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缺錢,魏國的軟肋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爽知道桓範所說的赭石應該指的是赤鐵礦,古人發現當某地上方出現紅褐色的赤鐵礦,下麵就會出現大型鐵礦,
便繼續開口道:“這赭石想來隻要到了地方,在地麵上發現紅褐色的礦石,便能斷定地底下又沒有鐵礦了,隻不過這樣的法子是要多耗費些人力、物力了。”
桓範接話道:“是啊,但為了大魏更加強大,耗費這些人力、物力便是微不足道的了。”
這種鐵礦通常是指矽卡岩型鐵礦,我國著名的大冶鐵礦就是這一類型的鐵礦。
在成礦時,熾熱而富含鐵元素的礦漿侵入碳酸鹽岩中而生成鐵礦石。
在主要成礦期可以出現大量磁鐵礦礦石,而在後期過程中形成黃鐵礦和菱鐵礦等礦石。
當然,這裏的赭石也就是赤鐵礦可能是在成礦期伴生的,但更有可能是各種鐵礦石由於後期的風化作用而形成赤紅色鐵礦石。
在大型的鐵礦中,高品位的鐵礦石暴露於地表後被風化形成赤鐵礦,而古人在找礦時就根據這些出露的赭石尋找下麵富集的鐵礦石。
磁石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磁鐵礦,由於古人發現磁鐵礦可以吸引許多鐵磁性礦物,因此認為它有母性之仁慈,所以叫它磁石。
這一口訣往往指斑岩型銅礦,斑岩型銅礦的發育與氧逸度密切相關,在成礦早期,氧逸度適合銅、金兩種金屬的成礦。
而在晚期,氧逸度已經不適合成礦時,就會有磁鐵礦的出現。因此,當廣泛出現磁鐵礦時,其下部很可能有銅、金等礦物的出現。
這裏的鉛主要是指方鉛礦,而銀則是自然銀或輝銀礦。
這裏提到的自然銀雖然是次生的,但也往往與輝銀礦伴生,賦存於鉛銀礦床的氧化帶中。
而原生的輝銀礦則是中、低溫熱液礦床中的常見礦物,這種礦床同時也發育方鉛礦的礦石。
方鉛礦與輝銅礦在成礦過程中緊密聯係,經常見到二者連生。
古人對於這點的認識也尤為深刻,“鉛乃銀之母,銀乃鉛之精也”,雖然二者的形成可能並不能相互促進,但是不難看出這兩種礦石緊密的共生關係。
這則找礦口訣就不太適合現在的探礦了,丹砂和自然金兩種礦物通常分別存在於各自的原生礦脈中,極少數可能有共生關係。
然而,古人對於汞和金的成礦研究並不成熟,當時的汞礦和金礦都以砂礦為主,因此會出現汞和金共生的砂礦床,所以在當時根據這條口訣在當時找礦還是比較準確的。
上有陵石下有鉛、錫、赤銅這條口訣不僅僅適用於以鉛為主的鉛鋅銅多金屬礦床,也適用於與銅、鉛、鋅共生的錫礦床和赤銅礦礦床。
這些礦床因為富含硫化物、氯化物和銅離子,所以在表生風化過程中,會形成一些孔雀石。
當然“上有陵石下有錫”和“上有陵石下有赤銅”這兩種情況也是古人根據實際探礦現象總結出的經驗。
上有銀者下有鉛,這一條口訣看起來是和第三條完全相反的結論,但其實在古代采礦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
這種上麵含銀而下麵為鉛的關係,實際上並非指一個礦體中兩種金屬礦產的垂直分布關係,而是這兩種礦產分別賦存於兩個不同時代的地層中空間的上下關係。
曹爽隨意拿著一卷奏章繼續看了起來,又想到大魏除了缺鐵礦,像銅礦、銀礦、金等礦亦是很缺,
像前些年自己的便宜嶽丈孫權便是占著江東銅礦多,大魏缺少銅礦,方才能讓人拿著“大泉五十”在大魏買物資,用一枚東吳的銅錢當大魏的五十枚五銖錢用,
讓大魏著實苦惱了一段時間,後麵隻能恢複更為原始的以物易物來反製東吳的手段,雖然落後了些,但也是很有效的,
建安年間年,孫權看著標注有江南銅礦分布的地圖,陷入了沉思:既然我們有這麽多銅,是不是可以利用他們去曹魏占點便宜?
周瑜顯然也是這麽認為的,早在赤壁之前,周瑜就給孫權說,“江南銅礦富甲天下,鑄錢數量不知比曹操多多少倍,我們為何要怕曹操?”
孫權琢磨許久,除了把銅礦鑄造稱錢,去曹魏買東西、掠奪曹魏財富外,他實在想不出來其他好主意,但是僅僅這樣他又有點不甘心。
雖然孫權不了解通貨膨脹的概念,但是他應該也能隱約的覺察到:錢,不是越多越好的。
於是孫權決定加大掠奪曹魏財富的力度:他決定鑄造一種叫“大泉五十”的貨幣,這種貨幣重量和漢朝留下來的五銖錢差不多,但是孫權卻規定,一枚“大泉五十”抵五十枚五銖錢。
這樣,即能更多的掠奪曹魏物資,也能破壞曹魏貨幣秩序。
於是,他就高高興興的派士兵化妝成商人拉著一車車的大泉五十,去江北換取糧食和其他物資了。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顯示是殘酷的。孫權沒意識到他並不是江北之主,他的命令還跨越不了長江。
江北人民顯然不會承認,同樣重量的大泉五十能當五十枚五銖錢用。
那當多少?一枚。不過孫權覺得也不錯,一枚就一枚吧,反正我多買一粒糧食到江南,你們江北就少一粒糧食。
周瑜當時可能會隱約覺得哪裏不對,但是他也說不出來,於是也就沒說什麽。
事實證明,即使沒有理論指導,但是涉及到金錢,百姓的智商就會突然在線。
江北曹魏的軍民拿到大泉五十,也聽說了孫權對兌換比例的規定,他們敏銳的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們可以不認這個兌換比例,但是江南那些人不能不認。
於是,江北人拿到大泉五十後,把它又運會江南,在江南,以五十倍的比例掠奪了江南的財富。
孫權傻了,於是趕緊停止了大泉五十的鑄造,並且下令官府一旦收到大泉五十,必須回爐重鑄,但即便是這樣,孫權摧毀大魏原有的貨幣體係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曹爽想到這些便繼續吩咐道:“除了缺鐵,大魏還缺金、銀、銅等礦,若是這附近有這些礦產的話也得讓他們留意一下,現在的大魏很缺錢啊,
自從當年被我那便宜嶽父折騰的以物換物之後,直到如今也還沒恢複,這實在是我大魏的一大軟肋啊!”
便繼續開口道:“這赭石想來隻要到了地方,在地麵上發現紅褐色的礦石,便能斷定地底下又沒有鐵礦了,隻不過這樣的法子是要多耗費些人力、物力了。”
桓範接話道:“是啊,但為了大魏更加強大,耗費這些人力、物力便是微不足道的了。”
這種鐵礦通常是指矽卡岩型鐵礦,我國著名的大冶鐵礦就是這一類型的鐵礦。
在成礦時,熾熱而富含鐵元素的礦漿侵入碳酸鹽岩中而生成鐵礦石。
在主要成礦期可以出現大量磁鐵礦礦石,而在後期過程中形成黃鐵礦和菱鐵礦等礦石。
當然,這裏的赭石也就是赤鐵礦可能是在成礦期伴生的,但更有可能是各種鐵礦石由於後期的風化作用而形成赤紅色鐵礦石。
在大型的鐵礦中,高品位的鐵礦石暴露於地表後被風化形成赤鐵礦,而古人在找礦時就根據這些出露的赭石尋找下麵富集的鐵礦石。
磁石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磁鐵礦,由於古人發現磁鐵礦可以吸引許多鐵磁性礦物,因此認為它有母性之仁慈,所以叫它磁石。
這一口訣往往指斑岩型銅礦,斑岩型銅礦的發育與氧逸度密切相關,在成礦早期,氧逸度適合銅、金兩種金屬的成礦。
而在晚期,氧逸度已經不適合成礦時,就會有磁鐵礦的出現。因此,當廣泛出現磁鐵礦時,其下部很可能有銅、金等礦物的出現。
這裏的鉛主要是指方鉛礦,而銀則是自然銀或輝銀礦。
這裏提到的自然銀雖然是次生的,但也往往與輝銀礦伴生,賦存於鉛銀礦床的氧化帶中。
而原生的輝銀礦則是中、低溫熱液礦床中的常見礦物,這種礦床同時也發育方鉛礦的礦石。
方鉛礦與輝銅礦在成礦過程中緊密聯係,經常見到二者連生。
古人對於這點的認識也尤為深刻,“鉛乃銀之母,銀乃鉛之精也”,雖然二者的形成可能並不能相互促進,但是不難看出這兩種礦石緊密的共生關係。
這則找礦口訣就不太適合現在的探礦了,丹砂和自然金兩種礦物通常分別存在於各自的原生礦脈中,極少數可能有共生關係。
然而,古人對於汞和金的成礦研究並不成熟,當時的汞礦和金礦都以砂礦為主,因此會出現汞和金共生的砂礦床,所以在當時根據這條口訣在當時找礦還是比較準確的。
上有陵石下有鉛、錫、赤銅這條口訣不僅僅適用於以鉛為主的鉛鋅銅多金屬礦床,也適用於與銅、鉛、鋅共生的錫礦床和赤銅礦礦床。
這些礦床因為富含硫化物、氯化物和銅離子,所以在表生風化過程中,會形成一些孔雀石。
當然“上有陵石下有錫”和“上有陵石下有赤銅”這兩種情況也是古人根據實際探礦現象總結出的經驗。
上有銀者下有鉛,這一條口訣看起來是和第三條完全相反的結論,但其實在古代采礦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
這種上麵含銀而下麵為鉛的關係,實際上並非指一個礦體中兩種金屬礦產的垂直分布關係,而是這兩種礦產分別賦存於兩個不同時代的地層中空間的上下關係。
曹爽隨意拿著一卷奏章繼續看了起來,又想到大魏除了缺鐵礦,像銅礦、銀礦、金等礦亦是很缺,
像前些年自己的便宜嶽丈孫權便是占著江東銅礦多,大魏缺少銅礦,方才能讓人拿著“大泉五十”在大魏買物資,用一枚東吳的銅錢當大魏的五十枚五銖錢用,
讓大魏著實苦惱了一段時間,後麵隻能恢複更為原始的以物易物來反製東吳的手段,雖然落後了些,但也是很有效的,
建安年間年,孫權看著標注有江南銅礦分布的地圖,陷入了沉思:既然我們有這麽多銅,是不是可以利用他們去曹魏占點便宜?
周瑜顯然也是這麽認為的,早在赤壁之前,周瑜就給孫權說,“江南銅礦富甲天下,鑄錢數量不知比曹操多多少倍,我們為何要怕曹操?”
孫權琢磨許久,除了把銅礦鑄造稱錢,去曹魏買東西、掠奪曹魏財富外,他實在想不出來其他好主意,但是僅僅這樣他又有點不甘心。
雖然孫權不了解通貨膨脹的概念,但是他應該也能隱約的覺察到:錢,不是越多越好的。
於是孫權決定加大掠奪曹魏財富的力度:他決定鑄造一種叫“大泉五十”的貨幣,這種貨幣重量和漢朝留下來的五銖錢差不多,但是孫權卻規定,一枚“大泉五十”抵五十枚五銖錢。
這樣,即能更多的掠奪曹魏物資,也能破壞曹魏貨幣秩序。
於是,他就高高興興的派士兵化妝成商人拉著一車車的大泉五十,去江北換取糧食和其他物資了。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顯示是殘酷的。孫權沒意識到他並不是江北之主,他的命令還跨越不了長江。
江北人民顯然不會承認,同樣重量的大泉五十能當五十枚五銖錢用。
那當多少?一枚。不過孫權覺得也不錯,一枚就一枚吧,反正我多買一粒糧食到江南,你們江北就少一粒糧食。
周瑜當時可能會隱約覺得哪裏不對,但是他也說不出來,於是也就沒說什麽。
事實證明,即使沒有理論指導,但是涉及到金錢,百姓的智商就會突然在線。
江北曹魏的軍民拿到大泉五十,也聽說了孫權對兌換比例的規定,他們敏銳的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們可以不認這個兌換比例,但是江南那些人不能不認。
於是,江北人拿到大泉五十後,把它又運會江南,在江南,以五十倍的比例掠奪了江南的財富。
孫權傻了,於是趕緊停止了大泉五十的鑄造,並且下令官府一旦收到大泉五十,必須回爐重鑄,但即便是這樣,孫權摧毀大魏原有的貨幣體係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曹爽想到這些便繼續吩咐道:“除了缺鐵,大魏還缺金、銀、銅等礦,若是這附近有這些礦產的話也得讓他們留意一下,現在的大魏很缺錢啊,
自從當年被我那便宜嶽父折騰的以物換物之後,直到如今也還沒恢複,這實在是我大魏的一大軟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