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地位低下,與曆朝的皇族有關?”李淵滿臉的疑惑,似乎沒聽懂李麗質話中的意思。


    李麗質點頭解釋道,“房俊說,曆朝曆代的朝廷都不鼓勵百姓經商,甚至有意的抑製百姓經商,是為了有更多的人耕種土地。”


    “哦,這一下子倒還有些見識。”李淵點著頭說道,“你們這些孩子自幼便豐衣足食,不曾知曉天下疾苦,那些普通百姓過的日子,你們這輩子可能都想象不到。”


    “這百姓啊,靠天吃飯,年景好的時候,他們才能勉強的吃上飽飯,遇到災年。。。”李淵歎了口氣,無奈的搖了搖頭。“皇爺爺征戰天下的時候,甚至曾見過百姓因饑荒易子而食的場麵。”


    兵荒馬亂那個年代,哪有普通百姓能安穩過日子的,再遇到個災年,用水深火熱都形容不了百姓之苦。


    易子而食,聽著是駭人驚聞,可人沒到餓急了的時候,自己都想象不到自己能做出什麽樣的事來。


    住在長安城裏的人,幾乎沒有那種吃不上飯的普通百姓,所以,李麗質對這方麵的事並沒有那麽深切的感受,但李淵不一樣,李淵這輩子從北周七歲世襲唐國公的爵位,到隋朝時鎮守一方,再到群雄逐鹿推翻隋朝建立大唐,再到如今的大唐太上皇,他這一生的經曆,一生的所見所聞,一般人還真比不了。


    “那小子還說什麽了?”李淵饒有興致的詢問。


    “他還說,隋煬帝雖然無道,卻未必昏庸。。。”


    李麗質把房俊的一些見解和話語,一股腦的都塞給了李淵。


    特別是房俊評價隋煬帝橫征暴斂那番話,聽的李淵也是跟著連連點頭。


    見火候差不多了,李麗質終於把她想知道的問題給說了出來。


    “皇爺爺,房俊還跟孫女說,前朝隋文帝德行有缺,得位不正,所以才落得那般下場。。。是不是真的?”


    李麗質眼巴巴的看著李淵,就等著自己的這位皇爺爺,給她好好講講隋文帝楊堅究竟是如何得的皇位,又是如何建立的大隋朝。


    可李淵顯然對李麗質的問題沒那麽大興趣,“小小年紀,看問題的眼光怎會如此老道。。。莫不是聽了他爹房玄齡的隻言片語,在你麵前故意賣弄?”


    當初,李淵在奪得天下建立大唐後,就發現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被牢牢的握在了世家門閥的手中,原本李淵也想了不少應對之策,可實行下來卻是收效甚微,玄武門兵變之前,李淵還在和一些親信大臣商討過這件事,可始終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今日李麗質舊事重提,反倒勾起了李淵的興致。


    “應該不會。”李麗質搖了搖頭,“皇爺爺你有所不知,現如今,禦珍坊裏所有賺錢的東西,都是房俊研究出來的,若房梁公有此等配方,房家也不會等到今日才做這禦珍坊的生意。”


    李淵想了一下點了點頭,清河房氏雖比不上範陽盧氏,滎陽鄭氏這種大的世家門閥,但也不是普通的小家族,若房俊所展現的才能,都是倚仗房玄齡,那禦珍坊的生意,早該在清河房氏的運作下名滿天下了,不可能等著讓房俊這麽一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來做。


    “房俊可有說要如何應對這些世家門閥?如何破局?”


    李麗質搖了搖頭,“孫女問過房俊,但房俊要收回孫女手中的一成利潤才肯告訴孫女,孫女便沒有追問。”


    “嗬?這小子敢張嘴跟朕的長樂要錢?膽子倒是不小!”李淵挑了挑眉尖笑著說道,“過兩日壽宴,你把那小子給朕帶來,朕倒要看看,這小子到底是有多大的能耐~!”


    李麗質也沒明白李淵話裏的意思,擔心自己說錯了話,讓皇爺爺對房俊心生芥蒂,連忙開口解釋道,“皇爺爺,房俊是那種做什麽事都不肯吃虧的性子,他要是真想斂財,想少分給孫女錢,孫女這段時間也不可能拿到禦珍坊五成的純利潤。”


    “其實,房俊不願與孫女過多的說那些事,多半是因為孫女對很多事都不懂,就像他說‘前朝隋文帝德行有缺,得位不正,所以才落得那般下場’孫女就不知該如何接房俊的話。”


    “皇爺爺,你是見過隋文帝的,你給孫女講講隋文帝的事好不好?”


    “孫女在他眼裏,已經快成了一個才疏學淺的普通女子了~!”


    李麗質一邊解釋著,一邊撒嬌的搖晃著李淵的手臂。“皇爺爺,孫女查過史書,史書上說,北周宣帝宇文贇死後不久,北周靜帝宇文闡便主動將皇位禪讓給了楊堅,所以楊堅才建立了大隋朝。。。可為什麽房俊說楊堅德行有缺,得位不正呢?難道史書上記載的是錯的?”


    “靜帝宇文闡登基之時才7歲,終年不過9歲,一個斷了奶沒多久的孩子,哪有能力掌握朝局,還談什麽禪讓不禪讓。”李淵微微的閉起了眼睛,繼續說道,“楊堅奪位的事,還得從宣帝宇文贇說起。”


    “宇文贇這人喜怒無常,猜疑之心極重,且殘暴好殺,荒淫無度,隻知享樂,不思朝政,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繼位初期,宇文贇便把朝政交由身邊的宦官處理,自己每日流連於酒色之間,最荒唐的是,宇文贇竟然在後宮設立了五位皇後!”


    “不少官員上書死諫,可一個個全都人頭落地,就連宇文贇的皇叔都沒能幸免於難。”


    “後來朝臣不滿宇文贇的表現,聯名上書,結果,宇文贇為了繼續享樂,竟然將皇位傳給了年僅7歲的宇文闡,讓一個7歲的孩子打理朝政,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楊堅這人看似敦厚,其實內心城府極深,楊堅的長女楊麗華是宇文贇的發妻,宇文贇還是太子的時候,楊堅就對宇文贇幫助良多,也因為這國丈的身份,宇文贇對楊堅很是信任。”


    史書上說,宇文贇猜忌楊堅,總想找機會除掉楊堅,但實則不然,宇文贇猜疑好殺不假,但卻很信任楊堅,試問,一個連自己叔叔都能殺的人,會在乎多殺一個老丈人嗎?


    “但宇文贇登基之後,不顧群臣阻撓,更不顧及楊皇後和楊家的顏麵,在後宮之中設立第二位皇後,那時起,楊堅就已經有了篡位之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我能搞錢,多娶公主合理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品戒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品戒刀並收藏大唐:我能搞錢,多娶公主合理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