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在腦海中分析著拉攏祖父昔日各部屬的難度,沉吟片刻後開口道:“夏侯氏是曹氏的宗親,拉攏來為朕所用想必難度會小一些,那太原王氏的王淩隻要曉以大義,


    分給其一些利益想必都還是好說話的,隻是那並州刺史田國讓,朕聽說卻是油鹽不進的主,性情孤傲,這樣的人恐怕難以將其拉攏過來啊!”


    甄瑤略微思索片刻道:“陛下您無需擔憂,這樣的人興許才是最容易拉攏的,畢竟您手握曹氏宗室正朔的大義,田國讓又是一個極其看重大義之人,隻要陛下給其去一封密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妾身相信必能將其拉攏過來的。”


    田豫生活儉樸清貧,朝廷給他的賞賜都分發給部下將士。


    每次胡人給他個人送來禮品,都登記好收入官府,從不拿到家裏,因此他家中常常貧困。


    他雖然性情孤傲,與他人很少來往,但人們都很看重他的節操。


    太和六年,公孫淵在遼東反叛,魏明帝要征討他,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中領軍楊暨推舉田豫,於是使田豫以本官統帥青州的各路軍隊,假予符節,前往討伐。


    正值吳國派使臣周賀等與公孫淵相勾結,明帝認為賊人眾多,又要渡海,詔令四豫停止出兵。


    青龍二年六月,孫權號稱統帥十萬大軍,攻打合肥新城。


    征東將軍滿寵聞訊後,準備率兵前去救援。田豫說:“敵人竭盡全力大舉出動,不隻是為了爭奪小利,他們是要借助攻打新城以引誘我出動大軍。


    應該聽任他們攻城,挫敗他們的銳氣,不應該與他們爭高低。


    他們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憊;等其疲憊之後,我們再出擊,可大獲全勝。


    如果敵人知道我們的計劃,就不會再攻城,必定會自動退走。


    我們若現在進兵,正中了他們的詭計。


    此外,大軍出動的方向,應該使人難以預料,不應該讓軍隊自己籌畫。”


    田豫都予以上奏,明帝表示同意。敵人隻得退走了。


    後來吳軍又來侵擾,田豫前往抵禦,敵兵立即退走。


    許多軍士深夜驚喊:“敵人又來了!”田豫安臥不動,對眾人下令說“敢行動者處死”。


    此後,果然不見敵兵。


    景初末年,朝廷增加田豫的食邑三百戶,加上先前所封,共五百戶。


    正始初年,田豫遷升為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加官振威將軍,領並州刺史。


    境外胡人聞知他的威名,相繼來朝貢獻。他所管轄的並州界內清靜安寧,百姓都歸心於官府。


    又被征召為衛尉。多次請求退職,太傅司馬懿認為田豫年紀正壯,下書告諭不予同意。


    甄瑤想了想了道:“陛下,王淩和其背後的太原王氏雖然勢力龐大,可是若是陛下若是要尋得王淩相助,想必要付出的代價也不會少,無異於與虎謀皮,陛下還是得謹慎考慮一番啊!”


    太原郡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漢代後又稱並州,故兩者通用。晉陽縣(今山西太原市晉源區)王氏、祁縣(今山西晉中市祁縣)王氏是太原王氏最主要的兩大支派,故太原王氏族人多自稱太原郡(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亦或是太原郡(並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


    王淩便是出自其中一支的祁縣王氏,與大多數王姓士族一樣,太原王氏將先祖追溯至周太子姬晉,祁縣王氏也不例外。


    太原王氏,係由爵位而來,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後”。


    追本溯源,都是黃帝後裔,黃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又改姬姓。


    其時,炎帝神農氏國運衰弱,諸侯相互侵伐,而以蚩尤暴虐。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


    蚩尤伏誅,諸侯鹹尊黃帝(姬軒轅)為天子(實為部落聯盟首領),代炎帝神農氏。


    黃帝即位後,會諸侯於釜山,經略四方,融黃、炎於一爐,遂開中華一統之局麵,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黃帝居軒轅之丘,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玄囂(即少昊)、昌意,玄囂之孫高辛氏,是為帝嚳。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是為帝堯;娶有戎氏女簡狄,簡狄因吞玄鳥之卵而生契。


    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是為商之祖;娶有邰氏女薑嫄,為元妃,生棄,棄好農耕,懂稼穡,帝堯舉為農師,封於邰,號後稷,為周朝先祖。


    天下王姓,基本上都出於姬晉之後。


    王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晉,為周靈王太子,名晉,字子喬,約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


    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


    時晉平公使師曠見太子晉,師曠問以君子之德,太子晉侃侃而答曰:“如舜的為人,仁德配於天道,雖固守其崗位,卻處處為天下人著想,使遠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幫助而受他的仁政。


    仁而合於天道。此謂之天。如禹的為人,聖勞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為本,取予之間,必合於正道,是謂之聖。


    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無比謙恭,服事於殷商。


    既擁有擁戴的群眾,而反失其身,為暴紂囚禁,不動幹戈,此謂之仁。


    又如武王,義殺暴紂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謂之義”。


    師曠稱善不已。靈王二十二年(前551年),穀、洛二水泛濫,將毀及王宮,靈王決定以壅堵洪。


    太子晉進諫曰:“不可。曾聽自古為民之長者,不墮高山,不填湖澤,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製約之道。”


    並提出聚土、疏川、障澤、陂塘等方法,來疏導洪水。


    同時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鯀和周室曆史指出靈王所為“無過亂人之門”,“皆亡王之為也”。


    太子晉的直諫,觸怒了靈王,被廢為庶人,由是鬱鬱不樂,未及三年而薨。


    師曠朝見太子晉時,見太子色赤,不壽。


    太子晉說:“我再三年之後,將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訃報的使者就到了晉國。


    因太子晉能預卜生死,後人便說他成了神仙。


    《列仙傳》記載,太子晉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間,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後見到恒良,太子晉說:“可告我家,七月七日會我於緱氏山麓”。


    其時,果然身乘白鶴立於山巔,可望而不可達,數日方去。


    太子晉卒後不久,靈王駕崩,太子晉的弟弟貴嗣位,是為景王。太子晉的兒子宗敬後來仕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致仕,避居太原。


    時人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成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晉為係姓始祖,自此之後太原便成了王氏的祖地,王氏開始由此壯大,成為太原的望族,幾百年不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