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丈母娘給女婿邀功
大唐:我能搞錢,多娶公主合理吧 作者:九品戒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哥,你再想想俊兒弄出來的那些東西,若不是俊兒,誰會相信白疊子花竟然能做出那麽暖和的棉被?”
“這幾日臣妾是一直在用棉被,夜裏睡覺,熱的時候,渾身都會被汗水打濕。”
“還有那棉花所製的衣裙,穿在身上不僅暖和而且很輕便!”
“比之那些昂貴的狐狸皮皮毛所製的衣物,被褥,也絲毫不差~!”
楊妃的話,多少還是有一點誇張的。
狐狸皮皮毛所製的衣服,被褥,這一類禦寒的東西,禦寒的效果絕對要比免疫棉被更好一些。
但狐狸皮皮毛所製的東西,有一個比較大的弊端,那就是這東西非常沉重,並不輕便。
相比較之下,棉衣棉被就好了太多了。
保暖的效果不差不說,不論是衣物還是被褥,比之皮毛所製的東西,都輕便了太多了。
“吉兒說的不錯,朕這幾日也換上了棉被,若非親身體會,朕也不相信棉花的禦寒效果竟然會這麽好!”
說到棉花,李世民還真挺激動的,往年這個時候開始,寢宮裏的火盆幾乎就不能斷了。
可這幾日睡棉被,夜裏即便沒有火盆,李世民也沒覺得像往年那般冷。
還有那棉花做的大氅,保暖效果也不輸皮毛製品,而且穿著很是輕便,也不像皮毛製品穿起來那麽沉重。
“現在看來,俊兒對棉花的品評非虛,這棉花確實可以讓我大唐的百姓擺脫冬日嚴寒之苦!”
楊妃欣然一笑,隨即說道,“二哥要是這麽說的話,那臣妾可就要為俊兒邀功了!”
“棉花為民生之物,關係到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可造福我大唐的天下萬民!”
“俊兒獻給二哥了這麽好的東西,若沒有賞賜,臣妾可是不答應的~!”
在太安宮的時候,李世民已經承諾過,隻要棉花的禦寒效果好,那必有賞賜。
如今,棉花的禦寒效果已經證實了,屬於她女婿的功勞跟賞賜,她這個丈母娘是一定要幫著討要回來的。
李世民頭疼的看著楊妃,“這臭小子家裏的錢比朕的錢都多,又不喜當官,吉兒,你說朕當給他點什麽賞賜?”
李世民要給的賞賜,她楊妃可不能給意見。
要的多了,要的貴重了,容易讓李世民多加猜想。
要的少了,輕薄了,吃虧的可是她的女婿。
楊妃何其精明個女人,怎麽可能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
“賞賜的事,二哥還是自己頭疼吧,俊兒來宮裏兩趟,兩趟都給臣妾帶了東西,臣妾還頭疼給俊兒些什麽回禮呢!”
楊妃笑了笑,忽的又想起了什麽。
“對了二哥,襄陽公主昨日去了園子上,俊兒答應襄陽公主,將禦珍坊的店鋪開到梁洲去,所有梁洲境內的禦珍坊店鋪,以後都交由襄陽公主來打理,長安城這邊隻負責供貨。”
李世民皺了皺眉,“梁洲境內的禦珍坊全都交由襄陽來負責?”
整個梁洲境內,那可能開不少家禦珍坊,全都交給襄陽公主來負責,這可是一筆不小的利潤啊。
說實話,房俊的這個決定,李世民多少有點心疼。
房俊跟襄陽公主合作了,那皇室不就分不著利益了嗎?
禦珍坊的生意,李世民都已經看做是他們李家的產業了,突然讓其竇家的人進來分杯羹,李世民心裏有些不痛快。
楊妃在一旁掩嘴笑出了聲,“二哥,你瞧瞧你那表情!”
“俊兒說了,梁洲的禦珍坊,也有咱們皇家的三成純利!”頓了頓,楊妃又說道,“不光如此,襄陽公主跟俊兒合作在梁洲開禦珍坊,每年要交給俊兒十萬貫錢的合作費!”
“俊兒說了,襄陽公主那十萬貫錢,過幾天就讓人給送進宮中!”
“真的!?”李世民臉上也露出了笑模樣,“這臭小子做生意倒是一把好手,一點都不吃虧!”
“不過,這次倒是便宜了竇家,禦珍坊的生意,一年下來賺的錢,竇家十年八年也未必賺的回來!”
雖然李世民不知道梁州境內的禦珍坊一年具體能賺多少錢,但襄陽公主一年光給房俊就要拿十萬貫錢,賺的少了,襄陽公主能願意跟房俊合作?
“俊兒說,他會盡可能把襄陽公主那邊的利潤,控製在每年五萬貫左右,這也是襄陽公主能接受的利潤分配。”楊妃頓了頓說道,“俊兒還說,這種賺錢的事,便宜誰都是便宜,倒不如讓自家人賺了這錢。”
“這臭小子倒是會做人。。。”李世民突然愣了愣。
這種做好人的機會,房俊都已經推到他麵前了,但是李世民沒太理解房俊是什麽意思,弄了半天,房俊讓襄陽來找他,是這個意思?
好在他同意了襄陽去找房俊談這事,不然的話,房俊上哪去跟人家要十萬貫錢啊?
唯一有點遺憾的是,李世民並沒有把這個人情做到極致。
“二哥,有件事吉兒沒太明白。”楊妃頓了頓說道,“既然已經驗證了棉花的價值,為何不見二哥有大批量種植棉花的打算呢?”
棉花隻有大批量的種植以後,才能真正的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
而棉花的價值越大,房俊所能獲得的功勞自然也就越大,這種時候,她不想著自己的女婿,還指望誰想著?
既然已經確定了棉花是個功勞,那她這個丈母娘,自然就要幫女婿把棉花的功勞最大化。
而且,棉花的事,本就是房俊先發現的,後麵種植的話,自然也沒人比房俊負責此事更合適了,這樣一來,棉花種植上就又是一件功勞。
李世民無奈的歎了口氣,“吐穀渾近日屢犯我大唐邊關,究竟是出兵征討吐穀渾,還是用別的手段先安撫住吐穀渾,現在朝堂上每天都在吵。”
“我大唐不缺將士,不缺軍卒,但糧草並不富裕。”
“若隻是打吐穀渾,我大唐現有的糧草還勉強可以維持這一戰,可一旦突厥人也摻和進來,這一戰必定耗日持久,我大唐的軍卒恐要受困於後續糧草不足。”
“這種時候,朕即便想大量的種植棉花,滿朝文武也不會同意。”
解決冬日取暖的問題固然重要,可這件事就算再怎麽重要,也要等人能吃上飯以後,才能去做。
飯都要吃不上了,誰還有心思研究什麽穿的暖不暖?
“這幾日臣妾是一直在用棉被,夜裏睡覺,熱的時候,渾身都會被汗水打濕。”
“還有那棉花所製的衣裙,穿在身上不僅暖和而且很輕便!”
“比之那些昂貴的狐狸皮皮毛所製的衣物,被褥,也絲毫不差~!”
楊妃的話,多少還是有一點誇張的。
狐狸皮皮毛所製的衣服,被褥,這一類禦寒的東西,禦寒的效果絕對要比免疫棉被更好一些。
但狐狸皮皮毛所製的東西,有一個比較大的弊端,那就是這東西非常沉重,並不輕便。
相比較之下,棉衣棉被就好了太多了。
保暖的效果不差不說,不論是衣物還是被褥,比之皮毛所製的東西,都輕便了太多了。
“吉兒說的不錯,朕這幾日也換上了棉被,若非親身體會,朕也不相信棉花的禦寒效果竟然會這麽好!”
說到棉花,李世民還真挺激動的,往年這個時候開始,寢宮裏的火盆幾乎就不能斷了。
可這幾日睡棉被,夜裏即便沒有火盆,李世民也沒覺得像往年那般冷。
還有那棉花做的大氅,保暖效果也不輸皮毛製品,而且穿著很是輕便,也不像皮毛製品穿起來那麽沉重。
“現在看來,俊兒對棉花的品評非虛,這棉花確實可以讓我大唐的百姓擺脫冬日嚴寒之苦!”
楊妃欣然一笑,隨即說道,“二哥要是這麽說的話,那臣妾可就要為俊兒邀功了!”
“棉花為民生之物,關係到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可造福我大唐的天下萬民!”
“俊兒獻給二哥了這麽好的東西,若沒有賞賜,臣妾可是不答應的~!”
在太安宮的時候,李世民已經承諾過,隻要棉花的禦寒效果好,那必有賞賜。
如今,棉花的禦寒效果已經證實了,屬於她女婿的功勞跟賞賜,她這個丈母娘是一定要幫著討要回來的。
李世民頭疼的看著楊妃,“這臭小子家裏的錢比朕的錢都多,又不喜當官,吉兒,你說朕當給他點什麽賞賜?”
李世民要給的賞賜,她楊妃可不能給意見。
要的多了,要的貴重了,容易讓李世民多加猜想。
要的少了,輕薄了,吃虧的可是她的女婿。
楊妃何其精明個女人,怎麽可能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
“賞賜的事,二哥還是自己頭疼吧,俊兒來宮裏兩趟,兩趟都給臣妾帶了東西,臣妾還頭疼給俊兒些什麽回禮呢!”
楊妃笑了笑,忽的又想起了什麽。
“對了二哥,襄陽公主昨日去了園子上,俊兒答應襄陽公主,將禦珍坊的店鋪開到梁洲去,所有梁洲境內的禦珍坊店鋪,以後都交由襄陽公主來打理,長安城這邊隻負責供貨。”
李世民皺了皺眉,“梁洲境內的禦珍坊全都交由襄陽來負責?”
整個梁洲境內,那可能開不少家禦珍坊,全都交給襄陽公主來負責,這可是一筆不小的利潤啊。
說實話,房俊的這個決定,李世民多少有點心疼。
房俊跟襄陽公主合作了,那皇室不就分不著利益了嗎?
禦珍坊的生意,李世民都已經看做是他們李家的產業了,突然讓其竇家的人進來分杯羹,李世民心裏有些不痛快。
楊妃在一旁掩嘴笑出了聲,“二哥,你瞧瞧你那表情!”
“俊兒說了,梁洲的禦珍坊,也有咱們皇家的三成純利!”頓了頓,楊妃又說道,“不光如此,襄陽公主跟俊兒合作在梁洲開禦珍坊,每年要交給俊兒十萬貫錢的合作費!”
“俊兒說了,襄陽公主那十萬貫錢,過幾天就讓人給送進宮中!”
“真的!?”李世民臉上也露出了笑模樣,“這臭小子做生意倒是一把好手,一點都不吃虧!”
“不過,這次倒是便宜了竇家,禦珍坊的生意,一年下來賺的錢,竇家十年八年也未必賺的回來!”
雖然李世民不知道梁州境內的禦珍坊一年具體能賺多少錢,但襄陽公主一年光給房俊就要拿十萬貫錢,賺的少了,襄陽公主能願意跟房俊合作?
“俊兒說,他會盡可能把襄陽公主那邊的利潤,控製在每年五萬貫左右,這也是襄陽公主能接受的利潤分配。”楊妃頓了頓說道,“俊兒還說,這種賺錢的事,便宜誰都是便宜,倒不如讓自家人賺了這錢。”
“這臭小子倒是會做人。。。”李世民突然愣了愣。
這種做好人的機會,房俊都已經推到他麵前了,但是李世民沒太理解房俊是什麽意思,弄了半天,房俊讓襄陽來找他,是這個意思?
好在他同意了襄陽去找房俊談這事,不然的話,房俊上哪去跟人家要十萬貫錢啊?
唯一有點遺憾的是,李世民並沒有把這個人情做到極致。
“二哥,有件事吉兒沒太明白。”楊妃頓了頓說道,“既然已經驗證了棉花的價值,為何不見二哥有大批量種植棉花的打算呢?”
棉花隻有大批量的種植以後,才能真正的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
而棉花的價值越大,房俊所能獲得的功勞自然也就越大,這種時候,她不想著自己的女婿,還指望誰想著?
既然已經確定了棉花是個功勞,那她這個丈母娘,自然就要幫女婿把棉花的功勞最大化。
而且,棉花的事,本就是房俊先發現的,後麵種植的話,自然也沒人比房俊負責此事更合適了,這樣一來,棉花種植上就又是一件功勞。
李世民無奈的歎了口氣,“吐穀渾近日屢犯我大唐邊關,究竟是出兵征討吐穀渾,還是用別的手段先安撫住吐穀渾,現在朝堂上每天都在吵。”
“我大唐不缺將士,不缺軍卒,但糧草並不富裕。”
“若隻是打吐穀渾,我大唐現有的糧草還勉強可以維持這一戰,可一旦突厥人也摻和進來,這一戰必定耗日持久,我大唐的軍卒恐要受困於後續糧草不足。”
“這種時候,朕即便想大量的種植棉花,滿朝文武也不會同意。”
解決冬日取暖的問題固然重要,可這件事就算再怎麽重要,也要等人能吃上飯以後,才能去做。
飯都要吃不上了,誰還有心思研究什麽穿的暖不暖?