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不破遼東誓不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全琮在堂中與眾將一起用完午飯,便起身將佩劍重新挎到腰間,朗聲道:“諸位,隨本將一起拿下襄平城,為陛下再立新功,不破遼東誓不還朝!”
諸將也一起起身抱拳道:“拿下襄平,不破遼東誓不還!”堂中的武將雖然隻有十餘人,但氣勢還是很足的,
秦旦、田疆、張群、杜德當初出使遼東的四人皆以校尉之身在此處,畢竟他們當初也是出使過遼東的,對遼東熟悉一些,可以作為向導,也可以領一部分兵馬出一些力,
待眾將的聲音漸熄,秦旦、田疆、張群、杜德四人紅著眼執軍禮道:“請大司馬為周賀、裴潛、許晏、賀達幾位將軍報仇!”
待幾人說完,全琮又開口道:“幾位將軍的仇是必須要報,但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拿下襄平,如今公孫氏已經煙消雲散,我等要報仇也隻能找魏軍了,拿下遼東全境後再趁機拿下幽州之地!”
前些年三次出使遼東失敗說到底還是孫權的失策,但很少有人敢明著對孫權說起此事,但報仇雪恨之事還是不時有人提起的,
從東漢爆發黃巾之亂,整體開始衰落,遼東就在公孫度的領導下割據一方,因為遼東相對中原比較穩定,甚至還有大量百姓、名人都去遼東避難,這也給遼東增加了不少的人口和技術。
到了後來,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更是成了左右天平的重要角色,他一會投靠曹魏,一會又投靠孫權,可以說因為遼東天高皇帝遠,加上中原未靖,遼東一直處在一個沒人管的舒適區。
太和二年(228年),公孫度的孫子公孫淵把他叔叔趕了下來,自己統治了遼東。
此時的公孫淵剛剛繼位,於是延續了之前的政策——表麵上向魏國臣服,但其實還是自己說了算。
曹叡也知道遼東啥情況,於是也沒提之前遼東不是你叔叔當家做主麽,咋換人了?直接順水推舟,就拜公孫淵當了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但是公孫淵野心不小,他繼位後把遼東清理了一遍,等全部是自己說了算之後就打算找剛稱皇帝的孫權去聊聊天,看看能不能要點啥好處。
孫權雖然當了皇帝,但是他的皇位沒有法理!不像曹魏是大漢禪讓,蜀漢是自己姓劉,都有很強的合法性。
孫權急需有其他小國的人承認自己,搞一個萬邦來朝彰顯自己的合法性,公孫淵表態自己要跟著孫權這個“大皇帝”混,這直接讓孫權非常開心。
於是孫權就派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二人作為使者去竄訪遼東。
孫權的目的很簡單:第一是增加自己的對外關係,不要顯得自己的皇帝隻有蜀漢一家承認;
第二就是聯絡遼東,運用“遠交近攻”戰略,看看能不能聯合遼東,等有事的時候一起南北夾擊攻打曹魏。
在東吳嘉禾元年三月,將軍周賀、校尉裴潛帶著近百艘船隻,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
公孫淵這邊自己覺得聯絡了孫權這個皇帝了,曹叡這個皇帝自然就不能認了,幹脆斷了朝貢曹魏的心思。
曹魏這邊一看公孫淵這架勢,是要造反啊!
於是魏明帝直接安排汝南太守、殄夷將軍田豫帶著青州兵去討伐。
田豫不僅僅是一個文人,他之前在幽州幹了9年的護烏丸校尉,把幽州的遊牧民族玩得死去活來,對於其強大的要麽殲滅,要麽壓服;對於其豪強的,逼迫其部落離散…他還多次親自領兵出戰,有斬殺烏丸王的戰績,可以說文武雙全。
但是等到田豫剛剛整理好青州的隊伍,打算出發的時候,魏明帝又變卦了,曹叡要求先停下來,不打了。
曹叡為啥突然轉換想法了?因為曹叡收到最新消息,孫權派將軍周賀、校尉裴潛領著幾十艘船竄訪遼東了。
曹叡認為對方現在多了一支水師,敵人人多,還要渡海,這仗不好打。而且此時曹魏的戰略重心還是防備諸葛亮的北伐。
田豫接到停戰的命令,隻能先遵守命令。
但是田豫可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他認為我可以聽命令不去打別人,但是別人要是撞到我的防區裏來,我肯定還是要打的嘛。
於是田豫就讓手底下的將領沿著青州海岸線上巡查,隻要是方便船隻停靠的地方都必須有兵力駐守。
田豫這一招出來後,將領們紛紛嘲笑他:古有守株待兔,今有空地待賊!沒聽說過還有這麽打仗的!
但是田豫的理由也很充分。
經過田豫的估算,他認為孫權派出去的這支船隊抵達遼東,和公孫淵談完合作後,再準備南下,這期間各種談判扯皮,再加上船隻的維修、補給……肯定要耗時幾個月之久。
預計他們南下回東吳的時間肯定要到八九月份,但是這個時候正是海上風浪大的時候。
按照當時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東吳的船隊也沒有強大到可以直接不經過海岸線直接南下的程度,他們隻能沿著海岸線慢慢南下,而青州海岸線除了成山頭附近的幾個小島,基本上都沒啥能停船躲浪的地方。
田豫就自己率兵駐守成山,沒事的時候還登臨一下據說是漢武到訪過的成山觀。
果然,等到秋天九月份,周賀等人竄訪結束,準備返回東吳。
船隻在經過渤海向黃海走的時候,果然遇上了大風浪,船隊的船要麽沉沒,要麽趕緊找地方避風。
但是東吳的周賀沒想到,這一路上能避風的地方全都有曹魏的人守著,周賀選擇自己去最方便避風的成山,沒想到在這裏遇上了等他好久的田豫,直接被田豫斬殺。
田豫麾下的將領一看真的等到東吳的人來了,這才服了田豫。
東吳的周賀竄訪遼東,死在了半路,但是這並沒有攔住孫權和公孫淵臭氣相投的決心。
當年冬天,公孫淵派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綜去拜見孫權,向孫權稱臣,還給孫權獻上了來自遼東的貂皮馬匹等禮物。
諸將也一起起身抱拳道:“拿下襄平,不破遼東誓不還!”堂中的武將雖然隻有十餘人,但氣勢還是很足的,
秦旦、田疆、張群、杜德當初出使遼東的四人皆以校尉之身在此處,畢竟他們當初也是出使過遼東的,對遼東熟悉一些,可以作為向導,也可以領一部分兵馬出一些力,
待眾將的聲音漸熄,秦旦、田疆、張群、杜德四人紅著眼執軍禮道:“請大司馬為周賀、裴潛、許晏、賀達幾位將軍報仇!”
待幾人說完,全琮又開口道:“幾位將軍的仇是必須要報,但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拿下襄平,如今公孫氏已經煙消雲散,我等要報仇也隻能找魏軍了,拿下遼東全境後再趁機拿下幽州之地!”
前些年三次出使遼東失敗說到底還是孫權的失策,但很少有人敢明著對孫權說起此事,但報仇雪恨之事還是不時有人提起的,
從東漢爆發黃巾之亂,整體開始衰落,遼東就在公孫度的領導下割據一方,因為遼東相對中原比較穩定,甚至還有大量百姓、名人都去遼東避難,這也給遼東增加了不少的人口和技術。
到了後來,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更是成了左右天平的重要角色,他一會投靠曹魏,一會又投靠孫權,可以說因為遼東天高皇帝遠,加上中原未靖,遼東一直處在一個沒人管的舒適區。
太和二年(228年),公孫度的孫子公孫淵把他叔叔趕了下來,自己統治了遼東。
此時的公孫淵剛剛繼位,於是延續了之前的政策——表麵上向魏國臣服,但其實還是自己說了算。
曹叡也知道遼東啥情況,於是也沒提之前遼東不是你叔叔當家做主麽,咋換人了?直接順水推舟,就拜公孫淵當了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但是公孫淵野心不小,他繼位後把遼東清理了一遍,等全部是自己說了算之後就打算找剛稱皇帝的孫權去聊聊天,看看能不能要點啥好處。
孫權雖然當了皇帝,但是他的皇位沒有法理!不像曹魏是大漢禪讓,蜀漢是自己姓劉,都有很強的合法性。
孫權急需有其他小國的人承認自己,搞一個萬邦來朝彰顯自己的合法性,公孫淵表態自己要跟著孫權這個“大皇帝”混,這直接讓孫權非常開心。
於是孫權就派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二人作為使者去竄訪遼東。
孫權的目的很簡單:第一是增加自己的對外關係,不要顯得自己的皇帝隻有蜀漢一家承認;
第二就是聯絡遼東,運用“遠交近攻”戰略,看看能不能聯合遼東,等有事的時候一起南北夾擊攻打曹魏。
在東吳嘉禾元年三月,將軍周賀、校尉裴潛帶著近百艘船隻,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
公孫淵這邊自己覺得聯絡了孫權這個皇帝了,曹叡這個皇帝自然就不能認了,幹脆斷了朝貢曹魏的心思。
曹魏這邊一看公孫淵這架勢,是要造反啊!
於是魏明帝直接安排汝南太守、殄夷將軍田豫帶著青州兵去討伐。
田豫不僅僅是一個文人,他之前在幽州幹了9年的護烏丸校尉,把幽州的遊牧民族玩得死去活來,對於其強大的要麽殲滅,要麽壓服;對於其豪強的,逼迫其部落離散…他還多次親自領兵出戰,有斬殺烏丸王的戰績,可以說文武雙全。
但是等到田豫剛剛整理好青州的隊伍,打算出發的時候,魏明帝又變卦了,曹叡要求先停下來,不打了。
曹叡為啥突然轉換想法了?因為曹叡收到最新消息,孫權派將軍周賀、校尉裴潛領著幾十艘船竄訪遼東了。
曹叡認為對方現在多了一支水師,敵人人多,還要渡海,這仗不好打。而且此時曹魏的戰略重心還是防備諸葛亮的北伐。
田豫接到停戰的命令,隻能先遵守命令。
但是田豫可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他認為我可以聽命令不去打別人,但是別人要是撞到我的防區裏來,我肯定還是要打的嘛。
於是田豫就讓手底下的將領沿著青州海岸線上巡查,隻要是方便船隻停靠的地方都必須有兵力駐守。
田豫這一招出來後,將領們紛紛嘲笑他:古有守株待兔,今有空地待賊!沒聽說過還有這麽打仗的!
但是田豫的理由也很充分。
經過田豫的估算,他認為孫權派出去的這支船隊抵達遼東,和公孫淵談完合作後,再準備南下,這期間各種談判扯皮,再加上船隻的維修、補給……肯定要耗時幾個月之久。
預計他們南下回東吳的時間肯定要到八九月份,但是這個時候正是海上風浪大的時候。
按照當時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東吳的船隊也沒有強大到可以直接不經過海岸線直接南下的程度,他們隻能沿著海岸線慢慢南下,而青州海岸線除了成山頭附近的幾個小島,基本上都沒啥能停船躲浪的地方。
田豫就自己率兵駐守成山,沒事的時候還登臨一下據說是漢武到訪過的成山觀。
果然,等到秋天九月份,周賀等人竄訪結束,準備返回東吳。
船隻在經過渤海向黃海走的時候,果然遇上了大風浪,船隊的船要麽沉沒,要麽趕緊找地方避風。
但是東吳的周賀沒想到,這一路上能避風的地方全都有曹魏的人守著,周賀選擇自己去最方便避風的成山,沒想到在這裏遇上了等他好久的田豫,直接被田豫斬殺。
田豫麾下的將領一看真的等到東吳的人來了,這才服了田豫。
東吳的周賀竄訪遼東,死在了半路,但是這並沒有攔住孫權和公孫淵臭氣相投的決心。
當年冬天,公孫淵派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綜去拜見孫權,向孫權稱臣,還給孫權獻上了來自遼東的貂皮馬匹等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