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多費功夫,毀在自己欲望上的公孫瓚父子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全琮在樓船的船頭望著起伏的海麵和不時低飛越到海麵的海鳥感慨道:“若是公孫氏還沒有被司馬懿剿滅,那我等登陸遼東卻是要多費些功夫的,
畢竟那公孫氏是可是讓陛下都頭疼的好些年啊,如今沒了公孫氏的遼東,那對我等來說卻是容易很多了。”
全緒欣喜抱拳道:“如此末將便要恭喜大司馬為陛下再建新功了,說不定還能實現陛下多年的夙願,將遼東這一塊養馬之地收入囊中!”
全琮負手立於船頭,一身戎裝沉思片刻又開口:“可惜這公孫淵父子一世英雄,但最後卻還是毀在了自己的欲望上啊!”
公孫恭上位後,剛當皇帝的曹丕繼續拉攏他,拜為車騎將軍、假節,封為平郭侯。
公孫恭把公孫康的長子送到洛陽為質子。
表麵上是歸順曹丕,實際上是借機打擊公孫康的兒子們,鞏固自己的地位。本身他還是不服曹丕的。
公孫晃雖然送走了,公孫淵卻還在遼東。
由於公孫恭沒有生育能力,沒有後代,再加上有病,不能處理政務,於是,公孫淵長大後,在太和二年(228年)逼迫公孫恭退位,把公孫恭囚禁起來。公孫淵由此奪取了遼東政權。
公孫淵奪權後,魏明帝曹叡立刻表示承認,又加封為揚烈將軍。
公孫淵這個人野心更大,他想聯合東吳,打擊魏國。孫權很高興,立刻封他為燕王。不過,公孫淵最終還是不敢答應,反而殺掉吳國使者,送給曹叡。
但是公孫淵最終熬不住,在景初元年(237年),終於自稱燕王,設置百官。
不過很顯然,經過國內多次政局動蕩,公孫淵已經不強大了。於是,曹叡派司馬懿率軍四萬進攻遼東。
最終,司馬懿打敗並殺掉公孫淵父子,又進行屠城,由此,曹魏徹底解決了遼東問題,公孫家族在遼東橫行三代,最終覆滅,三國終於成為貨真價實的三國了。
其實在建安年間還有遼東的公孫瓚,雖然與公孫淵同姓,但不算是同族,而且還滅亡得更早,沒有傳過一代,
公孫瓚是遼西令支(今河北省遷安市)的望族子弟,但其生母身份低微,公孫瓚早年隻能在地方郡縣任書佐。
公孫瓚能力出眾,受到涿郡侯太守提拔,並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此後在嶽丈的支持下,公孫瓚得以拜入經學家盧植與名臣劉寬門下繼續學習,並結識劉備、劉德然、傅燮等人,後任上計吏。
公孫瓚曾在太守劉其(一作劉基)下任禦車。
在劉其因事獲罪被發配交州日南(今越南廣治省東河市)途中公孫瓚喬裝成士卒沿路護送,途中太守劉其赦還。
公孫瓚也因忠君之德被舉孝廉,任遼東屬國長史。
公孫瓚曾率領數十名騎兵前往塞外巡邏,偶遇數百名鮮卑騎兵。
公孫瓚退至空亭(古代用來偵查、監視敵情的崗亭)中鼓舞士氣並率先衝殺陣前,斬殺十多名敵人。從此鮮卑人不敢再侵犯邊境,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漢靈帝光和年間(178年—184年),邊章、韓遂叛亂,朝廷任命公孫瓚為都督,率領精銳鐵騎討伐叛賊。
恰時,烏桓首領丘力居叛亂,與故中山相張純聯進攻攻擊薊中(今北京大興縣西南),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東南),遼西郡國等地。
公孫瓚領兵征討張純有功,升為騎都尉。
後因屬國烏桓的首領貪至王率軍向公孫瓚投降,公孫瓚又被提拔成為中郎將,加封都亭侯,駐守遼西屬國。
此後的五六年間,公孫瓚常與胡人發生爭戰。
漢靈帝中平年間(184年—189年),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人遼東屬國石門交手,張純等大敗,公孫瓚追敵過深,後方無援,在遼西管子城被丘力居包圍。
曆經二百多天,兵困馬乏,彈盡糧絕,雙方損失慘重。
公孫瓚被朝廷任命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兼任屬國長史。
公孫瓚鎮守邊境,奮勇殺敵,經常鏖戰至深夜,敵寇畏其名聲與英勇,無人再敢侵犯邊境。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徐州的黃巾大舉入侵渤海(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東北),約達三十萬人,欲與黑山賊軍會合。
公孫瓚帶領兩萬的步卒、騎兵,於東光之南大破黃巾,斬首了三萬多人。
公孫瓚趁敵人逃渡黃河之際發起進攻,再次擊敗黃巾。
死者數萬,公孫瓚軍隊生擒敵方七萬餘人,物資數不勝數。
從此公孫瓚威名遠揚,正逢董卓率軍到達洛陽,令公孫瓚接任奮武將軍,封薊侯。
公孫瓚自持兵力強大,便放縱自己的部隊,多次掠奪百姓,而劉虞則對百姓十分仁愛,二人政見不一,在對待胡人態度方麵經常產生分歧。
關東義士聯手征討董卓,董卓脅漢獻帝劉協西走長安。
劉協欲東歸洛陽,命劉虞之子劉和逃出長安以求劉虞組織軍隊相迎。
袁術想利用劉和來威脅劉虞,從而協助自己,於是在半路將劉和扣押。
公孫瓚知袁術有稱帝野心,所以多次阻止劉虞派兵。
之後公孫瓚又怕此行得罪袁術,派自己的堂弟公孫越率領大批軍馬向袁術示好。
私下裏又讓袁術繼續監禁劉和,企圖兼並劉虞的軍隊。
因此公孫瓚與劉虞隔閡越來越深,劉虞為緩和關係多次邀請公孫瓚赴宴,但公孫瓚認為劉虞設鴻門宴,於是推脫不去,公孫瓚與劉虞嫌隙越來越深,無法消解。
孫堅在陽城抵抗董卓的軍隊時,袁術命令公孫瓚堂弟公孫越前去援助孫堅,但公孫越不巧被箭矢射中去世了。
公孫瓚大怒,認為他堂弟之死是袁紹導致的,親自率軍討伐袁紹,冀州各郡也都紛紛叛離袁紹而轉奔公孫瓚集團。
袁紹聞訊,急忙派公孫瓚的另一個堂弟公孫範前去擔任渤海郡太守,以示友好。
公孫範赴任後就倒戈向公孫瓚,幫助其占領青州、徐州,使得公孫瓚的軍力日益強盛,公孫瓚與袁紹也因此結怨。
畢竟那公孫氏是可是讓陛下都頭疼的好些年啊,如今沒了公孫氏的遼東,那對我等來說卻是容易很多了。”
全緒欣喜抱拳道:“如此末將便要恭喜大司馬為陛下再建新功了,說不定還能實現陛下多年的夙願,將遼東這一塊養馬之地收入囊中!”
全琮負手立於船頭,一身戎裝沉思片刻又開口:“可惜這公孫淵父子一世英雄,但最後卻還是毀在了自己的欲望上啊!”
公孫恭上位後,剛當皇帝的曹丕繼續拉攏他,拜為車騎將軍、假節,封為平郭侯。
公孫恭把公孫康的長子送到洛陽為質子。
表麵上是歸順曹丕,實際上是借機打擊公孫康的兒子們,鞏固自己的地位。本身他還是不服曹丕的。
公孫晃雖然送走了,公孫淵卻還在遼東。
由於公孫恭沒有生育能力,沒有後代,再加上有病,不能處理政務,於是,公孫淵長大後,在太和二年(228年)逼迫公孫恭退位,把公孫恭囚禁起來。公孫淵由此奪取了遼東政權。
公孫淵奪權後,魏明帝曹叡立刻表示承認,又加封為揚烈將軍。
公孫淵這個人野心更大,他想聯合東吳,打擊魏國。孫權很高興,立刻封他為燕王。不過,公孫淵最終還是不敢答應,反而殺掉吳國使者,送給曹叡。
但是公孫淵最終熬不住,在景初元年(237年),終於自稱燕王,設置百官。
不過很顯然,經過國內多次政局動蕩,公孫淵已經不強大了。於是,曹叡派司馬懿率軍四萬進攻遼東。
最終,司馬懿打敗並殺掉公孫淵父子,又進行屠城,由此,曹魏徹底解決了遼東問題,公孫家族在遼東橫行三代,最終覆滅,三國終於成為貨真價實的三國了。
其實在建安年間還有遼東的公孫瓚,雖然與公孫淵同姓,但不算是同族,而且還滅亡得更早,沒有傳過一代,
公孫瓚是遼西令支(今河北省遷安市)的望族子弟,但其生母身份低微,公孫瓚早年隻能在地方郡縣任書佐。
公孫瓚能力出眾,受到涿郡侯太守提拔,並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此後在嶽丈的支持下,公孫瓚得以拜入經學家盧植與名臣劉寬門下繼續學習,並結識劉備、劉德然、傅燮等人,後任上計吏。
公孫瓚曾在太守劉其(一作劉基)下任禦車。
在劉其因事獲罪被發配交州日南(今越南廣治省東河市)途中公孫瓚喬裝成士卒沿路護送,途中太守劉其赦還。
公孫瓚也因忠君之德被舉孝廉,任遼東屬國長史。
公孫瓚曾率領數十名騎兵前往塞外巡邏,偶遇數百名鮮卑騎兵。
公孫瓚退至空亭(古代用來偵查、監視敵情的崗亭)中鼓舞士氣並率先衝殺陣前,斬殺十多名敵人。從此鮮卑人不敢再侵犯邊境,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漢靈帝光和年間(178年—184年),邊章、韓遂叛亂,朝廷任命公孫瓚為都督,率領精銳鐵騎討伐叛賊。
恰時,烏桓首領丘力居叛亂,與故中山相張純聯進攻攻擊薊中(今北京大興縣西南),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東南),遼西郡國等地。
公孫瓚領兵征討張純有功,升為騎都尉。
後因屬國烏桓的首領貪至王率軍向公孫瓚投降,公孫瓚又被提拔成為中郎將,加封都亭侯,駐守遼西屬國。
此後的五六年間,公孫瓚常與胡人發生爭戰。
漢靈帝中平年間(184年—189年),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人遼東屬國石門交手,張純等大敗,公孫瓚追敵過深,後方無援,在遼西管子城被丘力居包圍。
曆經二百多天,兵困馬乏,彈盡糧絕,雙方損失慘重。
公孫瓚被朝廷任命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兼任屬國長史。
公孫瓚鎮守邊境,奮勇殺敵,經常鏖戰至深夜,敵寇畏其名聲與英勇,無人再敢侵犯邊境。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徐州的黃巾大舉入侵渤海(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東北),約達三十萬人,欲與黑山賊軍會合。
公孫瓚帶領兩萬的步卒、騎兵,於東光之南大破黃巾,斬首了三萬多人。
公孫瓚趁敵人逃渡黃河之際發起進攻,再次擊敗黃巾。
死者數萬,公孫瓚軍隊生擒敵方七萬餘人,物資數不勝數。
從此公孫瓚威名遠揚,正逢董卓率軍到達洛陽,令公孫瓚接任奮武將軍,封薊侯。
公孫瓚自持兵力強大,便放縱自己的部隊,多次掠奪百姓,而劉虞則對百姓十分仁愛,二人政見不一,在對待胡人態度方麵經常產生分歧。
關東義士聯手征討董卓,董卓脅漢獻帝劉協西走長安。
劉協欲東歸洛陽,命劉虞之子劉和逃出長安以求劉虞組織軍隊相迎。
袁術想利用劉和來威脅劉虞,從而協助自己,於是在半路將劉和扣押。
公孫瓚知袁術有稱帝野心,所以多次阻止劉虞派兵。
之後公孫瓚又怕此行得罪袁術,派自己的堂弟公孫越率領大批軍馬向袁術示好。
私下裏又讓袁術繼續監禁劉和,企圖兼並劉虞的軍隊。
因此公孫瓚與劉虞隔閡越來越深,劉虞為緩和關係多次邀請公孫瓚赴宴,但公孫瓚認為劉虞設鴻門宴,於是推脫不去,公孫瓚與劉虞嫌隙越來越深,無法消解。
孫堅在陽城抵抗董卓的軍隊時,袁術命令公孫瓚堂弟公孫越前去援助孫堅,但公孫越不巧被箭矢射中去世了。
公孫瓚大怒,認為他堂弟之死是袁紹導致的,親自率軍討伐袁紹,冀州各郡也都紛紛叛離袁紹而轉奔公孫瓚集團。
袁紹聞訊,急忙派公孫瓚的另一個堂弟公孫範前去擔任渤海郡太守,以示友好。
公孫範赴任後就倒戈向公孫瓚,幫助其占領青州、徐州,使得公孫瓚的軍力日益強盛,公孫瓚與袁紹也因此結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