業都有這巨大的影響。


    蜀錦於上古時期,興於春秋戰國時,盛於時期,錦官城、錦江等名號皆是因蜀錦。蜀錦在秦漢時期最為興盛,興盛到足“霸道“一詞來形容,在蜀漢時更是甚於從前。


    說蜀錦的價值,咱們就得先說說個“錦”字,“錦”等於“金”加“帛”,“帛”是絲織品的總稱,而這個金字旁就足以突顯出“錦”這種絲織品的價值,就算是在後世手工蜀錦的價值亦是非凡。


    《釋名》有雲:“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其製字從帛與金也。”


    《史記》中記載了秦惠文王時期司馬錯對蜀地的一段評價:“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蜀地偏居一隅,在張儀眼中是蠻夷之地,司馬錯為何會認為蜀地藏著巨大的財富呢?


    一方麵原因在於蜀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另一方麵就跟這蜀錦有很大關係。


    《史記》中多次提到了“蜀布”的交易,蜀布指的就是蜀錦。正是因為蜀錦的交易,為蜀地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而司馬錯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蜀都賦》稱,蜀地“黃潤細布,一筒數金“,要知道,在十九世紀以前,幾千年的曆史中全球黃金總產量不過萬噸,一桶頂級蜀錦就要數金,足以見其價值之高。


    《蜀都賦》中便有一段專門描述蜀錦的製作及價格的:“亞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重,羅肆巨千。賄貨山積,纖麗星繁。都人士女,袨服靚妝。賈貿墆鬻,舛錯縱橫。異物崛詭,奇於八方。布有橦華,麫有桄榔。邛杖傳節於大夏之邑,蒟醬流味於番禺之鄉。輿輦雜遝,冠帶混並。累轂疊跡,叛衍相傾。喧嘩鼎沸,則哤聒宇宙;囂塵張天,則埃壒曜靈。闤闠之裏,伎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黃潤比筒,籯金所過。”


    到了蜀漢時期,蜀錦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朝廷經常用它去交換北方的戰馬和其他軍需物資。


    雖然具體交換價值咱們不得而知,但是能在亂世三國中用來交換戰馬和軍需物資,蜀錦的價值絕對不容小覷。


    諸葛亮在軍令《言錦教》中有這樣兩句話:“決敵之資,惟仰錦耳“、“軍中之需,全藉於錦”。


    這又是個什麽概念呢?劉備入蜀時自帶兵馬約三萬,後兼並劉璋兵力約五萬,兼並漢中兵力約三萬,荊州留守軍隊約五萬,鼎盛時期蜀漢大約有十五六萬的軍隊,這些兵馬開銷支出的大部分都要仰仗蜀錦,這樣算下來“寸錦寸金“的說法不為過吧?


    秦漢時期的服裝製度大體相似,官員和上層社會所穿著的多是寬袖長袍,而普通百姓和貧窮人家隻能穿短衣長褲。


    服裝製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裁衣的用料,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有一塊上好的布料,你會把它裁成碎片製作短衣嗎?


    當然不會,上好的料子自然是浪費越少越好。當然了,以蜀錦的價格來說,平常百姓也是絕對用不起的,所以它也就逐漸成了秦漢時期上層社會的專屬象征。


    《後漢書·輿服誌》載:“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後,皆以蠶衣為朝服“,漢朝時期的什麽官員享受兩千石待遇呢?最低也要是郡太守別的官員,放到現在,就相當於高官官員。


    隻有高官以上的官員家屬才能穿戴蠶衣。而蜀錦作為秦漢時期蠶衣中的佼佼者,能夠穿戴它的人級別需要更高。普通百姓隻能是望“錦”興歎,早在戰國時便開辟了專門交易蜀錦的“蜀身毒道”,


    早在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以前,西南地區的先民們就已打通了一條從四川至印度一帶的貿易通道,這就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前身“蜀身毒道”。


    《漢書·張騫傳》記錄了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國後跟漢武帝說的一句話:


    “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


    大夏國的蜀布正是從身毒(印度)過去的,而印度的蜀布呢?


    據印度古梵文文獻描述,很早以前的印度教大神就都十分喜歡穿中國絲綢,中國絲綢正是通過這條蜀身毒道交易過去的。


    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曆史中,重農抑商幾乎是每個朝代的基本國策之一,漢朝也不例外。


    漢朝是沿襲秦製,始終以農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隨著蜀錦行業的發展和興盛,漢朝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一度被撼動。


    舉個簡單的例子,普通農戶靠種地為生,每年所得糧食一部分上繳朝廷,一部分留著自己家裏吃,可是絲織品就不同了,不管生產了多少,自己一寸也不能留隻能賣掉,畢竟蜀錦這樣的高檔品普通百姓根本沒有資格穿戴。這樣一來就促進了商業經濟的發展。


    朝廷如果想要繼續扼製商業發展,就隻能徹底摧毀蜀地的絲織業,讓所有的桑、蠶農、紡織工回家種五穀。這樣可行嗎?根本不行。


    漢朝時由絲織品所帶動的商業貿易已經為朝廷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已然成為了當時朝廷的重要經濟支柱。試問哪個統治者願意自斷臂膀?


    史載,漢朝時發達的蜀錦、蜀繡成為朝廷重要的貢賦來源。於是朝廷在成都專門設置“錦官“,對蜀錦蜀繡的生產、銷售進行管理,並且特別築城以保護蜀錦蜀繡的生產。


    蜀錦不僅撼動了漢朝重農抑商的國策,還引得朝廷為它設立錦官一職,試問還有哪種產品能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


    蜀錦在漢末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人身上,一是諸葛亮,另一個是曹丕。


    諸葛亮對蜀錦的態度咱們在前麵已經說過,他在軍令中明確說明要仰仗蜀錦,下麵詳細說下曹丕對蜀錦的態度。


    王沈望著一匹一匹望裏運的蜀錦道:“說起在偽魏文帝之時,曹丕便深惡蜀國的蜀錦,認為蜀錦流入,魏國的金銀流出有變相資敵隻嫌,可是無論是他還是偽魏的世家們都不能抵製住這蜀錦的誘惑啊!”


    《與群臣論蜀錦書》中記錄了曹丕這樣一段話:


    “自吾所織如意虎頭連璧錦,亦有金薄,蜀薄來至洛邑,皆下惡。”


    很明顯,曹丕說這句話的目的不是要表明他自己織的錦有多好,主要目的是貶低蜀錦。


    當時蜀錦風靡全國,魏國上至高官貴戚,下到地主富賈,都成了蜀錦的忠實粉絲。


    要知道蜀錦價格十分高昂,人們追求蜀錦就意味著魏國的金銀錢財會源源不斷流向蜀國,繼而產生巨大的“貿易逆差“。


    能逼得一個皇帝自己紡織,關鍵還能引來他的一番“詆毀“,可見蜀錦的影響力確實霸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