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勉強撐得起舞馬的大魏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爽繼續開口道:“說到底還是吾國的馬匹數量還可以,方才能勉強撐的起單匹馬的舞馬,聽說在吳、蜀兩國的世家大族子弟便是沒有這樣的喜好的。”
馬均想了想握著韁繩點頭道:“是啊,畢竟吳、蜀兩國的馬匹還沒有我大魏的多,可是仆卻是想象不到群馬一起起舞的場麵,那該是多麽宏大的場麵啊!想必也隻有西漢鼎盛之時方才能湊出這麽多的舞馬出來。”
在西漢鼎盛時期,曾有“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乘”的盛景。
那時國家的養馬業正值大發展時期,全國馬匹數量眾多,馬已經不僅僅作為軍事用途,還成為人們平時出行的交通工具。特別是住在京城的人家,若是家裏沒有一匹好馬那都不好意思上街去。
“馬者,兵甲之本,國之大用”,尤其是在漢代,養馬業有它不得不壯大的理由。
漢初,經過長期戰亂的漢朝,國弱民貧,馬匹數量少得可憐,以至於連皇帝出行,都找不出四匹毛色相同的馬來拉車。
在長期的對匈戰爭中,漢朝的騎兵一直受到匈奴騎兵的壓製,特別是經白登一役,漢高祖被圍在白登山整整七日七夜。
憋屈的背後,是劉邦徹底認清了,漢軍騎兵麵對匈奴騎兵是小巫見大巫。
此後,劉邦一邊采取和親的手段來穩定局勢,一邊大力發展養馬業和騎兵部隊,為將來的反擊戰積蓄力量。
為此,漢朝先是積極在全國範圍內籌集資金。
高帝四年(前203年)八月,下令全國開始征收算賦,“為治庫兵車馬之用”。
文帝時又頒布了“複馬令”,鼓勵百姓養馬,養馬養得好的人家有免除兵役三人的特權。
景帝時,“始造苑馬以廣用”,此外還在西、北邊郡設“牧苑三十六所,以郎為苑監,分養馬三十萬當時幾乎是動員舉國上下一起養馬。
各郡縣設有馬丞,王國設有仆及屬吏廄長、廄丞等,都是負責馬政的專門人員和機構。
武帝時又增設了“馬口錢”,完善了相關的馬政管理機構。甚至後來被武帝委以托孤重任之一的金日磾,最初就是因為養馬養得好,而得到了武帝的另眼相待。
由於得到了統治者的充分重視,武帝時僅廄馬就有四十萬匹,其他地方、民間養馬數量更是不計其數。
西漢時期養馬業的大規模發展,果然帶動了騎兵數量的增加,漢文帝時已能抽調出八、九萬騎兵來抵禦匈奴。
到武帝時,漢朝軍隊已轉變為以騎兵為主,而步兵則多用來運送糧草輜重。
武帝時對匈奴的大規模反擊戰,每次調動騎兵都是以十萬起步,前後加起來總共動用騎兵一百二十萬眾。
此後,漢軍充分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特性,遠程奔襲、分進合擊,不斷取得對匈戰役的勝利,但那時卻是沒有舞馬的。
曹爽繼續道:“可惜啊,自從到了東漢,連年戰亂之後,馬匹的數量便是大大減少,已遠遠不如東漢了,如今更是連東漢也不如,畢竟這天下已經分裂了太久了。”
到了東漢,官府的養馬業大為衰落。這種衰落主要表現在數量上的減省。
《後漢書·百官誌》說,“舊有六廄,中興省約,但置一廄”,和帝永元五年又“詔有司省內外廄馬及涼州諸苑馬”。
此後雖有部分增設,但總體數量上與西漢相比已遠遠不及。東漢馬匹數量的減少,使得騎兵數量也大為減少。
而到了唐時,沒有分裂的天下馬匹數量很多,有這個條件,則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唐玄宗如此喜歡舞馬,下麵的官員也無不追捧。他的宰相張說就在開元十八年為玄宗寫過一首《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詞中寫道:“聖皇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腕足徐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踏千蹄。髤髵奮鬣時蹲踏,鼓怒驤身忽上躋。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
全詞對舞馬表演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雖然馬屁十足,但也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的盛大場景和唐朝對舞馬的喜好以及舞馬的技術水平。
這首詞寫於開元十八年,正是盛世的巔峰時期。當時唐朝經濟、文化都處於封建社會的頂點,國力極為強盛,也有能力年年舉辦盛大的舞馬活動。
可是唐朝的許多問題被這種表麵上的盛世掩蓋了,歌舞升平的背後已危機四伏,二十多年後的“安史之亂”使得大唐迅速從盛世頂峰掉落,唐王朝的國力被戰爭消耗,唐玄宗本人也逃往四川,他養在長安的舞馬落入安史叛軍之手。
這些叛軍想用這些舞馬裝備軍隊,而從沒受過軍事訓練的舞馬哪裏能承受戰馬的辛苦?所以數月後紛紛倒斃,這些舞馬成為大唐盛世的隨葬品,那些盛大的舞馬表演也成為“昨日黃花”。
唐代也有不少有識之士對這種馬舞持反對意見。當初唐太宗為了西域買馬方便,冊封葉護可汗時,魏征就提出過反對意見。
他認為:“意在馬市,不可專立可汗。可汗得立,則諸蕃聞之,必不重中國。但願使彼安寧,則諸國之馬不求而至”。
而到了唐玄宗手上,專門為這些西域馬匹成立了尚乘局,設立奉禦、直長、奉乘、飛馭、掌閑等幾十名官員,給予他們正五品至六品的官職,每年花費大量錢財,也遭來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但這些聲音根本沒有被沉醉在享樂之中的皇帝采納,甚為憾事。
隨著大唐盛世的一去不複返,舞馬運動也走向了衰落。特別是晚唐時期,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舞馬也銷聲匿跡。
正如宋代詩人徐積寫的《舞馬詩》中所說的那樣:“開元天子太平時,夜舞朝歌意轉迷。
繡榻盡容騏驥足,錦衣渾蓋渥窪泥。
才敲畫鼓頭先奮,不假金鞭勢自齊。
明日梨園翻舊曲,範陽戈甲滿西來。”
唐代之後,雖然有些朝代也短暫的出現過以馬為舞的嚐試,但馬舞再也回不去大唐盛世那種睥睨天下的氣度,便不可避免的消失了。
馬均想了想握著韁繩點頭道:“是啊,畢竟吳、蜀兩國的馬匹還沒有我大魏的多,可是仆卻是想象不到群馬一起起舞的場麵,那該是多麽宏大的場麵啊!想必也隻有西漢鼎盛之時方才能湊出這麽多的舞馬出來。”
在西漢鼎盛時期,曾有“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乘”的盛景。
那時國家的養馬業正值大發展時期,全國馬匹數量眾多,馬已經不僅僅作為軍事用途,還成為人們平時出行的交通工具。特別是住在京城的人家,若是家裏沒有一匹好馬那都不好意思上街去。
“馬者,兵甲之本,國之大用”,尤其是在漢代,養馬業有它不得不壯大的理由。
漢初,經過長期戰亂的漢朝,國弱民貧,馬匹數量少得可憐,以至於連皇帝出行,都找不出四匹毛色相同的馬來拉車。
在長期的對匈戰爭中,漢朝的騎兵一直受到匈奴騎兵的壓製,特別是經白登一役,漢高祖被圍在白登山整整七日七夜。
憋屈的背後,是劉邦徹底認清了,漢軍騎兵麵對匈奴騎兵是小巫見大巫。
此後,劉邦一邊采取和親的手段來穩定局勢,一邊大力發展養馬業和騎兵部隊,為將來的反擊戰積蓄力量。
為此,漢朝先是積極在全國範圍內籌集資金。
高帝四年(前203年)八月,下令全國開始征收算賦,“為治庫兵車馬之用”。
文帝時又頒布了“複馬令”,鼓勵百姓養馬,養馬養得好的人家有免除兵役三人的特權。
景帝時,“始造苑馬以廣用”,此外還在西、北邊郡設“牧苑三十六所,以郎為苑監,分養馬三十萬當時幾乎是動員舉國上下一起養馬。
各郡縣設有馬丞,王國設有仆及屬吏廄長、廄丞等,都是負責馬政的專門人員和機構。
武帝時又增設了“馬口錢”,完善了相關的馬政管理機構。甚至後來被武帝委以托孤重任之一的金日磾,最初就是因為養馬養得好,而得到了武帝的另眼相待。
由於得到了統治者的充分重視,武帝時僅廄馬就有四十萬匹,其他地方、民間養馬數量更是不計其數。
西漢時期養馬業的大規模發展,果然帶動了騎兵數量的增加,漢文帝時已能抽調出八、九萬騎兵來抵禦匈奴。
到武帝時,漢朝軍隊已轉變為以騎兵為主,而步兵則多用來運送糧草輜重。
武帝時對匈奴的大規模反擊戰,每次調動騎兵都是以十萬起步,前後加起來總共動用騎兵一百二十萬眾。
此後,漢軍充分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特性,遠程奔襲、分進合擊,不斷取得對匈戰役的勝利,但那時卻是沒有舞馬的。
曹爽繼續道:“可惜啊,自從到了東漢,連年戰亂之後,馬匹的數量便是大大減少,已遠遠不如東漢了,如今更是連東漢也不如,畢竟這天下已經分裂了太久了。”
到了東漢,官府的養馬業大為衰落。這種衰落主要表現在數量上的減省。
《後漢書·百官誌》說,“舊有六廄,中興省約,但置一廄”,和帝永元五年又“詔有司省內外廄馬及涼州諸苑馬”。
此後雖有部分增設,但總體數量上與西漢相比已遠遠不及。東漢馬匹數量的減少,使得騎兵數量也大為減少。
而到了唐時,沒有分裂的天下馬匹數量很多,有這個條件,則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唐玄宗如此喜歡舞馬,下麵的官員也無不追捧。他的宰相張說就在開元十八年為玄宗寫過一首《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詞中寫道:“聖皇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腕足徐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踏千蹄。髤髵奮鬣時蹲踏,鼓怒驤身忽上躋。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
全詞對舞馬表演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雖然馬屁十足,但也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的盛大場景和唐朝對舞馬的喜好以及舞馬的技術水平。
這首詞寫於開元十八年,正是盛世的巔峰時期。當時唐朝經濟、文化都處於封建社會的頂點,國力極為強盛,也有能力年年舉辦盛大的舞馬活動。
可是唐朝的許多問題被這種表麵上的盛世掩蓋了,歌舞升平的背後已危機四伏,二十多年後的“安史之亂”使得大唐迅速從盛世頂峰掉落,唐王朝的國力被戰爭消耗,唐玄宗本人也逃往四川,他養在長安的舞馬落入安史叛軍之手。
這些叛軍想用這些舞馬裝備軍隊,而從沒受過軍事訓練的舞馬哪裏能承受戰馬的辛苦?所以數月後紛紛倒斃,這些舞馬成為大唐盛世的隨葬品,那些盛大的舞馬表演也成為“昨日黃花”。
唐代也有不少有識之士對這種馬舞持反對意見。當初唐太宗為了西域買馬方便,冊封葉護可汗時,魏征就提出過反對意見。
他認為:“意在馬市,不可專立可汗。可汗得立,則諸蕃聞之,必不重中國。但願使彼安寧,則諸國之馬不求而至”。
而到了唐玄宗手上,專門為這些西域馬匹成立了尚乘局,設立奉禦、直長、奉乘、飛馭、掌閑等幾十名官員,給予他們正五品至六品的官職,每年花費大量錢財,也遭來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但這些聲音根本沒有被沉醉在享樂之中的皇帝采納,甚為憾事。
隨著大唐盛世的一去不複返,舞馬運動也走向了衰落。特別是晚唐時期,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舞馬也銷聲匿跡。
正如宋代詩人徐積寫的《舞馬詩》中所說的那樣:“開元天子太平時,夜舞朝歌意轉迷。
繡榻盡容騏驥足,錦衣渾蓋渥窪泥。
才敲畫鼓頭先奮,不假金鞭勢自齊。
明日梨園翻舊曲,範陽戈甲滿西來。”
唐代之後,雖然有些朝代也短暫的出現過以馬為舞的嚐試,但馬舞再也回不去大唐盛世那種睥睨天下的氣度,便不可避免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