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靈筠出身的柏氏雖算不上什麽世家大族,但其家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對“五熟釜”煮出來的食物肯定也是不會陌生的,


    雖然在冬天不是每頓都能吃上肉,但像一些豬牛羊雜碎、在夏秋季節自己種的菜曬幹、挖的野菜曬幹還是能在冬天放在五熟釜中做一鍋煮的,那個味道柏靈筠至今回憶起來都很香,


    吃的也不是什麽珍稀的食物,但能填飽肚子,東西吃到肚子裏麵暖暖的,對那個時候她們一家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了,


    柏靈筠頗為懷念的道:“雖然妾如今每頓都能食肉、錦衣華服,但還是會時不時的想起當初跟父母兄弟一起冬天一起用五熟釜煮食羊雜碎、冬葵等一些很普通的菜,


    也沒有想像胡芹、地雞這樣珍稀的菜肴,但還是很滿足的,不像現在,妾身甚至對夫君的地位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想讓夫君走上那個更高的位置。”


    這個時候蔬菜的種類也多了,兩漢三國時期吃食的蔬菜,至少有30-40種之多,我們經常說五穀,其實除了五穀之外,當時還有五菜,這五菜是葵、藿、薤、蔥、韭。


    首先是葵(又名冬莧菜),它是百菜之首,冬葵一種葉子大大的菜。


    漢代有一首詩叫“青青園中葵”,說明當時人的菜園子裏是種葵菜的。


    可是,後來出現了很多比葵還好吃的蔬菜,人們就不怎麽種葵了。


    中國人種葵、吃葵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那時人們已開始煮葵菜湯。


    《詩經》中說:“七月亨葵及菽。”“菽”是我們今天說的大豆,大豆至今仍是中國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把葵和大豆並列在一起,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後世在王禎《農書》中寫道:“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本豐而耐旱,味甘而無毒。”


    王禎還記錄了葵的多種吃法,包括涼拌、做湯、煮菜粥,這都說明葵是當時人們的當家菜。


    葵菜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具有諸多不可替代的優點:強大的適應性讓葵可以在大江南北廣泛種植,耐寒的特性讓葵在秋冬時節也能收獲並擺上餐桌。


    然而,從口感上說,葵的葉子有些粗糙,會有一種拉舌頭的感覺,並且這東西口感黏糊糊、滑溜溜。


    葵菜有黏稠的汁液主要是因為含有多糖,多糖雖不能被人體的腸胃消化和吸收,卻有自己獨特的功能:一方麵,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保證消化係統正常工作;另一方麵,可以成為腸道細菌的食物,阻止有害細菌入侵,因此才會被替代。


    藿是什麽東西呢?藿是大豆苗的嫩葉,今天也不再當菜吃了,還有薤,薤是一種小根蒜,今天也不常見了,五菜裏今天還吃的,隻有蔥和韭菜。


    為什麽很多菜消失了呢?因為古人也不是完全不和別的國家交流的,別的國家好吃的蔬菜,傳入我國之後,大家覺得好吃,自然那些老的蔬菜就沒人種了。


    而且,植物和動物一樣,隻要被人類種了,就有馴化,也有淘汰。比如白菜,當時的白菜叫菘,本來沒有那麽好吃,後來人們慢慢發明了改良的品種,白菜就變得又厚實又香甜,好吃起來了。


    除了葵、藿、韭、蒜之外,三國時還有蘿卜和蔓菁,蘿卜是我國的原產,蔓菁又叫大頭菜,後世除了醃鹹菜之外,也沒什麽人吃了。


    但是在當時,蔓菁可是能頂糧食的,據說諸葛亮每到一個地方,就讓士兵種蔓菁,因為蔓菁可以當軍糧。


    芋頭,又名毛芋、芋艿,又是蔬菜又是主食,做法跟我們現在差不多,我國的芋,在漢代《史記》中即有記載:“岷山之下,野有蹲鴟,至死不饑,注雲芋也。蓋芋魁之狀若鴟之蹲坐故也”,


    在鄧艾淮河屯田之時也有種植,隻可惜種得不多,畢竟哪怕是芋頭也能當飯吃,但始終還是不如


    茄子,原產印度,漢代傳入我國,東漢時在中原得到推廣,是當時的鮮菜。


    茭白,適應能力很強,溫暖、寒冷的氣候均能生長,洛河邊也有生長,這個季節會有百姓采來洛陽集市上售賣,


    《齊民要術》中記載的雕胡飯、雕胡羹中的雕胡就是茭白,這個飯有多有名呢?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都為此做過詩,


    李白《宿五鬆山下荀媼家》詩中說:“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杜甫《江閣臥病走筆》中說:“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


    還有就是些韭菜、葫蘆、薤、芸苔(油菜)蘿卜、胡芹、藕、菱角、芡實、薇菜(空心菜)、菘(白菜)等也很受歡迎。


    《詩經》中也有與葫蘆食用方法相關的記載,如“幡幡瓠葉,采之亨之”,“七月食瓜,八月斷壺”等,說明葫蘆在西周至春秋時期就已作為食物使用。


    東漢《釋名》中記載“瓠蓄,皮瓠以為脯,蓄積以待冬月時用之也”,說明漢代時就已經將葫蘆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並有了加工方法。


    除了瓠瓜,我們還能吃到的就是“脖子”比較長的長頸葫蘆、呈扁球狀的大葫蘆,以及長相標準的細腰葫蘆了。


    當然,這三種葫蘆等到老了之後,都可以化身為容器,盛醋、舀水皆可,想不到吧葫蘆竟然可以用來吃,


    薇菜又名“大巢菜”,一種一年生或二年,花紫紅色,結寸許長扁莢,中有種子五六粒,可吃,又名“野豌豆”采薇而食之。


    芹菜在我國古代稱為“胡芹”,一般認為是漢代通西域時傳入的,以豫州柘縣種的芹菜最為優質,以棵大、脆嫩、味香而聞名,


    也是曹操被封為魏王時的食邑,曹操當時若是想吃胡芹那可就很方便了,比天子都還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已經有菌類了,稱作“地雞”,有好幾種吃飯。


    《呂氏春秋·本味篇》“味之美者,越駱之菌”,這被古人視為美味珍饈的越駱之菌,便是我們現在餐桌上常見的香菇。


    有一種吃法叫“缹菌”,原料為鮮菌,所謂“缹(fou)”就是烹煮。


    要選未開傘的鮮蘑菇(地雞),用淡鹽水洗去泥土,在開水中焯一下,取出撕成碎片。


    將蔥白段切細,與麻油、酥油一起熬湯,然後將鮮菌、濃豉汁、鹽、椒末一起下入湯內煮熟即成。


    上麵說的是“素缹法”(素菜),也可將預先煮熟的豬、羊、雞肉切片與鮮菌共煮,這裏就不需加油,是為“肉缹法”(葷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