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戶部要細鹽
大唐:我能搞錢,多娶公主合理吧 作者:九品戒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極殿。
前些天,周仁甫抬棺上殿,說了河北道水患的事。
今天,河北道水患的奏折已經遞交到了李世民的麵前。
奏折上說,最多再有十幾日,第一批災民就會抵達長安城。
賑濟災民之事,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至於具體的賑災方案,還是沿襲了曆朝曆代的老辦法。
朝廷開設粥棚,讓災民可充饑果腹,初秋早晚微涼,還要籌備些衣物,然後聯絡其他各省,分批輸送,安置災民。
賑災的事兒,曆朝曆代都是這麽幹的,雖然他們也這麽幹,沒啥新意,但總歸是個解決的辦法。
等賑災的事說的差不多了,戶部尚書崔文瑞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陛下,臣有一事,還望陛下應允~!”
李世民微微皺眉,“說!”
崔文瑞咬了咬牙,開口說道,“陛下,臣想要細鹽的煉製之法,用以擴充戶部營收!”
朝臣中一陣嘩然。
老滾刀肉幾人齊齊的看向了房玄齡。
房玄齡反倒是毫無反應,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跟自己毫無關係的樣子。
崔文瑞略微停頓後,又繼續說道,“陛下,國庫本就空虛,如今又臨水患,賑濟災民之後,國庫將更為羸弱。”
“如今,我大唐雖盛世將起,但依舊有蠻夷之輩對我大唐虎視眈眈,雖無大戰,卻也不得不防。”
“前幾日,房俊之言,讓微臣徹夜輾轉,難以安睡!”
“國庫空虛,確是我大唐之軟肋!”
“故,臣今日鬥膽,求陛下賜細鹽煉製之法與戶部,如若能將細鹽提煉之法交予戶部,臣有信心,三年之內,國庫必將充盈!”
“彼時,即便與那東突厥起大戰,國庫也能撥發足夠的錢糧來應對強敵!”
“還望陛下恩準~!”
李世民麵無表情,但袍袖之中已經攥緊了拳頭。
‘這麽快就按耐不住了嗎?’
用三年的時間讓國庫充盈?
如果像房俊說的那樣,細鹽的價格能與黃金持平,充盈國庫真的還需要三年時間嗎?
李世民比誰都清楚,細鹽之法一旦進了戶部,那就等於是進了世家門閥的口袋裏,這也是李世民為什麽沒急著要提煉之法,又願意用房俊來做這件事的原因之一。
“敢問崔大人,這細鹽究竟與我們所用的鹽有何不同?”一個之前沒見過細鹽的人走出人群,陪著崔文瑞演了起來,“最近總聽人說起細鹽,可下官卻不知細鹽究竟有何不同之處,還請崔大人解惑~!”
崔文瑞點頭說道,“這細鹽乃是房大人之次子,房俊所煉製之物。。。”
崔文瑞毫不吝嗇溢美之詞,站在太極殿中央,對著滿朝的文武侃侃而談,還不時的誇讚房俊兩句。
在滿朝文武的驚歎與嘩然中,一個個人從人群中走了出來,紛紛應和著崔文瑞的提議,希望李世民能把細鹽的煉製交給戶部。
“承乾,你身為太子,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李世民瞪了房玄齡一眼,細鹽的事兒可是你兒子在辦,朝堂上的局勢已經一邊倒了,怎麽跟沒你事兒一樣?
“父皇!”李承乾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隨即說道,“父皇登基以來,致力民生,削減賦稅,才有的我大唐今日之繁榮景象。”
“但削減了賦稅,戶部的營收也在隨之減少!”
“遠的不說,就說近些時日發生的事,房大人的計策雖好,以我大唐的名義,借東突厥些錢糧,助東突厥度這不慌之年,雖避了戰亂,可這筆銀錢的支出卻落在了戶部的頭上,如今又臨水患,戶部還要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戶部每年的營收隻有那麽多,今年又能剩下幾成?”
“若是戰事將起,國庫拿不出錢糧,我大唐就算有百萬雄兵,又如何能對敵?”
“所以,兒臣以為,崔大人如果真能像他所言,三年內使國庫充盈,那麽,細鹽的提煉之法,確實可以交予戶部!”
李承乾的一番言論,博得了朝堂上很多大臣的表讚。
崔文瑞更是一陣接著一陣的馬屁拍著。
李世民隻是衝著李承乾點了點頭,轉頭看向了李泰。“青雀,你如何看?”
“回父皇!”李泰上前兩步,躬身行禮道,“吳越春秋中有言,國富民強則眾安道泰。。。若細鹽能使國庫充盈,將是我大唐萬世太平之基石~!兒臣也以為,細鹽煉製之法,可以交予戶部!”
李世民點了點頭,看向李恪,“恪兒,你如何說?”
李恪心裏有些鬱悶,好聽的話都讓太子和李泰給說完了,這會問他,他還能說啥?
“父皇,兒臣以為,房俊煉製出細鹽,當有賞賜~!”
在所有的皇子中,就李恪跟房俊的關係最熟絡,眼看好聽的話都讓太子和李泰說了,李恪幹脆開口給房俊要上了賞賜。
李承乾,李泰,李恪的身旁,還站著其他幾個皇子。
作為皇子,在朝堂上學習也是必修課之一。
眼看著太子,李泰,李恪都被李世民問話了,其他幾個皇子也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等著李世民提問呢。
結果,李世民也就是衝著李恪象征性的點了點頭,目光重新回到了崔文瑞的身上。
“文瑞,當日招房俊入朝你也在場,房俊曾說,細鹽之價可等同於黃金。。。所以,推行細鹽價格這件事,朕已經安排給了房俊。。。過些時日,等細鹽的價格定下後,在商議此事吧。”
整個朝堂再次掀起一片嘩然!
細鹽的價格等同於黃金?
這怎麽可能呢?
那細鹽到底是何樣的鹽啊?
“陛下~!此事不妥~!”
“陛下,如魏王所言,細鹽有可能是我大唐萬世太平之基石,推行細鹽之事,怎能交予房俊?”
“是啊陛下,茲事體大,黃口小兒,怎能擔負如此重任?”
“陛下,推行細鹽之人選,當再行商討~!”
“陛下。。。”
“陛下。。。”
“夠了!”李世民一聲怒喝,所有人都閉上了嘴,整個朝堂之上鴉雀無聲,落針可聞,“你們往日裏總督促朕,說什麽君無戲言,今日是想朕做那出爾反爾的小人嗎?”
還有人在措詞,想要出來辯解。
可這時候,老房走出來了。
“陛下,前日微臣府中的下人劉二在府外被殺。。。”
所有人都不明白老房想說啥,這正討論細鹽的事呢,你府上的下人被殺,也要拿到朝堂上來說?
“我兒所煉製的細鹽,被盜走了一小壇。。。”
這一下,所有人都閉嘴了,沒一個人敢繼續說了。
劉二盜走了細鹽,又在府外被殺,這說明劉二是被殺人滅口了,已經有人把手伸向了細鹽。
李世民已經生氣了,再開口,會不會讓李世民誤會,自己跟劉二的死有關係,會不會被李世民一怒之下問責?
就連崔文瑞也楞在了原地,沒敢再開口。
“細鹽之事,以後再議。”
“退朝!”李世民聲音冰冷的站起身,“玄齡,輔機,克明。。。。”
李世民一連點了十幾個人的名字。
“隨朕去甘露殿!”
前些天,周仁甫抬棺上殿,說了河北道水患的事。
今天,河北道水患的奏折已經遞交到了李世民的麵前。
奏折上說,最多再有十幾日,第一批災民就會抵達長安城。
賑濟災民之事,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至於具體的賑災方案,還是沿襲了曆朝曆代的老辦法。
朝廷開設粥棚,讓災民可充饑果腹,初秋早晚微涼,還要籌備些衣物,然後聯絡其他各省,分批輸送,安置災民。
賑災的事兒,曆朝曆代都是這麽幹的,雖然他們也這麽幹,沒啥新意,但總歸是個解決的辦法。
等賑災的事說的差不多了,戶部尚書崔文瑞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陛下,臣有一事,還望陛下應允~!”
李世民微微皺眉,“說!”
崔文瑞咬了咬牙,開口說道,“陛下,臣想要細鹽的煉製之法,用以擴充戶部營收!”
朝臣中一陣嘩然。
老滾刀肉幾人齊齊的看向了房玄齡。
房玄齡反倒是毫無反應,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跟自己毫無關係的樣子。
崔文瑞略微停頓後,又繼續說道,“陛下,國庫本就空虛,如今又臨水患,賑濟災民之後,國庫將更為羸弱。”
“如今,我大唐雖盛世將起,但依舊有蠻夷之輩對我大唐虎視眈眈,雖無大戰,卻也不得不防。”
“前幾日,房俊之言,讓微臣徹夜輾轉,難以安睡!”
“國庫空虛,確是我大唐之軟肋!”
“故,臣今日鬥膽,求陛下賜細鹽煉製之法與戶部,如若能將細鹽提煉之法交予戶部,臣有信心,三年之內,國庫必將充盈!”
“彼時,即便與那東突厥起大戰,國庫也能撥發足夠的錢糧來應對強敵!”
“還望陛下恩準~!”
李世民麵無表情,但袍袖之中已經攥緊了拳頭。
‘這麽快就按耐不住了嗎?’
用三年的時間讓國庫充盈?
如果像房俊說的那樣,細鹽的價格能與黃金持平,充盈國庫真的還需要三年時間嗎?
李世民比誰都清楚,細鹽之法一旦進了戶部,那就等於是進了世家門閥的口袋裏,這也是李世民為什麽沒急著要提煉之法,又願意用房俊來做這件事的原因之一。
“敢問崔大人,這細鹽究竟與我們所用的鹽有何不同?”一個之前沒見過細鹽的人走出人群,陪著崔文瑞演了起來,“最近總聽人說起細鹽,可下官卻不知細鹽究竟有何不同之處,還請崔大人解惑~!”
崔文瑞點頭說道,“這細鹽乃是房大人之次子,房俊所煉製之物。。。”
崔文瑞毫不吝嗇溢美之詞,站在太極殿中央,對著滿朝的文武侃侃而談,還不時的誇讚房俊兩句。
在滿朝文武的驚歎與嘩然中,一個個人從人群中走了出來,紛紛應和著崔文瑞的提議,希望李世民能把細鹽的煉製交給戶部。
“承乾,你身為太子,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李世民瞪了房玄齡一眼,細鹽的事兒可是你兒子在辦,朝堂上的局勢已經一邊倒了,怎麽跟沒你事兒一樣?
“父皇!”李承乾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隨即說道,“父皇登基以來,致力民生,削減賦稅,才有的我大唐今日之繁榮景象。”
“但削減了賦稅,戶部的營收也在隨之減少!”
“遠的不說,就說近些時日發生的事,房大人的計策雖好,以我大唐的名義,借東突厥些錢糧,助東突厥度這不慌之年,雖避了戰亂,可這筆銀錢的支出卻落在了戶部的頭上,如今又臨水患,戶部還要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戶部每年的營收隻有那麽多,今年又能剩下幾成?”
“若是戰事將起,國庫拿不出錢糧,我大唐就算有百萬雄兵,又如何能對敵?”
“所以,兒臣以為,崔大人如果真能像他所言,三年內使國庫充盈,那麽,細鹽的提煉之法,確實可以交予戶部!”
李承乾的一番言論,博得了朝堂上很多大臣的表讚。
崔文瑞更是一陣接著一陣的馬屁拍著。
李世民隻是衝著李承乾點了點頭,轉頭看向了李泰。“青雀,你如何看?”
“回父皇!”李泰上前兩步,躬身行禮道,“吳越春秋中有言,國富民強則眾安道泰。。。若細鹽能使國庫充盈,將是我大唐萬世太平之基石~!兒臣也以為,細鹽煉製之法,可以交予戶部!”
李世民點了點頭,看向李恪,“恪兒,你如何說?”
李恪心裏有些鬱悶,好聽的話都讓太子和李泰給說完了,這會問他,他還能說啥?
“父皇,兒臣以為,房俊煉製出細鹽,當有賞賜~!”
在所有的皇子中,就李恪跟房俊的關係最熟絡,眼看好聽的話都讓太子和李泰說了,李恪幹脆開口給房俊要上了賞賜。
李承乾,李泰,李恪的身旁,還站著其他幾個皇子。
作為皇子,在朝堂上學習也是必修課之一。
眼看著太子,李泰,李恪都被李世民問話了,其他幾個皇子也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等著李世民提問呢。
結果,李世民也就是衝著李恪象征性的點了點頭,目光重新回到了崔文瑞的身上。
“文瑞,當日招房俊入朝你也在場,房俊曾說,細鹽之價可等同於黃金。。。所以,推行細鹽價格這件事,朕已經安排給了房俊。。。過些時日,等細鹽的價格定下後,在商議此事吧。”
整個朝堂再次掀起一片嘩然!
細鹽的價格等同於黃金?
這怎麽可能呢?
那細鹽到底是何樣的鹽啊?
“陛下~!此事不妥~!”
“陛下,如魏王所言,細鹽有可能是我大唐萬世太平之基石,推行細鹽之事,怎能交予房俊?”
“是啊陛下,茲事體大,黃口小兒,怎能擔負如此重任?”
“陛下,推行細鹽之人選,當再行商討~!”
“陛下。。。”
“陛下。。。”
“夠了!”李世民一聲怒喝,所有人都閉上了嘴,整個朝堂之上鴉雀無聲,落針可聞,“你們往日裏總督促朕,說什麽君無戲言,今日是想朕做那出爾反爾的小人嗎?”
還有人在措詞,想要出來辯解。
可這時候,老房走出來了。
“陛下,前日微臣府中的下人劉二在府外被殺。。。”
所有人都不明白老房想說啥,這正討論細鹽的事呢,你府上的下人被殺,也要拿到朝堂上來說?
“我兒所煉製的細鹽,被盜走了一小壇。。。”
這一下,所有人都閉嘴了,沒一個人敢繼續說了。
劉二盜走了細鹽,又在府外被殺,這說明劉二是被殺人滅口了,已經有人把手伸向了細鹽。
李世民已經生氣了,再開口,會不會讓李世民誤會,自己跟劉二的死有關係,會不會被李世民一怒之下問責?
就連崔文瑞也楞在了原地,沒敢再開口。
“細鹽之事,以後再議。”
“退朝!”李世民聲音冰冷的站起身,“玄齡,輔機,克明。。。。”
李世民一連點了十幾個人的名字。
“隨朕去甘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