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總共收三成
我隻想當軍醫,你們讓我當女皇? 作者:我超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員外與周員外的商隊已經出發了,他們帶上了大批農藥與成藥。”
“岑地主和吳地主也在招人,不光要伺候藥苗,藥田開荒也要人。”
“修路相關已經寫好了,隻等著大人一聲令下便貼出去。”
柳意坐在自己找木匠打的辦公椅上,聽著底下的人一一匯報。
剛來官衙的時候,柳意還不是很適應縣衙的辦公方式。
大安朝縣衙的辦公就一個字:慢。
彼此之間交接,要喝上一盞茶,接了訴狀,要慢悠悠拖著等苦主撤狀,再喝一盞茶,要是有那些著急等不起的,自然會送上好處,花錢買他們加快進度。
當然了,這些來送好處的人,也要與他們喝上一盞茶。
這種收受賄賂的行為還稱不上犯法,大安朝的官衙,基本都是這麽做事的。
也就隻有收繳賦稅的時候,縣衙上下才能加快速度了。
這種慢,在柳意當亭長的時候就有了感觸,她帶著人用了十天不到的時間清光了附近盜匪,就相當於是幹完了前任亭長一年的活。
柳意很不適應這種辦事速度。
好在人類的適應能力是很強大的。
經過一個月的磨合,官吏們非常絲滑的適應了柳意的辦公速度,並且朝她看齊。
不能看齊的,都已經回家去了。
也是神奇,“辭退”了幾個說什麽速度都快不起來的官吏之後,其他原本和他們說法一致的官吏,好像突然一下吃了靈丹妙藥,辦公速度快到飛起,且細致認真無遺漏。
這些官吏們也不敢說柳意什麽,隻偶爾自嘲一句“柳大人乃是神醫,懶病也治得”。
好在柳意雖然見不得人辦事慢,可她出手大方,發錢準時啊。
是的,大安朝還在的時候,給官員們發送俸祿,是不準時的,偶爾還會拖欠,像是那種被層層克扣的情況也不少見。
大安朝本就薄俸,還要被克扣,發到官員手裏的錢,幾乎就隻有三瓜倆棗了,這也就導致了窮困縣的底層官吏在家中地位其實並不高,因為沒多少收入啊。
尤其是大安朝最後活著的那幾年,胡縣的上下官吏幾乎都沒見過俸祿,所以朝廷默認官員可以收受賄賂,畢竟總不能讓人家白幹吧,隻能讓他們去禍害百姓了。
還是馬校尉當上了胡縣的老大後,才開了糧倉,給官員們繼續發俸。
也正是因為如此,胡縣官員們對於馬校尉很是推崇。
而到了柳意上位之後,她更直接,不光俸祿準時發,甚至還幹脆重新製定了官吏工資表。
像是普通的衙役,說起來也是個小吏,但之前的俸祿標準是一年三兩銀子,還是一年一發,相當於一個月收入250文。
這低廉的俸祿,就差把“你去找老百姓將錢榨出來,榨出來多少你自己花”寫在上頭了。
柳意將衙役的俸祿提到了十二兩年俸,每月一發,也就是一個月一兩銀子。
一下子就漲了四倍。
放在胡縣,一兩銀一個月已經稱得上是高收入了,原本還覺得如今活計比以前重了不少的衙役們立刻歡天喜地起來,現在柳意喊他們做個什麽事,一個比一個積極。
其餘官吏們也是一樣,俸祿一被提高,就算是覺得如今做事要比以前多,也是沒二話的。
且做慣了之後,也漸漸上手,並不覺得如何辛苦了。
柳意也說了:“如今俸祿也給你們提起來了,這些月俸每個月一發,夠你們生活不錯的,若再有向百姓收受賄賂,壓榨良民的事發生,可就不單單隻是革了差事的事了。”
縣衙官吏們都接受良好。
主要是,胡縣窮困,就算他們想要壓榨油水,百姓們也沒幾個錢給他們壓榨啊。
官員還好,那些小吏尤其是了。
若是賺得俸祿能讓全家吃得飽,都是本地長大的,父母親長還在,誰又願意在自己家鄉落個惡名聲了。
現在,壓力就來到了柳意這邊。
哪怕是在現代,單單隻是給員工開工資的公司老板,每個月支出就要不少。
就算公司裏隻有十個員工,一個人工資五千塊,一個月老板就要開出五萬的工資。
更別提,柳意現在相當於是一整個縣加上一堆流民的老板了。
創業初期,果然艱難。
還好,“員工們”要求也很低,隻要能讓他們吃得飽飯,他們什麽都願意幹。
再加上之前賣安宮牛黃丸賺的錢,才算是勉強撐過了創業初期的純吃錢階段。
而且,秋收之後的收繳賦稅也很順利,如今朝廷沒了,收多少都是柳意說了算,收到的糧食銀錢也都是她來安排。
柳意帶著縣衙那幾個僅存的文吏,又將吳妙茵和呂吉從長湖亭喊了上來,合計了兩天才定下收稅多少。
大安朝是真的黑啊,人口稅,土地稅,免役稅,這三種百姓需要交的稅,能夠直接刮去百姓年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這還隻是明麵上的,大安朝快要沒了的最後一年,因為當時已有戰亂,而朝廷國庫被禍禍得幹淨,加上官府層層收割,最高點收稅甚至高達百姓年收入的百分之九十。
這代表什麽?
代表百姓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做農活,不但剩不下什麽糧食銀錢,還倒欠官府錢。
要是交不起稅,壯丁拉去充軍,田地抵押給官府,房屋也是同樣,官府逼著人賣兒賣女來交稅並不是話本故事,而是真實出現在大安朝的事。
也難怪大安朝的“揭竿而起”格外多,要是柳意穿越到那個時期,高低要往魚肚子裏麵塞上“醫大興,柳意王”。
胡縣偏遠也有偏遠的好處,因為太偏了,又窮,等到朝廷的公文慢悠悠送到這裏的時候,朝廷已經名存實亡了。
那些曾經被強製征兵的百姓跑了一兩個回來,帶來了外麵亂了的消息,胡縣又有馬校尉坐鎮,這才讓上一任縣令放棄了“走之前再撈一波”的想法,直接帶人離開了這小破縣。
縣吏們將這個前情提要告訴柳意,是在告訴她,百姓們早就被大安朝壓榨的麻木了。
這個時候就算是她雜七雜八的賦稅加起來要收百姓年收入百分之七十,百姓們也不會有什麽意見的。
倒是吳妙茵說了一句:“這也有些多,今年太亂,也應當為百姓手頭留些餘糧,充當安撫民心之用。”
照她的看法,最好還是減免一些賦稅,畢竟要是真的按照百分之七十來收,百姓手裏不可能還剩下百分之三十。
這一年吃喝也是花銷啊,若是真的這麽收,百姓手裏相當於一點存錢都沒了。
“大人剛剛上任,又一向有民心,若是少收一些賦稅,百姓也會感念大人恩德。”
縣衙小吏有不同看法:“如今縣衙各處都要錢,收留流民也要錢,若是不從百姓身上收得大量賦稅,錢從何處來?”
吳妙茵:“農藥可售賣,胡麻油也已經送出外地有了銷路,再加上製藥,如何不能賺得錢?”
“是能賺得錢,可這些都要時間,若是錢花沒了,還沒有新的錢糧補上,接下來必定生亂。”
“就怕收稅過高,現在百姓就要生亂,本來百姓就對官衙接濟流民有意見,擔心流民占了他們的地,若是此刻再收多稅,百姓難免不會認為是因為官衙收容流民才會如此。”
兩人說著說著就爭辯了起來,倒是沒有火氣,也都算得上是平靜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放在大安朝,在主官麵前這樣爭論,肯定是要被拉出去訓斥一頓的,但柳意卻撐著下巴,好整以暇的看著他們辯論。
其餘官吏也都見怪不怪了,柳意上任之後,改了許多舊規矩,又添了很多新規矩,其中一項便是“開會”。
開會的時候,有人意見不同,可用自己的觀點互相辯論,其餘人若有不同觀點,也能加入進來。
柳意安靜聽著兩人互相辯論許久,誰也說服不了誰,輕輕敲了敲桌子,他們立刻安靜下來,恭敬向她行禮。
“行了,你們二人說的都有道理。”
她笑道:“但我既不會收七十,也不會收六十。”
“定下來,今年胡縣的賦稅總加起來,為三十。”
眾人皆驚。
三十?
就算是大安朝剛開國的時候,收的賦稅雜七雜八加起來也有百姓年收入的四成啊。
這下吳妙茵與那小吏都顧不上爭辯了,而是站到了統一戰線。
“大人,這收的是否有些太低了?”
柳意當然不是一拍手就決定了這麽個結果,胡縣的情況,就算是收百分之七十的稅,也隻是拿著今年的稅收拆東牆補西牆罷了。
經濟這個東西,要是真的能靠壓榨百姓就能經濟騰飛,那大安朝也不會沒了。
經濟好的前提就是資金流動,貨幣流通越快,經濟發展越快。
“我就問你們一個問題,若是收高賦稅,讓百姓手裏無錢,或隻有一點銀錢,我們做出來的貨物,誰來買?”
眾人齊齊沉默,有人還不太明白,有人已沉思起來。
“銀錢永遠需要流動,隻有百姓手裏有了錢,才能盤活目前的這個局。”
“若不然,也隻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柳意拿出公章,蓋下章印:
“今年賦稅,所有稅加起來,總共收三成。”
“岑地主和吳地主也在招人,不光要伺候藥苗,藥田開荒也要人。”
“修路相關已經寫好了,隻等著大人一聲令下便貼出去。”
柳意坐在自己找木匠打的辦公椅上,聽著底下的人一一匯報。
剛來官衙的時候,柳意還不是很適應縣衙的辦公方式。
大安朝縣衙的辦公就一個字:慢。
彼此之間交接,要喝上一盞茶,接了訴狀,要慢悠悠拖著等苦主撤狀,再喝一盞茶,要是有那些著急等不起的,自然會送上好處,花錢買他們加快進度。
當然了,這些來送好處的人,也要與他們喝上一盞茶。
這種收受賄賂的行為還稱不上犯法,大安朝的官衙,基本都是這麽做事的。
也就隻有收繳賦稅的時候,縣衙上下才能加快速度了。
這種慢,在柳意當亭長的時候就有了感觸,她帶著人用了十天不到的時間清光了附近盜匪,就相當於是幹完了前任亭長一年的活。
柳意很不適應這種辦事速度。
好在人類的適應能力是很強大的。
經過一個月的磨合,官吏們非常絲滑的適應了柳意的辦公速度,並且朝她看齊。
不能看齊的,都已經回家去了。
也是神奇,“辭退”了幾個說什麽速度都快不起來的官吏之後,其他原本和他們說法一致的官吏,好像突然一下吃了靈丹妙藥,辦公速度快到飛起,且細致認真無遺漏。
這些官吏們也不敢說柳意什麽,隻偶爾自嘲一句“柳大人乃是神醫,懶病也治得”。
好在柳意雖然見不得人辦事慢,可她出手大方,發錢準時啊。
是的,大安朝還在的時候,給官員們發送俸祿,是不準時的,偶爾還會拖欠,像是那種被層層克扣的情況也不少見。
大安朝本就薄俸,還要被克扣,發到官員手裏的錢,幾乎就隻有三瓜倆棗了,這也就導致了窮困縣的底層官吏在家中地位其實並不高,因為沒多少收入啊。
尤其是大安朝最後活著的那幾年,胡縣的上下官吏幾乎都沒見過俸祿,所以朝廷默認官員可以收受賄賂,畢竟總不能讓人家白幹吧,隻能讓他們去禍害百姓了。
還是馬校尉當上了胡縣的老大後,才開了糧倉,給官員們繼續發俸。
也正是因為如此,胡縣官員們對於馬校尉很是推崇。
而到了柳意上位之後,她更直接,不光俸祿準時發,甚至還幹脆重新製定了官吏工資表。
像是普通的衙役,說起來也是個小吏,但之前的俸祿標準是一年三兩銀子,還是一年一發,相當於一個月收入250文。
這低廉的俸祿,就差把“你去找老百姓將錢榨出來,榨出來多少你自己花”寫在上頭了。
柳意將衙役的俸祿提到了十二兩年俸,每月一發,也就是一個月一兩銀子。
一下子就漲了四倍。
放在胡縣,一兩銀一個月已經稱得上是高收入了,原本還覺得如今活計比以前重了不少的衙役們立刻歡天喜地起來,現在柳意喊他們做個什麽事,一個比一個積極。
其餘官吏們也是一樣,俸祿一被提高,就算是覺得如今做事要比以前多,也是沒二話的。
且做慣了之後,也漸漸上手,並不覺得如何辛苦了。
柳意也說了:“如今俸祿也給你們提起來了,這些月俸每個月一發,夠你們生活不錯的,若再有向百姓收受賄賂,壓榨良民的事發生,可就不單單隻是革了差事的事了。”
縣衙官吏們都接受良好。
主要是,胡縣窮困,就算他們想要壓榨油水,百姓們也沒幾個錢給他們壓榨啊。
官員還好,那些小吏尤其是了。
若是賺得俸祿能讓全家吃得飽,都是本地長大的,父母親長還在,誰又願意在自己家鄉落個惡名聲了。
現在,壓力就來到了柳意這邊。
哪怕是在現代,單單隻是給員工開工資的公司老板,每個月支出就要不少。
就算公司裏隻有十個員工,一個人工資五千塊,一個月老板就要開出五萬的工資。
更別提,柳意現在相當於是一整個縣加上一堆流民的老板了。
創業初期,果然艱難。
還好,“員工們”要求也很低,隻要能讓他們吃得飽飯,他們什麽都願意幹。
再加上之前賣安宮牛黃丸賺的錢,才算是勉強撐過了創業初期的純吃錢階段。
而且,秋收之後的收繳賦稅也很順利,如今朝廷沒了,收多少都是柳意說了算,收到的糧食銀錢也都是她來安排。
柳意帶著縣衙那幾個僅存的文吏,又將吳妙茵和呂吉從長湖亭喊了上來,合計了兩天才定下收稅多少。
大安朝是真的黑啊,人口稅,土地稅,免役稅,這三種百姓需要交的稅,能夠直接刮去百姓年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這還隻是明麵上的,大安朝快要沒了的最後一年,因為當時已有戰亂,而朝廷國庫被禍禍得幹淨,加上官府層層收割,最高點收稅甚至高達百姓年收入的百分之九十。
這代表什麽?
代表百姓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做農活,不但剩不下什麽糧食銀錢,還倒欠官府錢。
要是交不起稅,壯丁拉去充軍,田地抵押給官府,房屋也是同樣,官府逼著人賣兒賣女來交稅並不是話本故事,而是真實出現在大安朝的事。
也難怪大安朝的“揭竿而起”格外多,要是柳意穿越到那個時期,高低要往魚肚子裏麵塞上“醫大興,柳意王”。
胡縣偏遠也有偏遠的好處,因為太偏了,又窮,等到朝廷的公文慢悠悠送到這裏的時候,朝廷已經名存實亡了。
那些曾經被強製征兵的百姓跑了一兩個回來,帶來了外麵亂了的消息,胡縣又有馬校尉坐鎮,這才讓上一任縣令放棄了“走之前再撈一波”的想法,直接帶人離開了這小破縣。
縣吏們將這個前情提要告訴柳意,是在告訴她,百姓們早就被大安朝壓榨的麻木了。
這個時候就算是她雜七雜八的賦稅加起來要收百姓年收入百分之七十,百姓們也不會有什麽意見的。
倒是吳妙茵說了一句:“這也有些多,今年太亂,也應當為百姓手頭留些餘糧,充當安撫民心之用。”
照她的看法,最好還是減免一些賦稅,畢竟要是真的按照百分之七十來收,百姓手裏不可能還剩下百分之三十。
這一年吃喝也是花銷啊,若是真的這麽收,百姓手裏相當於一點存錢都沒了。
“大人剛剛上任,又一向有民心,若是少收一些賦稅,百姓也會感念大人恩德。”
縣衙小吏有不同看法:“如今縣衙各處都要錢,收留流民也要錢,若是不從百姓身上收得大量賦稅,錢從何處來?”
吳妙茵:“農藥可售賣,胡麻油也已經送出外地有了銷路,再加上製藥,如何不能賺得錢?”
“是能賺得錢,可這些都要時間,若是錢花沒了,還沒有新的錢糧補上,接下來必定生亂。”
“就怕收稅過高,現在百姓就要生亂,本來百姓就對官衙接濟流民有意見,擔心流民占了他們的地,若是此刻再收多稅,百姓難免不會認為是因為官衙收容流民才會如此。”
兩人說著說著就爭辯了起來,倒是沒有火氣,也都算得上是平靜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放在大安朝,在主官麵前這樣爭論,肯定是要被拉出去訓斥一頓的,但柳意卻撐著下巴,好整以暇的看著他們辯論。
其餘官吏也都見怪不怪了,柳意上任之後,改了許多舊規矩,又添了很多新規矩,其中一項便是“開會”。
開會的時候,有人意見不同,可用自己的觀點互相辯論,其餘人若有不同觀點,也能加入進來。
柳意安靜聽著兩人互相辯論許久,誰也說服不了誰,輕輕敲了敲桌子,他們立刻安靜下來,恭敬向她行禮。
“行了,你們二人說的都有道理。”
她笑道:“但我既不會收七十,也不會收六十。”
“定下來,今年胡縣的賦稅總加起來,為三十。”
眾人皆驚。
三十?
就算是大安朝剛開國的時候,收的賦稅雜七雜八加起來也有百姓年收入的四成啊。
這下吳妙茵與那小吏都顧不上爭辯了,而是站到了統一戰線。
“大人,這收的是否有些太低了?”
柳意當然不是一拍手就決定了這麽個結果,胡縣的情況,就算是收百分之七十的稅,也隻是拿著今年的稅收拆東牆補西牆罷了。
經濟這個東西,要是真的能靠壓榨百姓就能經濟騰飛,那大安朝也不會沒了。
經濟好的前提就是資金流動,貨幣流通越快,經濟發展越快。
“我就問你們一個問題,若是收高賦稅,讓百姓手裏無錢,或隻有一點銀錢,我們做出來的貨物,誰來買?”
眾人齊齊沉默,有人還不太明白,有人已沉思起來。
“銀錢永遠需要流動,隻有百姓手裏有了錢,才能盤活目前的這個局。”
“若不然,也隻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柳意拿出公章,蓋下章印:
“今年賦稅,所有稅加起來,總共收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