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魏軍程喜所率領的魏軍大部人馬的過河,離戰事又更近了一些,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打仗都已是家常便飯了……………


    浮橋雖然架得盡可能的寬了,但對於一萬人來說還是窄了一些,程喜大軍全隊一萬人過浮橋足足花費了兩刻鍾的時間,一萬人馬方才全部渡過大遼河,


    當古人還不會或難以在深水中築墩架梁,但又需要渡過水寬流急的河流時,該怎麽辦?


    第一種辦法,自然是坐船;第二種更為長效的辦法,就是把若幹舟船或浮體置於水麵,連為通道,這就是浮橋。


    浮橋是古人最早能建造的長大橋梁,是古人克服江河險阻的工程創舉。


    即便是在後來有了石橋之類的橋梁,在戰事中用得最多、最方便的還是浮橋,


    全世界史籍中最早記載的橋,就是浮橋。


    《詩經?大雅?大明》中說:“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就說的是周文王親自前去渭水旁,迎娶美麗的殷商姑娘。


    為了他們的婚禮在水上搭建浮橋,放眼望去,一片舟舟相連之景,盛大而又隆重。


    顧頡剛認為:“吾國行用浮橋之曆史,估計至少已越三四千年”。


    不過李約瑟則認為,浮橋起源於公元前8-前7世紀,就“已經夠恰當了”。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最早在黃河上的蒲津渡(今山西永濟市古蒲州城附近)建“河橋”(即浮橋)。


    古人在長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橋梁,也是浮橋。


    《後漢書·岑彭傳》記載,東漢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四川割據勢力公孫述為阻止漢軍入蜀,在今宜昌附近“橫江水起浮橋、鬥樓,立攢柱絕水道,結營山上,以拒漢兵”,後被劉秀手下岑彭用火攻摧毀。


    在漢代,浮橋建造技術已經成熟,應用廣泛。


    不過,因浮橋由易腐的木船木板搭建,能沿用幾十年已屬少見,能延續幾百年(需時常修複更新)則更屬鳳毛麟角。


    古代的浮橋,有不同製式。在《爾雅·釋水》中,有“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


    “造舟”指船體順河擺放並緊密相靠,並“亙板其上”;


    “維舟”指用三船或四船形成一個浮體單元;


    “方舟”為連兩舟為一節,即采用古代曾經出現過的雙體船為浮體;


    “特舟”指用一船為浮體;“乘”則是指以(木、竹)筏相連,屬最簡易的浮橋。


    從工程的角度看,這樣的劃分,主要取決於建造浮橋的舟船數量及類型。


    至於什麽等級的人用什麽製式的浮橋,大概是後世儒生為維護禮製的附會之辭,恐難實現。


    古代的浮橋,也有不同構造,主要包括“曲浮橋”和“直浮橋”等。


    曲浮橋通常適於河水較深、河床不穩定的河道。


    曲浮橋的各船體,無須用、碇或錨單獨錨定於河底,而是采用大纜維係各船,並將大纜拴於兩岸樁柱之上。


    浮橋在水流的衝擊下,自然向下遊彎曲,形成曲浮橋。早期的大纜材料,使用藤、竹、棕等,後來才用鐵鏈。


    為控製浮橋的平麵移位不致過大,以利通行,在一些河水較淺、流速不大、河床穩定的河道中,可將浮橋的各船體單獨錨固於河底,形成直浮橋。


    即便如此,通常仍需采用纜索橫聯各船首和船尾,或將靠浮橋端頭的船體斜係於岸邊,以策穩定。


    另外,為使浮橋與兩岸接通並適應水位漲落,需在兩岸設置跳板棧橋等。


    為不阻礙通航,可通過在浮橋中撤板、移船或設置高腳船等方式加以實現。


    按使用時間的長短,浮橋可分為永久性浮橋(根據橋梁設計規範確定使用壽命,通常50-100年)、半永久性浮橋(特殊情況下或特殊季節中需拆除,經修複更新可維係較長時間)和臨時性浮橋(隨時裝拆,臨時使用,不作長遠打算)。


    與固定式橋梁相比,浮橋有其長處,也有不足。


    浮橋的長處有三點:


    第一是構造簡單,浮橋通常由四個部分組成——浮體、梁板、纜索及岸上或水中的錨定裝置。


    第二是裝拆便捷(永久性浮橋除外),做好架設準備工作後,多則數天,少則數小時乃至更短時間內便可架設完成;同樣,拆除也方便。


    第三便是造價經濟,浮橋不用設置水中基礎和橋墩,工期也短,盡管日後維護費用可能不菲,但建造費用通常遠低於固定式橋梁。


    浮橋的不足主要是環境適應性較差,這表現在這兩點上:


    第一是易遭受自然環境(與水文、天氣相關者)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導致浮橋的安全性或通行能力降低;


    第二是設置了開啟構造的浮橋,其對水上和橋上交通均有一定影響,但這兩個缺點還不足以影響臨時性浮橋在戰爭中的大規模使用,


    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浮橋的使用壽命較長,遭遇環境激烈變化的可能性大,因此,從設計、施工到運營、維護,更需關注環境適應性問題。


    距此十裏之外的首山,秦旦、杜德所率領的吳軍已經在首山山穀兩側茂密的樹林裏在選好的合適的位置埋伏下,隻待魏軍入穀………


    兩刻鍾後,首山山穀兩側靜悄悄的,隻有半山腰以上的林間還有些嘰嘰喳喳的鳥鳴之聲,沒有被山腰下的吳軍打擾到,這是秦旦、杜德故意布置的,


    早在前幾日吳軍開拔到此地之時,秦旦、杜德便下了一道軍令,大隊人馬隻可在山腰以下活動,不可再往山腰以上去,哪怕製作滾木、尋找石塊也隻可在山的另一麵進行,不可在山穀中留下痕跡,違者軍法從事!


    秦旦、杜德此舉可不是為了保護自己恩人的隱居之地,隻是為了更好的將來援的魏軍一網打盡而已,


    魏軍前鋒騎兵已經到了穀口,魏軍騎兵在穀口處勒馬止步,程喜亦拉住韁繩,“籲!”程喜與前鋒騎兵座下的戰馬停下了奔跑的腳步,戰馬鼻孔中不停地噴著氣,嘴裏發出一陣嘶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