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各取所需,守護潘淑的孫權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樣護衛宮禁的要職品級雖不怎麽高,但一般都還是由宗室之人亦或是極為忠誠的將領來擔當此任方才妥當,當然這也隻是表麵的忠誠罷了,
畢竟有常言道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啊,且不說遠的,就說今年發生在曹魏的那次不成功的政變吧,誰又能料到做了曹家差不多四代君主的“忠誠”司馬仲達怎會突然暴起噬主呢?
這其中有被曹爽逼急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司馬仲達隱藏多年的野心在作祟啊!
司馬師又在此時擔任曹魏的中護軍方才能如此迅速的幫助司馬懿控製洛陽,不過現在早已化為塚中枯骨了,
在事變前夜,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
次日清晨,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製京都。
鎮靜內外,置陣甚整,連司馬懿都頗為感歎:“我的這個兒子,竟然這麽厲害。”
當初,司馬師私下裏養了死士三千人,平時死士們散在民間,到了事變之日聚集起來,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大家都不知道死士們是哪裏來的,但如今司馬師死了,司馬氏在曹魏已經不複存在,這一切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曹魏時期,宮城內的宿衛由領軍將軍(資曆低則為中領軍)負責,宮城之外的治安由護軍將軍(資曆低則為中護軍)負責。
實際上,多設中領軍與中護軍,領軍將軍與護軍將軍不常設。
中領軍“掌內軍”,下轄五校、中壘、武衛三營,其兵力占絕對優勢。
武衛營由武衛將軍統領,掌殿內禁衛。
武衛營的前身是由曹氏子弟統領的“虎豹騎”,後來吸收了許褚統領的“虎士”,組成全軍的精銳—武衛營,人數在五千左右。
五校尉(屯騎校尉、長水校尉、步兵校尉、射聲校尉、越騎校尉)源自兩漢,但這時五校的兵馬不多(每部隻有數百人)且不駐紮在城外,已經不算是城外重兵集團了。
但曹魏時期五校尉的地位不低,職責變為了在宮城之內的宿衛,很可能屬於君主身邊的外層宿衛。
中壘營是典誌記載的三營之一,魏明帝時所設,地位在武衛將軍之下、五校尉之上,存在時間不長。
高平陵事變以前的曹爽,曾毀中壘中堅營歸中領軍,所以中壘營在魏明帝時可能獨立存在的。
另外典誌中存在的驍騎將軍、遊擊將軍在曹魏不常置,
中護軍“掌外軍”,由於鎮守宮外,相對獨立。
盡管製度上隸於中領軍,實力也遠遜於後者,在政治鬥爭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魏文帝時期,中護軍還隸屬於中領軍。
司馬懿長子司馬師擔任中護軍時,就利用職務之便“陰養三千死士”,進而趁曹爽出城之時,發動高平陵政變,占領武庫,控製京師,奪取政權,但也這也沒持續多久,司馬氏便被曹爽擊敗,遠遁蜀國了。
曹魏時期實行中外軍製度,實際上中軍和外軍都是中央直轄。
中軍就是京師的禁衛軍中領軍、中護軍所部,駐紮宮城內外,盡管經常外出作戰,但作為精銳,人數不多。
現在醒悟過來的曹爽後為了鞏固權位,把各處強兵聚集起來,中軍兵力遂超過了十萬人,這一舉措也是效仿了前世另一個時空中司馬懿的作法來的。
蜀漢實力不強,中央機動部隊實際上就是禁衛軍。
蜀漢的禁衛軍也是領軍、護軍製度,但源流不同。
蜀漢的領軍是某支軍隊的統帥,諸葛亮北伐時留在成都的領軍或中領軍則是禁衛軍長官。
所以還存在前領軍、行領軍等其他武職。
中領軍下轄虎賁、羽林,虎賁營由虎賁中郎將統領,虎賁營的步兵和騎兵分別由虎步監和虎騎監統領,虎步營兵力達五六千人。
還設羽林中郎將,下設羽林督(也稱中部督、殿中督)負責殿中宿衛,可能還存在羽林左部督、羽林右部督。
蜀漢的護軍起源於東漢大將軍出征時設的中護軍,曹操也設過護軍中尉。
但蜀漢護軍是劉備出征時的中軍親兵,趙雲、陳到都擔任過此職。
夷陵之戰後,劉備一直留在永安宮,直至去世,這支軍隊便成為永安宮的護衛。
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與諸葛亮共同輔政,這支軍隊也因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遭到排擠。
蜀漢的護軍一直具有臨時性,是大將出征時的親兵統領,時立時廢。
光祿勳、衛尉、執金吾、五校尉也還存在。但光祿勳、衛尉、執金吾基本上是養老的虛銜,五校尉還領有屯兵,地位不低。
潘淑也知道孫俊積極向她們母子靠攏隻是為了日後的權勢、更大的利益,並不是真心想幫她們母子,但她也沒有辦法,必須與這些人周旋,各取所需,互相利用,
讓她能夠活著登上皇後的寶座、亮兒登上太子之位,即便成功之後代價很大,對她們母子亦是值得的,當然失敗了也會很慘,必然會被現在的盟友落井下石、死無葬身之地的,
但她不怕,畢竟她可是用了不少心思才爬到如今的地位,好不容易有機會登上全天下的女子都夢寐以求的皇後之位,亮兒也有機會做皇帝,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便是身死便也是值得的了。
孫權也知道潘淑與自己的女兒魯育、還有自己器重的子侄孫俊都算是有些交情,若是先前他肯定是會震怒異常,
但到了如今他則是更希望潘淑和亮兒除了自己之外能有別的一些依靠助力,在自己身後能夠將東吳的江山坐得更穩一些,便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孫權想了想又道:“朕希望朕能一直守護淑兒的幸運,可惜時不我待啊,但願淑兒能一直如此幸運下去。”
潘淑則是一臉幸福的靠在孫權懷中道:“陛下就是妾身與亮兒的守護神,必能一直守護著淑兒的,直到永遠。”
孫權鄭重的回道:“隻要朕在一日,必會繼續護著淑兒的,當然,若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朕也會早早的便準備些後手護你們母子周全的。”當然孫權承諾是如此承諾了,但身後之事卻是存在很多變數,誰也說不準日後會發生什麽。
畢竟有常言道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啊,且不說遠的,就說今年發生在曹魏的那次不成功的政變吧,誰又能料到做了曹家差不多四代君主的“忠誠”司馬仲達怎會突然暴起噬主呢?
這其中有被曹爽逼急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司馬仲達隱藏多年的野心在作祟啊!
司馬師又在此時擔任曹魏的中護軍方才能如此迅速的幫助司馬懿控製洛陽,不過現在早已化為塚中枯骨了,
在事變前夜,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
次日清晨,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製京都。
鎮靜內外,置陣甚整,連司馬懿都頗為感歎:“我的這個兒子,竟然這麽厲害。”
當初,司馬師私下裏養了死士三千人,平時死士們散在民間,到了事變之日聚集起來,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大家都不知道死士們是哪裏來的,但如今司馬師死了,司馬氏在曹魏已經不複存在,這一切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曹魏時期,宮城內的宿衛由領軍將軍(資曆低則為中領軍)負責,宮城之外的治安由護軍將軍(資曆低則為中護軍)負責。
實際上,多設中領軍與中護軍,領軍將軍與護軍將軍不常設。
中領軍“掌內軍”,下轄五校、中壘、武衛三營,其兵力占絕對優勢。
武衛營由武衛將軍統領,掌殿內禁衛。
武衛營的前身是由曹氏子弟統領的“虎豹騎”,後來吸收了許褚統領的“虎士”,組成全軍的精銳—武衛營,人數在五千左右。
五校尉(屯騎校尉、長水校尉、步兵校尉、射聲校尉、越騎校尉)源自兩漢,但這時五校的兵馬不多(每部隻有數百人)且不駐紮在城外,已經不算是城外重兵集團了。
但曹魏時期五校尉的地位不低,職責變為了在宮城之內的宿衛,很可能屬於君主身邊的外層宿衛。
中壘營是典誌記載的三營之一,魏明帝時所設,地位在武衛將軍之下、五校尉之上,存在時間不長。
高平陵事變以前的曹爽,曾毀中壘中堅營歸中領軍,所以中壘營在魏明帝時可能獨立存在的。
另外典誌中存在的驍騎將軍、遊擊將軍在曹魏不常置,
中護軍“掌外軍”,由於鎮守宮外,相對獨立。
盡管製度上隸於中領軍,實力也遠遜於後者,在政治鬥爭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魏文帝時期,中護軍還隸屬於中領軍。
司馬懿長子司馬師擔任中護軍時,就利用職務之便“陰養三千死士”,進而趁曹爽出城之時,發動高平陵政變,占領武庫,控製京師,奪取政權,但也這也沒持續多久,司馬氏便被曹爽擊敗,遠遁蜀國了。
曹魏時期實行中外軍製度,實際上中軍和外軍都是中央直轄。
中軍就是京師的禁衛軍中領軍、中護軍所部,駐紮宮城內外,盡管經常外出作戰,但作為精銳,人數不多。
現在醒悟過來的曹爽後為了鞏固權位,把各處強兵聚集起來,中軍兵力遂超過了十萬人,這一舉措也是效仿了前世另一個時空中司馬懿的作法來的。
蜀漢實力不強,中央機動部隊實際上就是禁衛軍。
蜀漢的禁衛軍也是領軍、護軍製度,但源流不同。
蜀漢的領軍是某支軍隊的統帥,諸葛亮北伐時留在成都的領軍或中領軍則是禁衛軍長官。
所以還存在前領軍、行領軍等其他武職。
中領軍下轄虎賁、羽林,虎賁營由虎賁中郎將統領,虎賁營的步兵和騎兵分別由虎步監和虎騎監統領,虎步營兵力達五六千人。
還設羽林中郎將,下設羽林督(也稱中部督、殿中督)負責殿中宿衛,可能還存在羽林左部督、羽林右部督。
蜀漢的護軍起源於東漢大將軍出征時設的中護軍,曹操也設過護軍中尉。
但蜀漢護軍是劉備出征時的中軍親兵,趙雲、陳到都擔任過此職。
夷陵之戰後,劉備一直留在永安宮,直至去世,這支軍隊便成為永安宮的護衛。
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與諸葛亮共同輔政,這支軍隊也因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遭到排擠。
蜀漢的護軍一直具有臨時性,是大將出征時的親兵統領,時立時廢。
光祿勳、衛尉、執金吾、五校尉也還存在。但光祿勳、衛尉、執金吾基本上是養老的虛銜,五校尉還領有屯兵,地位不低。
潘淑也知道孫俊積極向她們母子靠攏隻是為了日後的權勢、更大的利益,並不是真心想幫她們母子,但她也沒有辦法,必須與這些人周旋,各取所需,互相利用,
讓她能夠活著登上皇後的寶座、亮兒登上太子之位,即便成功之後代價很大,對她們母子亦是值得的,當然失敗了也會很慘,必然會被現在的盟友落井下石、死無葬身之地的,
但她不怕,畢竟她可是用了不少心思才爬到如今的地位,好不容易有機會登上全天下的女子都夢寐以求的皇後之位,亮兒也有機會做皇帝,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便是身死便也是值得的了。
孫權也知道潘淑與自己的女兒魯育、還有自己器重的子侄孫俊都算是有些交情,若是先前他肯定是會震怒異常,
但到了如今他則是更希望潘淑和亮兒除了自己之外能有別的一些依靠助力,在自己身後能夠將東吳的江山坐得更穩一些,便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孫權想了想又道:“朕希望朕能一直守護淑兒的幸運,可惜時不我待啊,但願淑兒能一直如此幸運下去。”
潘淑則是一臉幸福的靠在孫權懷中道:“陛下就是妾身與亮兒的守護神,必能一直守護著淑兒的,直到永遠。”
孫權鄭重的回道:“隻要朕在一日,必會繼續護著淑兒的,當然,若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朕也會早早的便準備些後手護你們母子周全的。”當然孫權承諾是如此承諾了,但身後之事卻是存在很多變數,誰也說不準日後會發生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