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遼東的天剛亮不久,但亮得比江東早一兩個時辰,天黑亦是比江東早,夏秋之交的季節也有了幾絲寒意,若是在江東現在還有些熱呢………………


    在陣陣海風中,吳軍將士紛紛從停靠在岸邊的大小樓船上通過梯子、木板登岸,一時間鎧甲的摩擦之聲不斷,


    樓船上沒有多少戰馬,但主要將領還是都有一匹坐騎的,吳國雖然戰馬很少,但兩萬人幾百匹戰馬還是有的,


    全琮也帶著全緒和一幹將領策馬下了樓船,吳國大軍此次登陸的港口名為遝津,此地歸屬於遝縣,登陸後再往前行一日便能直到遼東郡城襄平城下,


    此時的遝縣早已荒廢,遝津港這裏更是荒無人煙,因多年無人打理,堿蓬草都長得很高了,吳軍此時登陸便是如入無人之境,沒有什麽傷亡,隻需一路狂奔就可,但想要尋些戰馬也是不可能的了,隻有去內陸更繁華一些的地方才能尋到,


    此地最早進入中原的視野還是在戰國時期,隨著燕國的擴張,旅順被劃歸了遼東郡,遼東半島第一次並入了燕國這個姬姓諸侯的版圖。


    漢武帝時在遼東半島設置遝縣,前些年,地處東南的吳國積極的通過海路與遼東的軍閥公孫淵聯係,妄圖兩麵夾擊曹魏。


    曹魏為了杜絕後患,派司馬懿出兵攻滅了公孫淵,把遝縣的居民遷移到了內地,遝縣就此荒廢下來。


    海上行軍要看天時海況,但所幸一路上無風無浪,大軍最終安全抵達了遝津港。


    遝津港(旅順港)地區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屬於海洋性氣候,從溫暖地區而來的洋流讓遝津港港口終年不凍。


    三麵環海,近岸水深甚至可以允許戰艦、樓船停靠,當然樓船吃水也不深,還可以停在離岸更近一些的地方,


    遝津港不僅是一座優良的不凍港口而且深深扼住了渤海的咽喉,但此時以陸地擴張為主,便沒有多少人會重視它,隻有吳國的水師對其很重視,


    渤海這個詞“渤”字是指水在波動時騰湧之貌,有宏大壯觀的意思。渤海在古代也稱為勃海,“勃”字,古人的解釋是凡是橫出(突然陷進去的內海),稱為“勃”,但比渤海更有名的還是渤海郡,


    在戰國時曾一度把現在的渤海海域稱為“渤海”;到了秦代,又將渤海改稱為“勃海”;


    在春秋時也有把渤海稱為“北海”的。據《萊州府誌》記載,初元元年“北海水溢,流殺人民。”表明當年來自北麵海洋的海水,侵入內地淹沒農田與村莊,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渤海區域就是各國爭奪的重點。


    燕國得之,則齊、趙無門戶;齊國得之,則燕、趙無門戶。


    劉邦設渤海郡的目的,就是在燕、齊、趙諸國中砸進一顆釘子,誰不聽話就拔出渤海郡這顆釘子折騰誰。


    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設置了渤海郡。


    轄區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河北省滄州市,以及天津及山東部分地區,因位於渤海沿岸,故名渤海郡。


    現在渤海麵積要比後世大,後世天津市大部分地區以及黃驊以東,在當時還泡在海裏。


    渤海郡是大郡,西漢時的人口就有90萬,到如今亦是曹魏的大郡,孫權也很想得到它,但奈何現在實力不濟,隻能先挑實力弱一些的遼東先下手,


    渤海郡南扼齊魯,北連幽燕,東鄰冀趙,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誰控製了渤海郡,就等於拿到了三大板塊的鑰匙,


    全緒也隨著前鋒大軍出發,領一支偏師出擊,全琮立於岸邊的一座小峰之山目送前鋒軍隊出發,許久之後方才對左右道:“拿酒來,本將要祭祭許晏、賀達、虞谘、萬泰、裴潛幾位將軍的英魂!”


    一旁的親衛抱拳道:“諾,仆這就去取。”說罷便快步走了下去,全琮腦海中漸漸憶起當年的一些事,那年他才升任衛將軍、右護軍、徐州牧不久,正是春風得意之意之時,


    嘉禾二年(233年)三月,孫權派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虞谘、中郎將萬泰、校尉裴潛等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出發前往遼東,對公孫淵進行冊封。


    這支艦隊號稱萬人,實際約七八千人。如此龐大規模的遠航,代表了那個時代東亞航海的最高水平,而這次比嘉禾二年的規模還大上幾倍之多,


    東吳使團抵達遼東後,出於防範的考慮沒有全體登岸,他們分成兩部分,張彌、許晏、萬泰、裴潛等人帶四百人前往襄平會見公孫淵,賀達、虞谘則率領剩下人則留在船上等待。


    其中張彌、許晏負責冊封事宜,萬泰、裴潛則主要辦理另一件大事,即購買馬匹。


    公孫淵雖然早有不軌之心,但東吳隻來了四百人,他隻能退而求其次,先吃掉這支小部隊。


    此時張彌等人見公孫淵似乎不是很情願的態度,已經察覺到不對勁了,於是公孫淵立刻動手發兵圍攻,將張彌、許晏、萬泰、裴潛四人殺死。其餘士卒無力反抗,隻好乞降,於是被流放到邊疆。


    襲殺吳使是秘密進行的,留在船上的賀達和虞谘毫不知情,於是公孫淵決定將他們騙到岸上一網打盡。


    為此,公孫淵命韓起率大隊人馬前往遝縣埋伏起來,長史柳遠設宴引誘賀達和虞谘下船,並攜帶大量馬匹等物資,做出互市的樣子。


    賀達和虞谘為了保險起見,沒有親自帶主力下船,而是命五六百人前往互市。


    公孫淵看東吳使團戒備心太強,將其全部消滅是不可能了,於是再也沒必要遮遮掩掩,埋伏好的大軍一舉殺出。


    可憐那五六百士兵,本來是高高興興買馬,結果遭到了滅頂之災,三百多人當場被斬殺,還有二百多人被趕到水中淹死,其餘則逃亡到深山裏不知所終。


    這一幕都被留在船上的人看得真真切切,他們慶幸上岸的不是自己,於是立刻返回江東報信去了。


    最終這次失敗的冊封拉攏遼東以損失一千多人以及大量財貨而告終。


    不過事情卻沒有就此結束,當初被公孫淵流放到邊疆的士卒中,有六十人被安置在玄菟郡,這些人以秦旦、張群、杜德、黃疆為首,他們不願受辱,決心全力死戰以報國恥。


    可是玄菟郡在今天沈陽市一帶,在襄平約二百裏,這裏遠離海岸,想要回家談何容易?


    或許這就是他們懷著必死決心的原因吧。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正因為拚死力戰,最終為自己殺出了一條生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