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又飲了一爵酒道:“叔夜不愧是與我一般的真名士啊,如今日一般的名琴奏名曲真是難得啊,從古至今又能有幾回,想來也隻有“號鍾”奏鍾子期的高山流水、“綠綺”彈奏鳳求凰了吧。”


    “號鍾”是傳說中周代的名琴,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鍾聲激蕩,號角長鳴,令人蕩胸生雲。


    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晉國的上代夫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彈奏那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屬於十大古曲之一。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後世分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係。


    劉向《九歎·湣命》:“破伯牙之號鍾兮,挾人箏而彈緯。”《淮南子·修務訓》:“鼓琴者期於鳴廉、修營,而不期於濫脇、號鍾。”


    可此琴若不是巧遇齊桓公,齊桓公慧眼識琴、育人,隻怕是早遭埋沒,難見天日,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


    號鍾與齊桓公的故事頗為傳奇,號鍾也是在齊桓公的手中真正地成為了“號鍾”。


    齊桓公一次巡行,路過一村莊,突然聽到一陣琴音,五音不齊,齊桓公聽得難受,又有喧嘩鼓噪之聲,便下車尋來。


    這時看見一群孩子圍著一個五六歲左右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緊護一琴,擋著如雨點般砸來的拳腳。桓公立即嗬止,救下小孩。


    一問:原來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討,不料演奏難聽,被當作騙子,又因搶了乞丐的飯碗,遭乞丐群毆,可這孩子雖然被打,還舍命護琴,懂得珍貴物品。


    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喜好操琴,頓生憐惜。


    將孩子帶回宮中,再看孩子手中琴,不覺驚訝萬分,他收藏了許多名琴,還沒發現竟有如此好琴。


    再問,才知琴是父親遺留的,還在母親繈褓中,父親就去世,長到五歲,母親又亡,父母隻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學父親操琴賣藝,無奈他沒學過,又無錢求師,隻好亂彈。


    桓公看那孩子目聰靈秀,甚是憐愛。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就賜名“號鍾”。叫來樂師全力教習孩子彈琴,“號鍾”苦學勤練。


    過了數年,桓公正要征討魯國,第二天出征誓師,忽聽號角聲聲,鍾鼓鳴鳴,讓人精神陡長,摩拳擦掌,他試著吹牛角一和,更佳。


    此樂,明天出征,豈不是用到點子上?尋聲一看,是“號鍾”在彈琴,好不高興。


    第二天十萬大軍凜立,軍旗獵獵,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號鍾”奏琴與之呼應。牛角聲聲,琴聲切切,軍威頓振。


    “號鍾”在牛角的伴奏下彈出的旋律雄渾悲壯激昂亢奮,千軍萬馬人人個個隻覺得熱血沸騰,鬥誌昂揚,雄心萬丈,士氣倍增。


    果然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大勝而歸,這“號鍾”古琴的名頭便再起響徹列國,但這把古琴究竟是不是原先伯牙手中的那把“號鍾”則是沒人知道了,畢竟時間已經過去了那麽久,“號鍾”也早已失傳。


    “綠綺”雖不如“號鍾”但也頗為有名,相傳綠綺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有如綠色藤蔓纏繞於古木之上,因而名為“綠綺”。


    但其真正的模樣,我們早已無幸見到——古琴琴體需用疏鬆的木頭(最合適的是桐木)製作,琴弦用動物(如牛)完整的筋或馬尾製作,承受不起歲月摩挲,早已消逝於茫茫曆史長河中。


    “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張琴。


    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


    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


    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


    “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


    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一次,司馬相如訪友,豪富卓王孫慕名設宴款待。酒興正濃時,眾人說:“聽說您‘綠綺’彈得極好,請操一曲,讓我輩一飽耳福。”


    相如早就聽說卓王孫的女兒文君,才華出眾,精通琴藝,而且對他極為仰慕。


    司馬相如就彈起琴歌《鳳求凰》向她求愛。


    有歌詞曰:“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張琴代語兮,聊訴衷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傍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使我淪亡。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文君聽琴後,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臉紅耳熱,心馳神往。


    她傾心相如的文才,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締結良緣。從此,司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傳為千古佳話。


    嵇康笑著道:“平叔兄過獎了,即便是沒有丞相的“焦尾”,隻有琴曲好,彈奏者善彈,亦是能彈奏出動聽、悅耳的琴聲,古琴雖好,但終歸隻是外物耳,隻有要有聖人之心,亦是能將普通的琴彈奏出“聖人之器”的聲音。”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屬於八音中的絲。


    傳說炎帝在沁源景鳳羊頭山下“黍定黃鍾”,發現了音樂,炎帝神農氏又“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造了最初的琴。


    其實曆史上關於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是《詩經》。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


    所以古琴最初隻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


    後來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增加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才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七弦琴。


    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麵圓底扁,象征天地;琴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它一直被譽為“聖人之器”,古代的士也是“無故不扯琴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