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仿佛沉浸在傳來的梵唱之音中,片刻之後方才堅定的開口道:“隻要朕做足了準備,必能避免卿所說的這些前代廢長立幼之禍事,卿不必再勸了,朕意以決,太子無才無德,朕必廢之,以為江東基業之長久!”


    支謙的智慧不僅在於通曉漢佛之學,還通曉人心,他明白這隻是孫權換太子的一個借口罷了,已不是他所能勸諫的了,隻好無奈的道:“陛下聖明。”


    在古代,包括君主在內有權有地位的男子擁有妻妾特別多。


    因此,絕大多數都會生出一個班以上編製的兒子,極個別的甚至能生出一個加強排來。


    兒子太多也是麻煩,因為繼承人隻能有一個,為了避免出現爭奪遺產的內鬥,古人發明了嫡長子繼承製,即正妻所生第一個兒子(正妻無子的話換庶長子)為約定俗成的法定繼承人。


    這種製度雖然太過於迂腐頑固,且存在很多弊端,但他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政權的平穩交接,減少內亂出現的概率,中國兩千多年基本都在嚴格遵守這個規則。而把繼承權轉給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的做法,叫做廢長立幼。


    縱觀曆史,君主廢長立幼的做法經常會引發宗室之間的內鬥,流血犧牲是小事,鬧大了國家都會跟著遭殃。


    所以,自古以來,有“廢長立幼,取禍之道”的警示之言。但凡事都會有例外,曆史上也有很多君主不僅廢長立幼沒有招來禍亂,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孫權想的便是他是極少數的例外。


    趙武靈王因為思念死去的愛人吳娃,廢了長子趙章,立了吳娃的兒子趙何。


    而且做的特別出格,別的君主廢長立幼都是廢了長子的太子位,立幼子為新太子,他可倒好,廢了長子的太子位,直接一步到位立幼子做國君,他自稱主父退居二線。


    本來都在掌握之中,問題是趙武靈王在帶著兩個兒子去沙丘宮巡視的時候,看到跪在自己跟小兒子下麵,唯唯諾諾的長子趙章時心疼了,覺得自己做的太過分了,長子沒犯啥錯就這麽把他廢了。


    於是,想到了一個補償辦法,把趙國分為南北兩塊,南麵歸小兒子趙何,北麵歸長子趙章,自己管理兩個王。


    這算是埋下了禍根,已經做了國君的小兒子和重臣們不同意,便想要先下手為強除掉趙章,結果將趙章逼急了,起兵造反失敗,


    無奈逃到了趙武靈王的寢宮裏,最終的結果是在趙何的授意下,趙章被殺,趙武靈王被兵圍三月活活餓死,但立小兒子為王也算是做對了。


    反觀漢景帝,僅僅因為長子劉榮的母親栗姬愛吃醋,不夠大度就把劉榮的太子位廢黜。


    劉榮後來因為修建宮殿的事觸犯了法律,被當時著名的酷吏郅都抓了。


    結果劉榮求見漢景帝被拒,寫書信又受阻,走投無路之下居然自殺了。


    從事情的過程結果上來看,史學界普遍認為,劉榮是被漢景帝故意逼死的。


    漢景帝是曆史上公認的仁君,但為了給幼子劉徹順利即位掃清障礙,他逼死了親生兒子劉榮,後來又逼死了戰功赫赫的名將周亞夫。


    漢景帝的做法雖然絕情,但卻保證了其死後政權的順利交接,而劉徹即位後也沒讓漢景帝失望,其治國成就輝煌,堪稱千古一帝,即漢武帝。


    如果君主的運氣好,攤上一群懂事大度的老婆孩子,家庭和睦幸福,不會因為繼承權的問題而傷感情的話,廢長立幼就十分自然了。


    不過,這種情況實在是鳳毛麟角,翻遍史書,恐怕隻有漢光武帝劉秀廢長子劉疆,立四子劉莊的廢長立幼符合這個條件。


    漢光武帝的這次廢長立幼,實在是沒什麽波瀾,除了劉疆的母親郭聖通皇後被廢以後有所不滿以外,幾乎全是一片祥和。


    這裏最根本的原因是長子劉疆有自知之明,別的太子被廢都是被動的,他卻主動謙讓辭去太子之位,甚至在多次被外人鼓動謀反時完全不為所動,主動交代。


    而且,劉莊的母親陰麗華也是曆史上著名的賢後,她和兒子劉莊十分寬鬆大度,掌權以後對待郭聖通、劉疆母子好的不能再好。


    最終的結果是除了極個別人的小動作之外,這次廢長立幼的五個當事人關係一直都比較和睦融洽,隻能說劉秀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不愧是天選的位麵之子。


    孫權跟以前的君主一樣,絕大多數君主廢長立幼都是因為寵愛幼子的母親,但這個理由肯定不充分,總不能公開對朝野上下說,自己因為太喜歡某某妃子,所以立她的兒子做太子吧。


    但是國人總能想到變通的方法,那就是所謂的“立賢不立長”。


    孫權繼續開口道:“朕這是遵循古時的立賢不立長啊,也必會吸取袁本初、劉景升等人的教訓。”


    不過這種辦法自欺欺人的表現太過明顯,因為幼子究竟賢不賢往往是君主本人說了算。要想理由足夠充分,還是要看具體情況,要麽幼子確實足夠賢,要麽長子足夠混蛋。


    但廢長立幼失敗的更多,遠的不說,就這些年也有不少,袁本初以幼子為繼承人,加速了滅亡,


    袁紹於公元202年去世,兩年前他與曹操發生了官渡之戰,這是決定北方命運的大決戰。


    袁紹慘敗,但其力量仍然強大,袁紹退回河北後,陸陸續續平定了內部的叛亂,力量有了回升的跡象。


    隻是袁紹身體上出了狀況,沒有等到恢複往日的強大就走了,袁紹有三個兒子,他最喜歡的是幼子袁尚,一直想把位子傳給他,礙於禮製,遲遲下不了決心。


    臨終前袁紹仍然沒有就此問題做明確的安排,但是他把袁尚留在身邊,而把長子袁譚外派,其實已經指明了讓袁尚繼承自己的位子。


    袁紹死後,袁尚憑借優勢繼位,為了安撫袁譚,任命其為車騎將軍。


    但袁譚要的是袁紹的位子,而不是什麽有名無實的官位,他知道文的不管用,就用武,兄弟倆很快就內鬥。


    他們這麽做,使得曹操平定河北省了不少心。曹操為了坐收漁利,甚至乎故意撤軍,讓他們鬥得更凶再用兵。


    公元205年,曹操消滅了袁譚,公元207年,袁尚逃亡遼東,被遼東公孫康所殺,頭被送給了曹操,至此河北全部平定。


    在袁紹兩個兒子內鬥的情況下,尚且堅持了五年時間,可想而知袁紹有多麽強大。


    如果袁紹不挑起長幼之爭,袁譚和袁尚可以團結一致對付曹操,曹操要平定河北不會這麽容易,就算成功,也肯定會花很長時間。


    荊州的劉表一直在長子和幼子之間該選誰的問題上糾結,臨終前,劉表同樣把幼子留在身邊,長子則仍遠在江夏。


    幼子劉琮與劉表後妻蔡氏有姻親關係,故而蔡氏明確支持劉琮,排斥劉琦,而站在蔡氏身後的荊州豪強代表蔡氏、蒯氏、張氏都選擇了劉琮,劉表並沒有去改變荊州的權力格局,基本上默認了劉琮繼位。


    曹操掃平河北後大約一年時間就南下了,這個時候劉表恰好病逝,劉琮近水樓台被荊州豪強擁立為繼承人。


    然而劉琮在位僅一個月,麵對強大的曹操,荊州豪強慫恿他不戰而降,劉琮無奈,隻得接受,割據荊州近二十年的劉表集團頃刻覆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