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有情飲水飽,有趣的烏角先生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魯班切著品相不算上佳的生薑笑著回道:“當初妾身還在江東之時,阿父也是喜歡讓人用蜀薑來做食魚膾的配料,也有很多時候難以尋到,
但即便是沒有蜀薑,隻有江東本地種植的生薑之時也還是吃得津津有味,妾身還記得那幾次都是母妃和諸位夫人為他做的魚膾,
到後來有了蜀薑做配料之時卻又是吃得不怎麽有滋味了,由此看來這無論有沒有蜀薑是無關緊要的,而是要看是什麽人做的,跟什麽人一起吃。”
蒹葭繼續盯著銅釜中蒸著的主食想了想甜蜜的道:“妾身在遇到夫君之前很少有機會能夠吃到蜀薑做的菜肴,在遇到夫君後雖經常能吃到,但感覺也跟中原之地出產的生薑沒多大區別。”
柏靈筠邊切著些豆腐塊,一邊又開口:“姐姐這分明就是是有情飲水飽!”
這是這時候最經典豆腐的吃法,做好豆腐後,用小刀切成小塊,然後再撒點蔥薑、醬油、醋之類的佐料在上麵。
從先秦至魏蜀吳三國鼎立時,蜀薑便以其優良的品質獨占鼇頭,成為曹操、孫權等名人競相追逐的美味,
由於地域的阻隔、進蜀地道路難行,蜀薑在中原乃至江東等地便成了權勢的象征,若是在蜀地成都卻又是一道稀鬆平常的配料了,
古人吃魚,喜歡做成魚膾,就是將魚切成薄片,直接拌著薑蔥之類的佐料生吃。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子說:食物顏色不正,不吃;烹調欠火候,不吃;肉切得不合規矩,也不吃;更重要的是“不撒薑食”。
也就是說,調味品中不能缺少薑。孔子這一主張,提升了薑在我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
雖然不能斷定曹操和孫權喜歡食薑是受孔子影響,但可以肯定,無論是曹魏的許昌,還是孫吳的建業,皆有生薑。
令人好奇的是,曹操和孫權為何偏偏對蜀薑情有獨鍾?
《齊民要術》中說:“中國土不宜種薑,僅可存活,勢不滋息。種者,聊擬藥物小小耳。”
意思是中原地區的土壤不適宜種薑,僅可存活,不能大量滋長。
為了藥用,少量種了一點點。
賈思勰的話說明南北朝以前,中原地區(包括江南)的薑,品質不佳。這是曹操和孫權都喜歡蜀薑的直接原因。
先秦時期,蜀薑已經名揚天下。
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說:“和(調和五味)之美者,陽樸之薑。”東漢高誘注:“陽樸,地名,在蜀郡。”
李時珍《本草綱目》亦言:“楊(陽)樸,地名,在西蜀。”
司馬遷《史記》曰:“巴蜀亦沃野,地饒卮(紫)薑。”晉人左思《蜀都賦》亦雲:“其圃則有……甘蔗辛薑。”
陶弘景《名醫別錄》也說:“生薑、幹薑生犍為川穀。”宋人蘇頌《圖經本草》有川西廣漢出產優質薑的記載。
秦漢時,優質蜀薑就銷往中原和江南。
漢代崔駰《七依》說:“洞庭之鮒(鯽魚),灌本之鰩,滋以陽樸之薑,蔌(su,蔬菜的總稱)以壽水之華。”
《史記》中還說:若是有“千畦薑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可見,早在西漢時就有靠種生薑成富豪,身價與享有封邑千戶的官侯等同。
曹操和孫權都喜歡蜀薑,而坐鎮成都的蜀主劉備呢?
近水樓台先得月,想來劉備也不例外。
自秦漢以來,川菜中許多菜品都離不開薑,或生薑、幹薑,或泡薑、薑汁,或薑油等。
蜀薑既可鹽醃單吃,煎、炒、燒、煮、蒸、燉、拌等形形色色菜肴,也可用薑當作料。
咎殷《食醫心鏡》中記載成都人的鯽魚膾法:取“半斤重鯽魚一尾,切碎(切片或絲),用沸豉投之(豆豉汁煮沸後,澆在生魚片上),入胡椒、蒔蘿、幹薑、橘皮等末。”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治五痢。
曹爽望著孫魯班切著生薑,想了想又開口道:“可惜烏角先生不在洛陽,不知往何處雲遊去了,若他是還在洛陽,還可讓他去千裏之外片刻之間尋些蜀薑來。”
柏靈筠將切好的豆腐塊端著走向曹爽這邊笑著道:“當初夫君的父親,也就是妾等的公爹還曾奉武帝之命追捕過烏角先生,他見到夫君派人來找他會不會嚇得又躲起來?”
曹爽尷尬的咳嗽一聲道:“咳,父親當初也是受武帝之命方才去捉拿左慈的,但父親也沒有真的想對這樣的隱士高人怎麽樣,父親還是有分寸的,父親當初也和我說起過這件事。”
左慈是廬江人氏,且“少有神道“,也就是從小就通曉仙術道法。
左慈的大名因其本領而四處傳揚,曹操在迎接獻帝被封為司空後,也聽聞了他有神奇的本事,便邀請他來展示一番。
當時,曹操廣邀賓客,左慈也位列其中,左慈不多時便變出了大量的新鮮的鬆江鱸魚和蜀薑,足夠宴席上的所有賓客吃到撐,這不是吹牛,當時曹爽的父親曹真也在場,
不僅如此,曹丕、曹子建以及在鄴城的很多名士朝臣都是親眼所見,
在酒宴上出盡風頭,左慈又被曹操帶著外出打獵,他的父親曹真也在,一路上,左慈隻拿著一升酒、一斤肉幹,卻讓每個隨行者都吃飽喝足。
曹操對此也感到非常驚訝,派人暗中調查,結果發現城裏賣酒肉的店鋪在昨天突然失竊,全部的酒肉都不見了。
知道左慈在戲耍自己,曹操勃然大怒,當即決定要殺掉這個裝神弄鬼的老頭。
一次酒宴,曹操突然下令抓捕左慈,他的父親曹真也當即便起身準備幫助抓捕,但左慈卻不緊不慢走到牆邊,一下子就遁入牆壁不見了。
此後曹操滿世界懸賞抓住左慈,但卻始終沒能成功,據史書記載,有人在集市裏看到左慈,準備去抓,但忽然滿集市的人都變成了左慈的樣子;
有人在山上看到左慈,但人們來抓時,他走入羊群化作了羊的模樣,最終,曹操知道自己無法殺掉左慈,隻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見夫君提到左慈,孫魯班似乎又想起了一些小時候的事情,
離開曹操後,左慈來到了南方,他先是來到荊州,並在劉表那裏施展了給數萬士兵一人一片肉三杯酒的法術,讓劉表不敢害他。
孫魯班也想起了一些小時候的事情便笑著道:“當初他來到江東,父親也曾受過他的捉弄,父親手底下的人便想自作主張將其除去,好在最後還是讓他跑了,這道人還真是有趣啊!”
隨後,左慈往東走,進入了江東境內。
到了這裏,江東當時已是孫權主事,侍臣謝送認為左慈妖言惑眾,因此要將其除掉。
謝送讓左慈在前麵走,自己則在後方偷偷拔劍準備將其刺殺的方式。
不過,左慈僅僅是穿著木屐、拄著竹杖慢慢行走,身後的人策馬揚鞭卻怎麽都追不上,在一番徒勞無功後,謝送見識到了左慈的法術,隻好選擇放棄。
但即便是沒有蜀薑,隻有江東本地種植的生薑之時也還是吃得津津有味,妾身還記得那幾次都是母妃和諸位夫人為他做的魚膾,
到後來有了蜀薑做配料之時卻又是吃得不怎麽有滋味了,由此看來這無論有沒有蜀薑是無關緊要的,而是要看是什麽人做的,跟什麽人一起吃。”
蒹葭繼續盯著銅釜中蒸著的主食想了想甜蜜的道:“妾身在遇到夫君之前很少有機會能夠吃到蜀薑做的菜肴,在遇到夫君後雖經常能吃到,但感覺也跟中原之地出產的生薑沒多大區別。”
柏靈筠邊切著些豆腐塊,一邊又開口:“姐姐這分明就是是有情飲水飽!”
這是這時候最經典豆腐的吃法,做好豆腐後,用小刀切成小塊,然後再撒點蔥薑、醬油、醋之類的佐料在上麵。
從先秦至魏蜀吳三國鼎立時,蜀薑便以其優良的品質獨占鼇頭,成為曹操、孫權等名人競相追逐的美味,
由於地域的阻隔、進蜀地道路難行,蜀薑在中原乃至江東等地便成了權勢的象征,若是在蜀地成都卻又是一道稀鬆平常的配料了,
古人吃魚,喜歡做成魚膾,就是將魚切成薄片,直接拌著薑蔥之類的佐料生吃。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子說:食物顏色不正,不吃;烹調欠火候,不吃;肉切得不合規矩,也不吃;更重要的是“不撒薑食”。
也就是說,調味品中不能缺少薑。孔子這一主張,提升了薑在我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
雖然不能斷定曹操和孫權喜歡食薑是受孔子影響,但可以肯定,無論是曹魏的許昌,還是孫吳的建業,皆有生薑。
令人好奇的是,曹操和孫權為何偏偏對蜀薑情有獨鍾?
《齊民要術》中說:“中國土不宜種薑,僅可存活,勢不滋息。種者,聊擬藥物小小耳。”
意思是中原地區的土壤不適宜種薑,僅可存活,不能大量滋長。
為了藥用,少量種了一點點。
賈思勰的話說明南北朝以前,中原地區(包括江南)的薑,品質不佳。這是曹操和孫權都喜歡蜀薑的直接原因。
先秦時期,蜀薑已經名揚天下。
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說:“和(調和五味)之美者,陽樸之薑。”東漢高誘注:“陽樸,地名,在蜀郡。”
李時珍《本草綱目》亦言:“楊(陽)樸,地名,在西蜀。”
司馬遷《史記》曰:“巴蜀亦沃野,地饒卮(紫)薑。”晉人左思《蜀都賦》亦雲:“其圃則有……甘蔗辛薑。”
陶弘景《名醫別錄》也說:“生薑、幹薑生犍為川穀。”宋人蘇頌《圖經本草》有川西廣漢出產優質薑的記載。
秦漢時,優質蜀薑就銷往中原和江南。
漢代崔駰《七依》說:“洞庭之鮒(鯽魚),灌本之鰩,滋以陽樸之薑,蔌(su,蔬菜的總稱)以壽水之華。”
《史記》中還說:若是有“千畦薑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可見,早在西漢時就有靠種生薑成富豪,身價與享有封邑千戶的官侯等同。
曹操和孫權都喜歡蜀薑,而坐鎮成都的蜀主劉備呢?
近水樓台先得月,想來劉備也不例外。
自秦漢以來,川菜中許多菜品都離不開薑,或生薑、幹薑,或泡薑、薑汁,或薑油等。
蜀薑既可鹽醃單吃,煎、炒、燒、煮、蒸、燉、拌等形形色色菜肴,也可用薑當作料。
咎殷《食醫心鏡》中記載成都人的鯽魚膾法:取“半斤重鯽魚一尾,切碎(切片或絲),用沸豉投之(豆豉汁煮沸後,澆在生魚片上),入胡椒、蒔蘿、幹薑、橘皮等末。”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治五痢。
曹爽望著孫魯班切著生薑,想了想又開口道:“可惜烏角先生不在洛陽,不知往何處雲遊去了,若他是還在洛陽,還可讓他去千裏之外片刻之間尋些蜀薑來。”
柏靈筠將切好的豆腐塊端著走向曹爽這邊笑著道:“當初夫君的父親,也就是妾等的公爹還曾奉武帝之命追捕過烏角先生,他見到夫君派人來找他會不會嚇得又躲起來?”
曹爽尷尬的咳嗽一聲道:“咳,父親當初也是受武帝之命方才去捉拿左慈的,但父親也沒有真的想對這樣的隱士高人怎麽樣,父親還是有分寸的,父親當初也和我說起過這件事。”
左慈是廬江人氏,且“少有神道“,也就是從小就通曉仙術道法。
左慈的大名因其本領而四處傳揚,曹操在迎接獻帝被封為司空後,也聽聞了他有神奇的本事,便邀請他來展示一番。
當時,曹操廣邀賓客,左慈也位列其中,左慈不多時便變出了大量的新鮮的鬆江鱸魚和蜀薑,足夠宴席上的所有賓客吃到撐,這不是吹牛,當時曹爽的父親曹真也在場,
不僅如此,曹丕、曹子建以及在鄴城的很多名士朝臣都是親眼所見,
在酒宴上出盡風頭,左慈又被曹操帶著外出打獵,他的父親曹真也在,一路上,左慈隻拿著一升酒、一斤肉幹,卻讓每個隨行者都吃飽喝足。
曹操對此也感到非常驚訝,派人暗中調查,結果發現城裏賣酒肉的店鋪在昨天突然失竊,全部的酒肉都不見了。
知道左慈在戲耍自己,曹操勃然大怒,當即決定要殺掉這個裝神弄鬼的老頭。
一次酒宴,曹操突然下令抓捕左慈,他的父親曹真也當即便起身準備幫助抓捕,但左慈卻不緊不慢走到牆邊,一下子就遁入牆壁不見了。
此後曹操滿世界懸賞抓住左慈,但卻始終沒能成功,據史書記載,有人在集市裏看到左慈,準備去抓,但忽然滿集市的人都變成了左慈的樣子;
有人在山上看到左慈,但人們來抓時,他走入羊群化作了羊的模樣,最終,曹操知道自己無法殺掉左慈,隻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見夫君提到左慈,孫魯班似乎又想起了一些小時候的事情,
離開曹操後,左慈來到了南方,他先是來到荊州,並在劉表那裏施展了給數萬士兵一人一片肉三杯酒的法術,讓劉表不敢害他。
孫魯班也想起了一些小時候的事情便笑著道:“當初他來到江東,父親也曾受過他的捉弄,父親手底下的人便想自作主張將其除去,好在最後還是讓他跑了,這道人還真是有趣啊!”
隨後,左慈往東走,進入了江東境內。
到了這裏,江東當時已是孫權主事,侍臣謝送認為左慈妖言惑眾,因此要將其除掉。
謝送讓左慈在前麵走,自己則在後方偷偷拔劍準備將其刺殺的方式。
不過,左慈僅僅是穿著木屐、拄著竹杖慢慢行走,身後的人策馬揚鞭卻怎麽都追不上,在一番徒勞無功後,謝送見識到了左慈的法術,隻好選擇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