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前,老爸老媽特意跟馬龍聊了一次天。


    “小龍,我怎麽感覺你一下知道了很多東西,懂了很多道理,而且有這麽大事看你一點也不驚慌,我很納悶呢。”這時老爸來套話了。


    “是呀,好多道理說的還,還很有道理。”這是老媽的表達。


    “爸媽,從暑假開始,我就跟七爺一塊學習,我七爺可是南開的優秀畢業生,跟周聖人可是校友,他給我講了很多道理,也說了很多外麵世界的樣子以及對未來的預測,要不是三太爺非得逼著他回來,他估計早就出人頭地了。


    可回來後他卻又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說當年好懸沒挺過來,所以好多話他從來不跟別人講,也就看著我可能不叫順眼吧,有時跟我偶爾說說,我呢正好也對這些感興趣,自己再一瞎琢磨,這不,就這樣了。不過你們可別去找七爺問啥,不然他煩了以後再也不管我了。”馬龍半真半假的圓話。


    “嗯,你這麽說倒也說得過去,你小子可真是幸福呀,你太爺太太寵你,爺爺奶奶寵你,你七爺又願意帶你,努力吧,別長歪了。不過話說七叔那邊,哎,不說了,這麽優秀的人才,結果沒了心氣,憋在這麽個小地方。”老爸搖搖頭說完,就又去琢磨他的雄心大計去了。隻有老媽擔心這擔心那的,絮絮叨叨跟馬龍囑咐了很多。


    “老爸,七爺說過,眼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還比較低,不過使館區附近的外國人可是很有錢的。老爸你可以去那琢磨下”馬龍提了一個跟老爸職業對路的點子,就看老爸怎麽去操作了。


    把馬龍甩給爺奶不說,馬振東帶著老婆,懷著萬丈豪情,去隔壁縣城火車站登上了進京的列車。


    到了京城火車站,見到了來接站的老三馬振西,馬振西因為是高中生參軍,在當下也算是文化人,所以轉業後單位安排先去一所中專院校學習建築知識。


    馬振東來之前就給老三來了電報,讓他給在使館區附近租個房,這回進京後,老三就直接領著去了大北窯附近的一個老四合院裏的相鄰兩間二十多平米的舊瓦房,因為說了是做生意,所以留了一間庫房。


    這裏緊鄰公交場站,交通發達,便於貨物運輸,距離使館區騎車也就十來分鍾的路程,步行也超不過半小時,比較切合要求。


    老三從小就跟大哥親近,馬振東對弟弟妹妹們也是打心眼裏的關照愛護,老三高中複讀時在縣城,交周轉糧,接送事宜都是大哥騎車帶他去做。而大嫂更是長嫂,對這些小叔子小姑子的也是照顧有加。


    所以大哥大嫂來京,老三打心眼裏高興。床上用品鋪好了,生活用具買好了,連蜂窩煤爐及鍋碗瓢盆都準備好了,可以說人來了就拎包入住就行。這倆口一看,不愧是疼了這麽多年的老弟,事兒做的挺細呀。


    安排好了出租屋,老三帶著哥嫂在附近小館裏吃了頓飯,就先回去繼續上學去了,馬振東藏好了東西就帶著老婆,溜溜達達往使館區那邊走去。對於大城市,老馬同誌還真不打怵,這麽多年采購站出身,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去過了,而京城則是他來的最多的地方。


    一路上,看看各家門麵,小館子,食雜店,五金店等等,大點的還有珠寶首飾店,供銷門店等。正好,路過首飾店時問了問金價,賣價75,收呢?最多七十。


    繼續轉悠,繼續問,不知不覺走到了秀水東街,時間也到了下午五點左右,路上操著各國語言的外國友人陸續行進其間,零星還有售賣些針頭線腦小玩意的攤販,比比劃劃的向路人兜售,也沒車,把一塊看似床單大小的布片往地上一鋪,布上就開始擺賣東西。


    老馬走近跟前一看,大都是街麵上常見的商品,不在這買,去其他店裏也能買到,偶爾也有廣市那邊過來的新潮衣服賣,還蹬著一輛舊三輪,三輪上裝滿各式衣服,有人想看,就拎起來往身上比劃。


    其實這個年代,擺攤賣東西的大多是沒有正式工作,卻又不得不想法謀生的窮苦當地人,大部分人是看不上幹這種後世稱為個體戶的。


    而且國家政策也沒有完全放開,售賣些不值錢的小玩意,有人來管就扔下東西撒腿就跑,即便被抓到也不是啥大罪過。事實上,這兩年已經沒人再抓這些了,不敢明目張膽買東西,還是前幾年的恐慌意識在起作用。


    看到這些,馬振東同誌走南闖北的經驗就起了作用。買這些東西吸引不了人,得弄些地方特色,京城不常見的玩意過來才行,比如川省藏區的絲巾、牛角梳,雲省的實木抓撓,蘇省的刺繡、團扇等等,不過廣市那邊的新式衣服可以賣的,不過得弄得抓人眼球才行。老媽汪彩菊看著眼前這些,也是一臉的躍躍欲試。


    公母倆回到出租屋,馬振東拿出隨身通訊本,裏麵記錄著全國各地的客戶(朋友),各行各業都有,有電話的準備打電話,沒電話的就馬上拍電報,讓他們發東西,同時郵局匯款。


    幾天內,馬振東買了一輛嶄新的人力三輪車,花了小三百,又讓老三托人買了一輛永久牌加重自行車,從旁邊工地買了一個鋪板,還順帶要了幾根鋼筋,一小捆八號鉛絲。


    鋼筋找人焊成框架,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堆衣架,打磨光滑,免得勾絲。還從五金店買了一片養殖用的網片,到時候戳著放在三輪車旁,掛些小物件。


    又過了幾天,各種小物件陸續到貨,馬振東騎著三輪,老汪同誌騎著永久,帶著飯盒,奔向了秀水東街。


    這幾天,兩口子抓住老三過來的時間,應急學了些簡單的英文單詞,比如一到十,百,多少等等,音發的不太準,不過大概意思對了,老三英語也是一般,教不了太多東西。


    來到秀水東街,找了個以前人流多的路邊,把三輪車停好,拉好手刹,東西先卸下,飯後把床鋪板橫放在三輪車鬥上,鋪上紅色絨布,一頭擺上各色絲巾,一頭擺上梳子癢癢撓之類的小玩意。


    三輪車靠背處支起兩根木棍,把網片拴在木棍上,網片上掛滿了各地發過來的手工藝品啥的。三輪車旁立著鋼筋焊的框架,把從廣市發過來的新潮衣服用衣架撐著,整整齊齊掛好,然後做好了營業準備。


    旁邊的擺地攤的,還有之前那個騎三輪的,眼光都看過來,目光中似乎若有所思。


    擺好了東西,兩口就抓緊時間打開飯盒,吃上了香噴噴的蛋炒飯,剛吃完,陸陸續續出現了中午下班的人流,但明顯沒有傍晚人多,不過,也陸陸續續開始賣出了東西。


    到了晚上,人流更多了,老馬夫婦攤位前的人明顯更多,隻聽得一陣“號碼池?”“非附體”“rmb”“nonono,到樂”“nonono”“for--欸特““ok”之類的雞同鴨講,慢慢達成一致,急得兩口滿腦袋冒汗。


    不過,練攤的生涯也就這樣慢慢開始了。有時,老馬同誌還會出趟差,去廣市選衣服,去其他地方進點特色商品啥的,有的去過一次就好,以後就電話或電報聯係,發貨匯款。更多時候是老汪在擺攤,老馬選貨、取貨等。


    生意越來越熟練,收入也低調的暴利起來。想想看,到貨三塊五的絲巾能賣到40,還是美金,多少倍利潤?當然不全部如此,不過因為商品獨特,十到二十倍的利潤是有的,還是因為新奇,所以兩口的生意越來越火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道你還想建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家二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家二兄並收藏難道你還想建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