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樣的做法,被曹芳忽略的勢力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他還年幼,正處在懵懵懂懂的時期,聽不懂他父王為什麽要對他說這些話,也不知道這些話到底是什麽意思,直到他再長大幾歲被曹叡幸運的選中做了太子,他才慢慢開始明白父王當初說的這句話的意思。
其實也很好理解,若是換個人做在曹魏世子的位子上,想必也會和曹丕一樣的做法,甚至做得更加過分,畢竟這樣的位子隻有一個,而且還能再下一刻就能觸碰到至尊之位,誰人不想要,能抵禦住這樣的誘惑,在這樣情形下哪怕是親兄弟也隻能靠邊站了,從古到今莫不如是。
更何況比起曹子健來說掌握兵權的曹彰的威脅肯定還要更大一些,曹彰任驍騎將軍時也有不少得力的部屬,驍騎將軍司馬夏侯儒、參軍夏侯尚、主簿王淩、長史田豫,夏侯氏在大魏朝堂中很有勢力,夏侯儒、夏侯尚都是夏侯敦的侄兒,夏侯儒如今還在大魏太仆任上,
夏侯尚後來一路積功至征南大將軍,現在雖然已經仙去,但其子夏侯玄現在是征南將軍,駐守長安,擁兵數十萬,如今雖然沒有反意,但在朝堂中還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甄瑤明媚的眼珠轉了轉又開口道:“陛下不必擔心,若是論起朝中的勢力來,陛下也還是有一些的,兵權的話也不是沒有,陛下的祖父驍騎將軍曹子文不是還有一些部屬故舊在朝中嗎?太仆夏侯儒、征南將軍夏侯玄,並州刺史兼振威將軍田國讓,司空王淩,這些老臣若是能夠用起來,說不陛下親政之事就能成了。”
曹芳想了想道:“說起來朕還真的忽略了一些朕可以拉攏為之一用的勢力。”
夏侯尚年輕的時候,與曹丕關係十分親密,夏侯尚的才智也被曹丕所賞識。
曹操平定冀州時,任命夏侯尚為軍司馬,率領騎兵跟隨征伐,後來又擔任五官中郎將文學。
建安十八年,曹操稱魏公,初建魏國政權,升夏侯尚為黃門侍郎。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烏桓叛亂,曹彰奉命征討,夏侯尚跟隨,參與軍事,平定代郡,得勝歸來。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於洛陽,夏侯尚持節,護送曹操靈柩回到鄴城,一起計算先前的功勞,封平陵亭侯,拜散騎常侍,遷中領軍。
同年,曹丕稱帝,夏侯尚改封為平陵鄉侯,遷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夏侯尚上奏說:“劉備的一部分軍隊駐守上庸,那裏山高路險,他們肯定不會想到我們會去偷襲,因此,我們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樣一定能消滅他們。”
於是他和徐晃帶領一部分士兵一舉攻下了上庸,蜀將孟達等投降,劉封敗走,夏侯尚平定三郡九縣,升為征南大將軍。當時,孫權雖對魏國稱臣,但夏侯尚加緊做出進攻的準備。
黃初三年,曹丕來到宛城,派夏侯尚率軍與曹真共同圍攻江陵。
孫權派諸葛瑾與夏侯尚隔江對峙,諸葛瑾帶兵渡河到了江中小洲,而將水軍分散在附近江麵上。夏侯尚夜裏用許多小船,運著一萬多步、騎兵,從下遊悄悄地過河,攻打諸葛瑾的各路軍隊,燒他們的船隻,水陸兩路夾攻,擊敗了諸葛瑾的軍隊。
江陵城尚未攻下,適逢瘟疫蔓延,曹丕詔令夏侯尚回師。又增加食邑六百戶,加以前曆次分封的,共計一千九百戶,又假以斧鉞,進而為荊州牧。
荊州地麵荒涼殘敗,又與少數民族接壤,東麵隔漢水與東吳相望,那裏的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
夏侯尚攻占上庸後,以此為通道,向西推進七百餘裏,山民及少數民族都來投奔他,在黃初五年、六年的時間裏,向他投降並歸附於他的有數千戶之多。
黃初五年,夏侯尚改封昌陵鄉侯。
夏侯尚有個愛妾,其對她的寵愛程度超過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於是魏文帝曹丕派人絞殺了這個愛妾。夏侯尚很是悲傷,生病至精神恍惚,埋葬愛妾後仍然忍不住思念,又外出去墓地看她。曹丕聽說後發怒,說道:“杜襲看不起夏侯尚,是有道理的。”
但仍以夏侯尚是舊臣,對他恩寵不減。
黃初六年,夏侯尚病重,回到洛陽,曹丕曾多次親自去看他,握著他的手痛哭流涕。
黃初七年四月,夏侯尚病逝,諡曰悼侯。兒子夏侯玄繼嗣,又賜夏侯尚侄子夏侯奉關內侯。
夏侯玄少時便有名聲,在弱冠時,擔任散騎黃門侍郎。因在和毛皇後之弟毛曾同坐時麵露不悅,而被魏明帝曹叡記恨,貶其為羽林監。
景初三年,曹芳即位,由夏侯玄的表親、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為曹爽姑姑的兒子)輔政,夏侯玄升任散騎常侍、中護軍。
夏侯玄在中護軍任上,選用的武官將卒,都是一時俊傑,後來大多官位顯達,“牧州典郡”。《魏晉世語》稱他選拔人才的標準、方式,成為了後繼者的楷模。
太傅司馬懿曾經與他談及時事,夏侯玄提出了“限製中正官權力”、“除重官”、“改服製”等政治製度,被司馬懿讚同,然而司馬懿卻以時機不成熟、缺乏賢才去具體實施為由沒有施行他的建議,這一點受到了夏侯玄的責備。後任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
正始五年,夏侯玄與曹爽一起策劃駱穀之役。
征發六、七萬兵卒,自駱穀入蜀,但糧餉難以供應,耗費大量人力物資,司馬懿舉昔日漢中之戰的結果為例,認為蜀漢已據險以待,如若再不撤退,恐將全軍覆沒。
夏侯玄害怕,於是勸說曹爽撤軍,大將軍參軍楊偉也力勸班師。
曹爽這才下令撤退,途中遭蜀漢重臣費禕截擊,險些被困。
此役“所發牛馬運轉者,死失略盡,羌、胡怨歎,而關右悉虛耗矣”,為時人所嘲笑,因為夏侯氏在大魏朝堂根基深厚,即便是吃了這麽大的一個敗仗也絲毫影響不大夏侯玄繼續身居高位,位高權重。
其實也很好理解,若是換個人做在曹魏世子的位子上,想必也會和曹丕一樣的做法,甚至做得更加過分,畢竟這樣的位子隻有一個,而且還能再下一刻就能觸碰到至尊之位,誰人不想要,能抵禦住這樣的誘惑,在這樣情形下哪怕是親兄弟也隻能靠邊站了,從古到今莫不如是。
更何況比起曹子健來說掌握兵權的曹彰的威脅肯定還要更大一些,曹彰任驍騎將軍時也有不少得力的部屬,驍騎將軍司馬夏侯儒、參軍夏侯尚、主簿王淩、長史田豫,夏侯氏在大魏朝堂中很有勢力,夏侯儒、夏侯尚都是夏侯敦的侄兒,夏侯儒如今還在大魏太仆任上,
夏侯尚後來一路積功至征南大將軍,現在雖然已經仙去,但其子夏侯玄現在是征南將軍,駐守長安,擁兵數十萬,如今雖然沒有反意,但在朝堂中還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甄瑤明媚的眼珠轉了轉又開口道:“陛下不必擔心,若是論起朝中的勢力來,陛下也還是有一些的,兵權的話也不是沒有,陛下的祖父驍騎將軍曹子文不是還有一些部屬故舊在朝中嗎?太仆夏侯儒、征南將軍夏侯玄,並州刺史兼振威將軍田國讓,司空王淩,這些老臣若是能夠用起來,說不陛下親政之事就能成了。”
曹芳想了想道:“說起來朕還真的忽略了一些朕可以拉攏為之一用的勢力。”
夏侯尚年輕的時候,與曹丕關係十分親密,夏侯尚的才智也被曹丕所賞識。
曹操平定冀州時,任命夏侯尚為軍司馬,率領騎兵跟隨征伐,後來又擔任五官中郎將文學。
建安十八年,曹操稱魏公,初建魏國政權,升夏侯尚為黃門侍郎。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烏桓叛亂,曹彰奉命征討,夏侯尚跟隨,參與軍事,平定代郡,得勝歸來。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於洛陽,夏侯尚持節,護送曹操靈柩回到鄴城,一起計算先前的功勞,封平陵亭侯,拜散騎常侍,遷中領軍。
同年,曹丕稱帝,夏侯尚改封為平陵鄉侯,遷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夏侯尚上奏說:“劉備的一部分軍隊駐守上庸,那裏山高路險,他們肯定不會想到我們會去偷襲,因此,我們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樣一定能消滅他們。”
於是他和徐晃帶領一部分士兵一舉攻下了上庸,蜀將孟達等投降,劉封敗走,夏侯尚平定三郡九縣,升為征南大將軍。當時,孫權雖對魏國稱臣,但夏侯尚加緊做出進攻的準備。
黃初三年,曹丕來到宛城,派夏侯尚率軍與曹真共同圍攻江陵。
孫權派諸葛瑾與夏侯尚隔江對峙,諸葛瑾帶兵渡河到了江中小洲,而將水軍分散在附近江麵上。夏侯尚夜裏用許多小船,運著一萬多步、騎兵,從下遊悄悄地過河,攻打諸葛瑾的各路軍隊,燒他們的船隻,水陸兩路夾攻,擊敗了諸葛瑾的軍隊。
江陵城尚未攻下,適逢瘟疫蔓延,曹丕詔令夏侯尚回師。又增加食邑六百戶,加以前曆次分封的,共計一千九百戶,又假以斧鉞,進而為荊州牧。
荊州地麵荒涼殘敗,又與少數民族接壤,東麵隔漢水與東吳相望,那裏的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
夏侯尚攻占上庸後,以此為通道,向西推進七百餘裏,山民及少數民族都來投奔他,在黃初五年、六年的時間裏,向他投降並歸附於他的有數千戶之多。
黃初五年,夏侯尚改封昌陵鄉侯。
夏侯尚有個愛妾,其對她的寵愛程度超過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於是魏文帝曹丕派人絞殺了這個愛妾。夏侯尚很是悲傷,生病至精神恍惚,埋葬愛妾後仍然忍不住思念,又外出去墓地看她。曹丕聽說後發怒,說道:“杜襲看不起夏侯尚,是有道理的。”
但仍以夏侯尚是舊臣,對他恩寵不減。
黃初六年,夏侯尚病重,回到洛陽,曹丕曾多次親自去看他,握著他的手痛哭流涕。
黃初七年四月,夏侯尚病逝,諡曰悼侯。兒子夏侯玄繼嗣,又賜夏侯尚侄子夏侯奉關內侯。
夏侯玄少時便有名聲,在弱冠時,擔任散騎黃門侍郎。因在和毛皇後之弟毛曾同坐時麵露不悅,而被魏明帝曹叡記恨,貶其為羽林監。
景初三年,曹芳即位,由夏侯玄的表親、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為曹爽姑姑的兒子)輔政,夏侯玄升任散騎常侍、中護軍。
夏侯玄在中護軍任上,選用的武官將卒,都是一時俊傑,後來大多官位顯達,“牧州典郡”。《魏晉世語》稱他選拔人才的標準、方式,成為了後繼者的楷模。
太傅司馬懿曾經與他談及時事,夏侯玄提出了“限製中正官權力”、“除重官”、“改服製”等政治製度,被司馬懿讚同,然而司馬懿卻以時機不成熟、缺乏賢才去具體實施為由沒有施行他的建議,這一點受到了夏侯玄的責備。後任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
正始五年,夏侯玄與曹爽一起策劃駱穀之役。
征發六、七萬兵卒,自駱穀入蜀,但糧餉難以供應,耗費大量人力物資,司馬懿舉昔日漢中之戰的結果為例,認為蜀漢已據險以待,如若再不撤退,恐將全軍覆沒。
夏侯玄害怕,於是勸說曹爽撤軍,大將軍參軍楊偉也力勸班師。
曹爽這才下令撤退,途中遭蜀漢重臣費禕截擊,險些被困。
此役“所發牛馬運轉者,死失略盡,羌、胡怨歎,而關右悉虛耗矣”,為時人所嘲笑,因為夏侯氏在大魏朝堂根基深厚,即便是吃了這麽大的一個敗仗也絲毫影響不大夏侯玄繼續身居高位,位高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