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問劍台
欺我弟子,你真以為我隻會教書? 作者:餘老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近一段時間的朝堂之變,六皇子蕭承平就像是一個站在高處的局外人,一切事不關己。
但一切卻又看的清清楚楚。
對於她的父皇,蕭承平從來不敢說她看得真切。
這位建立了天下萬古第一豐功偉業的大周天子,行事手段向來都是如此雷厲風行。
但卻又有草蛇灰線,埋下千裏伏脈。
北燕立國,在朝臣和武將的眼裏,那是威脅。
但在這位大周天子眼裏,那卻是一柄可以讓他隨時拿起來的刀。
裹挾著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強大自信,區區一個北燕,完全沒有被他放在眼裏。
他有這個自信,更有這個實力。
所以對於北燕是否發展強大,他毫不在意。
相反,他更希望北燕能夠發展強大。
希望大周身邊,能有一個足以使大周子孫後代警醒的存在,世世代代提醒著大周後世君王,居安思危的道理。
大周朝堂上,功勳武將實在太多了。
北燕這把刀,很合適。
蕭承平隻是想不通,那北燕皇帝又是如何知道大周天子的真實用意的?
二百裏疆土,說讓就讓
就像是彼此之間早就商量好了一般。
對於朝堂上的一切,蕭承平並不感興趣。
隻是近些日子以來,她那位父皇不知為何,竟將越來越多的事情交到了他的手上。
明明按照當初醫仙的說法,自己的壽命頂多還有一年時間了。
想到這裏,蕭承平立即明白,她能夠修行補充壽元的事情,已經被父皇知道了。
父皇身邊全都是天下最頂尖的高手,想要看穿她的底細並不難。
隻是蕭承平更不明白,父皇明知自己女兒身的秘密,為何還要把自己當做皇子來培養?
不僅是現在,過去那麽多年來,這也是蕭承平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
近來朝堂劇變,蕭承平也愈發的感覺心累。
於是便向天子請旨,允許她去民間遊曆一番。
明麵上作為已經成年的皇子,按照禮法,蕭承平其實是不允許去京都和封地以外的地方的。
但偏偏天子卻答應了。
隨後蕭承平便帶著白敬山離開了京都,一路向南而行。
在京都生活了快二十年,第一次離開這座城,蕭承平自然是滿心暢快。
關鍵是她如今已入儒道七品,體內的浩然真氣正在一點點補足她的先天所缺,那塊壓在心裏的大石頭也不見了,自然是見什麽都覺得風光無限。
一路遊覽名勝,尋訪古跡,體會各地風土人情。
蕭承平第一次覺得大周天下是何等的廣大。
離開京都後,從季秋走到十月孟冬,竟然都沒有走出中天州。
此時正處於中天州最南邊,一座名為拜劍城的城中。
拜劍城是一座比較特殊的城池。
這座城的統治者不是大周官員,而是拜劍城外名為鹿台山上的青萍劍宗。
大周隻派了一位督查官,統計拜劍城的稅收和管理情況,卻從不會插手拜劍城的具體事務。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那是因為青萍劍宗早在大周立國之前便已經舉宗歸順。
並且為大周滅六國立下不少功勞。
所以大周天子便將鹿台山下這座城賜予了青萍劍宗。
也是從那時候起這座城便改名為拜劍城。
因為沒有大周官方力量的插足,拜劍城內相對來說法度遠不如其他城鎮那麽嚴酷。
而這,也因此讓拜劍城成為了天下武林中人向往的聖地。
也是天下江湖武夫最為聚集的地方。
在江湖上,別處或許很極難見到一個上三品,但在這裏,上三品雖然也不多,卻並不算是罕有的存在。
當然,三品、二品或許有一些,可一品卻絕對沒有。
因為大周馬踏江湖之後便有一條鐵律。
凡是修為到了一品境界的武夫,若無朝廷特赦,終生不得離開自己所在地。
所以拜劍城中絕無外來一品。
青萍劍宗號稱當今天下劍道魁首,能達到一品劍客修為的也僅僅隻有兩人。
一位是有著劍聖之稱的宗主莫問。
另一位則是那位據說壽元無多的老宗主。
蕭承平帶著白敬山走進拜劍城後沒多久便聽說了一樁有意思的事。
有人要向青萍劍宗宗主之女問劍。
青萍劍宗既然是天下劍道魁首,天下習劍之人前來拜訪切磋,或者是求藝的自然是絡繹不絕。
為此,青萍劍宗特意在鹿台山半山腰修建了一座問劍台。
但凡是想要登山問劍之人,必須先在問劍台擊敗至少一位劍侍才有資格向青萍劍宗山門內的弟子問劍。
不過問劍台卻有一個規矩。
上了問劍台,隻論劍法劍道。
不論修為深淺。
倘若在與劍侍切磋時克製不住用出了超出劍侍的真氣修為,便會失去問劍的資格。
而且為了震懾那些沒事找事的人,問劍台上的劍侍出手向來極重。
雖然大多不會傷及性命,但斷手斷腳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若非是對自身劍法有強大的自信,否則一般人是絕對不敢輕易跑去問劍的。
但今天,卻有人要闖一闖這座令天下劍客既向往又畏懼的問劍台。
青萍劍宗宗主之女名為莫青梔,乃是劍宗難得的天才。
今年剛剛十九歲,傳聞已經躋身第四品,也有人說是五品。
但不管是四品還是五品,對於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這都是極為難得的成就。
而且在青萍劍宗年輕一代弟子之中,莫青梔的青萍劍法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然而今天向她問劍的那人卻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外鄉人。
一個外鄉少女。
一襲紅衣。
臉上常常掛著燦爛的笑容。
看少女的年紀,頂多也就十七八歲。
這個年紀就敢來青萍劍宗問劍,先不管她最後的結局怎麽樣,光是這份勇氣就已經超過了江湖上九成九的劍客武夫。
蕭承平聽說此事,頓時來了興趣。
於是便與白敬山一起跟隨那些圍觀的江湖人,往鹿台山而去。
觀摩這一場受到全城矚目的比劍。
但一切卻又看的清清楚楚。
對於她的父皇,蕭承平從來不敢說她看得真切。
這位建立了天下萬古第一豐功偉業的大周天子,行事手段向來都是如此雷厲風行。
但卻又有草蛇灰線,埋下千裏伏脈。
北燕立國,在朝臣和武將的眼裏,那是威脅。
但在這位大周天子眼裏,那卻是一柄可以讓他隨時拿起來的刀。
裹挾著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強大自信,區區一個北燕,完全沒有被他放在眼裏。
他有這個自信,更有這個實力。
所以對於北燕是否發展強大,他毫不在意。
相反,他更希望北燕能夠發展強大。
希望大周身邊,能有一個足以使大周子孫後代警醒的存在,世世代代提醒著大周後世君王,居安思危的道理。
大周朝堂上,功勳武將實在太多了。
北燕這把刀,很合適。
蕭承平隻是想不通,那北燕皇帝又是如何知道大周天子的真實用意的?
二百裏疆土,說讓就讓
就像是彼此之間早就商量好了一般。
對於朝堂上的一切,蕭承平並不感興趣。
隻是近些日子以來,她那位父皇不知為何,竟將越來越多的事情交到了他的手上。
明明按照當初醫仙的說法,自己的壽命頂多還有一年時間了。
想到這裏,蕭承平立即明白,她能夠修行補充壽元的事情,已經被父皇知道了。
父皇身邊全都是天下最頂尖的高手,想要看穿她的底細並不難。
隻是蕭承平更不明白,父皇明知自己女兒身的秘密,為何還要把自己當做皇子來培養?
不僅是現在,過去那麽多年來,這也是蕭承平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
近來朝堂劇變,蕭承平也愈發的感覺心累。
於是便向天子請旨,允許她去民間遊曆一番。
明麵上作為已經成年的皇子,按照禮法,蕭承平其實是不允許去京都和封地以外的地方的。
但偏偏天子卻答應了。
隨後蕭承平便帶著白敬山離開了京都,一路向南而行。
在京都生活了快二十年,第一次離開這座城,蕭承平自然是滿心暢快。
關鍵是她如今已入儒道七品,體內的浩然真氣正在一點點補足她的先天所缺,那塊壓在心裏的大石頭也不見了,自然是見什麽都覺得風光無限。
一路遊覽名勝,尋訪古跡,體會各地風土人情。
蕭承平第一次覺得大周天下是何等的廣大。
離開京都後,從季秋走到十月孟冬,竟然都沒有走出中天州。
此時正處於中天州最南邊,一座名為拜劍城的城中。
拜劍城是一座比較特殊的城池。
這座城的統治者不是大周官員,而是拜劍城外名為鹿台山上的青萍劍宗。
大周隻派了一位督查官,統計拜劍城的稅收和管理情況,卻從不會插手拜劍城的具體事務。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那是因為青萍劍宗早在大周立國之前便已經舉宗歸順。
並且為大周滅六國立下不少功勞。
所以大周天子便將鹿台山下這座城賜予了青萍劍宗。
也是從那時候起這座城便改名為拜劍城。
因為沒有大周官方力量的插足,拜劍城內相對來說法度遠不如其他城鎮那麽嚴酷。
而這,也因此讓拜劍城成為了天下武林中人向往的聖地。
也是天下江湖武夫最為聚集的地方。
在江湖上,別處或許很極難見到一個上三品,但在這裏,上三品雖然也不多,卻並不算是罕有的存在。
當然,三品、二品或許有一些,可一品卻絕對沒有。
因為大周馬踏江湖之後便有一條鐵律。
凡是修為到了一品境界的武夫,若無朝廷特赦,終生不得離開自己所在地。
所以拜劍城中絕無外來一品。
青萍劍宗號稱當今天下劍道魁首,能達到一品劍客修為的也僅僅隻有兩人。
一位是有著劍聖之稱的宗主莫問。
另一位則是那位據說壽元無多的老宗主。
蕭承平帶著白敬山走進拜劍城後沒多久便聽說了一樁有意思的事。
有人要向青萍劍宗宗主之女問劍。
青萍劍宗既然是天下劍道魁首,天下習劍之人前來拜訪切磋,或者是求藝的自然是絡繹不絕。
為此,青萍劍宗特意在鹿台山半山腰修建了一座問劍台。
但凡是想要登山問劍之人,必須先在問劍台擊敗至少一位劍侍才有資格向青萍劍宗山門內的弟子問劍。
不過問劍台卻有一個規矩。
上了問劍台,隻論劍法劍道。
不論修為深淺。
倘若在與劍侍切磋時克製不住用出了超出劍侍的真氣修為,便會失去問劍的資格。
而且為了震懾那些沒事找事的人,問劍台上的劍侍出手向來極重。
雖然大多不會傷及性命,但斷手斷腳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若非是對自身劍法有強大的自信,否則一般人是絕對不敢輕易跑去問劍的。
但今天,卻有人要闖一闖這座令天下劍客既向往又畏懼的問劍台。
青萍劍宗宗主之女名為莫青梔,乃是劍宗難得的天才。
今年剛剛十九歲,傳聞已經躋身第四品,也有人說是五品。
但不管是四品還是五品,對於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這都是極為難得的成就。
而且在青萍劍宗年輕一代弟子之中,莫青梔的青萍劍法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然而今天向她問劍的那人卻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外鄉人。
一個外鄉少女。
一襲紅衣。
臉上常常掛著燦爛的笑容。
看少女的年紀,頂多也就十七八歲。
這個年紀就敢來青萍劍宗問劍,先不管她最後的結局怎麽樣,光是這份勇氣就已經超過了江湖上九成九的劍客武夫。
蕭承平聽說此事,頓時來了興趣。
於是便與白敬山一起跟隨那些圍觀的江湖人,往鹿台山而去。
觀摩這一場受到全城矚目的比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