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繼續道:“陛下說的是,妾身的確沒有像呂後那般的能力、手段,也不敢有那個心,不過若是妾能為皇後,卻是能讓那些江東大族們安心一些的,妾的母族也沒有實力能威脅到他們的利益。”


    潘淑雖然如此表態,但這也隻是說個多疑的孫權聽的,內心裏還是很想在過幾年亮兒登基之後做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後,像宣後、呂後一般的女中豪傑,不想日後在宮中冷清的渡過餘生,掌管一段時間江東權柄的,因此她才願意與全公主聯合的,


    孫權苦笑著點頭道:“朕倒是想淑兒有一些手段,能在朕百年之後輔佐亮兒處理朝政,如竇太後那般,可惜啊。”在他懷中的潘淑也不知道這句話是真是假,漂亮的眼睛撲閃撲閃的思考著。


    “垂簾聽政”的製度,在我國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舊戰國時期。


    垂簾是指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是指治理,太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一般在天子年幼之時有此製度,魏國現在的皇帝曹芳在年幼繼位之時便是由郭太後“垂簾聽政”的,而蜀國卻沒人有這個機會,


    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昭王的母親宣太後。公元前306年,十七歲的秦昭王繼位,其母宣太後以兒子年幼為名,開始了長達四十一年的攝政生涯,並由此揭開了後宮參政的先河。


    宣太後在這四十多年中,始終是秦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形成了秦國上下隻知“有太後、穰侯、高陵、華陽、涇陽,不聞其有王”的局麵。


    秦昭王無法容忍母後長期臨朝專權,最後,他聽從範雎建議,收回全部大權,逐“四貴”於關外,改任範雎為相,這才徹底地結束了宣太後長期左右秦國朝政的局麵。


    第二位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趙太後。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年紀太輕,故由太後執政。


    趙太後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後,她在回答齊國的使者是曾經說下了“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是個能力極強的太後,


    齊國的君王後在兒子齊王田建執政初期垂簾聽政,定下了“事秦謹”的國策,不與列國發生衝突。臨死前,將政事交還給齊王田建,而齊王田建至投降秦國都完全聽從自己的舅舅後勝的。


    呂雉,從小就美麗聰慧,以果斷和狠毒著稱。


    漢初,劉邦寵信戚姬,有廢掉呂後另立新後的想法,呂後為了保住其皇後寶座,將皇後寶璽掌握手中,想了種種計策。


    呂後設計將韓信騙到宮中,命人用布將其兜起來,用竹簽刺殺了韓信,從此呂後的地位更加不可動搖。


    呂後前後掌權十六年,據悉,她掌權時,位於今天的廣州地區有一個南越國,非常興盛,


    為了製約南越的發展,呂後頒布命令禁止賣鐵器和馬牛給南越,借以對南越國實行經濟封鎖,呂後當時用來發布命令的,就是這塊皇後之璽。


    竇漪房竇太後在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三個時期憑借自己的政治才能,積極參與朝政,影響帝王決策,但她的出身不好,且潘淑的出身比她還差一些。


    竇漪房的出身比呂後還不如,因為呂後的父親在地方上還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而竇漪房的家可以說就是個赤貧的家庭。


    她家窮到連飯都吃不上,而且她父母老早去世,她上麵一個哥哥,下麵一個弟弟,饑寒交迫。有一年秋天,家裏斷了糧,小漪房餓得大哭起來,哥哥竇長君隻好跑到地裏,把隻有手指大小的紅薯挖出來給妹妹、弟弟充饑。


    忽然有一天,竇漪房的好運來了——漢朝皇宮到民間征召宮女,竇漪房居然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中。


    所謂良家子,是說她的家庭不屬於古代的賤民,即不屬於醫、巫、商、百工之類,因為她家是農民,當時是一個重農的時代。


    她之被選中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長得漂亮,能夠選入皇宮的姑娘,沒有一張漂亮的臉蛋是肯定不行的。


    入宮以後,她又有幸被分配到呂後的身邊,伺候呂後,這讓她有機會跟那個女強人見習了很多執政活動,這為她日後逆襲成為皇後,並參與朝廷政務,打下了基礎。


    跟著呂後,比受再好的教育都更能增長才智。


    呂氏專權,她的娘家人牢牢控製了朝廷,但是下麵的王侯離得遠,不方麵控製,於是呂後就想了個辦法,從宮裏挑選一些宮女,賜給劉姓王,這樣既顯示朝廷的恩寵,也可以讓這些宮女刺探諸王的情報。


    竇漪房就成了這批宮女中的一員,竇漪房做了宮女以後,當然衣食無憂了,但是她還惦記著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她希望自己能回到趙國,因為她是河北清河人,趙國是她的家鄉所在地。於是她賄賂負責分派的宦官。誰知這個宦官收了她的好處,分派的時候把這事給忘了,居然把她分到了代國。


    沒有辦法,她隻能服從,但是這次錯誤的分配,卻徹底改變了竇漪房的命運,讓他成為了文帝的皇後,這便是潘淑的偶像了,


    孝文帝時期,竇氏建議文帝應以實際國情製定國策,實行大興水利,免除嚴厲刑法等寬鬆國策;孝景帝時期,景帝推行推恩令,導致七國之亂,


    於是竇氏建議分封軍權,誅殺晁錯,令天下兵馬分剿,最終得以平息;


    孝武帝時期,邊境匈奴壓迫,武帝治國之策與竇氏相悖,於是利用手中權勢,壓迫武帝,扼殺武帝革新,讓他停修明堂,使之接受黃老之學的建議,由此可見竇太後的勢力威望遠非一般垂簾聽政的太後可比的,


    孫權繼續道:“隻要淑兒不去效仿那王政君便好,畢竟她留下的隻有惡名,將大漢兩百多年的基業都給聽沒了。”


    當然了像王政君這樣的便還是不要效仿為好,


    王政君未出嫁前,術士斷言她將來貴不可言,於是父親將她送進宮中,成為家人子。


    得到太子劉奭的臨幸後,王政君生下太孫劉驁。


    黃龍元年十二月(公元前48年1月),漢元帝劉奭即位,冊立劉驁為太子,封王政君為婕妤,三天後,王政君又被冊封為皇後。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劉驁繼位,即漢成帝,尊王政君為皇太後。


    王政君的兄弟們都被封侯,占據了朝廷的要害部門,權勢滔天。


    漢成帝即位二十多年,一直沒有子嗣,於是冊立異母弟弟定陶共王的兒子劉欣為太子。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哀帝劉欣即位,尊王政君為太皇太後。為了避嫌,王政君讓侄子王莽辭去大司馬一職。


    漢哀帝畏懼王氏家族的權勢,大力提拔自己的祖母傅氏、母親丁氏的家族,打壓王氏家族。


    漢哀帝去世後,沒有子嗣繼承皇位。王政君使王莽複任為大司馬,迎立年僅九歲的中山王劉衎為帝,即漢平帝。此後王莽逐漸掌握朝政大權。


    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1月),漢平帝去世,沒有留下子嗣。王莽做了攝政皇帝,行使皇帝權力。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


    王政君雖然不滿,卻無力反抗。當王莽向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時,王政君憤而將傳國玉璽摔在地上,垂簾聽政聽著聽著將大漢的江山都給聽沒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