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崩潰的劉文瑾
大唐:我能搞錢,多娶公主合理吧 作者:九品戒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恪也不知道房俊這葫蘆裏裝的是什麽藥,所以一直在旁邊裝小透明。
一開始李恪還在心裏合計,房俊這事辦的不太好,畢竟父皇都恩準了的事,房俊隻拿5000塊香皂出來,有點說不過去。
可聽到房俊要跟襄陽公主合作,在梁州開設禦珍坊,李恪的腦子一下就活絡了起來。
大唐有十道,道下設立的州府多了去了。
雖說每個州府的人口參差不齊,多的有上百萬人口,少的隻有幾萬,幾十萬的人口。
比如東都洛陽,金陵,揚州,蘇州,杭州等等,這些可都是大唐的富庶之地。
若是在這些地方開設禦珍坊,一年下來賺的錢,都不會比長安城的禦珍坊賺的少!
他李恪要是能在一州之地開設禦珍坊,隻需一年下來,他就有足夠的錢財來招攬朝臣了啊!
李恪正琢磨呢,就聽到房俊跟襄陽公主要十萬貫錢的合作費。
這個數,聽的李恪心裏都跟著直哆嗦。
自己這妹婿,實在是太狠了。
一張嘴就是十萬貫錢,那可是十萬貫啊,打從他被封為蜀王到現在,他連見都沒見過十萬貫錢,更別說往外掏十萬貫錢了。
“每年我會派人不定期的去各個州府的禦珍坊進行考察,若是有人不按照要求來經營各地的禦珍坊,來年長安城便會停止對相應地區禦珍坊的供貨。”
“同時,我們會在另外尋覓合適的經營者,重新在當地開設禦珍坊,供貨給其他人。”
“繳納合作費用,是為了保障各地貨物的正常供應,畢竟大批量的供應各地貨物,對於原材料的儲備,消耗,貨物的生產,都將加大,收取合作費用,也是為了未來穩定供貨。”
“而且,後續禦珍坊還會推出其他貨物。”
“隻要公主按照我的要求來維係禦珍坊的日常運行,我保證,公主每年最少能從禦珍坊中賺取到五萬貫錢!”
一年賺五萬貫錢,這種長期且穩定的生意,即便是襄陽公主所在的竇氏,也不得不動心。
“要不是有太上皇跟陛下這層關係,這個生意,未必能輪得到公主您頭上。”
“錢這東西,給誰賺都是賺,況且咱們還都是自家人。”
“能便宜自家人的事,自然是先緊著自家人來。”
襄陽公主沉思了片刻,有些不放心的詢問,“若是姑姑繳納了十萬貫的合作費,但一年下來,根本賺不回十萬貫的合作費,又或者,一年下來隻賺回了十萬貫的合作費,卻看不到你說的那五萬貫的盈餘,當如何?”
房俊笑著改了對襄陽公主的稱呼,“皇姑,您求購禦珍坊貨物的事,已經得了父皇恩準,我也沒必要在這種事上坑騙你不是?”
“退一萬步說,在長安城,禦珍坊的貨物,一個月就能賣出來二十萬多萬貫錢,您覺得我有必要在十萬貫錢上,費這麽大心思,來坑騙皇姑您嗎?”
房俊不僅改了對襄陽公主的稱呼,同時也提醒了襄陽公主,他是可以稱呼李世民為父皇的。
就十萬貫錢的事,還不至於房俊費這麽大心思來坑一個皇族中人。
房俊看重的,是竇氏在梁州的根基。
竇氏本就執掌梁州,跟他們合作在梁州做禦珍坊,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事。
襄陽公主確實是個幹練的女人,沉吟了片刻後,直接點頭,“好,我竇家願意與房賢侄合作。”
“不過,這趟來長安城本為父皇祝壽,身邊沒帶那麽多錢,十萬貫錢,需兩日後才能送到房賢侄手中。”
“不知梁州內,禦珍坊的鋪麵選好後,長安城這邊何時能開始供貨?”
房俊想了下說道,“初定為春分之後開始供貨,皇姑回到梁州後,需在春分之前將商鋪和人手都準備好,過了春分,長安城這邊就會運送貨物去梁州。”
想問的問題都問過之後,襄陽公主又跟房俊閑聊了幾句,隨後去跟楊妃道了個別,便離開了園子。
“這就弄回來了十萬貫錢?”
李恪看著房俊的眼神都變了。
他雖然不精通生意之道,但蜀王府名下也有點產業,雖說賺的不多,但通過那些產業,李恪對生意多少也了解那麽一點。
可今天房俊是真給他李恪上了一課。
生意竟然還能這麽做?
啥都沒給人家呢,就從人家兜裏掏出來了十萬貫錢?
剛剛的事,可真是顛覆了李恪對生意固有的理解。
別人的生意,經營好的一個月就是三貫五貫錢的賺,再好點的,十幾貫錢,幾十貫錢。
能一個月賺上百貫錢的生意,那都是鳳毛麟角了。
可在房俊這,禦珍坊一個月隨隨便便就能賣個十幾二十萬貫錢,李恪覺得,房俊要是在長安城裏不限量的供貨,一個月賣個上百萬貫錢都不是啥問題。
李恪這一刻終於明白父皇為什麽讓他一個還沒跟德安完婚的駙馬,稱其為父皇了。
若是讓房俊放開了手腳做生意,他一年賺的錢,估計比戶部一年的稅收都多啊!
“妹婿,你讓他們在園子裏挖水渠,到底是要做什麽?”
按照房俊的性子,不可能做那種無用功的事。
所以,李恪對園子裏這百十號忙活的熱火朝天的人,更加好奇了。
在園子裏挖水渠,肯定是要往這裏麵引水。
可李恪實在是想不明白,往這裏引水到底是要幹啥。
“我給寧兒弄個賺錢的營生。”
賺錢的營生?
這一排排的水渠,能賺錢?
怎麽賺啊?
李恪看的一腦門子的問號。
臨近傍晚的時候,房俊讓府裏來的廚子給所有人準備了飯菜。
這人實在是太多了,別說桌椅了,連碗筷都不夠這麽多人用的。
最後沒辦法,所有人分成了三批吃飯。
這飯菜,有魚有肉有菜有湯,還管他們吃飽,所有人吃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房俊又讓人準備了幾輛沒有車棚那種馬車,擠一擠,一下能坐個十個八個人的那種。
吃完飯的人,安排馬車送他們回莊子上。
明早再接他們過來繼續幹活。
莊戶上的這些人,也有不少給大戶人家做過工的,可他們從來沒遇到過房俊這種,管飯,管飽,還給他們吃大魚大肉的這種東家。
要是有這樣的東家,每天免費給幹活他們都願意,更別說,房俊每天還給他們一百文錢呢!
房縣男的仁德賢名,這下算是在莊戶人之間徹底傳開了。
莊戶上的人都走了以後,房俊,楊妃,德安,李恪,外加胡平和兩個護院,一起走進了地窖。
地窖裏。
劉文瑾喊了整整一天,嗓子都喊破音了,說話的聲音早都已經走調了。
胡平走在眾人前麵,下了地窖後,胡平先去把塞在劉文瑾耳朵裏的棉花取了出來。
劉文瑾見終於有人來了,眼淚都出來了。
“胡叔,拿刀把他舌頭給割了,我看他還怎麽喊!”
“是,二少爺!”
胡平應了一聲,直接從腰間把刀給抽了出來。
劉文瑾早都已經崩潰了,就是房俊不嚇唬他,他也堅持不住了。
“別別,我說,我說,我把我知道的全都告訴你。。。”
一開始李恪還在心裏合計,房俊這事辦的不太好,畢竟父皇都恩準了的事,房俊隻拿5000塊香皂出來,有點說不過去。
可聽到房俊要跟襄陽公主合作,在梁州開設禦珍坊,李恪的腦子一下就活絡了起來。
大唐有十道,道下設立的州府多了去了。
雖說每個州府的人口參差不齊,多的有上百萬人口,少的隻有幾萬,幾十萬的人口。
比如東都洛陽,金陵,揚州,蘇州,杭州等等,這些可都是大唐的富庶之地。
若是在這些地方開設禦珍坊,一年下來賺的錢,都不會比長安城的禦珍坊賺的少!
他李恪要是能在一州之地開設禦珍坊,隻需一年下來,他就有足夠的錢財來招攬朝臣了啊!
李恪正琢磨呢,就聽到房俊跟襄陽公主要十萬貫錢的合作費。
這個數,聽的李恪心裏都跟著直哆嗦。
自己這妹婿,實在是太狠了。
一張嘴就是十萬貫錢,那可是十萬貫啊,打從他被封為蜀王到現在,他連見都沒見過十萬貫錢,更別說往外掏十萬貫錢了。
“每年我會派人不定期的去各個州府的禦珍坊進行考察,若是有人不按照要求來經營各地的禦珍坊,來年長安城便會停止對相應地區禦珍坊的供貨。”
“同時,我們會在另外尋覓合適的經營者,重新在當地開設禦珍坊,供貨給其他人。”
“繳納合作費用,是為了保障各地貨物的正常供應,畢竟大批量的供應各地貨物,對於原材料的儲備,消耗,貨物的生產,都將加大,收取合作費用,也是為了未來穩定供貨。”
“而且,後續禦珍坊還會推出其他貨物。”
“隻要公主按照我的要求來維係禦珍坊的日常運行,我保證,公主每年最少能從禦珍坊中賺取到五萬貫錢!”
一年賺五萬貫錢,這種長期且穩定的生意,即便是襄陽公主所在的竇氏,也不得不動心。
“要不是有太上皇跟陛下這層關係,這個生意,未必能輪得到公主您頭上。”
“錢這東西,給誰賺都是賺,況且咱們還都是自家人。”
“能便宜自家人的事,自然是先緊著自家人來。”
襄陽公主沉思了片刻,有些不放心的詢問,“若是姑姑繳納了十萬貫的合作費,但一年下來,根本賺不回十萬貫的合作費,又或者,一年下來隻賺回了十萬貫的合作費,卻看不到你說的那五萬貫的盈餘,當如何?”
房俊笑著改了對襄陽公主的稱呼,“皇姑,您求購禦珍坊貨物的事,已經得了父皇恩準,我也沒必要在這種事上坑騙你不是?”
“退一萬步說,在長安城,禦珍坊的貨物,一個月就能賣出來二十萬多萬貫錢,您覺得我有必要在十萬貫錢上,費這麽大心思,來坑騙皇姑您嗎?”
房俊不僅改了對襄陽公主的稱呼,同時也提醒了襄陽公主,他是可以稱呼李世民為父皇的。
就十萬貫錢的事,還不至於房俊費這麽大心思來坑一個皇族中人。
房俊看重的,是竇氏在梁州的根基。
竇氏本就執掌梁州,跟他們合作在梁州做禦珍坊,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事。
襄陽公主確實是個幹練的女人,沉吟了片刻後,直接點頭,“好,我竇家願意與房賢侄合作。”
“不過,這趟來長安城本為父皇祝壽,身邊沒帶那麽多錢,十萬貫錢,需兩日後才能送到房賢侄手中。”
“不知梁州內,禦珍坊的鋪麵選好後,長安城這邊何時能開始供貨?”
房俊想了下說道,“初定為春分之後開始供貨,皇姑回到梁州後,需在春分之前將商鋪和人手都準備好,過了春分,長安城這邊就會運送貨物去梁州。”
想問的問題都問過之後,襄陽公主又跟房俊閑聊了幾句,隨後去跟楊妃道了個別,便離開了園子。
“這就弄回來了十萬貫錢?”
李恪看著房俊的眼神都變了。
他雖然不精通生意之道,但蜀王府名下也有點產業,雖說賺的不多,但通過那些產業,李恪對生意多少也了解那麽一點。
可今天房俊是真給他李恪上了一課。
生意竟然還能這麽做?
啥都沒給人家呢,就從人家兜裏掏出來了十萬貫錢?
剛剛的事,可真是顛覆了李恪對生意固有的理解。
別人的生意,經營好的一個月就是三貫五貫錢的賺,再好點的,十幾貫錢,幾十貫錢。
能一個月賺上百貫錢的生意,那都是鳳毛麟角了。
可在房俊這,禦珍坊一個月隨隨便便就能賣個十幾二十萬貫錢,李恪覺得,房俊要是在長安城裏不限量的供貨,一個月賣個上百萬貫錢都不是啥問題。
李恪這一刻終於明白父皇為什麽讓他一個還沒跟德安完婚的駙馬,稱其為父皇了。
若是讓房俊放開了手腳做生意,他一年賺的錢,估計比戶部一年的稅收都多啊!
“妹婿,你讓他們在園子裏挖水渠,到底是要做什麽?”
按照房俊的性子,不可能做那種無用功的事。
所以,李恪對園子裏這百十號忙活的熱火朝天的人,更加好奇了。
在園子裏挖水渠,肯定是要往這裏麵引水。
可李恪實在是想不明白,往這裏引水到底是要幹啥。
“我給寧兒弄個賺錢的營生。”
賺錢的營生?
這一排排的水渠,能賺錢?
怎麽賺啊?
李恪看的一腦門子的問號。
臨近傍晚的時候,房俊讓府裏來的廚子給所有人準備了飯菜。
這人實在是太多了,別說桌椅了,連碗筷都不夠這麽多人用的。
最後沒辦法,所有人分成了三批吃飯。
這飯菜,有魚有肉有菜有湯,還管他們吃飽,所有人吃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房俊又讓人準備了幾輛沒有車棚那種馬車,擠一擠,一下能坐個十個八個人的那種。
吃完飯的人,安排馬車送他們回莊子上。
明早再接他們過來繼續幹活。
莊戶上的這些人,也有不少給大戶人家做過工的,可他們從來沒遇到過房俊這種,管飯,管飽,還給他們吃大魚大肉的這種東家。
要是有這樣的東家,每天免費給幹活他們都願意,更別說,房俊每天還給他們一百文錢呢!
房縣男的仁德賢名,這下算是在莊戶人之間徹底傳開了。
莊戶上的人都走了以後,房俊,楊妃,德安,李恪,外加胡平和兩個護院,一起走進了地窖。
地窖裏。
劉文瑾喊了整整一天,嗓子都喊破音了,說話的聲音早都已經走調了。
胡平走在眾人前麵,下了地窖後,胡平先去把塞在劉文瑾耳朵裏的棉花取了出來。
劉文瑾見終於有人來了,眼淚都出來了。
“胡叔,拿刀把他舌頭給割了,我看他還怎麽喊!”
“是,二少爺!”
胡平應了一聲,直接從腰間把刀給抽了出來。
劉文瑾早都已經崩潰了,就是房俊不嚇唬他,他也堅持不住了。
“別別,我說,我說,我把我知道的全都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