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中原大患,用女人的胸脯換和平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爽想了想又開口道:“靈筠提起王昭君淒慘的故事,我才想起來如今這天下雖然呈三分之勢,但北方草原上還有匈奴、鮮卑在虎視眈眈,雖實力有所大減,恢複過實力來仍然為中原大患啊!”
柏靈筠皺著秀眉道:“妾可不想姐姐們和妾日後可能生下的女兒去和親,妾聽人說過和親公主的下場很不好,妾草原上的生活也很不好。”
曹爽點頭道:“放心,為父不會用自己的女兒和天下人的女兒去和親、用女人的胸脯去換取和平的,隻要過些年大魏便能騰出手來對付他們。”
王昭君在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
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朝覲見漢元帝,自願成為漢朝皇帝的女婿,請求漢匈和親。
元帝隨意想了想就答應了,畢竟漢匈和親之事在漢朝可是不少的,這在兩漢可是用女人換和平的老傳統了,
在中國曆史上,曾經有過好多比較坎坷的時光,靠著和親才讓整個天下有了休養生息的時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漢代跟匈奴的和親。
在漢初劉邦奪得皇位,老百姓好不容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根本不想和凶蠻的異族人開戰,也沒有這個實力,畢竟韓信也早已被殺害,
跟匈奴打也不是沒打過,西漢成立之初,劉邦率領30萬大軍攻打匈奴,結果差點被冒頓單於幹掉。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隻有采用婁敬的和親政策。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大軍迎擊匈奴,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於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本來是魯元公主被派去與匈奴進行和親,但是呂後不同意,漢高祖劉邦隻有隨便找了一個宗室之女,並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從此為漢朝換來了8年邊境安寧。
為了大局著想,劉邦隻好將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於為閼氏,用女子的胸脯來換取短暫的和平,兩族人民互通貿易,以此來打消匈奴進攻中原的野心,這是婁敬的建議,以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於為閼氏,雙方約為兄弟,兩族人民互通貿易。
於是烏孫公主便不幸的成了漢朝第一個遠赴西域的和親公主。
烏孫公主原名劉細君,父親是漢武帝劉徹侄子,因企圖謀反未成自殺而亡。
劉細君的親人們都受到牽連,她因年幼而幸免於難,成為罪臣之女。漢武帝後來抗擊匈奴時采納迂回戰術,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聯合西域各國夾攻匈奴。
當時實力強壯的烏孫國,成了漢朝主要的爭奪目標,特地派使者出使烏孫國,與烏孫王獵驕靡願達成通婚協議。
當時的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為獵驕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在獵驕靡死後,劉細君隨從烏孫國風俗,嫁於獵驕靡之孫軍須靡,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
解憂公主是這些女子中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她出生皇族,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因祖父劉戊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導致整個家族成為罪人,她和家人一直受猜忌和排斥。
直到出使烏孫和親的烏孫公主去世後,為了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聯盟,漢武帝答應了烏孫國的要求,再次出和親公主下嫁到西域的烏孫國,她就是劉解憂,後來的解憂公主。
她的一生曆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嫁予的三任丈夫都是烏孫王。
在烏孫生活了半個世紀,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為遏製匈奴,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了巨大貢獻。
直到年逾七十之時,上書漢宣帝祈求返回家鄉。漢宣帝對她深表同情,同意了她的請求,派人將她迎回長安,讓她享受到和皇室公主一樣的禮儀待遇。
元帝吩咐賜給呼韓邪單於五名宮女,王昭君自請嫁於呼韓邪單於。
元帝因王昭君的美貌,本想毀約,但因失信事大,便隻好把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單於。嫁給單於後,王昭君被稱為“寧胡閼氏”;呼韓邪單於上書承諾永保漢匈邊境和平。
之後,王昭君給呼韓邪單於生了一個兒子(《後漢書》記載為兩個兒子),名為伊屠智牙師,後被封為匈奴右日逐王。
呼韓邪單於在位二十八年,於建始二年(前31年)去世。臨終前,確定長子雕陶莫皋為繼承人,是為複株累若鞮單於。
按照匈奴的習俗,複株累若鞮單於想娶王昭君為自己的閼氏。昭君上書朝廷,請求回歸漢朝,漢成帝要求她順從匈奴的習俗,於是王昭君又嫁給複株累若鞮單於成為閼氏。
她為複株累若鞮單於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名為須卜居次,小女兒名為當於居次。
鴻嘉元年(前20年),複株累若鞮單於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於。
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為了漢匈和平,於元始二年(2年),自願入宮,服侍太後。漢匈和平一直維持了幾十年。
漢初是西漢王朝向匈奴求和親,以漢宗室女奉獻匈奴單於,意在以暫時的屈辱,換取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是一種被動的、迫不得已的措施。
但是漢武帝以後的和親已與漢初的根本不同了,此時是匈奴十分弱小,懾於漢王朝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情況下,主動向漢王朝臣服和求婚的,
建立在女子身上的和平雖然是不怎麽光彩,但即便是漢武帝這樣馬蹄匈奴的雄主亦不會在乎一個區區女子的性命、幸福的,畢竟在他的眼中女子沒什麽地位,若是能用幾位女子便能換了一段時間的和平,那就很好了。
漢王朝也不是以莊重的對等婚姻形式嫁公主於匈奴單於,而是以高傲的姿態賜宮女於匈奴單於。
其目的則是要在其恩威的情況下,使匈奴永遠臣服於漢朝。所以說,漢朝對匈奴的和親基本上可以說是處理敵對國家間的一種政策。
在漢朝,“和親”的公主共有13位,但大多數的都並非皇室血脈,基本是選擇民間女子或者宮女接受皇帝賜封成為公主嫁到匈奴,說白了全都是假公主!
和親公主的一生注定是悲劇的,被封為公主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此後她們隻是兩國外交的橋梁,是維護和平的工具。她們無法拒絕,悲喜無人理會,隻能犧牲自己維護兩國的安定。
和親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匈奴是遊牧民族,放牧為生,住帳篷。夏天還好說,環境適宜,冬天住帳篷條件非常艱苦。
而且呢,北方少數民族普遍存在一個奇特風俗,就是“妻後母、報寡嫂”。
就是男人死後,他的繼承者或者兒子會就會娶他的後母為妻或者嫂子為妻。
匈奴人娶親也不像中原民族那樣講究倫理輩分。
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三代皇帝都和親匈奴冒頓單於,三代公主嫁同一個單於,但即便是這樣劉邦和他的兒孫們也不得不認了,誰讓自己打不過他們呢!
柏靈筠皺著秀眉道:“妾可不想姐姐們和妾日後可能生下的女兒去和親,妾聽人說過和親公主的下場很不好,妾草原上的生活也很不好。”
曹爽點頭道:“放心,為父不會用自己的女兒和天下人的女兒去和親、用女人的胸脯去換取和平的,隻要過些年大魏便能騰出手來對付他們。”
王昭君在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
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朝覲見漢元帝,自願成為漢朝皇帝的女婿,請求漢匈和親。
元帝隨意想了想就答應了,畢竟漢匈和親之事在漢朝可是不少的,這在兩漢可是用女人換和平的老傳統了,
在中國曆史上,曾經有過好多比較坎坷的時光,靠著和親才讓整個天下有了休養生息的時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漢代跟匈奴的和親。
在漢初劉邦奪得皇位,老百姓好不容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根本不想和凶蠻的異族人開戰,也沒有這個實力,畢竟韓信也早已被殺害,
跟匈奴打也不是沒打過,西漢成立之初,劉邦率領30萬大軍攻打匈奴,結果差點被冒頓單於幹掉。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隻有采用婁敬的和親政策。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大軍迎擊匈奴,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於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本來是魯元公主被派去與匈奴進行和親,但是呂後不同意,漢高祖劉邦隻有隨便找了一個宗室之女,並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從此為漢朝換來了8年邊境安寧。
為了大局著想,劉邦隻好將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於為閼氏,用女子的胸脯來換取短暫的和平,兩族人民互通貿易,以此來打消匈奴進攻中原的野心,這是婁敬的建議,以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於為閼氏,雙方約為兄弟,兩族人民互通貿易。
於是烏孫公主便不幸的成了漢朝第一個遠赴西域的和親公主。
烏孫公主原名劉細君,父親是漢武帝劉徹侄子,因企圖謀反未成自殺而亡。
劉細君的親人們都受到牽連,她因年幼而幸免於難,成為罪臣之女。漢武帝後來抗擊匈奴時采納迂回戰術,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聯合西域各國夾攻匈奴。
當時實力強壯的烏孫國,成了漢朝主要的爭奪目標,特地派使者出使烏孫國,與烏孫王獵驕靡願達成通婚協議。
當時的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為獵驕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在獵驕靡死後,劉細君隨從烏孫國風俗,嫁於獵驕靡之孫軍須靡,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
解憂公主是這些女子中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她出生皇族,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因祖父劉戊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導致整個家族成為罪人,她和家人一直受猜忌和排斥。
直到出使烏孫和親的烏孫公主去世後,為了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聯盟,漢武帝答應了烏孫國的要求,再次出和親公主下嫁到西域的烏孫國,她就是劉解憂,後來的解憂公主。
她的一生曆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嫁予的三任丈夫都是烏孫王。
在烏孫生活了半個世紀,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為遏製匈奴,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了巨大貢獻。
直到年逾七十之時,上書漢宣帝祈求返回家鄉。漢宣帝對她深表同情,同意了她的請求,派人將她迎回長安,讓她享受到和皇室公主一樣的禮儀待遇。
元帝吩咐賜給呼韓邪單於五名宮女,王昭君自請嫁於呼韓邪單於。
元帝因王昭君的美貌,本想毀約,但因失信事大,便隻好把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單於。嫁給單於後,王昭君被稱為“寧胡閼氏”;呼韓邪單於上書承諾永保漢匈邊境和平。
之後,王昭君給呼韓邪單於生了一個兒子(《後漢書》記載為兩個兒子),名為伊屠智牙師,後被封為匈奴右日逐王。
呼韓邪單於在位二十八年,於建始二年(前31年)去世。臨終前,確定長子雕陶莫皋為繼承人,是為複株累若鞮單於。
按照匈奴的習俗,複株累若鞮單於想娶王昭君為自己的閼氏。昭君上書朝廷,請求回歸漢朝,漢成帝要求她順從匈奴的習俗,於是王昭君又嫁給複株累若鞮單於成為閼氏。
她為複株累若鞮單於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名為須卜居次,小女兒名為當於居次。
鴻嘉元年(前20年),複株累若鞮單於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於。
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為了漢匈和平,於元始二年(2年),自願入宮,服侍太後。漢匈和平一直維持了幾十年。
漢初是西漢王朝向匈奴求和親,以漢宗室女奉獻匈奴單於,意在以暫時的屈辱,換取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是一種被動的、迫不得已的措施。
但是漢武帝以後的和親已與漢初的根本不同了,此時是匈奴十分弱小,懾於漢王朝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情況下,主動向漢王朝臣服和求婚的,
建立在女子身上的和平雖然是不怎麽光彩,但即便是漢武帝這樣馬蹄匈奴的雄主亦不會在乎一個區區女子的性命、幸福的,畢竟在他的眼中女子沒什麽地位,若是能用幾位女子便能換了一段時間的和平,那就很好了。
漢王朝也不是以莊重的對等婚姻形式嫁公主於匈奴單於,而是以高傲的姿態賜宮女於匈奴單於。
其目的則是要在其恩威的情況下,使匈奴永遠臣服於漢朝。所以說,漢朝對匈奴的和親基本上可以說是處理敵對國家間的一種政策。
在漢朝,“和親”的公主共有13位,但大多數的都並非皇室血脈,基本是選擇民間女子或者宮女接受皇帝賜封成為公主嫁到匈奴,說白了全都是假公主!
和親公主的一生注定是悲劇的,被封為公主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此後她們隻是兩國外交的橋梁,是維護和平的工具。她們無法拒絕,悲喜無人理會,隻能犧牲自己維護兩國的安定。
和親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匈奴是遊牧民族,放牧為生,住帳篷。夏天還好說,環境適宜,冬天住帳篷條件非常艱苦。
而且呢,北方少數民族普遍存在一個奇特風俗,就是“妻後母、報寡嫂”。
就是男人死後,他的繼承者或者兒子會就會娶他的後母為妻或者嫂子為妻。
匈奴人娶親也不像中原民族那樣講究倫理輩分。
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三代皇帝都和親匈奴冒頓單於,三代公主嫁同一個單於,但即便是這樣劉邦和他的兒孫們也不得不認了,誰讓自己打不過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