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大朝會一般都是在每一年的新年之前召開,這個會議作為龍漢最重要的會議之一,直接決定了龍漢接下來的走向,從軍事預算到民事支出都是這樣。
劉文華回國以來還是第一次來到金鑾殿,這個地方的地位甚至高於後世的國會山和大會堂,龍漢每一年的大事都是在這裏決定的。
對於現在龍漢的絕大多數官員而言,他們並不會把目光投向更遠處,而是僅僅看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這次龍漢大朝會的核心議題,其實就是兩個。
海洋還是陸地,江南還是外敵。
“陛下,微臣以為,北患之重,勝於南方之危局數以萬倍,此次新羅事變雖說是東瀛人背後操盤,卻難說是否有羅曼諾夫帝國的參與,毛熊對於獲得一個遠東不凍港的執念,比起那些南方的士紳要嚴重很多,更不用說東邊的那群矮子了,陛下,現在朝廷之首要任務乃是北患,南方內鬥之事姑且可以放一放......”
說話的是財務大臣,雖然說在本世界他有著自己的名稱,例如外交部叫做鴻臚寺,國防部叫做兵部什麽的,但是劉文華也懶得記這些,在龍漢憲政改革之後,這些西式與中式的名稱都是合法的。
“就算是羅曼諾夫帝國的海軍占據絕對優勢,隻要我們在陸地上把他們的鐵烏龜砸爛,那麽我們依舊可以獲得勝利。”
“先生們,我們現在最嚴重的問題,當屬北邊的北患!在太子殿下的英明領導下,遼東現在擁有整個龍漢1\/4的重工業和1\/3的造船業!雖然現在神龍江非軍事區已經不複存在,但是諸位也已經看到了北邊的毛熊已經開始備戰,斯科別列夫和馬卡洛夫已經在從兩條路來遠東的路上!戰爭的倒計時已經開始!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增加我們陸軍的軍費,然後準備好在遼東的戰爭!”
“至於我們與江南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次要矛盾!是可以放在後麵,放在我們解決了北患之後再徐徐圖之的矛盾。”
“我想,若戰端一開,則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江南乃是我國之經濟中心,必定以民族大義為重,站在抗擊露夷的最先鋒!”
說話的顯然是一個收到江南影響頗深的官員,說句實話,目前龍漢朝廷內很少有能和江南完全脫鉤的官員,畢竟官員們的私人財產往往都是在江南四洲的產業。
作為整個龍漢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江南四洲與官員的聯係千絲萬縷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龍漢帝國終究是一個列強,一個因為內部矛盾發展停滯的列強,他的官員也自然不都是這種酒囊飯袋——這樣說也不準確,他們隻是目光並不聚焦國內而已,認為這一切都可以隨著時間改變。
當然,還有一個人支持這種觀點,那就是財務部的。
畢竟陸軍比起海軍,那是真的省錢啊!
按照財務部的設想,真打是不可能打起來的,這兩年都不可能的,而非戰時狀態下的陸軍遠遠比非戰時狀態下的海軍值錢,畢竟海軍無論戰時和非戰時都要花那麽多錢。
而且,在很多人眼中,還是會下意識地避免和不列顛尼亞帝國發生正麵衝突,既然在剛剛發生的新羅戰爭中不列顛尼亞旗幟鮮明地支持了東瀛,那麽就應該避免和不列顛尼亞走相反的方向。
不過有些人很喜歡這句話,但是有些人卻並不喜歡這句話。
其中,海軍的鄭國華就站了起來,指著財政和幾個江南派官員的鼻子說道:“李大人,鍾大人,何大人!這樣說就不對了!老毛子在遠東州一共幾根毛?他們還能主動打進遼東不成?帝國擁有200萬軍隊難道不夠用了?”
“老毛子也就是威脅我們一時,但是從東瀛的事件來看,帝國真正的威脅,是在海的那邊!”
鄭國華並沒有提到朝廷和江南的問題,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行為,明哲保身是正確的。
他的這一番話自然不能讓江南派和北伐派滿意,不過卻也能獲得不少官員的支持,這些官員往往都是北方派的官員,思考定位更傾向於朝廷。
“你們這是在窮兵黷武,浪費國帑!”
“那你這麽說,全世界都他媽是窮兵黷武!”
看著吵得臉紅脖子粗的兩個人,坐在老皇帝身邊的劉文華歎了口氣,偷偷用餘光瞄了一眼老皇帝。
劉洪隻是坐在龍椅上,無奈的看著下麵爭吵的景象。
他有點無奈的歎了口氣。
【你不要指望你的父親現在能發表什麽慷慨激昂的言論了。】
腦內小青的聲音傳來:
【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人到了這個年紀,無論年輕的時候有什麽雄才大略,現在就會求穩,一言不發的......】
劉文華又看了一眼劉洪。
他多麽希望自己的父親現在能站出來,哪怕說一句肅靜也好。
然而這卻幾乎是不可能的,老皇帝現在隻是靜靜的坐在那裏。
太子黨的幾個重要官員目前還沒說話,也就常偉思作為鄭國華幫鄭國華說了兩句話。
坐在不遠處的馮老爺子對著劉文華輕輕點了點頭。
聶榮成,張江昊,史強等人坐在自己身邊一言不發。
沒過多久,譚雅貓著腰走了過來,咬著劉文華的耳朵小聲開口。
“殿下,事情都已經準備好了。”
她把一張紙條塞給了劉文華,然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劉文華打開紙條,上麵寫著“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這代表著,遼東的四個師已經幾乎控製了整個燕京大大小小的隘口,而教導總隊的一個團已經進入了禁城。
【你想說什麽就說吧......以你父親現在的年齡,他也不可能再更換一位皇儲了,現在,是你改變你的國家這艘大船的行駛方向的時候了。】
深呼吸一口氣,劉文華拿起了桌子上的小錘子,舉起來,砰的一聲敲在了眼前那個代表著肅靜的金色銅鈴上。
清脆的鈴聲,瞬間讓金鑾殿裏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了劉文華。
劉文華回國以來還是第一次來到金鑾殿,這個地方的地位甚至高於後世的國會山和大會堂,龍漢每一年的大事都是在這裏決定的。
對於現在龍漢的絕大多數官員而言,他們並不會把目光投向更遠處,而是僅僅看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這次龍漢大朝會的核心議題,其實就是兩個。
海洋還是陸地,江南還是外敵。
“陛下,微臣以為,北患之重,勝於南方之危局數以萬倍,此次新羅事變雖說是東瀛人背後操盤,卻難說是否有羅曼諾夫帝國的參與,毛熊對於獲得一個遠東不凍港的執念,比起那些南方的士紳要嚴重很多,更不用說東邊的那群矮子了,陛下,現在朝廷之首要任務乃是北患,南方內鬥之事姑且可以放一放......”
說話的是財務大臣,雖然說在本世界他有著自己的名稱,例如外交部叫做鴻臚寺,國防部叫做兵部什麽的,但是劉文華也懶得記這些,在龍漢憲政改革之後,這些西式與中式的名稱都是合法的。
“就算是羅曼諾夫帝國的海軍占據絕對優勢,隻要我們在陸地上把他們的鐵烏龜砸爛,那麽我們依舊可以獲得勝利。”
“先生們,我們現在最嚴重的問題,當屬北邊的北患!在太子殿下的英明領導下,遼東現在擁有整個龍漢1\/4的重工業和1\/3的造船業!雖然現在神龍江非軍事區已經不複存在,但是諸位也已經看到了北邊的毛熊已經開始備戰,斯科別列夫和馬卡洛夫已經在從兩條路來遠東的路上!戰爭的倒計時已經開始!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增加我們陸軍的軍費,然後準備好在遼東的戰爭!”
“至於我們與江南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次要矛盾!是可以放在後麵,放在我們解決了北患之後再徐徐圖之的矛盾。”
“我想,若戰端一開,則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江南乃是我國之經濟中心,必定以民族大義為重,站在抗擊露夷的最先鋒!”
說話的顯然是一個收到江南影響頗深的官員,說句實話,目前龍漢朝廷內很少有能和江南完全脫鉤的官員,畢竟官員們的私人財產往往都是在江南四洲的產業。
作為整個龍漢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江南四洲與官員的聯係千絲萬縷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龍漢帝國終究是一個列強,一個因為內部矛盾發展停滯的列強,他的官員也自然不都是這種酒囊飯袋——這樣說也不準確,他們隻是目光並不聚焦國內而已,認為這一切都可以隨著時間改變。
當然,還有一個人支持這種觀點,那就是財務部的。
畢竟陸軍比起海軍,那是真的省錢啊!
按照財務部的設想,真打是不可能打起來的,這兩年都不可能的,而非戰時狀態下的陸軍遠遠比非戰時狀態下的海軍值錢,畢竟海軍無論戰時和非戰時都要花那麽多錢。
而且,在很多人眼中,還是會下意識地避免和不列顛尼亞帝國發生正麵衝突,既然在剛剛發生的新羅戰爭中不列顛尼亞旗幟鮮明地支持了東瀛,那麽就應該避免和不列顛尼亞走相反的方向。
不過有些人很喜歡這句話,但是有些人卻並不喜歡這句話。
其中,海軍的鄭國華就站了起來,指著財政和幾個江南派官員的鼻子說道:“李大人,鍾大人,何大人!這樣說就不對了!老毛子在遠東州一共幾根毛?他們還能主動打進遼東不成?帝國擁有200萬軍隊難道不夠用了?”
“老毛子也就是威脅我們一時,但是從東瀛的事件來看,帝國真正的威脅,是在海的那邊!”
鄭國華並沒有提到朝廷和江南的問題,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行為,明哲保身是正確的。
他的這一番話自然不能讓江南派和北伐派滿意,不過卻也能獲得不少官員的支持,這些官員往往都是北方派的官員,思考定位更傾向於朝廷。
“你們這是在窮兵黷武,浪費國帑!”
“那你這麽說,全世界都他媽是窮兵黷武!”
看著吵得臉紅脖子粗的兩個人,坐在老皇帝身邊的劉文華歎了口氣,偷偷用餘光瞄了一眼老皇帝。
劉洪隻是坐在龍椅上,無奈的看著下麵爭吵的景象。
他有點無奈的歎了口氣。
【你不要指望你的父親現在能發表什麽慷慨激昂的言論了。】
腦內小青的聲音傳來:
【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人到了這個年紀,無論年輕的時候有什麽雄才大略,現在就會求穩,一言不發的......】
劉文華又看了一眼劉洪。
他多麽希望自己的父親現在能站出來,哪怕說一句肅靜也好。
然而這卻幾乎是不可能的,老皇帝現在隻是靜靜的坐在那裏。
太子黨的幾個重要官員目前還沒說話,也就常偉思作為鄭國華幫鄭國華說了兩句話。
坐在不遠處的馮老爺子對著劉文華輕輕點了點頭。
聶榮成,張江昊,史強等人坐在自己身邊一言不發。
沒過多久,譚雅貓著腰走了過來,咬著劉文華的耳朵小聲開口。
“殿下,事情都已經準備好了。”
她把一張紙條塞給了劉文華,然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劉文華打開紙條,上麵寫著“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這代表著,遼東的四個師已經幾乎控製了整個燕京大大小小的隘口,而教導總隊的一個團已經進入了禁城。
【你想說什麽就說吧......以你父親現在的年齡,他也不可能再更換一位皇儲了,現在,是你改變你的國家這艘大船的行駛方向的時候了。】
深呼吸一口氣,劉文華拿起了桌子上的小錘子,舉起來,砰的一聲敲在了眼前那個代表著肅靜的金色銅鈴上。
清脆的鈴聲,瞬間讓金鑾殿裏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了劉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