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眾人的表情,馬龍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話打擊到人了。
“哈哈,這是我們的目標,不是在批評你們,而且我相信,咱們肯定能做到最好。”
“馬總,實際上,若我們的導航係統精密覆蓋之後,配合我們先進的陀螺儀,可以做到200m之內的精準度,而後隨著我們的芯片製程升級以及控製程序的進一步優化,或許達到百米精準度不會等太久。”
“嗯,我覺得對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言,差個一兩百米沒啥問題,不過咱們做事就是要做到精益求精,將來這些技術在其他方麵都會用得上。而後再把陀螺儀小型化、微型化、電子化,或許就能有更多的應用場景了。當然,這個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
馬龍這是在給未來的智能電子產品、無人設備等做技術準備呢。
洲際導彈發射的事安排好了,看到有裝備處的人在,馬龍就帶他到了一處保密的辦公室裏。
“邱將軍,我們的核武研製的怎樣了?”
邱鵬是七爺的一個師兄的孩子,今年剛滿四十,在國內部隊某部就專門管這些的副師級幹部。當初馬龍各處踅摸人才,七爺倒是說了一嘴,詳細一調查,人品、能力絕對沒問題,馬龍就跟上麵申請,把他給借調了過來。
然後在這邊負責組織各類先進武器的研發組織及保障工作。
“馬總,核武已經在組裝階段了,最快一個月就可以安排試爆了,不過咱們的麵積還不夠大,最好跟國內溝通下,用下他們的試驗場地。
而且,咱們的洲際導彈若是能準確命中目標,再把核武試爆成功,綜合起來得震懾力比單獨試爆核武來的更大些。”
“哈哈,還是你們了解我的心思,不錯,就這麽搞。等我過幾天就回去趟,溝通一下這個事兒。”
其實海區要造核武,還真的不是太難的事兒,當年從聯盟馬龍基本上是人才就要,不管你從事哪方麵研究的,所以手底下一大堆核物理方麵的人才。
在前聯盟,核武已經是具有成熟工藝的裝備了,而這些人恰恰有全係列的各項人才,比如離心機的研發、比如碳纖維的生產等等。
不僅能將核武製造出來,而其延伸出來的材料科學還能廣泛應用於日常的民用科技上麵去。
現在重點是進行一次試爆,從而驗證海區的生產已經達到了各項要求,也想給世界一個聲音,就是我海區具備航母、飛機、常規武器,還具備核進攻能力。
後世的北韓、朗伊不都是擁核的小國麽,可也照樣沒人敢輕易欺負他們。
說白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真鬧急了,我大不了把人員撤離這裏,然後跟你對拚刺刀,看誰更害怕。
所以從這點考慮,國內對於海區的研發過程不僅知情,而且還是支持的:有些事情國內不好出頭,那海區出頭或者發聲反而效果更好。
馬龍這裏得到授權後,很快海區軍警署向定好的那些國家發出了試射導彈的通知函。
那些國家如何反應馬龍不知道,還是照常帶著蘇瑾下班回家。
然後第二天一早,馬龍送完蘇瑾,就直接去了航天控製中心。
為了穩妥,第一顆洲際導彈還是在發射中心的發射架上進行點火。
而截至目前,鳳龍汽車和鳳龍機械已經聯合在海區這邊成立了特種裝備研發製造中心,專門製造各種特殊用途的特種裝備,現在能進行移動發射的發射車已經製造出來,正在進行各種荷載下的複雜路況測試。
估計明年年初就可以正式列裝了,到時候倒是可以公開下錄像,給世人看看,順帶展示一下肌肉。
9:18分,隨著揚聲器裏傳來的倒計時聲音,馬龍從集成大屏幕中看著發射架上的“海東青號”洲際導彈猶如筆直站崗的尖兵,昂首挺胸傲視著所有的敵人。
而當點火命令下達時,海東青導彈尾部噴射出暗紅色的煙霧,然後導彈就像利劍出鞘一般,迅速彈出彈倉,而後又迅速點燃導彈自身的推進裝置,於是現代版的彎弓射大雕場景出現了。
發射架是弓,導彈是箭,而雕則在公裏外的那太平洋的尼莫點。
看著導彈漸漸從屏幕上變小,然後肉眼幾乎不可見,而一邊的另外屏幕上則顯示著通過光學放大的追蹤鏡頭。
再旁邊還有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導彈的坐標高程等數據,這些都是導航衛星接收到的導彈的位置信息,然後通過中繼衛星接收後,即時傳給地麵的。
這會有幾秒鍾的延遲,若是當各類芯片性能、軟件操控、傳輸速率等都跟得上,那麽現在電視上就應該看的是真正的實時軌跡了。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延遲幾秒就延遲幾秒,你沒見馬龍已經被洲導的運行軌跡給驚呆了嗎?
你隻有真正看到了導彈的真正軌跡,你才能意識到錢氏彈道的牛叉之處:整個導彈在向著目標飛行的過程中,就沒有一段是直線的,誰都不能操控他改變方向,上下左右沒有一絲規律可言,非直線、非螺旋、非波浪,幅度還大得驚人,總的方向卻是朝著目標點方向疾馳而去。
屏幕上,導彈在快速移動著,從深山裏的發射基地出發,越過北海(小日子宣稱的日本海,馬龍就稱之為北海),也不知是不是故意的,海東青還特地從倭都正上空飛過,然後開始在廣闊的太平洋上空跟玩雜耍般的在屏幕上畫出了不規則卻美麗的線條。
而此時的海區衛星,在不間斷的跟海東青進行著信息交換,看不見的電磁波,將洲導的位置信息不間斷的又傳回地麵。
馬龍所見到的這些曲線正是中繼衛星傳回的信號模擬的數據線條。
終於到了點火發射26分鍾,遊曳在附近的海區測量船捕捉到了導彈的信號。
當經過幾層加密的目標信息傳回到測量船上時,測量船上顯示的結果讓這些專業人士,尤其是原先聯盟過來的技術人員驚訝不已。
“哈哈,這是我們的目標,不是在批評你們,而且我相信,咱們肯定能做到最好。”
“馬總,實際上,若我們的導航係統精密覆蓋之後,配合我們先進的陀螺儀,可以做到200m之內的精準度,而後隨著我們的芯片製程升級以及控製程序的進一步優化,或許達到百米精準度不會等太久。”
“嗯,我覺得對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言,差個一兩百米沒啥問題,不過咱們做事就是要做到精益求精,將來這些技術在其他方麵都會用得上。而後再把陀螺儀小型化、微型化、電子化,或許就能有更多的應用場景了。當然,這個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
馬龍這是在給未來的智能電子產品、無人設備等做技術準備呢。
洲際導彈發射的事安排好了,看到有裝備處的人在,馬龍就帶他到了一處保密的辦公室裏。
“邱將軍,我們的核武研製的怎樣了?”
邱鵬是七爺的一個師兄的孩子,今年剛滿四十,在國內部隊某部就專門管這些的副師級幹部。當初馬龍各處踅摸人才,七爺倒是說了一嘴,詳細一調查,人品、能力絕對沒問題,馬龍就跟上麵申請,把他給借調了過來。
然後在這邊負責組織各類先進武器的研發組織及保障工作。
“馬總,核武已經在組裝階段了,最快一個月就可以安排試爆了,不過咱們的麵積還不夠大,最好跟國內溝通下,用下他們的試驗場地。
而且,咱們的洲際導彈若是能準確命中目標,再把核武試爆成功,綜合起來得震懾力比單獨試爆核武來的更大些。”
“哈哈,還是你們了解我的心思,不錯,就這麽搞。等我過幾天就回去趟,溝通一下這個事兒。”
其實海區要造核武,還真的不是太難的事兒,當年從聯盟馬龍基本上是人才就要,不管你從事哪方麵研究的,所以手底下一大堆核物理方麵的人才。
在前聯盟,核武已經是具有成熟工藝的裝備了,而這些人恰恰有全係列的各項人才,比如離心機的研發、比如碳纖維的生產等等。
不僅能將核武製造出來,而其延伸出來的材料科學還能廣泛應用於日常的民用科技上麵去。
現在重點是進行一次試爆,從而驗證海區的生產已經達到了各項要求,也想給世界一個聲音,就是我海區具備航母、飛機、常規武器,還具備核進攻能力。
後世的北韓、朗伊不都是擁核的小國麽,可也照樣沒人敢輕易欺負他們。
說白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真鬧急了,我大不了把人員撤離這裏,然後跟你對拚刺刀,看誰更害怕。
所以從這點考慮,國內對於海區的研發過程不僅知情,而且還是支持的:有些事情國內不好出頭,那海區出頭或者發聲反而效果更好。
馬龍這裏得到授權後,很快海區軍警署向定好的那些國家發出了試射導彈的通知函。
那些國家如何反應馬龍不知道,還是照常帶著蘇瑾下班回家。
然後第二天一早,馬龍送完蘇瑾,就直接去了航天控製中心。
為了穩妥,第一顆洲際導彈還是在發射中心的發射架上進行點火。
而截至目前,鳳龍汽車和鳳龍機械已經聯合在海區這邊成立了特種裝備研發製造中心,專門製造各種特殊用途的特種裝備,現在能進行移動發射的發射車已經製造出來,正在進行各種荷載下的複雜路況測試。
估計明年年初就可以正式列裝了,到時候倒是可以公開下錄像,給世人看看,順帶展示一下肌肉。
9:18分,隨著揚聲器裏傳來的倒計時聲音,馬龍從集成大屏幕中看著發射架上的“海東青號”洲際導彈猶如筆直站崗的尖兵,昂首挺胸傲視著所有的敵人。
而當點火命令下達時,海東青導彈尾部噴射出暗紅色的煙霧,然後導彈就像利劍出鞘一般,迅速彈出彈倉,而後又迅速點燃導彈自身的推進裝置,於是現代版的彎弓射大雕場景出現了。
發射架是弓,導彈是箭,而雕則在公裏外的那太平洋的尼莫點。
看著導彈漸漸從屏幕上變小,然後肉眼幾乎不可見,而一邊的另外屏幕上則顯示著通過光學放大的追蹤鏡頭。
再旁邊還有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導彈的坐標高程等數據,這些都是導航衛星接收到的導彈的位置信息,然後通過中繼衛星接收後,即時傳給地麵的。
這會有幾秒鍾的延遲,若是當各類芯片性能、軟件操控、傳輸速率等都跟得上,那麽現在電視上就應該看的是真正的實時軌跡了。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延遲幾秒就延遲幾秒,你沒見馬龍已經被洲導的運行軌跡給驚呆了嗎?
你隻有真正看到了導彈的真正軌跡,你才能意識到錢氏彈道的牛叉之處:整個導彈在向著目標飛行的過程中,就沒有一段是直線的,誰都不能操控他改變方向,上下左右沒有一絲規律可言,非直線、非螺旋、非波浪,幅度還大得驚人,總的方向卻是朝著目標點方向疾馳而去。
屏幕上,導彈在快速移動著,從深山裏的發射基地出發,越過北海(小日子宣稱的日本海,馬龍就稱之為北海),也不知是不是故意的,海東青還特地從倭都正上空飛過,然後開始在廣闊的太平洋上空跟玩雜耍般的在屏幕上畫出了不規則卻美麗的線條。
而此時的海區衛星,在不間斷的跟海東青進行著信息交換,看不見的電磁波,將洲導的位置信息不間斷的又傳回地麵。
馬龍所見到的這些曲線正是中繼衛星傳回的信號模擬的數據線條。
終於到了點火發射26分鍾,遊曳在附近的海區測量船捕捉到了導彈的信號。
當經過幾層加密的目標信息傳回到測量船上時,測量船上顯示的結果讓這些專業人士,尤其是原先聯盟過來的技術人員驚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