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悠悠之口
大唐:我能搞錢,多娶公主合理吧 作者:九品戒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皇,快到午膳時間了,長樂先抱小十七回立政殿。”
立政殿,是李麗質的生母長孫皇後居住的地方。
李麗質衝著長孫無忌等人微微施禮。
“舅舅,幾位叔伯,長樂先行告退。。。”
房玄齡幾人連忙拱手,“恭送公主。”
兩個隨行的宮女,跟在李麗質的身後,一起離開了尚食局。
李麗質走了以後,李世民招呼著幾個人,圍坐在了石桌旁。
王德叫人在一旁立了茶爐,開始給李世民幾個人煮茶。
房俊無奈的又進了廚房裏,弄了四隻雞,繼續準備做白斬雞。
“玄齡,你家可是養了個麟兒啊!”
李世民眼中略帶欣賞的看了眼廚房中忙碌著的房俊的背影。
都說房謀杜斷,而眼前,房玄齡這次子,那是絕對的青出於藍啊!
魏征也跟著讚歎道,“玄齡之子,腹有驚世之才~!”
杜如晦拱手笑道,“是啊,玄齡兄,恭喜了!”
長孫無忌也跟著附和,“恭喜玄齡兄!”
房玄齡激動的臉都紅了,自己兒子的所言所行,竟然誤打誤撞的合了陛下的心意,又得了陛下的讚譽,房玄齡不僅臉上有光了,心裏也是高興的很。
李世民接過王德遞來的茶,抿了一口詢問道,“你們覺得,剛剛房俊之言,是否可行?”
幾人都是微微皺眉,卻沒人先開口。
李世民先看向了長孫無忌,“輔機,你覺得呢?”
被點名了,長孫無忌沉吟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
“方法可行,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也很大。。。而且,有幾個點,房俊也沒有說清楚。”
“第一,外放不同品階的細鹽,價格自然也會有高有低,這樣一來,如何保證那些胡商購買我們想讓他們買的那種細鹽?”
“第二,如果大批量外放細鹽,如何能保證胡商從朝廷買細鹽,而不是從百姓或其他人手中購買細鹽?”
“第三,房俊說,細鹽是用粗鹽提煉的。。。可我大唐粗鹽的產出也很有限,如房俊所言,大批量的售賣細鹽,以目前大唐粗鹽的產出,估計很難承受住這麽大的消耗!”
杜如晦接話道,“還有推行細鹽的價格。。。”
李世民登基以來,輕賦稅,減徭役,在長安城裏,很多東西的價格還都是很親民的,就比如,鹽!
現在長安城裏,鹽大概在一斤20文錢左右(武則天時期,鹽的價格在500文左右。這個跟當時的政治環境,國際環境都有一定的關係。)
李世民為彰顯帝王的仁愛之心,這方麵的工作做的很足,所以長安城中的鹽價,可能是整個大唐鹽價最低的地方。
而按照房俊的說法,是要把細鹽推到等同於黃金的高度,這個價格,可遠超了普通粗鹽價格的百倍不止啊。
這真的可行嗎?
“細鹽之策,我看還是呆會兒詢問一下房賢侄吧。”魏征開口說道,“剛剛房賢侄屢遭質疑,卻依舊從容不迫,定然是心中良策尚未盡言。”
不僅是魏征注意到了這一點,長孫無忌,杜如晦,甚至是李世民注意到了這一點。
魏征又道,“為今之急,在於如何應對東突厥無禮之求。”
杜如晦從旁點頭,“遠嫁公主之事,斷不能應允!”
長孫無忌歎氣道,“我等皆知,東突厥此舉在於索取陪嫁之物,以度不慌之年,可東突厥找的這個借口,我們要如何回絕?”
“既不能遠嫁公主,又不能因此事與東突厥開戰。。。還要堵住那悠悠之口。。。”
長孫無忌的話說完,幾個人都沉默了下來。
李世民捏了捏拳頭,長孫無忌所說的‘悠悠之口’指的並不是天下的百姓,而是那些儒學門生,儒家子弟。
東突厥這無理又過份的要求,他們不懂麽?
不,他們懂!
甚至,他們比任何人看的都明白!
可遠嫁公主去東突厥,那是兩國的聯姻,是兩國邦交的一種手段。
而且,從古至今,遠嫁公主的事情又不止一件,哪個朝代沒有過這種事?
所以,遠嫁公主去東突厥,是他們可以接受的。
哪怕是入了史冊,這些文人依舊有理辯駁,依舊能把遠嫁公主說成是一種豐功偉績。
那些文人不允許的是什麽?
不允許的是,毫無借口的向他人低頭!
此刻,大唐無力開戰,若不遠嫁公主,想平息這件事,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那樣的話,就等於是大唐向東突厥低頭。
滿朝的官員,無一人出良策對敵,丟的是他們這些文人誌士的臉麵,日後史書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
後人又要如何看待今日之事?如何看待這滿堂的朝臣?
文人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名聲和臉麵。
所以,那些文人斷不會允許這種事的出現,即便是向東突厥低頭,他們也要找個理由,來保全自己的臉麵!
杜如晦思索連一下說道,“陛下,不如待會兒詢問一下房賢侄,他不在朝堂,思想不會像我們一樣被束縛,在這件事上,也許能給我們一些不一樣都啟迪!”
李世民沒接話,而是目光掃向連長孫無忌和魏征。
魏征很痛快的點頭,“臣讚同杜大人的提議!”
長孫無忌也點了點頭,“也不失為是一個辦法。”
房玄齡的心裏,那是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自己的兒子無官無品,竟然能參與國事,為陛下出謀劃策了。
擔心的是,自己的兒子會不會繼續作妖?要是繼續作妖,他咋整?能接得住嗎?
。。。。。。
廚房裏。
房俊可沒傻到自己一個人忙活做四份白斬雞。
這手廚藝已經露出來了,做廚子的,那都賊的很,特別是尚食局裏的禦廚,打從房俊弄雞的時候,那些廚子就在留意房俊這道菜的做法。
所以,就算不用這裏的廚子幫忙,做雞的方法他們也都得學去,與其自己幹受累,那就不如直接叫這些人幫忙了。
而且,這道菜的關鍵,雞隻占了一部分,更重要的,那還得是蘸料的調配。
這次,房俊把另一種蘸料也調製了出來。
忙活了一個多小時,才算是把四隻雞都做好。
“去,把另外兩份雞,送去立政殿。”
立政殿,是李麗質的生母長孫皇後居住的地方。
李麗質衝著長孫無忌等人微微施禮。
“舅舅,幾位叔伯,長樂先行告退。。。”
房玄齡幾人連忙拱手,“恭送公主。”
兩個隨行的宮女,跟在李麗質的身後,一起離開了尚食局。
李麗質走了以後,李世民招呼著幾個人,圍坐在了石桌旁。
王德叫人在一旁立了茶爐,開始給李世民幾個人煮茶。
房俊無奈的又進了廚房裏,弄了四隻雞,繼續準備做白斬雞。
“玄齡,你家可是養了個麟兒啊!”
李世民眼中略帶欣賞的看了眼廚房中忙碌著的房俊的背影。
都說房謀杜斷,而眼前,房玄齡這次子,那是絕對的青出於藍啊!
魏征也跟著讚歎道,“玄齡之子,腹有驚世之才~!”
杜如晦拱手笑道,“是啊,玄齡兄,恭喜了!”
長孫無忌也跟著附和,“恭喜玄齡兄!”
房玄齡激動的臉都紅了,自己兒子的所言所行,竟然誤打誤撞的合了陛下的心意,又得了陛下的讚譽,房玄齡不僅臉上有光了,心裏也是高興的很。
李世民接過王德遞來的茶,抿了一口詢問道,“你們覺得,剛剛房俊之言,是否可行?”
幾人都是微微皺眉,卻沒人先開口。
李世民先看向了長孫無忌,“輔機,你覺得呢?”
被點名了,長孫無忌沉吟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
“方法可行,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也很大。。。而且,有幾個點,房俊也沒有說清楚。”
“第一,外放不同品階的細鹽,價格自然也會有高有低,這樣一來,如何保證那些胡商購買我們想讓他們買的那種細鹽?”
“第二,如果大批量外放細鹽,如何能保證胡商從朝廷買細鹽,而不是從百姓或其他人手中購買細鹽?”
“第三,房俊說,細鹽是用粗鹽提煉的。。。可我大唐粗鹽的產出也很有限,如房俊所言,大批量的售賣細鹽,以目前大唐粗鹽的產出,估計很難承受住這麽大的消耗!”
杜如晦接話道,“還有推行細鹽的價格。。。”
李世民登基以來,輕賦稅,減徭役,在長安城裏,很多東西的價格還都是很親民的,就比如,鹽!
現在長安城裏,鹽大概在一斤20文錢左右(武則天時期,鹽的價格在500文左右。這個跟當時的政治環境,國際環境都有一定的關係。)
李世民為彰顯帝王的仁愛之心,這方麵的工作做的很足,所以長安城中的鹽價,可能是整個大唐鹽價最低的地方。
而按照房俊的說法,是要把細鹽推到等同於黃金的高度,這個價格,可遠超了普通粗鹽價格的百倍不止啊。
這真的可行嗎?
“細鹽之策,我看還是呆會兒詢問一下房賢侄吧。”魏征開口說道,“剛剛房賢侄屢遭質疑,卻依舊從容不迫,定然是心中良策尚未盡言。”
不僅是魏征注意到了這一點,長孫無忌,杜如晦,甚至是李世民注意到了這一點。
魏征又道,“為今之急,在於如何應對東突厥無禮之求。”
杜如晦從旁點頭,“遠嫁公主之事,斷不能應允!”
長孫無忌歎氣道,“我等皆知,東突厥此舉在於索取陪嫁之物,以度不慌之年,可東突厥找的這個借口,我們要如何回絕?”
“既不能遠嫁公主,又不能因此事與東突厥開戰。。。還要堵住那悠悠之口。。。”
長孫無忌的話說完,幾個人都沉默了下來。
李世民捏了捏拳頭,長孫無忌所說的‘悠悠之口’指的並不是天下的百姓,而是那些儒學門生,儒家子弟。
東突厥這無理又過份的要求,他們不懂麽?
不,他們懂!
甚至,他們比任何人看的都明白!
可遠嫁公主去東突厥,那是兩國的聯姻,是兩國邦交的一種手段。
而且,從古至今,遠嫁公主的事情又不止一件,哪個朝代沒有過這種事?
所以,遠嫁公主去東突厥,是他們可以接受的。
哪怕是入了史冊,這些文人依舊有理辯駁,依舊能把遠嫁公主說成是一種豐功偉績。
那些文人不允許的是什麽?
不允許的是,毫無借口的向他人低頭!
此刻,大唐無力開戰,若不遠嫁公主,想平息這件事,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那樣的話,就等於是大唐向東突厥低頭。
滿朝的官員,無一人出良策對敵,丟的是他們這些文人誌士的臉麵,日後史書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
後人又要如何看待今日之事?如何看待這滿堂的朝臣?
文人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名聲和臉麵。
所以,那些文人斷不會允許這種事的出現,即便是向東突厥低頭,他們也要找個理由,來保全自己的臉麵!
杜如晦思索連一下說道,“陛下,不如待會兒詢問一下房賢侄,他不在朝堂,思想不會像我們一樣被束縛,在這件事上,也許能給我們一些不一樣都啟迪!”
李世民沒接話,而是目光掃向連長孫無忌和魏征。
魏征很痛快的點頭,“臣讚同杜大人的提議!”
長孫無忌也點了點頭,“也不失為是一個辦法。”
房玄齡的心裏,那是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自己的兒子無官無品,竟然能參與國事,為陛下出謀劃策了。
擔心的是,自己的兒子會不會繼續作妖?要是繼續作妖,他咋整?能接得住嗎?
。。。。。。
廚房裏。
房俊可沒傻到自己一個人忙活做四份白斬雞。
這手廚藝已經露出來了,做廚子的,那都賊的很,特別是尚食局裏的禦廚,打從房俊弄雞的時候,那些廚子就在留意房俊這道菜的做法。
所以,就算不用這裏的廚子幫忙,做雞的方法他們也都得學去,與其自己幹受累,那就不如直接叫這些人幫忙了。
而且,這道菜的關鍵,雞隻占了一部分,更重要的,那還得是蘸料的調配。
這次,房俊把另一種蘸料也調製了出來。
忙活了一個多小時,才算是把四隻雞都做好。
“去,把另外兩份雞,送去立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