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練兵(4)
億倍暴擊:從村裏釣龍蝦開始 作者:一洗碧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難民被嚇住的時候,李一他們就安排人過來了。
“各位鄉親們,不要慌亂,這是我們自己的士兵,就是剛加入的那些新兵。”
“他們身上的盔甲就是我家公子分發下去的,還請放心。”
隨著李一他們這些機器人分散通知之後,難民們這才穩住了心神。
“末將拜見主公。”
“屬下拜見公子。”
“拜見公子..”
“...”
所有新兵重新走到了點將台下麵,看到上麵悠閑喝茶的李長生,他們全部都單膝跪地抱拳施禮了起來。
“都起來吧,從今天起你們就是前鋒軍團的一員,希望諸位將士們能勤奮訓練,平時多苦練,戰時少流血。”
李長生站起來抬手讓所有人都站起來,同時也鼓勵了一番,不過他並不會畫大餅和灌雞湯,也就說了一句就停了下來。
“謹遵公子之命。”下麵所有新兵還有林崇恭敬的低頭答應了一聲。
“林將軍,接下來的訓練就由你組織了,不過我們今天就要出發了,不能一直停留在這裏,你安排將士們在路上訓練吧。”
李長生把林崇叫上點將台交代了一下。
“是,主公,末將一定好好訓練這些新兵。”林崇認真的答應了下來。
“好。”李長生點了點頭。
“李一,拆除掉點將台,然後派人過去通知難民們,準備出發。”
看到林崇下了點將台之後,李長生又和李一交代了一句。
“是,主人。”李一答應了一聲,安排了一些機器人拆除點將台,還安排了一些人去通知難民出發。
很快,他們這一行幾十萬人就開始重新出發了,現在金國入侵,還真沒幾個人在官道上出現,就算出現在官道上,那不是大慫官兵,就是逃難的難民。
雖然他們在原地駐紮了幾天,但一個人都沒碰到。
重新出發的時候,李長生就坐上了一輛馬車,雙馬拉的豪華馬車,這輛馬車也是通過全模擬打印機製造出來的,不光是空間大,輪子上的軸承被換成了金屬的,輪子也增加了防震措施,就算在顛簸車廂之中也基本感受不到震動,很是舒服。
由於不想先和大慫開戰,李長生就帶著人繞過了一座座城池。
至於那些鎮子和村子,看見他們害怕的關門都來不及,更不會和他們產生什麽衝突。
原本李長生的目標是濟州,這也是最接近汴京的一個州,方便他派人去解救汴京,這樣一來即將發生的靖康之變也就會煙消雲散。
但後來一想,他也不用去汴京,等到新兵們訓練的差不多了,直接攻打金國就行了,完全沒必要去救大慫。
攻打金國,金國自然會把前線的軍隊給調集過來防禦,甚至想反過來殲滅李長生的軍隊。
這也算是圍金救趙了,嗯,大慫的皇室姓趙,也不算是用錯了兵法。
想到這裏,李長生就改變了自己的目的地,把最終目的地改成了滄州。
滄州不僅僅是在渤海邊上,還臨近金國邊境,也許現在還沒有被金國打下來。
最主要的是渤海是可以直接出海的地方,而且和高麗臨近,同時出海之後也能很快抵達小島國。
要是把渤海周邊地區全部給占領了,那之後不管是出海占領那些小國家也好,還是對內攻打也好,都有很大的好處。
就這樣,李長生帶著大部隊,繞過了磁州,也沒經過大名,把恩州也給繞過了,走的都是偏僻的地方。
幾天之後,一片山林的小路。
“先停下,林崇,李一,你們帶人去砍樹,然後製造一些推車給難民,現在這麽趕路太慢了,不加快點速度,我們就沒時間了。”
李長生也是從衛星監控上看到了金國打的太快了,估摸著1-2天之後就能抵達汴京,等大慫和金國和談之後,割土賠錢,這總共也沒多久。
就算之後金國退了回去,但很快就會卷土重來,到時候大慫就會直接被趕到南方去,然後就直接成了南宋,這也是靖康之變之後的故事了。
他也要為這個時代的人們做點什麽,現在這個進度太慢了,要是等他們這麽慢吞吞走到滄州,估計金國都第二次兵臨汴京了。
“是,主公!”林崇抱拳答應了一聲,然後下去安排新兵去了。
“是,主人。”李一他們也答應了一聲,然後去和難民們說情況去了。
現在李長生輕易不想動用科技手段,如果手下的人們能自己辦到,那就別用科技產品了。
畢竟這也是大慫這個時代自己的事情,那就用這個時代的手段解決。
他能提供一次兩次幫助,不可能提供一輩子幫助。
新兵和難民都得到通知以後,一大堆人全部都去砍伐樹木去了。
不得不說的是,雖然他們都是難民,但還是有很多手藝在身的。
木匠,鐵匠,等手藝師傅在難民之中還是有一些的。
而且其中個別手藝師傅還很厲害,就算放在大城市之中那也是很厲害的師傅。
不過這些手藝在古代並不被看重,統一都被稱為工匠。
士農工商,工匠看上去好像比商人要強上一個檔次,但實際上地位連商人都不如。
工匠就算有能力當官,也是官員之中權力最低的,什麽髒活累活全部都是他們幹。
當然了,在大慫商人的地位還不是最低的,工匠也不是最低的職業。
古代一般都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等流派。
上九流基本都是當官的人和讀書人,裏麵也有工匠和商人。
中九流就是科考的學生,還有醫生,算命的先生,依靠賣畫為生的人,正在讀書的人,會琴棋的人,和尚、道士,還有尼姑,說起來就是讀書人、郎中、藝術家、還有宗教人士。
其實上九流也有宗教人士,不過宗教人士也分地位高低,有的人地位很高,甚至被稱為當世神仙,比如張三豐就被稱為老神仙。
還有古代最低下的下九流行當了,像是什麽衙差,街上的混混,小偷,娼婦,戲子,等等,都是下九流行當。
當然了,雖然都是九流,但不代表就隻有九種行當,而是隻挑選了最普遍的記載而已,還有許多也是相同地位的。
至於為什麽這麽區分,這都是上位者的手段罷了,隻是為了社會等級製度。
而且朝廷還出過相關的條例,做一些行當的人永遠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比如商人,之前就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後來宋英宗改變了這個條例,允許工商雜類的奇才參加科舉,慢慢的宋朝就允許了商人參加科舉。
而最慘的是軍戶,在大慫是永遠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一天是軍戶,一輩子都是軍戶。
“各位鄉親們,不要慌亂,這是我們自己的士兵,就是剛加入的那些新兵。”
“他們身上的盔甲就是我家公子分發下去的,還請放心。”
隨著李一他們這些機器人分散通知之後,難民們這才穩住了心神。
“末將拜見主公。”
“屬下拜見公子。”
“拜見公子..”
“...”
所有新兵重新走到了點將台下麵,看到上麵悠閑喝茶的李長生,他們全部都單膝跪地抱拳施禮了起來。
“都起來吧,從今天起你們就是前鋒軍團的一員,希望諸位將士們能勤奮訓練,平時多苦練,戰時少流血。”
李長生站起來抬手讓所有人都站起來,同時也鼓勵了一番,不過他並不會畫大餅和灌雞湯,也就說了一句就停了下來。
“謹遵公子之命。”下麵所有新兵還有林崇恭敬的低頭答應了一聲。
“林將軍,接下來的訓練就由你組織了,不過我們今天就要出發了,不能一直停留在這裏,你安排將士們在路上訓練吧。”
李長生把林崇叫上點將台交代了一下。
“是,主公,末將一定好好訓練這些新兵。”林崇認真的答應了下來。
“好。”李長生點了點頭。
“李一,拆除掉點將台,然後派人過去通知難民們,準備出發。”
看到林崇下了點將台之後,李長生又和李一交代了一句。
“是,主人。”李一答應了一聲,安排了一些機器人拆除點將台,還安排了一些人去通知難民出發。
很快,他們這一行幾十萬人就開始重新出發了,現在金國入侵,還真沒幾個人在官道上出現,就算出現在官道上,那不是大慫官兵,就是逃難的難民。
雖然他們在原地駐紮了幾天,但一個人都沒碰到。
重新出發的時候,李長生就坐上了一輛馬車,雙馬拉的豪華馬車,這輛馬車也是通過全模擬打印機製造出來的,不光是空間大,輪子上的軸承被換成了金屬的,輪子也增加了防震措施,就算在顛簸車廂之中也基本感受不到震動,很是舒服。
由於不想先和大慫開戰,李長生就帶著人繞過了一座座城池。
至於那些鎮子和村子,看見他們害怕的關門都來不及,更不會和他們產生什麽衝突。
原本李長生的目標是濟州,這也是最接近汴京的一個州,方便他派人去解救汴京,這樣一來即將發生的靖康之變也就會煙消雲散。
但後來一想,他也不用去汴京,等到新兵們訓練的差不多了,直接攻打金國就行了,完全沒必要去救大慫。
攻打金國,金國自然會把前線的軍隊給調集過來防禦,甚至想反過來殲滅李長生的軍隊。
這也算是圍金救趙了,嗯,大慫的皇室姓趙,也不算是用錯了兵法。
想到這裏,李長生就改變了自己的目的地,把最終目的地改成了滄州。
滄州不僅僅是在渤海邊上,還臨近金國邊境,也許現在還沒有被金國打下來。
最主要的是渤海是可以直接出海的地方,而且和高麗臨近,同時出海之後也能很快抵達小島國。
要是把渤海周邊地區全部給占領了,那之後不管是出海占領那些小國家也好,還是對內攻打也好,都有很大的好處。
就這樣,李長生帶著大部隊,繞過了磁州,也沒經過大名,把恩州也給繞過了,走的都是偏僻的地方。
幾天之後,一片山林的小路。
“先停下,林崇,李一,你們帶人去砍樹,然後製造一些推車給難民,現在這麽趕路太慢了,不加快點速度,我們就沒時間了。”
李長生也是從衛星監控上看到了金國打的太快了,估摸著1-2天之後就能抵達汴京,等大慫和金國和談之後,割土賠錢,這總共也沒多久。
就算之後金國退了回去,但很快就會卷土重來,到時候大慫就會直接被趕到南方去,然後就直接成了南宋,這也是靖康之變之後的故事了。
他也要為這個時代的人們做點什麽,現在這個進度太慢了,要是等他們這麽慢吞吞走到滄州,估計金國都第二次兵臨汴京了。
“是,主公!”林崇抱拳答應了一聲,然後下去安排新兵去了。
“是,主人。”李一他們也答應了一聲,然後去和難民們說情況去了。
現在李長生輕易不想動用科技手段,如果手下的人們能自己辦到,那就別用科技產品了。
畢竟這也是大慫這個時代自己的事情,那就用這個時代的手段解決。
他能提供一次兩次幫助,不可能提供一輩子幫助。
新兵和難民都得到通知以後,一大堆人全部都去砍伐樹木去了。
不得不說的是,雖然他們都是難民,但還是有很多手藝在身的。
木匠,鐵匠,等手藝師傅在難民之中還是有一些的。
而且其中個別手藝師傅還很厲害,就算放在大城市之中那也是很厲害的師傅。
不過這些手藝在古代並不被看重,統一都被稱為工匠。
士農工商,工匠看上去好像比商人要強上一個檔次,但實際上地位連商人都不如。
工匠就算有能力當官,也是官員之中權力最低的,什麽髒活累活全部都是他們幹。
當然了,在大慫商人的地位還不是最低的,工匠也不是最低的職業。
古代一般都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等流派。
上九流基本都是當官的人和讀書人,裏麵也有工匠和商人。
中九流就是科考的學生,還有醫生,算命的先生,依靠賣畫為生的人,正在讀書的人,會琴棋的人,和尚、道士,還有尼姑,說起來就是讀書人、郎中、藝術家、還有宗教人士。
其實上九流也有宗教人士,不過宗教人士也分地位高低,有的人地位很高,甚至被稱為當世神仙,比如張三豐就被稱為老神仙。
還有古代最低下的下九流行當了,像是什麽衙差,街上的混混,小偷,娼婦,戲子,等等,都是下九流行當。
當然了,雖然都是九流,但不代表就隻有九種行當,而是隻挑選了最普遍的記載而已,還有許多也是相同地位的。
至於為什麽這麽區分,這都是上位者的手段罷了,隻是為了社會等級製度。
而且朝廷還出過相關的條例,做一些行當的人永遠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比如商人,之前就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後來宋英宗改變了這個條例,允許工商雜類的奇才參加科舉,慢慢的宋朝就允許了商人參加科舉。
而最慘的是軍戶,在大慫是永遠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一天是軍戶,一輩子都是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